PTT推薦

[閒聊] 心理帳戶中的振興券

看板WomenTalk標題[閒聊] 心理帳戶中的振興券作者
ivyhoney
(Ivy)
時間推噓 5 推:6 噓:1 →:8

心理帳戶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會為自己的各種金錢收入所得分類標籤,而這種無形且不理性的分配會影響到我們的消費習慣。

今天幫全家人按照不同方式綁訂完振興券後發現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遊戲。

首先因為「政府發放振興券」這件事實的存在,就有很大的機率會影響我們起初消費的習慣。

我認為對領紙本的爸爸來說,其實這整件事是花了4000元。

首先是爸爸從自己口袋掏出預購紙本的1000元,再來7/15領到紙本振興券時如果不是透過違法轉賣或贈與或其他異常使用方式,也就等於爸爸必須把這幣值3000元的紙本券確實花完。

這樣算下來其實就是實際消費了4000元。(1000+3000)

接著是以信用卡、行動支付或電子憑證綁定的方式,如果不談銀行各自額外的回饋,操作方式是先消費3000元,接著再回饋2000元。

這部份依照各銀行有不同的回饋方式,一種是折抵下期的帳單,一種是折抵當期帳單或給現金。

2000元折抵下期帳單的話會有兩種心態,如果該卡不是以往生活使用的主力卡,那就很有可能會為了這回饋的2000元再做出額外的消費行為。

如此一來就成了實際消費5000元的情況。(3000+2000)

但若此卡是本來就習慣使用的信用卡(如生活用品、加油、超市生鮮等等),那嚴格來說就是只有一開始的3000元扣除掉下期折抵回來的2000元,等於實際花費是只有1000元。

這邊當然也可以假設一開始的3000元同樣也是平時習慣的日常開銷,不過心裡帳戶就是在這種地方發揮作用。

你會告訴自己因為政府之後有回饋2000元,所以在一開始消費時就更容易把錢花在平時捨不得花費的地方,成為多餘的額外開銷。

再來,如果回饋2000元的方式是折抵當期帳單或支付現金,那簡單來說就是起初3000元的消費扣掉2000元的回饋,實際花費也是只有1000元。

我知道有些人肯定會說這些金額本來就是下半年預期會支出的花費,那這樣是否代表就是確實賺到政府給的2000元呢?(外加銀行跟公股的加碼等等)

當然也是有這種非常自律且有能力控制自己消費行為的人。

但我認為如果按照比例來說大多數人的消費傾向還是會因為「政府發放振興券」這件事情的發生而受到影響與改變。只是程度上較多或較少的差異而已。

再者,如果你把這突如其來的紅利花在固定支出或不是額外犒賞自己的奢侈上時,當你看到你的朋友用振興券去一趟國內小渡假或是家人拿紙本3000元去吃超級豪華大餐時,你肯定也會覺得有點失落。

而這種酸酸的心情也許就是違背心理帳戶天性的後遺症吧。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122.34 (臺灣)
PTT 網址

jameshcm07/04 16:58已經先花掉了,7/15再去買本來現在該買的東西,嘻嘻

lpbrother07/04 16:586歲以下小孩的振興券應該都在父母手上了吧

Beanoodle07/04 17:06馬麻先幫你存起來 長大再給你

Beanoodle07/04 17:06小孩:黑人問號

lpbrother07/04 17:07而且小孩也不能用信用卡,基本上都是實體券吧

temu201507/04 17:12小孩用電票啊,有錢卡100元 +福利點數百點/愛金卡90-150

temu201507/04 17:12 OP/悠遊卡300(要搶)

temu201507/04 17:12買普通票記小孩的名字啊

CHRISTINAYEN07/04 17:50本來就應該要引發額外消費才是這卷的目的吧?!

kingk07/04 19:01對啊 目的就是要你花掉而不是存起來 所以才不給現金

bravo23329507/04 19:31實際消費4000怎摸來的==

herochang07/04 19:514000根本亂算

herochang07/04 19:52然後你說的這些,就是政府要的效果呀

kwater07/04 20:14算術高手

REALLYLIFE07/04 23:524000是三小,你數學差邏輯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