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3次免費諮商,然後呢?推動「求助常態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新聞] 3次免費諮商,然後呢?推動「求助常態作者
enjoyfafa
(enjoyfafa)
時間推噓 9 推:9 噓:0 →:19

※ 引述《brian00o00 (玲歐陵)》之銘言:
: 安安
: 我城武啦
: 目前心理諮商的困境之一就是高額的收費
: 現在就算南部的行情價也是一小2000起跳
: 台北等店租便當更貴的地方都3000 3500去了

因為我現在就是行動心理師,所以回一下好了
台北的價格起跳是錯誤的,
台北市現在最低通常是2000、醫學中心一般會低於這價格
像以前在台大實習時督導接的自費是1600+100(掛號費),現在不知道有沒有漲。
其他醫院我就沒有特別去查了。

3000那種絕對不是像我這種菜B八收的價格,
之前聽說會收這價格的通常是PHD或醫生得自費,
一般碩士心理師大概要很敢、或經驗很豐富才會開這價。

所以沒有什麼菜鳥就3000這回事,我們所也不是只有我一個收2000。
當然妳如果是說家族或伴侶收3000,那是很正常的價格,
因為一次要hold 2個或更多人喔。

但個別在台北市目前就是2000開始,團體當然會更低。

: 是起跳喔 菜鳥就是這個價了喔
: 錢不是萬能 但是沒錢萬萬不能
: 阿靠北 雖然生活富足但需要心理諮商的人的確大有人在
: 可是有這項需求的族群 更多的是負擔不起這個錢的人啊
: 而且不是小錢餒
: 諮商通常是每週一次 頻率低的兩週到一個月一次也有
: 南部價2000X4=8000

這件事情吼,其實很多個案都不是每週一次,
我就有些個案是2週一次的,基本上都是依照個案與心理師協議結果而定的。

當然在理想標準的架構下,
心理治療會是每週1~2次,
2次的狀況很多是一次個別+1次團體,這種通常都是對比較特殊狀況才會需要,
多數狀況都是建議每週一次即可。

然後如果要講到理想架構,其實前3或4次往往未必會正式導入介入策略,
而是會是建立關係、了解跟評估困擾、進行衛教、說明介入方向跟策略等等。

不過實務跟理想往往有很大差距啦,
台北普遍收入就是那樣,要人家每週一次也真的很拼,
我想心理治療或諮商的目的是在促進更好的人生、而不是讓個案負上債務啦,
所以往往都是看實際討論狀況而定。

而且講白了,我也不覺得真的有那麼多狀況真的非每週談不可,
更重要的事情是交代的作業有沒有真的去練習或至少嘗試實踐看看,
真的有做,兩週一次也會看到效果、沒做,一週7次都不會有效果
我說的是長期效果、而不是談完覺得心情比較舒坦這種短期效果。

所以吼,其實比起談的頻率、有沒有練習心理師開的作業比較重要,
當然練習完後,跟心理師討論練習的經驗、困難以及改善方法,
還有為了更完善各種技巧,避免只會一招、而這招某時候剛好沒用或無法用,
所以某個頻率的約定會談還是必要的。

: 你各位在噴用這個方案是免費仔的普通南部肥宅哪一個拿得出來的
: 最後還是只有批踢踢特產 年薪150萬起跳的人可以諮商
: 那不是很畸形嗎
: 當然諮商不可能永遠是免費的
: 不然心理師只能喝西北風了
: 我提出一個方案
: 如果推出低價的心理諮商服務
: 800-1600之間
: 品質當然也比較差
: 但至少讓市場上有一個比較便宜的選項
: 就像市場炸雞 小北百貨 路邊攤 100元快剪一樣
: 大家會願意購買這樣的服務嗎
: 還是覺得諮商的品質是不可妥協的 也因此收費沒有辦法降低
: 八卦?

要怎樣降低品質我還真的不知道...
我擅長的心理治療學派有3種、每個都沒有討論要怎樣降低品質阿,
所以我也只會就這樣做了,個別治療就是個別治療、團體治療就團體治療。

真的要講就是縮減時間或改變形式,
但我說真的啦,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可能都會覺得1次50分到1小時時間上剛好、
或甚至稍微有點少,
所以現在接方案那個40分鐘,其實我是完全沒在管的,40分到底要談啥= =??
要縮短時間會面臨到的問題就是這樣,
就算以60分計算,第一次也頂多就是剛好能把狀況做初步了解、討論會談目標、
說明介入方向跟策略等等,甚至時間可能不夠,
要把時間縮短真的不知道能幹嘛,難道要心理師把限制自己都不要同理個案嗎?

改變形式或許比較可能,
國外或台灣都有些地方在推電話,但那個我以前在學校工作的時候就有試過,
這個形式做個管或許可以,但真的要談什麼事情則是不可能,
當然如果是做為個別治療外、平常生活中遭遇到困難,希望能詢問心理師如何
應用會談所學技巧的媒介是可以的,
但這就會變成是額外的部分,而無法改變個別治療本身。

我的看法是這樣啦,
因為我是從業者,所以我當然會認為心理治療值這個價格,
但台灣平均收入就是那樣,因此勢必會帶來滿大的經濟負擔,
而心理治療基本上再快都不可能在6次內真的發生什麼很明顯的改變,
這點從失眠、憂鬱、強迫、恐慌、社交焦慮等等的protocol跟研究上都可以看到,
我自己上述這些個案會談的經驗基本上也是,
失眠最快,最快的可能在4次就有一點改變,但通常還是要6~8次才會比較明顯,
憂鬱跟強迫就困難很多,這在我的經驗中都是至少12次,
恐慌我經驗不多、但也是8~12次、社交焦慮大概也這數,
當然以上講的都是順利的狀況。

所以或許個別跟團體治療同時進行的模式會比較好,
台北這邊團體通常是1200/HR的樣子,
所以如果每個月仍以4次論,約2次個別+2次團體,
對於支出來說每個月可以省下1600,
如果是改成1次個別、2次團體,那就可以省下更多。
而團體滿容易聚焦在技巧練習(至少認知行為掛的應該是這樣)、但不太能對各人狀況
進行深入的處理,
所以就用個別來討論比較特殊的各人狀況、而團體則練習各種技巧,
或許是一個方法吧,就像馬偕DBT模式那樣。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28.130 (臺灣)
PTT 網址

opm 10/31 18:52去諮商了幾次...,覺得用處有限...-.-

opm 10/31 18:53常態性諮商...-.-人已經廢了嗎?

StylishTrade 10/31 18:53諮商有用嗎 哈哈哈哈哈

StylishTrade 10/31 18:53除非你能把壓力來源消滅掉

StylishTrade 10/31 18:54干五摳寧

有沒有用看你的問題是啥阿 像說失眠、焦慮、強迫這些是肯定有用的,研究多到我懶得列, 工作經驗也是都有用阿,問題是個案怎樣跟我合作, 我也不乏個案說技巧沒用,結果一問平常放鬆練習都沒練, 那當然會用不出來阿 而且我要講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心理治療的目的並不是讓人不會焦慮、 沒有壓力反應、或不會情緒低落, 而是讓人能夠調節這些過度的困擾,進而能去實踐自己的生活。 所以如果一直很堅持要完全沒有壓力或焦慮等狀況的人,100%會覺得沒 用,因為他的目標一開始就不可能達成

kilof 10/31 18:55還有人會說你利用人性脆弱賺錢 呵呵

StylishTrade 10/31 18:56譬如客戶壓力來源是父母

StylishTrade 10/31 18:57你會教他怎麼嗆爸媽嗎

我真的滿多個案壓力源是父母沒錯,但我不懂為啥妳要往吵架的方向鑽 真的吵架或嗆下去會讓個案的壓力變小嗎?會讓他往自己理想的生活更靠近嗎? 如果會,我不太介意跟個案討論怎樣跟他父母吵, 但如果不會,幹嘛要硬往這個方向鑽? 如果總是覺得所有狀況都只有一個解答,那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的

hisashin 10/31 18:59諮商只去幾次真的沒什麼用,隔很久才去

hisashin 10/31 18:59一次也沒什麼用

※ 編輯: enjoyfafa (140.112.128.130 臺灣), 10/31/2023 19:11:04

enjoyfafa 10/31 19:11看前後期啦,前期我是覺得盡量不要低於

enjoyfafa 10/31 19:122週1次、後期就沒差。反正復發預防本來

enjoyfafa 10/31 19:12就是要多給點時間觀察的,這種每個月1

enjoyfafa 10/31 19:13次或甚至2個月1次都可以

jane2225 10/31 19:25有料推 沒想到現在台北市$2000了

tzouandy2818 10/31 19:40推 有站在個案的角度思考 你很好

opm 10/31 19:46覺得沒用是那個諮商師說我狀況算不錯的了...

我看不太懂為啥心理師覺得你狀況不錯、但你覺得沒用啦... 但我覺得覺得沒用就可以跟心理師反應這個狀況,這是個案的權力, 可能在反應跟討論後才可以比較精確的了解到底實際上是什麼狀況喔

levs 10/31 19:57推分享

levs 10/31 19:57壓力源是父母的狀況其實比較多是不想承認父

levs 10/31 19:57母有問題,或知道父母有問題但想改變父母因

levs 10/31 19:58此不願疏遠。

levs 10/31 19:58嗆父母有必要可能會是因為要"對決",我看書

levs 10/31 19:59上寫的。我不是專業人士以上都只是看書看到

levs 10/31 20:00日本一小時大概日幣五千到一萬 台灣太貴了

levs 10/31 20:01這不是健保價就外面一般的諮商 路邊看得到

價格這件事情真的尷尬,考慮到台灣的平均收入,2000真的高, 我是覺得1200~1500之間比較同時兼顧給人不要太高的負擔、 跟讓人有一定動力的平衡,但目前市場就是變成這樣。 但要整體性降價感覺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算有跟我一樣想法的人存在,也同樣會面臨自己想這樣做的狀況跟 所的需求不合,所以無法實踐,無奈。

※ 編輯: enjoyfafa (101.3.148.136 臺灣), 10/31/2023 21:48:08

mupanda 11/01 01:54好奇你們怎麼排解持續接受的負能量@@

我不覺得那是負能量就是,個案所談的就是他們真實的困擾跟經驗, 某個程度上跟別人跟我說去開趴過多爽其實很像。 會談結束後、想完治療計畫、做完紀錄後就回歸自己生活搂, 就像某個朋友跟你說最近過多爽,結束這次聊天的一切後也不用一直想吧? 如果真的要用心理治療的術語來說,其實就只是放下評價、與專注生活而已

※ 編輯: enjoyfafa (101.3.148.136 臺灣), 11/01/2023 14:02:14

mupanda 11/01 17:22原來如此~ 謝謝你的回答

mupanda 11/01 17:28有種人負面解讀一切的,真心無法...

我是覺得人會因為成長背景跟生活經驗等養成自己的觀點, 這些觀點要改變的難度很高, 以認知治療來說,最順利的狀況就是每次對1~2個他的信念或觀點 進行討論,而且每次討論的信念都跟他的觀點有明確的關聯存在, 透過討論讓他能夠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 然後這種事情先至少持續8次會談看看會不會稍微有一點改變吧。 我覺得很多時候在生活中嘗試幫助他們的無力感可能在於沒有認知到 這些造成他們困擾的觀點可能是十數~數十年逐漸養成的, 所以就算本人很有改變意願,也不可能短短幾次就有明顯改變, 因此以認知治療的角度來說,就是同樣/類似的事情重複做十數~數十次, 逐漸累積經驗跟改變的可能。 而這是在有系統化檢驗跟討論方法的狀況下進行,如果像是一般生活中 的聊天講到時,因為往往不會很有結構跟系統,因此就更難產出對他們 而言有用的結論, 尤其是如果由他人直接提供新觀點,那就更可能會形成一個"是我們自己 的看法、而未必跟他的經驗相符"的狀況,因此未必能真的對他們有幫助。

※ 編輯: enjoyfafa (101.3.148.136 臺灣), 11/01/2023 2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