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資訊] 長崎高島(歷史與人文景點介紹)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資訊] 長崎高島(歷史與人文景點介紹)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推:0 噓:0 →:4

長崎學:高島(歷史與人文景點介紹)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911166

圖文版照片拍攝日期:2023年2月


本篇介紹位於長崎市外海的高島歷史與人文景點,上部分簡單介紹高島的歷史,下半部介紹高島的景點。高島是位於長崎市區西南方14.5公里的小島,在十幾年以前都隸屬於以高島為行政中心的高島町,直到2005年才編入長崎市內。值得注意的是俗稱「軍艦島」的端島本來也是高島町轄內(高島上的文物館內有端島的介紹),因此端島也因為此合併而由長崎市管轄。

高島是以煤礦而繁榮,也隨煤礦停產而沒落的地方,它正是長崎煤礦史的縮影。高島在江戶時期已開始開採煤礦,但1868年引進日本首次的新式採礦法後,成為長崎周邊最重要的煤礦之一,直到1986年停止。與端島一樣,高島煤礦引進大量的就業人口與家庭,使得狹小的島上曾有上萬人口,但也因為煤礦關閉後就迅速減少,如今戶籍人口僅有數百人。

1868年引進日本首次新式採礦的「高島北溪井坑」遺跡,於2015年以「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列為世界遺產,使得該島似乎擁有觀光潛力,但實際上該島觀光資源依然不算豐富,僅適合對煤礦史有興趣的人前來。由於該島上有資料館展示煤礦歷史與文物,還有端島的介紹,利用該島來了解長崎的煤礦史是相當適合的。

高島與高島煤礦的歷史

高島在江戶時代以前是否有人居住並不明朗,但中世為深堀氏這武士家族所有,後來深堀氏於江戶時期隸屬於佐賀藩的鍋島氏,該島也成為佐賀藩的屬地。據稱高島最早於1695年,由深堀氏的屬下五平太發現煤礦,並因為煤礦礦石會著火而稱為「燃石」,隨後便開始開採,除了自用外,並銷往本州、四國等地。

幕府末期佐賀藩為了加強藩內財政,成立「石炭方」來親自經營該煤礦。之後日本因為開國的壓力,而於1855年成立海軍傳習所,由於當時歐美工業革命已經快速發展,新式船隻普遍使用煤炭作為燃料,因此1858年海軍傳習所教官到高島煤礦視察,並建議改用機械式採礦。

1868年當時長崎最有名的英國商人哥拉巴(グラバー),與佐賀藩士松林源藏簽訂共同開發高島煤礦的契約,引進捲揚機與抽水幫浦等西式採礦機械,成為日本近代機械式採礦之始祖。隔年開鑿完成深達43公尺的礦坑,命名為「北溪井坑」,並開始使用蒸汽機開採,
1871年再開鑿完成深度42公尺的「南洋井坑」,同年高島在「廢藩置縣」下隸屬於長崎縣。

1874年高島煤礦雖然改成明治政府官營,但經營不佳,因此同年便轉由明治維新功臣後藤象二郎所成立的蓬萊社接手,但經營依然沒有起色。這時岩崎彌太郎所成立的三菱商會,由於經營船運受到政府信任而崛起,因此1881年該煤礦轉賣給三菱,開啟三菱在長崎煤礦獨佔的歷史(1890年也接手了端島煤礦)。

三菱接手高島煤礦後便順利展開事業,雖然最早開發的北溪井坑與南洋井坑均維持不久便關閉,但之後明治期間持續完成百間崎坑、仲山坑、礪瀨坑,末年再開發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依然持續開採的二子坑。三菱還特地於1887年將其造船所最早的鐵製汽船「夕顏丸」,提供給長崎與高島、端島的運輸使用,服役到1962年才結束。

從明治政府到三菱接手,開採煤礦工人的問題相當嚴重,尤其是最早的「納屋制度」最為惡劣。納屋制度是由煤礦聘請俗稱「納屋頭」作為人力仲介,再由納屋頭雇用工人。工人的待遇有如監獄獄卒,甚至會遭到暴力,而且有金錢借貸關係,將工人從身心到經濟都被雇主控制。1888年高島採礦工人遭到雇主虐待的新聞被廣泛報導,政府派官員要求改善,使得1897年納屋制度廢止,所有煤礦從業人員由三菱直接聘用。

江戶時代末期煤礦初期開採時,1818年紀載高島有人口372人,並於1879年成立高島村,1885年有461戶、2,625人,1882年開設小學校,學生有100人。1925年日本首次進行相當於人口普查的國勢調查,當時高島有943戶、4,561人,到了1940年成長至1,134戶、6,294人。

高島是以煤礦而生的島嶼,島上最多曾有半數以上人口從事煤礦相關工作。1918年高島有1,144名煤礦工人,採取12小時輪班制,在三菱的僱用制度下,員工享有免費居住的住宅或宿舍,另外有電燈與白米補助。1901年高島礦坑職員俱樂部成立,是一棟洋式平房,曾是員工的娛樂場所。二戰時期因為煤礦需求增加與男性從軍,曾允許女子進入礦坑工作。

煤礦開採是極度危險的工作,尤其早期員工沒有良好的工具與防護設備,很容易會因為開採造成的崩塌而被活埋,或是因廢氣而昏迷,最可怕的便是因瓦斯造成的爆炸意外。早自1875年南洋井坑發生瓦斯爆炸,造成40人死亡,之後在1906年礪瀨坑瓦斯爆炸造成多達
307人死亡,是高島歷年最慘重的意外事件。之後隨者各項開採設備的完善,意外與死傷都逐漸減少。

二戰後高島於1948年實行町制,並於1955年與端島合併,也就是被長崎市合併前的高島町。戰後煤礦的輪班改成8小時三班制,除了開採設備逐漸完善外,幼兒園、養老院、圖書館、公園、市場等設施也陸續完成,逐漸興起的高樓公寓也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1960年國勢調查高島有4,755戶、20,938人,是歷年國勢調查高島最多人口的時期。

1960年代以後石油逐漸取代煤礦成為主要能源,在此之下端島煤礦首先於1974年關閉,隔年高島也開始進行員工裁減的措施。1985年高島煤礦存廢開始進行勞資方的協商,當時島民與勞工為了發展與生計反對礦坑關閉,甚至曾有數次抗議活動,但最後該礦坑仍在1986年11月結束。礦坑關閉後高島人口迅速減少,1990年減少到649戶、1,256人,2015年國勢調查結果為382人。

高島景點簡介

前往高島主要是從長崎市內大波止的長崎港,搭乘「長崎─伊王島─高島」的船班,1天8
班來回,到高島航程約半小時。整個島有環島步道,環繞一圈大約1個小時多,用走路把本篇景點走完大約3個小時內就能結束,因此雖然島上有公車運行,但用走路其實足夠。

高島島上景點主要可分為人文歷史景點、登山健行景點與其他純觀光景點。人文歷史景點主要是港口附近的高島石炭資料館,與列為世界遺產的北溪井坑跡等。島上的最高點為權限山,山頂可以看到整個高島與周邊島嶼,有完善的登山步道。島上有海釣場、溫泉設施與露營區,夏天有海水浴場開放,如果對以上設施有興趣的話也可到高島時順便前往。以下介紹高島的人文歷史景點,最後介紹權限山。

高島石炭資料館

高島石炭資料館位於港口附近,前身是1959年高島煤礦勞動組合的事務所,後來改裝為高島歷史與煤礦的展示空間。該館門口附近有三菱創辦人岩崎彌太郎的雕像,還有軍艦島的模型。

該館有2層樓,1樓主要介紹高島煤礦,首先介紹最早的近代煤礦坑北溪井坑,再來介紹三菱收購該煤礦的過程及後來該煤礦的發展,並附有年表(部分已整理至上半部歷史敘述)。高島最早使用機械採礦的地方,隨者採礦機械化也增加,包含早期運用軌道與馬力推車,之後開始使用火車,後期運用輸送帶將煤礦直接輸送到外界。

隨者煤礦的開採,礦坑道也愈來愈往地下加深,明治期間完成的礪瀨坑深度為地下357公尺,而1959年開挖,1965年完成的二子立坑深度更達到地下965公尺,號稱日本最深,館內有展示該坑的模型。由於深度過深的坑道環境極差,因此該礦坑只在淺部挖掘,最後在1973年中止採礦。

煤礦內危險叢生,尤其瓦斯會引起中毒,因點火引起爆炸會造成傷亡。館內展示礦坑內的安全對策,包含礦工的裝備,其中有含氧的「救命器」,採礦後期被要求一定要攜帶,而發生意外時派出的救護隊更是要全副武裝。為了防止爆炸,原本的採礦用油燈改成電燈,之後採取採礦前先用排氣設備將瓦斯抽出的技術,後期甚至首次在日本採用大型冷氣機,將冷氣貫至礦坑內讓溫度降低,也讓採礦時的舒適度上升。

館內有礦工工作的展示,包含礦工的工作狀況與福利,例如採取12小時輪班制(戰後改成8小時輪班),與員工享有免費居住的住宅或宿舍,有當時社宅與旁邊小學講堂的照片。館內一幅被稱為「昇坑」的圖畫中臉部漆黑的礦工,正是描寫當時礦工辛勞的寫照。館內有上述歷史曾介紹的,1901年所成立的高島礦坑職員俱樂部的模型,曾是員工的娛樂場所,有宴會場、撞球場、會議室、食堂等,1990年隨者礦坑關閉與老舊失修而拆除。

2樓主要是描寫高島町的展示,包含歷史年表與大量照片,但文字敘述較少(部分已整理至上半部歷史敘述)。館內照片可看到為了容納人口的大量建築物,與舉辦祭典與活動時的大量人潮,顯示過去該島的繁榮。由於俗稱軍艦島的端島過去由高島町管轄,館內有端島的特別展示區,包含該島的歷史、煤礦開採過程,與許多過去街景與生活照片(端島已於其他文章介紹,在此不再詳細敘述)。

北溪井坑跡、哥拉巴住宅跡

北溪井坑跡位於高島的西北角,從港口沿者環島公路走約半小時可抵達。該礦坑是1868年由管轄該礦坑的佐賀藩與哥拉巴商會共同出資,首次使用西洋機械採礦法的礦坑。1871年廢藩置縣後,1874年由明治政府管轄,同年再轉由後藤象二郎接手,但該礦坑僅再維持2年,便在1876年因為海水流入礦坑而廢棄。由於該礦坑在明治工業化有重大歷史意義,被指定為國家史跡,又被選為世界遺產。

該遺跡於2004年開始進行挖掘調查,除了坑口以外還發現煙囪等設施。該遺跡目前顯著可見的只有「豎坑口」,依在場的展示牌顯示原本的坑口長303公分、寬242公分,遠比現在的坑口為大。該坑當時挖掘到地下43公尺,利用蒸汽動力的捲揚機將地底下的煤礦運至地上,每天可產出300噸的煤炭。遺跡的旁邊有當時整個礦坑周邊的模型,可看出產出的煤炭運用輕便軌道與人力推車,運到海邊由小船載出。

北溪井坑跡旁的海邊就是以前將煤礦運出的港口,附近的海岸峭壁上有哥拉巴的住宅遺跡。據說哥拉巴為了開採高島煤礦經常前來,因此就在此興建住宅當作據點,後來曾作為三菱高島煤礦的迎賓所,但已於1948年因為建築老化而拆除。由於興建住宅的資料相當有限,直到近年進行挖掘調查時,才確認當時該住宅有主屋、附屬屋、廁所等建築。

權限山(山頂)

權限山山頂是高島最高處,海拔114公尺,原本有「高嶋神社」設置在此,後來搬遷到從港口到山頂的山腰上,是高島的信仰中心。高島的山坡上曾佈滿收容島上人口的集中住宅區,多達41棟,但隨者煤礦關閉,人口流出後便荒廢,而於1989-1996年陸續拆除,如今山坡上到處可看到過去集合住宅所在地的空地,空地旁有木牌顯示集合住宅名稱及號數。

該島的四周都有道路與步道前往山頂,其中從港口到山頂大約要走1公里,路程約半小時,有運動習慣的人應該不難抵達。權限山頂上有眺望台,視野良好,可以看到整個高島全貌,包含港口附近,另外南邊的軍艦島(端島)與該島北邊的中之島也清晰可見。

結語

相對於軍艦島(端島)已經為臺灣觀光客所熟悉,同樣歷經煤礦產業興衰的高島則少為人知。但端島已經無人居住,登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且觀光區域相當侷限,相形之下高島不但交通方便、仍有人居住、有資料館介紹歷史,而且還可全島到處走遍,探訪過去的煤礦與居民的居住遺跡,看起來觀光潛力比端島還大。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高島過去居民的集合住宅都被拆除,因此不像端島這樣整島滿滿的高樓,給與觀光客很大的視覺刺激。另外目前高島礦坑遺跡雖然許多有留存,但都只有外觀,無法參觀礦坑內部,雖然可能是以保存遺蹟與安全作為優先考量,但就難有觀光的吸引力。或許改進石炭資料館展示,增加動態與體驗展示,例如利用各種方法模擬礦坑內部與礦工工作與生活狀況,可以在不破壞遺跡下吸引觀光客前來,更為了解長崎與高島的煤礦史。

臺灣從猴硐到臺鐵平溪線過去也是煤礦產區,當地也曾歷經煤礦興衰,同時也造成地方興衰的過程,如果同時比較臺灣與長崎煤礦產業,或許有許多有趣的發現。例如個人曾聽過猴硐的老礦工述說他們當時怎麼「賣命」採礦,而且也隨身攜帶上述資料館所展示的「救命器」,不過後來長崎煤礦的設備改善許多,相形之下臺灣煤礦許多仍以人工採掘。

最後,臺灣的猴硐現在以貓村聞名,而高島雖然沒有以貓為觀光賣點,但島上到處都有貓的蹤跡,愛貓人士走在島上會有許多發現。另外,現在的高島以番茄為土產,港口旁的觀光案內所兼賣店有販賣高島相關商品與番茄產品,如果前來高島觀光,離開前建議至少抽空5分鐘去賣店參觀。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3.231.5.39 (日本)
PTT 網址

nodapuririn 04/06 12:57長崎市區出發

nodapuririn 04/06 12:57有軍艦島登島行程的四家船公司之中

nodapuririn 04/06 12:57有1家就是同時登兩座島(端島跟高島)

nodapuririn 04/06 12:57行程配置算是相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