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閒聊] AMD 真能翻身壓倒英特爾嗎?從應用優劣來

看板PC_Shopping標題[閒聊] AMD 真能翻身壓倒英特爾嗎?從應用優劣來作者
KotoriCute
(Lovelive!)
時間推噓50 推:52 噓:2 →:106

AMD 真能翻身壓倒英特爾嗎?從應用優劣來探討可能性

https://technews.tw/2020/02/09/x86-amd-intel-zen2/

現在我們把焦點轉向 Zen 2。有鑑於坊間已經充斥太多對 Zen 2 的「深度分析」(尤其是微架構核心層面的介紹),筆者打算用偏向應用面的角度,介紹 AMD 真正的優勢和看不到的劣勢。


當 AMD 可用更小晶片對抗英特爾產品

2019 年 12 月 9 日「美國批踢踢」Reddit 有一則討論引起熱議:台積電替 AMD 代工生產的 7 奈米製程 8 核心 CCD,單一晶粒面積只有 74 平方公釐,以完整 8 核心都可正常運作的標準來算,良率高達 93.5%,一片 12 吋晶圓可取得 749 個 8 核心晶片,足以用來生產 374 顆 16 核心的 Ryzen 9、187 顆 32 核心的 EPYC、或著 93 顆 64 核心
EPYC,但英特爾(Intel)的 14 奈米製程 28 核心 Xeon,在相同的晶圓缺陷率,只有 46% 無缺陷晶粒,一片 12 吋晶圓只能產出 24 顆,更慘的是,英特爾即使有 2 顆 28核心,核心數還抵不過 AMD 一顆 64 核心。

我們並不知道台積電賣給 AMD 的 7 奈米製程晶圓一片多少錢,但先進製程的成本節節高升這檔事,倒是沒有什麼懷疑的空間,縮減單一晶片面積這件事,完全勢在必行。這也讓人不得不好奇,預定 2020 下半年採用「電晶體密度增加 20%,功耗減少 10%」EUV 光刻技術 7 奈米+ 製程的 Zen 3,晶粒面積是否還有繼續縮小的可能,或核心微架構能否顯著擴張。

總之,先不提筆電和低階桌機,光比一比伺服器和中高階桌機的產品,就算對處理器市場再怎麼外行,光看規格和價格就可輕易看出 AMD 現在的優勢有多大。


Zen 2 的實際優勢並不只有台積電的 7 奈米製程

從 2019 年 7 月至今半年多來,大概是因為有棒打英特爾這隻落水狗的天賜良機,在網路可看到的鄉民評論,多半都聚焦在以下幾點:

‧台積電先進製程天下無敵。
‧AMD Chiplet 策略高瞻遠矚。
‧AMD 的製造成本輾壓英特爾。
‧萬惡的英特爾快要擠不出牙膏了

這裡替各位複習一下,依據 AMD 的 Chiplet 策略,現有晶片只有 4 種,而 EPYC、
Threadripper 和未整合繪圖核心的 Ryzen,由前三種「包水餃」包出來,第四種則是專用單晶片 APU,專攻低價電腦與筆電市場(只是原生 8 核心看來也不像規格多低階的產品就是了)。

先不管英特爾和台積電,AMD 這次 Chiplet 策略其實有很多層面的考量,並不是只有降低成本,可歸類如下:

減少風險:I/O 與記憶體控制器的 IP 區塊,難以快速導入最先進製程。
提升彈性:同樣的 7 奈米製程 CCD 和 12 奈米製程 IOD 可同時用在不同的產品線。
增加產能:用更少的晶圓數提供更多可出貨產品,特別當台積電產能被蘋果為首的大客戶 搶破頭時。
改善效能:將記憶體控制器獨立於 CPU 核心之外,可精簡 NUMA (Non-uniform memory access)Domain,利於軟體最佳化,這絕對值得花時間解釋。


記憶體控制器和 CPU 脫鉤是簡化系統最佳化手段

CPU 整合記憶體控制器對 AMD 並不陌生,早在 2001 年 10 月的微處理器論壇,AMD 就宣布 K8 將整合雙通道 DDR 記憶體控制器,也暗示原生雙核心設計,基於
HyperTransport 的 NUMA 也讓 AMD 獨領風騷好幾年,直到英特爾的 Nehalem 具備以
QPI 為基礎的 NUMA 為止。

CPU 整合記憶體控制器這件事,其實有利有弊,好處是「靠得越近,速度越快」,壞處則是在多晶片、多處理器環境,會讓主記憶體分散在四處,作業系統需特別花工夫最佳化排程,盡量讓 CPU 核心存取本地端記憶體,避免不必要的遠端存取,這也是 ACPI 規範會有儲存多處理器拓樸資訊的 SRAT (Static Resource Affinity Table) 和記錄 NUMA
節點之間延遲差異的 SLIT ( System Locality Information Table),用來協助作業系統或虛擬機管理者(Hypervisor)「看清全局」,達到最佳行程管理與記憶體配置。但
AMD 的多晶片封裝,卻也讓這件苦差事更複雜。

AMD 在 Zen 2 世代將記憶體控制器與 CPU 脫鉤,轉移至 CCD 共用的 I/O Die,除了分而治之,沿用 12 奈米製程 Zen+ 的現成 IP 區塊,縮短研發時程,降低產品開發的風險,將記憶體控制器集中為一(原本 4 個雙通道變成一個 8 通道),讓 NUMA 看起來更像早期所有 CPU 共用同一塊主記憶體的 SMP,雙處理器環境的實體 NUMA Domain 從 8 個變成 2 個,而處理器核心要存取記憶體控制器的可能距離也從 3 種(同一顆 EPYC 的其他 CCD、另一顆 EPYC 的第一顆 CCD、另一顆 EPYC 的第二顆 CCD)精簡成兩種(同一顆 EPYC 內的 IOD,另一顆 EPYC 的 IOD)。

用這張同時比較現行英特爾 Xeon、第一代 EPYC 和第二代 EPYC,差異性就更清楚了,也不難理解為何作業系統和虛擬機管理者(Hypervisor)不需要太多最佳化手段,就可在英特爾 CPU 有效率執行,特別當 AMD 的架構會讓最低層的快取記憶體(Last-Level Cache,LLC)散布四處,也增加快取資料一致性(Cache Coherence)的負擔,降低整體系統效能。這是 AMD 看似風光的核心數量與製程優勢以外,檯面上看不出的弱點。

這也是為何 AMD 將在 7 奈米+ 製程 Zen 3,將 CCD內原本兩組 4 核心 CCX 獨享的 L3快取,融合為 8 核心共用的主因(看起來很有可能改為一顆 CCD 就一顆 8 核心 CCX),進一步減少軟體最佳化的複雜度。不過「江湖盛傳」AMD 將在 Zen 3 導入 HBM 當作「L4 快取」,會造成哪些奇怪的影響,就只能到時候再仔細研究了。


多晶片結構帶來更複雜的系統調校工作

但這是否代表 AMD 減少 NUMA Domain 就從此高枕無憂?事情沒這麼簡單,天底下並非所有應用程式都是「NUMA-friendly」,可高度平行化分散在所有運算節點與專用的快取記憶體,如果所有應用程式都一次存取多達 8 通道的 DDR4 主記憶體,固然帶來最高的理論頻寬,卻也會造成更長的存取延遲,做好「頻寬 vs. 延遲」的平衡勢在必行。

也因此,AMD 從第一代 EPYC 開始,在系統 BIOS 提供兩個名稱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可調整參數:

NUMA Nodes per Socket(NPS):名為每個處理器插座的 NUMA 節點(Node),但實際作用是「分而治之」、定義處理器核心群存取記憶體通道的方式。
NPS0:當安裝兩顆 EPYC 時,所有處理器核心如同只有一個 NUMA Domain 的交錯存取所有總計 16 通道的主記憶體,這很明顯沒有效率(強迫存取另一顆 EPYC 的記憶體),所以連 AMD 官方都不建議這樣做。
NPS1:EPYC 所有處理器核心像同處同一個 NUMA Domain 同時交錯存取 8 通道主記憶體(ABCDEFGH),最一般的「泛用」組態,整體理論頻寬最高,存取延遲最長。
NPS2:記憶體通道拆成 4 條一組(ABCD EFGH),形同兩個 NUMA Domain(一半的核心)交錯存取這兩組。
NPS4:記憶體空到拆成 2 條一組(AB DC EF GH),有如 4 個 NUMA Domain(四分之一的核心)交錯存取這 4 組,整體理論頻寬最低,存取延遲最短。

ACPI SRAT L3 Cache as NUMA Domain:這命名非常容易讓人一頭霧水,那 L3 Cache 實際上應該正名為 CCX。講白話一點,這功能是將 CCX 加入 NUMA Domain,透過 ACPI
SRAT 讓作業系統或虛擬機管理者意識到其存在,讓每個 CCX「專心」存取自己的 L3 快取。以第二代 EPYC 為例,8 顆 CCD 有 16 個 CCX,啟動此功能後,就等於告訴作業系統「我有 16 個 CCX,每個都有自己的 L3 快取,請給我好好排程,盡量讓 CCX 自己吃自己的 L3」。

各位還看不懂的話,就請參考 AMD 如何跟微軟合作,讓 Windows 10 可將彼此有關連的執行緒,盡其所能塞到同一個 CCX,避免分散到其他地方延長記憶體存取延遲。

相信各位已經頭上浮現滿滿問號,我們就來看看 VMware 和 Dell 是怎麼建議的。

‧假若 EPYC 只有跑少少的虛擬機、部署少少的虛擬 CPU,每個虛擬機和虛擬 CPU 都可以 獨自享受豐沛的硬體資源,那 VMware 建議設定就是:
NPS (NUMA per Socket) = 4
啟動 L3 Cache as NUMA
講白一點就是就地分贓,「讓虛擬機綁架專屬的資源」。

‧EPYC 已跑了滿滿的虛擬機或部署滿滿的虛擬 CPU,任何系統資源都不容許一絲一毫浪費 ,那就會變成:
NPS (NUMA per Socket) = 1
關閉 L3 Cache as NUMA
換言之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一起吃大鍋飯。

‧關於高度平行化的高效能運算或其他已針對 NUMA 最佳化的應用程式,Dell 建議 NPS
設成 4(應該也要開啟 L3 Cache as NUMA),可讓這類應用「同時享受到最高的頻寬與 最低的延遲」。

想必各位都覺得很麻煩對不對?像微軟和 VMware 自己寫的文件,也是得從 EPYC 是多晶片封包、一個 CCD 包兩個 CCX、所有 CCD 連接 IOD、記憶體和 I/O 介面的配置、NUMA是什麼等開始從頭教起,否則讀者恐怕根本看不懂這些「有字天書」上面印的是哪來的聖經密碼。

AMD 也針對不同應用環境,從泛用型、虛擬化、資料庫、高效能運算等,提供性能調校手冊,所以說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AMD 的 CPU 便宜歸便宜,要享受好處之前,該做的功課還是要做,老師教的當然要聽。


核心數量太多也會製造麻煩

很久以前 IBM 公開展示 8 顆英特爾 Nehalem-EX、總計 64 核心 128 執行緒的伺服器,其 Windows 工作管理員顯示 CPU 的壯觀畫面,轟動一時,然而現在只要一顆 AMD EPYC就功德圓滿了,而且你還可以加倍。但「CPU 核心執行緒超多」這檔事不是沒有後遺症,實際應用層面會帶來很多鮮為人知的麻煩,而微軟這次就很倒楣成為苦主了。

一台 2 顆 EPYC 7742 或 7702 的伺服器,就有總計 128 個處理器核心和 256 條多執行緒,但是 Windows Server 2016 和 2012 R2,因為不支援第二代先進可程式化中斷控制器(x2APIC),理論上就無法吃下超過 255 個邏輯處理器,根據微軟的 EPYC 性能調校文件,舊版 Windows Server 實際上只能對應 2 顆 48 核心的 EPYC 和 192 個邏輯處理器。

而微軟網站描述的 64 核心 EPYC 支援性也讓人感到疑惑:Windows Server 2016 和
2012 R2 都需要關閉 SMT,但 48 核心/96 執行緒就沒有問題,暗示無法支援到 128
執行緒,然後一提到 NUMA,微軟很隱晦的表示「Windows 現階段最多只能在一個 NUMA
節點支援 64 個硬體執行緒,只要 NSP 開到 0 或 1 就破表了」,這真的要實際測試過的人,才能摸清楚真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微軟最想看到的,還是莫過於大家盡快升級到 Windows Server 2019。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要安裝 2019 年 9 月前的 Windows Server 2019 版,必須先在
BIOS 關閉 SMT 和 x2APIC,灌完作業系統後跑 Windows Update 裝完所有的累積性更新,再重新開機進 BIOS 打開 SMT 和 x2APIC。

核心數量太多的軟體相容性問題並不只發生在微軟,像常見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和虛擬機管理員,如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Ubuntu Linux、VMware 等,也都需要升級到最新版或安裝某些更新才能確保相容性無虞。

很多業界人士老是喜歡把「生態系統」(Ecosystem)掛在嘴上,當因「英特爾缺貨,所以建議客戶改用 AMD」或「因為我們做英特爾平台打不贏其他廠商,所以另闢他徑改押寶 AMD」,有沒有意識到這些實際應用的邊邊角角,還是只有滿腦子硬體規格好棒棒,就是呈現一家伺服器廠商專業程度的關鍵時刻。


從英特爾無縫接軌到 AMD 並非易事

只是購買新的 AMD 伺服器重新建置服務還不打緊,最麻煩的還是「要如何將部署在英特爾伺服器的軟體及服務轉移到 AMD 平台」,還有「不停機動態遷移」這天大的挑戰。

這裡就不得不談談「x86 指令集長期缺乏業界標準」這件遺禍至今的陳年往事了。以虛擬化為例,自從英特爾的 VT-x (Vanderpool) 和 AMD 的 AMD-V (Pacifica)開始,雙方根本就是各搞各的,結果就是只要處理器廠商持續擴張指令集(像快要沒人搞懂到底有多少版本的 AVX-512),連「同一間處理器廠商的不同世代 CPU 之間要搬來搬去都很麻煩」。

英特爾按著 AMD 頭在地上摩擦的 Haswell 與 Broadwell 微架構世代,在虛擬化技術更走火入魔,進一步追求控制不同虛擬機器、執行緒或應用程式占用 L3 快取空間與記憶體頻寬的精細調控機制(在 Broadwell 被稱之為 Resouce Director Technology),企圖實現「L3 快取記憶體層級的 QoS」。

AMD 也「有為者亦若是」的在 Zen 2 加入類似的相關快取記憶體管理指令,有時候還真的滿同情這些作業系統和虛擬機管理者廠商,什麼東西都要開發兩個版本。

像 VMware 的 vMotion 需要採用 EVC(Enhanced vMotion Caompatility)蓋掉「非基本指令集」,搬完後還要重新啟動虛擬機器,才會判斷新伺服器的 CPU 有哪些功能可在電源開啟後使用,才能存取所有新的處理器功能,更不用講不同廠商 CPU 之間的動態搬移,VMware 也明講了「不支援從英特爾平台動態轉移到 AMD 平台,反之亦然,只能使用會導致停機的冷轉移」,其他體系的虛擬機,如 Red Hat Virtualizaton 和 KVM,對此大哉問也都是大同小異的回應。

HPE 的「將虛擬機器從英特爾型伺服器平台移轉到 AMD 型伺服器平台」白皮書,推薦的方式是請顧客掏錢購買 Carbonite 遠端快照複寫軟體,但也不能做到不停機,只能「
Almost Zero Downtime」。光憑這點,很多完全不允許停機的服務,就不可能從英特爾轉移到 AMD 了,無緣享受多到用不完的核心數和執行緒。

所以有時候這世界也是有一點公平、滿「一分錢一分貨」的,特別在企業 IT 領域更是如此,硬體價格便宜是一回事,但往往會發生「即使再便宜也無法使用」的慘劇。為何
AMD 的產品這麼好,卻無法開出更高售價?很多看不見的隱藏成本,才是真正關鍵,也是滿腦子只有 BOM Cost 和硬體規格的廠商,永遠無法理解的大道理。

想藉由 AMD EPYC 大展拳腳的伺服器廠商,又有幾間寫了像樣的「系統移轉注意須知」呢?所以雙方真的主客易位,戰局真的改觀了嗎?我們下篇繼續。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233.154 (臺灣)
PTT 網址

mayolane 02/09 18:58Reddit是美國PTT...?雖然PTT好像比較早

SahoYaho 02/09 19:03樓下吸52來說AND

※ 編輯: KotoriCute (1.168.233.154 臺灣), 02/09/2020 19:06:03

a58524andy 02/09 19:06使用人數差了老遠去了 而且人家還能繼續註冊

RonanXidi 02/09 19:09amd真棒

hannah5269 02/09 19:13香香噠 ._.

suitup 02/09 19:15好了啦小鳥 股票虧很大也不用這樣

jeff40108 02/09 19:25成本就屌打了,系統優化根本就不重要

jior 02/09 19:26真香~~~~

jeff40108 02/09 19:26我猜上EUV應該是頻率提升比較明顯,面積改變不會太

jeff40108 02/09 19:26

s25g5d4 02/09 19:28做軟體的是不是活該給人幹啊,看上面推文真好笑

Jay915 02/09 19:29

kira925 02/09 19:36價錢真香的時候這些東西都不是問題

kira925 02/09 19:36特別對於資料中心 省下來的錢夠請50個人做了

suitup 02/09 19:39不是活該給人幹 但也是領錢幹活阿 沒事做 會有飯吃

suitup 02/09 19:39

Winux 02/09 19:39軟體維護也是成本怎麼會不是問題....

saimeitetsu 02/09 19:4201小笨賢:不管啦貼核高延遲

jeff40108 02/09 19:45我也是做軟體的不用戰啦,一顆抵兩顆可以請多少工程

jeff40108 02/09 19:45

kira925 02/09 19:48就價錢真香的時候 真的就不是問題..

kira925 02/09 19:48省的電 省的錢 拿來多請幾個人是真的不虧

kira925 02/09 19:4964C vs 56C 一個225W 一個400W 價錢一半以下

kira925 02/09 19:50機器一次進幾萬台的 因此針對性請人來改真的不虧

kira925 02/09 19:50這就是為什麼說價錢真香就不是問題啊

Winux 02/09 19:52可惜的是DC建構成本計算沒有那麼簡單

neuralandre 02/09 19:54價錢真香哪裡不是問題,他關機轉移跟調校的損失也要

neuralandre 02/09 19:54考慮到

Hecc 02/09 20:02當老闆想要什麼就選什麼 當員工不要出事才是重點

saito2190 02/09 20:05文章有點長,先推再看

incity 02/09 20:06等了一年,淨利差還是沒啥變,還是六十幾倍

aegis43210 02/09 20:13因此蘇媽也不敢漲價,毛利率依然不高,因為是場長期

aegis43210 02/09 20:13抗戰

galactic 02/09 20:14可是intel停滯不前,後市難料

b325019 02/09 20:19所以現在DC只有從1%以下成長到4%啊,如果沒有轉移的

b325019 02/09 20:19問題還會更快,但是只要intel拿不出東西AMD還會繼續

b325019 02/09 20:19成長

a2935373 02/09 20:24Intel有沒有拿出東西都無法阻止AMD繼續成長 差別是

a2935373 02/09 20:24在於AMD的成長速度 短期內牙膏回神也是無法阻止AMD

MK47 02/09 20:27看你寫這麼多字 我相信你是對的

FuwafuwaCAT 02/09 20:27

b325019 02/09 20:29intel下一代不玩chiplet很難對幹rome的價格,而且這

b325019 02/09 20:29架構改下去也是要優化就是了軟體的事情不會比較少w

ken720331 02/09 20:35 如果i皇5年內沒有新東西的情況下,大雲端廠命令一

ken720331 02/09 20:35下來,生態圈就要被侵蝕了

cancelpc 02/09 20:46上次Intel在P4翻車,是剛好以色列分公司優化NB用CPU

cancelpc 02/09 20:46架構救了一命。這近10年的牙膏大架構基本就是它。

cancelpc 02/09 20:48這次沒那麼幸運,混了10年,又沒備案。架構不是說

cancelpc 02/09 20:48生一個新的那麼簡單。況x86歷史包袱那麼重。

cancelpc 02/09 20:48弄不好,跟自己前代的相容性都有問題。

parislove3 02/09 20:49水球的文章一向都很值得看的

cancelpc 02/09 20:50更不要說Bug。況之前Intel也想脫離x86架構出的也翻

cancelpc 02/09 20:50車了。

Hecc 02/09 20:51話說Jim Keller也過去幾年了 沒有籌畫新架構嗎?

cancelpc 02/09 20:52IA Itanium 剛連拼字都拼不出來,這架構可花了 Inte

cancelpc 02/09 20:52l 不少力道推

b325019 02/09 20:52IA現在已經是黑歷史了w

cancelpc 02/09 20:56有些專利都在前公司,必不是人跑到新公司就可以直

cancelpc 02/09 20:56接搬來用

cancelpc 02/09 20:57之前的專利若是自己想出來,更難要在一個跟之前不會

cancelpc 02/09 20:57有衝突的設計

cancelpc 02/09 20:58況x86歷史包袱對於設計一個全新的架構會導致難以想

cancelpc 02/09 20:58像的限制

cancelpc 02/09 20:59x86架構是業績也是業障(連自家的IA都翻了)

cancelpc 02/09 21:01跟M$的IE一樣,最近幾年M$想大翻IE(對手已被擊垮了

cancelpc 02/09 21:01),但陸續被以前留下的一些不好移植的特性給絆倒。

cancelpc 02/09 21:05IE當初的對手NS

w180112 02/09 21:16最好是價格便宜就沒問題 當大家都不是sw?

WARgame723 02/09 21:17想要穩定 intel 亙古不變的道理

yankeefat 02/09 21:22 漏洞

hcwang1126 02/09 21:31sub numa amd也有了 這跑分很有幫助

JamesForrest02/09 21:35bug一堆當然便宜啊,如果真的強早就超車了而不是用便

JamesForrest02/09 21:36宜搶市佔

hcwang1126 02/09 21:37這篇最重要的是最後一段的系統轉移

hcwang1126 02/09 21:38amd這麼快就由客戶反饋作調整

hcwang1126 02/09 21:38我很想幫IntelQQ 以後要千杯啊intel

MrDisgrace 02/09 21:52敲鑼打鼓壯膽

wei115 02/09 21:53intel架構沒問題啊,ipc還是很高,頻率還上的去,

wei115 02/09 21:53問題是大核心良率低成本高,研發膠水技術就能大躍

wei115 02/09 21:53進了啦

comipa 02/09 21:55Intel Server已經有膠水款了阿 只是那個功耗悲劇

b325019 02/09 21:59我家server打完patch掉30%就是了

danbog 02/09 22:16intel也沒有很急吧,真的急就找台積電代工了

danbog 02/09 22:16我不相信微軟下單的話,台積電會拒絕

danbog 02/09 22:16更正 intel想下單的話

aegis43210 02/09 22:20別忘了Jim Keller在牙膏哪裡,AMD比任何人都瞭解JK

aegis43210 02/09 22:20有多強,所以AMD只剩三年了

aegis43210 02/09 22:21他們不趁這三年搶市佔,JK新架構一出,馬上情勢就會

aegis43210 02/09 22:21逆轉

spfy 02/09 22:27之前不是說JK現在在Raja底下搞圖形相關的產品?

jior 02/09 22:33沒吧,應該沒在阿三底下,要不是搞cpu架構就是搞AI

jior 02/09 22:33

xu3fu6xup6 02/09 22:39我怎記得JK大神的使用說明手冊

xu3fu6xup6 02/09 22:39第一條就寫著要先讓大神去玩玩具(ARM AI)5年才能要

xu3fu6xup6 02/09 22:39他做x86

xu3fu6xup6 02/09 22:40我記得大神本人是不喜歡x86的XDD

spfy 02/09 22:52鈴木一朗:我最不擅長的是棒球

a2935373 02/09 22:55JK大神最有興趣的好像是K12 XD

delaluna 02/09 23:19一個產品又不是一個神人就可以搞起來的

delaluna 02/09 23:19科技業有效的挖角一定是挖一個團隊 做Zen的工程師

delaluna 02/09 23:21大多數應該都還在AMD 像Mike Clark這種待25年的老將

delaluna 02/09 23:23JK這種雲遊四海的人大多是做專案管理 但技術細節

delaluna 02/09 23:24還是要看資深班底

dabochi 02/10 00:15不過水球這麼說有個盲點 就是如果真是一個不能停的

dabochi 02/10 00:16服務 我的理解是複數台實體機還是必備的 只是說套VM

dabochi 02/10 00:18來處理HA比較簡單 如果真是要換新機器 那流程上就是

dabochi 02/10 00:19把新機器加進Cluster 然後再移掉舊機器 所以新機器

dabochi 02/10 00:20一進去就是從頭到腳一套 我的理解是沒有人那麼猛直

dabochi 02/10 00:21接把VM移動過去的 又如果這個服務是直接上雲端 一開

dabochi 02/10 00:23始就是Serverless 那這個硬體如何如何的本來就不會

dabochi 02/10 00:23也不該是問題才對

b325019 02/10 00:32理想是可以熱轉移,不過實務上沒人玩這麼大的尤其是

b325019 02/10 00:32異架構伺服器間,一般大多是兩種分群vm關機轉移

teenyhey 02/10 00:40技術領先也要有市場接受,目前data center成長緩慢.

teenyhey 02/10 00:40.....

Shauter 02/10 01:04這篇是什麼鬼? 文組???

oijkue 02/10 01:13水球文組沒錯啊

ultratimes 02/10 01:37intel=業界標準,就算有bug軟體商也要去避開他

waiter337 02/10 01:42別忘了 要是沒問題 工程師就等著失業 有問題才好

waiter337 02/10 01:46另外 怎麼沒提到cpu漏洞呢?啊 改不了....嘖嘖

atsea 02/10 03:57感覺很專業

zsp40773 02/10 09:14A粉繼續自慰

hcwang1126 02/10 10:10文組? 寫得不錯啊 業內又幾個人懂AMD?

w180112 02/10 10:39笑死人 A粉被打臉就嗆文組

zsp40773 02/10 10:59再電蝦版探討業界多少人懂AMD 這扯的也太遠了吧

wenli978 02/10 10:59這篇沒考慮到data獨立於Server以外的情況

wenli978 02/10 10:59現在很多系統設計data和系統是分開的...

wenli978 02/10 10:59他根本不管你用intel還是AMD

zsp40773 02/10 11:00那反過來套用再intel也適用了

wenli978 02/10 11:01對阿,所以system哪邊建制成本低,廠商就改用那邊

wenli978 02/10 11:01越後期建的系統,都會儘量不依靠特定硬體來設計

wenli978 02/10 11:02以免碰上被硬體商綁架或者是硬體停產的窘境

wenli978 02/10 11:07就軟體的觀點,最好是和特殊硬體架構脫勾

wenli978 02/10 11:07當然也碰過被特定廠商綁的很開心的公司 XD

friedpig 02/10 12:47人家硬體商願意出一大堆錢買幫你優化軟體又變另一回

friedpig 02/10 12:47事情了 牙膏廠投一堆錢幫忙優化一堆 自己養那些人成

friedpig 02/10 12:48本算下去又另一回事了 要脫鉤不是想脫就脫的 就像

friedpig 02/10 12:48ML NV也是投一大堆 大家也都碼想脫 能脫鉤的根本只

friedpig 02/10 12:48有超大公司

friedpig 02/10 12:49從硬體層級開始優化下去 常常軟體做多好都玩不贏

friedpig 02/10 12:50不用就直接沒競爭力了

friedpig 02/10 12:52牙膏王到處投錢做一堆特規硬體也是為了綁生態

commandoEX 02/10 13:53抓到了!Wintel卡AMD(?

allyourshit 02/10 14:21其實AMD這樣慢慢的蠶食也不錯啊 產能要依賴GG的

allyourshit 02/10 14:22那些硬核客戶可以先放著 先吃不依賴i皇的的市場

allyourshit 02/10 14:23不然真的多5%客戶要轉AMD AMD還生不出產能來勒

cancelpc 02/10 16:37基本上CPU硬體、多工的處理都在作業系統、VM等處理

cancelpc 02/10 16:37掉。應用層面影響沒那麼大,除非演篹法只針對特定CP

cancelpc 02/10 16:37U指令集最佳化。

cancelpc 02/10 16:38針對指令集最佳化影響還比較大

andyatkins 02/10 20:24工作環境從 Xeon E5-2650 * 2換成3950x

andyatkins 02/10 20:24專案編譯時間20分鐘變6分鐘 功耗降到14xw 94爽

soto2080 02/10 22:20真的當軟體不用錢啊 很難改的

hcwang1126 02/11 13:14有的data center真的沒那麽多工程師

hcwang1126 02/11 13:15所以選直接綁Intel CPU InfiniBand

hcwang1126 02/11 13:16有問題 Intel直接支援 那沒有的人呢

hcwang1126 02/11 13:17等那個客戶解決了 就有解答了

hcwang1126 02/11 13:18我是覺得一個會造成全部job重來的問題

hcwang1126 02/11 13:19可以等兩年 算真的很有耐心

hcwang1126 02/11 13:25啊 強如ocp的硬體設計 也是搞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