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討論] 韓國電影產業基本名詞解釋 損益點

看板movie標題[討論] 韓國電影產業基本名詞解釋 損益點作者
coooooo
(CO2)
時間推噓 推:0 噓:0 →:1

一部電影突破損益點 = 製作公司收回本錢 = 至少不是一部不賣座而失敗的電影。

計算損益點,首先必須知道製作費用的多寡。製作公司雇用導演,演員和工作人員去拍攝和編輯,一直到電影上映的最終版本完成前所花費的費用叫做”純製作費”。

接下來投資發行公司為了讓電影在戲院上映,會通過各種媒體廣告和試映會去宣傳,此時的花費是宣傳費。

比起純製作費,宣傳費的投入會根據不同的電影而產生很大的差異。一班商業電影的宣傳費是純製作費的30-70%之間(個別情況下,宣傳費和製作費平分秋色的例子也是有的)。因此,純製作費加上宣傳費用就等於總製作費,也就是電影從企劃到上映為止所花的費用。

事實上外部人員無法得知純製作費和總製作費的準確數字,只能參考製作公司或是演員通過新聞告訴大家的數字。雖然韓國判斷一部電影是否大賣的基準是觀影人次,但是仍然會計算每部電影的銷售額。

如: 上映電影的總銷售額=A

A-附加稅10%-電影發展基金3%=AA(13%將由政府收取)

AA-電影院收費約50%-發行手續費10%=AAA=總銷售額(A)的34.8%左右

這個AAA就是製作公司和投資發行商能夠收到的錢,如果這筆錢比上面所說的總製作費多,那麼就代表這部電影在上映後盈利了。問題是如何將總製作費換算成觀影人次,這就牽涉到小道消息了。每當有一人看電影,製作公司和發行商在2018年為基準的收入是3500元韓元。

因此總製作費70億韓元的電影,觀影人次200萬大約就是損益點。而損益點這個詞在南韓已經不僅僅是電影粉絲們的專業用語,大眾也都廣泛熟知。目前利用損益點為宣傳的方式也是電影宣傳的一部分。

此外,線上點播的電影收益也不容小覷。因此2017年開始,各種突破損益點的計算方法就開始變多了。比如浴血圍城88天,一開始公布的損益點是580,之後因為加入線上點播的收入,慢慢將損益點從降到540萬,最後票房達543萬後,就以突破損益點的名義退場了。

又如2018年的非賣品這部電影,關於損益點的新聞中提到,該片動員150萬觀影人次,收回了50億的純製作費,但距離收回80億的總製作費還有一段距離。這是因為投資發行商
SHOW BOX提前預估為上線的線上串流服務銷售額,而將”預測”結果胸有成竹的告訴大家


Cr.看韓影
https://weibo.com/7391324928/Ivpgs0XhL

我觀察南韓電影通常最開始公開的損益點是最高的,之後如果眼看差一點就可以突破損益點,就會自己調降損益點。所以我覺得最開始的損益點應該是最能反映製作和宣傳成本的金額。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9.147.207 (臺灣)
PTT 網址

p08171110 03/06 18:57這跟名詞不是專屬於韓國影業的吧?

就是成本概念,不過我看歐美電影新聞基本上是說成本多少錢, 南韓特別喜歡在電影上映前發布損益點,然後突破損益點也會發新聞。 以損益點當作宣傳的一環,這個其他國家比較少見吧? 而且他們的損益點是直接換算成觀影人次,我覺得更能拉攏影迷的參與感

※ 編輯: coooooo (101.9.147.207 臺灣), 03/06/2020 19: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