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秩序之上 保守派對於左派的反擊
「秩序之上」是「生存的12道法則」的續作,前作知名度在台灣很低,主要是台灣
對於基督宗教和哲學不太熟
作者喬登彼得森是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在歪踢有數不清的點閱率,不過中文翻譯很少
作者的言論「被認為」是保守派的言論,最近他也離開多倫多大學,加入保守派
媒體Dailywire專心作播客
離開大學的原因有部分是因為左派瘋狂的打壓
最近他的播客幾乎都在講政治
這本書的中文翻譯已經拖了2年多,我本身有和作者徒弟通信所以一直關注
這幾年,尤其是這本書問世以來,好萊塢政治正確已經到瘋狂的境界,而作者的
論述被認為是擁護邪惡父權的象徵
然而仔細去讀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以我自己臨床治療的經驗,治療師絕對不會跟你一直抱怨這個社會有多不公平
而是想辦法讓你融入社會
我就有碰過有很左的影迷認為心理學的心理疾病是社會建構的產物,根本不存在
當然這樣的想法只會讓人更不快樂,實際上有研究顯示最不快樂的是左派男性
當然作者本身就是臨床心理師,所以本書他也常常舉出臨床個案來說明他的論點
補充一下前一陣子西方居然有人想要藉由跨性別議題剝奪臨床心理師的證照
可見得這股風氣已經到瘋狂的境界
幸好,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隨著小美人魚票房失利,最近已經有聲音開始檢討這波
左傾社會風氣到底是不是真的對社會有幫助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翻翻看這本書,也可以去找作者影片來看,書中蠻多
東西是重複的,非常多樣化而且有趣
--
你這該不會又是AI產出的作
品?可以先定義什麼叫左派
?右派?什麼叫開放派?保
守派?什麼叫鷹派?鴿派?
我是屬於哪一派?和你立埸
一致就是同一派?還是我是
很派的自成一派?你知道有
些書也是有毒的!關掉網路
、電視以為閲讀可以帶來平
靜與安定結果仍然被毒害著
,呵呵
哥,別激動
※ 編輯: arsl400 (49.216.162.230 臺灣), 08/21/2023 09:22:11某人激動很久了。
原po應該介紹他去治療一下
其實左派極端到,美國多元假象這本書就有寫
連正常男女社交很可能都會中標被開除
要不就是大學殿堂學術研究專題演講
會狂爆到暴動讓校方禁止他們不愛的右派學者演講
9
[心得]《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本書作者:劉致昕 有讀: 對我來說,社會議題類的書籍很難寫心得,但這本不太一樣。 ====9
[推薦] 美國左禍與自由危機美國左禍與自由危機 作者: 余杰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2/03/30 語言:繁體中文8
[心得] 這一生的幸福計畫:創造快樂,而不是尋找網誌附圖版: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一般的勵志書籍,往往只是成功人士的自身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而這本書的作 者是名正向心理學家,根據的是客觀的科學證據,建議的行動比較能適用於大多數人。 另外,相較於精神醫學只著重於如何消除負面情緒,使我們回復到日常水準,正向心理學5
Re: [問卦] 心理系是怎樣的科系?台大心理系/所並不是只有 梁庚辰老師而已, 一般組我了解沒那麼多、也畢業很久了, 但我還在念的時候,社心組沒有很偏到神經科學去,主要還是行為科學。 現在就不太肯定了,也有點懶的查。 臨床組現在應該也還是有3位老師,也只有小張老師是專做神經的,4
[心得]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讀推薦: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推薦指數:★★★☆☆ 網誌好讀版: 購買連結: 拖延、忙碌反而生產力高?4
[問題] 高雄的臨床心理師(不是諮商)有沒有板友有去臨床心理師那做過心理治療的 不是諮商哦 不是諮商心理師 是那種精神科底下的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專門治療各種心理疾病的 家人是嚴重強迫症加躁鬱、憂鬱2
[心得] 《永不滿足: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永不滿足: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普》 圖文版: 這本書的作者是川普的姪女瑪麗.川普博士,她是一個受過訓練的臨床心理學家(川普大哥 佛瑞迪的女兒),本書前言就從家族受邀白宮家宴開始(8年來第一次見面)。 本書在美國亞馬遜非常暢銷,美國上市一周即賣出135萬冊,還在亞馬遜獲得97,803個評1
[心得] 《暴民法》—偽裝成政治哲學的風險管理學《暴民法》—偽裝成政治哲學的風險管理學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作者Jason Brennan的著作中在台灣翻譯出版的除了本書之外,另一者即為《反民主》, 尤其在近幾年的民粹主義討論中,更常見得到這些書籍的出現。雖然以如此批判的方式下 了副標,但我著實地認為這本書是值得閱讀,因為作者提出了十分不同的觀點,這樣的觀- 順順地看完,推薦給:一、想看故事的人,裡面就是一個一個司法心理學家面對病人的故 事:二、想了解司法心理學家到底在做什麼的人,其實把「司法」二字拿掉也沒什麼不一 樣,都是心理學家,只是從業的地方、環境與規定不一樣。書中有提到其實很多心理學家 抗拒「臨床看病人」這件事,因為怕心理負荷不了,或是不會選擇在司法圈執業,例如有 很多規矩,被病人跟蹤的風險等等,所以很缺人,同時也很需要。(作者的確有「替代性
- 推幾本好像有點相關卻又不一定有直接相關的書(咦 1.《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 這本書介紹位於苗栗的全人中學的歷史,作者劉若凡是全人中學的畢業生。她自己的碩士 論文就是做這個題目,然後改編成書。 會想要推這本的原因,是因為我想到書中一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