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
Medium 完整版:https://medium.com/@dorisbaseball/e1dccac5a172
--
會知道這本書的原因跟年初的選舉有關,細節就不多加贅述。
(中文書名真的就是英文書名《I am yellow and white, a little bit of blue》直譯。)
作者 Mikako Brady(ブレイディみかこ)是居住於英國的日本人,本書主要是記錄她與愛爾蘭籍的丈夫、就讀國中的兒子的互動過程,樸實卻深刻的筆觸帶出英國社會正面臨的各種議題,帶讀者一窺身為移民者可能遭遇到的挫折與瓶頸。
作者的兒子進入「前.底層學校」就讀後,在七年級新生的音樂劇中演出了《阿拉丁》的經典歌曲〈A Whole New World〉,象徵著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環境,是機會,卻也暗藏著焦慮不安。
呼應著書名,作者是黃種人、丈夫是白種人,即便英國的種族組成很多樣化,具有東方面孔的兒子初入中學時,面對新環境仍免不了擔憂,因此在故事開頭時,他用黃、白、藍等三種顏色來描述自己。
--
前兩章節帶出了社會階層、種族歧視的問題,也是本書中圍繞著許多故事的核心議題,
同時也透過父母與兒子的對話,探討面對不友善的言論時,應該迴避衝突還是勇敢反擊。
「我想之所以紛爭不休,是因為人們將其中一種身分套用在別人身上,
然後挑選一個贏過別人的身分套用在自己身上而已。」
作者兒子是混血兒,Irish、Japanese、British、European、Asian 都可以用來描述他,偶爾也會有人把他們當成中國人,國中時期的同學組成,比起公立的天主教小學而言複雜許多。在世足賽的熱潮席捲之下,國族認同的討論也再一次躍上檯面。
人們喜歡尋求歸屬感,依照親疏遠近區分你我,卻也常武斷地給人貼標籤,例如作者與兒子在英國曾被認為是中國人而被嘲笑,回到日本又因為不同的腔調與不自然的行動,被錄影帶店店員認為是來路不明的移民者,甚至連在餐廳用餐,也因為兒子不會說日語而被日本人攻擊。同樣的人在不同場域遭受到的不同的評價,光用想的就覺得好累。
--
第五章的核心是將心比心,敘述了 Empathy(同理心)與 Sympathy(同情心)的差異,同情心是情感上的理解,時常伴隨著憐憫,是一種自然流露的情感;同理心則偏向知性運作,是透過想像而獲得的能力。就我自己的感覺,同情心多了一種上對下的感覺,例如官員視察災區時,如果表現出高高在上、彷彿出巡的感覺,就是欠缺同理心的表現。
第七章〈制服搖擺〉也延續了這個概念,作者響應學校舊衣拍賣的活動,協助縫補破損的衣物,兒子想要買給自己的朋友提姆時,心裡想的是如何不傷害到朋友的自尊心,因此母子預演了一套劇本,充分展現了同理心,讓被幫助的人也能欣然接受。
「公民教育課老師告訴我們,要試著思考各種可能性,不要急著下結論是很重要的事,也 是培養同理心的第一步。」
許多章節都是透過兒子轉述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老師教學的內容,回家與爸爸媽媽交流分享,漸漸理清自己的思緒,也帶著讀者一起思考。
--
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種族與階級所衍生的,不僅各級學校都有排名,居住的區域也反映了家庭背景,例如居住在公營社區大樓是社會底層的人。
甚至連第六章提到的游泳比賽,主辦單位也會將公私立學校拆成不同組別競賽,這反映的不只是學校的硬體設備,也意味著家庭的經濟資源。(私立學校的學生成績確實是公立學校很難企及的。)甚至連在看台區,公立學校的家長與私立學校的家長也會分兩側坐,在在強化了階級的高牆難以打破。
--
除了階級以外,國中課程教授關於 LGBTQ、割禮等議題也令人印象深刻(不確定現在台灣的學校是否有教?)。
過往我所想像的女性割禮可能是發生在非洲國家,雖然英國國內已嚴格禁止這種慘無人道的作法,但仍有部分移民會趁著暑假將女兒帶回國內實行,這也造成某些並未採納這個做法的非洲移民會特別敏感,例如作者向非洲移民同學的媽媽詢問暑假計畫時,對方帶有防備性地表示沒有要回非洲。
透過兒子與同學間的互動,進一步帶出不同國籍的同學背後的價值觀。
外型帥氣、有才華的丹尼爾理應是學校中的風雲人物,卻因時常對黑人、黃種人說出歧視的話語而遭到霸凌,但曾經遭到如此對待的人(作者兒子)卻願意繼續跟他當朋友,並從旁提醒他留意用詞,霸凌他的反而是平常沒什麼交集的人,這邊提出了一個疑問:人喜歡欺負別人、懲罰別人嗎?在從事霸凌行為的同時,追求的可能不是公平正義,而是滿足心中自我實現的快感罷了。
除了審視丹尼爾的言行之外,了解他的家世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丹尼爾一家是來自匈牙利的移民,匈牙利在總理奧班的統治下趨於保守,LGBTQ 在國內受到打壓。透過書中對於丹尼爾父親的描述,也許可以推測丹尼爾的刻板印象是承襲自爸爸。丹尼爾曾嘲笑不擅長舞蹈的黑人同學,很像現在在台灣也依然有人會嘲笑歌唱、舞蹈表現不突出的原住民。
這些帶有刻板印象的話語,有的出於惡意,有些人則是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視野過於狹隘。
作者兒子的另一位好友提姆則是全家人都遭遇歧視,提姆的媽媽獨自撫養四個小孩,卻依然遭受酸言酸語,有些人嫌棄她養不起就不要生;有些人則是忽略了政策的轉變,誤以為她靠著補助過著悠哉的生活。
貧窮影響的不只是個人的生活品質,更進一步導致了毒品、性剝削等社會問題,家境不好的學生,比較容易被利誘而去協助運輸毒品,女性甚至可能被人蛇集團拐騙。
書中提到另一位幼兒園時期的同學失蹤,作者兒子得知消息後立刻在社群媒體上傳資訊,但失蹤同學所屬的學校網站卻未刊登相關資訊,推測是怕負面新聞影響學校排名。
一方面反映的是迫於制度的無奈,二來是社會底層的問題長期被忽略。
像是作者在參與縫補舊制服的過程中,從老師口中得知,因為英國財政緊縮,福利經費縮減,老師時常要自費補貼學生的額外支出,只是把原本政府的責任轉嫁給民間來負擔。
--
作者夫妻帶兒子與丹尼爾去看電影的章節,提到了《波希米亞狂想曲》,同性戀相關的議題在丹尼爾的母國匈牙利是被禁止的,這邊書中提到了一個不同的觀點。
Rebecca Solnit《Men explain things to me》(愛說教的男人)曾如此寫道:
「與其說保守派認為同性婚姻威脅到傳統婚姻是一種否定同婚的態度,不如說是稱頌。」
同性婚姻不被允許,代表雙方處於一個平等的關係,與傳統男尊女卑的概念相矛盾。
以一個不同的切角,來反諷在女權低落的時期,女性婚後喪失了身體及財產自主權。
--
最後一個章節〈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綠〉講的是環保議題,起因於瑞典少女
Greta Thunberg 希望藉由罷課喚起世人正視氣候變遷。
很有趣的是,抗議氣候議題應該是不分階層的,但因英國有明文規定曠課的罰則,為了避免家長受罰,出身經濟條件不寬裕家庭的孩子就無法(不敢)參與罷課。
到了書的尾聲再一次地意識到,原來連參與抗議遊行也無法逃脫階級的框架。
雖然在求學的過程中幾度受挫,卻也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歷,主角覺得自己不再是藍色
的,反倒是象徵著青澀、經驗不足的綠色更適合自己。更與好友組了一個名為
Green Idiot 的樂團,創作了一首 〈marginalized〉 歌曲,宣洩無法參與抗議以及與階級對抗的心情。
--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在描述一個個發生在家庭、校園的故事之中,帶出了許多重要的社會議題,包含:英國脫歐(脫歐派與留歐派)、移民、種族、貧窮、FGM(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LGBTQ,都是很貼近日常生活的議題,但又不會有太濃的說教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斷反思我們所處的社會如何看待這些議題。
雖然有些現實很難被推翻,難免有種無力感,但作者一家多元包容的性格,讓人讀完又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日文版的續集已經出版了,期待臺灣的譯本問世~
--
PUSH
感謝分享。不過關於同理心跟同情心,我家有人同理心低落但同
情心旺盛喔,諮商討論過,同情心是類似情感投射(甚至牽涉偽
善),同理心類似換位思考。我常常必須跟該人我將會對她做她
對別人做的事,她才能稍微意識到那些行為很過份。
她有辦法看或聽別人表達悲傷情緒時三秒內掉淚,但是無法理
解為什麼她不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謊或設陷阱害人,甚至會認
為阻止她的人很邪惡。
抱歉重看文章發現我誤解意思了,以上請忽略XD
謝謝您的分享!
書名xD
新竹版在幾年前有國小彩虹媽媽事件,企圖用宗教教義去影響
小孩認知,還有弟子規也是啊什麼的,顯示學校方便行事與資
源不足夠現狀
我也對這件事有印象(我自己國中時代曾經有帶有基督教色彩的團體到班上帶課程活動) 如果能像書中描述的,在國中時期針對性別教育、性教育有多一點著墨,應該會對學生 有幫助~
感謝分享
只看書名還真的會聯想到選舉的事
那不就是…紅
這本在日本蠻紅的看過書店擺出來。當初看書名猜是混血兒的憂
鬱的意思,因為日本沒在用顏色分政黨,完全不會聯想到政治。
台灣政黨沒有用黃色代表吧
您的猜測沒錯~ 當初是在台灣網路社群引發討論,樓下有板友解答了XD
新黨?時力?
國昌,是你?(誤)
二
按錯抱歉
15
[問卦] 我哥的名字是潔西卡《我哥的名字是潔西卡》書名就點出本書主視角與議題。有一天,13歲的山姆崇拜的哥哥 傑森,向家人宣布自己是女生後,在家中掀起波瀾。原本是人生勝利組的家庭──媽媽是 英國總理的內閣大臣、哥哥是品學兼優的校園風雲人物,從此刻起媽媽害怕兒子的未來、 自己的政治前途;山姆從學校邊緣人變成同學嘲笑的對象;一家四口關係變得緊張又緊繃 。11
[心得]《我們成了消耗品》中產階級的消失《我們成了消耗品》 中產階級的消失 作者:傑夫.魯賓 翻譯:聞翊均/ 楊理然 有讀: 這本書跟我原先預期的不太一樣。9
[心得]《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本書作者:劉致昕 有讀: 對我來說,社會議題類的書籍很難寫心得,但這本不太一樣。 ====9
[心得] 大衛.米契爾《雲圖》《雲圖》是 2004 年的作品,繁體中文版在 2009 年面世,2012 年時亦改編成了電影, 我自己晚了這麼多年,終於有機會拜讀一下這部大作。 《雲圖》是個很難推薦的作品, 想要介紹又很難不提到此書的獨特設計, 且若是閱讀前沒有事先知道書籍的編排架構,7
[心得] 槍炮、病菌與鋼鐵書名: 槍炮、病菌與鋼鐵 書名原文: Guns,Germs,And Steel 作者:Jared Mason Diamond3
[討論] 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剛好在博客來上看到這本書: 對於選舉時互相對立的各個族群而言,各種社會議題,例如貧富差距、性別或種族歧視,甚 至是青少年與兒童教育等,都會是值得了解的吧?政治人物也可以看看吧? 啊不過又「黃」又「白」,又有一點「藍」,怎麼好像跟某位政治人物不謀而合啊?2
[心得] 鄉民必讀:《 如果電話亭 》書名:《如果電話亭》(雙囍出版) 作者:蔡欣純 書版首PO,請大家鞭小力一點(?) 實在太喜歡這本書了,想跟大家分享讀書心得,如果你喜歡《正常人》,那麼你一定會愛這本書。 我很少讀華文創作,幾乎都是讀日本的小說居多,沒認識幾個台灣作家。閱讀華文創作,常常都是靠機緣的,有時候是書局裡偶然發現,有時候是朋友推薦(讀文學院的朋友推薦過張亦絢,還有成英姝,我都超喜歡!)1
[心得] 《如何在網路時代好好說再見》書名:《如何在網路時代好好說再見:從直播告別式到管理數位遺產》 作者:艾蓮・卡斯凱特 (Elaine Kasket) 你知道Facebook臉書已經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墓園」嗎? 根據牛津大學網路研究中心預測的結果:假如臉書至2018年不再有人註冊,在二十一世紀 結束的時候大約有十三億的臉書用戶會是已故用戶;另一方面,如果臉書的每年用戶註冊1
[心得] 閱讀札記:《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閱讀札記:《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感到平靜與幾許對於寫下這篇札記的期待感。書中所探究的主題── 內在家庭系統,英文縮寫為IFS,可以說是近期自己讀到的,最有共鳴的心理學理論。且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夠具體而微地幫助自己,去驗證與體驗書中概念。同時,在探討自1
[心得] 《歡場女孩》法國管制主義的演變《歡場女孩》法國管制主義的演變 作者: Alain Corbin 譯者: 謝珮琪 有讀: 我很少會讀一本書的「前言」,但這本書,如果直接跳過前言就開始閱讀的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