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珍・史密斯《調情學》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珍・史密斯《調情學》作者
saisai9230
(小為)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前言

這本書是我無意間看到的,覺得很有趣,是一本教會他人如何學會「調情」的一本書。

在此摘錄一些我覺得重要的資訊與我感興趣的課題,並且參雜我個人的心得,

一開始是作者介紹,然後書中的前言與之後一到七章,

第八章其實就是結論與前面七章濃縮版,因此我就不多加摘錄與提及,

各章有些地方是我自己重新整理過,並不是原有的章節安排或者敘述順序。


作者介紹

作者名為珍・史密斯(Jane Smith)是美國堪薩斯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

而後就讀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她的專長:是「人類吸引力」,

她的碩士論文訪問兩百多人,分布在紐約、巴黎、倫敦、斯德哥爾摩等地,

她的研究主要是理解人與人之間是如何調情的。她碩士畢業之後進行創業,

成立「調情學」(Flirtology),教人家如何學會調情,並且有相關網站。


書中前言

一開始表明線上約會的優劣性,並且運用美國和英國的例子:

美國有將近五千萬人使用過線上約會,曾經維持五年以下婚姻或者伴侶關係的人,

有88%不依靠約會網站不到20%的人相信線上約會是找到伴侶的好方法,

15%成功配對。

英國方面的例子,有一千五百萬人在線上約會網站註冊。

在18~35歲研究調查,有超過80%利用傳統途徑(朋友介紹、社交活動、工作場域);

10%線上約會;6%透過社群媒體。

這兩個國家案例顯示出面對面的互動以及利用傳統途徑認識另一半仍然是大勢所趨,

因此如何認識他人,並且開始約會甚至讓其成為另一半,

認識他人的方法如「調情」就顯然至關重要。


第一章 講述人們對於 「調情」的七個迷思

1.「調情」是困難or簡單?

對很多人來說「調情」很困難;對有些少數人來說「調情」很簡單,然而「調情」應該是

「這個人懂我。這個人有在意我!」以及「對你喜歡的人表達你對他們的興趣」。


2.好的調情是自然發生,而非刻意製造的?

調情是一種「技術」,可以學;可以教。一開始你的「技術」練習都會有不自然感,

而你的「技術」隨著時間會越來越熟練。


挑戰:問別人一個問題,下個星期開始,每天問陌生人一個問題,可以是問路。


3.調情十分嚇人?

調情是釋放互動訊息,同時也是給別人評估是否接受或者拒絕訊息的權利,

像跟異性調情,若碰到拒絕,可能對方早已有穩定對象。


挑戰:讚美一個陌生人,舉例說明:

a.對於「穿著華美」的女生:讚美「我喜歡妳的打扮」。

b.對於「噴古龍水」的男生:讚美「妳身上的味道好香」。

c.對於「悅耳嗓音」的電影院店員:讚美「你擁有美妙的嗓音」。


「讚美挑戰」注意事項:

a.一定要真心誠意。

b.最好不要提到肩膀以下的身體部位(除非是右拇指)。

c.稱讚越具體越好:「眼睛很漂亮」要講成「我從沒看過像你這樣光彩奪目的眼睛」。


4.拒絕是件壞事?

這是一件好事,不用浪費時間在彼此身上。


5.完美的調情能夠吸引任何人?

你不需要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只需吸引「正確的人」(你也被深深深吸引的人),

調情不是要你當綠茶或者海王。


6.男人得踏出第一步?

男人不會認為主動的女生很「好把」,意味著就算一個女人主動接近一個男生,

也不代表什麼。這場遊戲才剛開始而已。


7.網路就是我們的答案?

當你有無數的人可以選擇,就代表你什麼人都會不會選,

因為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找到更好的人。而且條件只能篩出具有那些條件的人,

而非喜歡你的人。再加上只能用可量化條件篩選,像是身高、體重、年齡、收入、學歷。

但是那些不可量化的條件:和善、好奇心、幽默感,是無法搜尋出來的,

因此不可以把(自身)幸福的責任交給線上約會平台。


第二章 調情的自己是怎樣?

接著開始對人進行分成四大類,分別為「非調情者(non-flirt)」、

「害羞調情者(shy flirt)」、「友好調情者(friendly flirt)」、

「自信調情者(assertive flirt)」。以下分類說明:


1.非調情者(non-flirt):是不調情的人,個性嚴肅務實,認為調情是輕浮的舉動。


2.害羞調情者(shy flirt):等別人主動調情,卻容易造成失敗的結果,

甚至有時自身的害羞被認為是「冷漠」,大多數人是這一個分類。


3.友好調情者(friendly flirt):與陌生人交談沒問題。擅長聊天,

從未想過自己在做的事情是調情,等到愛戀某人,才會卡住。


4.自信調情者(assertive flirt):是主動調情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並且知道如何達到目的。然而有些人是把調情當目的,而非手段。


之後書中也有相關心理測驗,測試讀者是屬於那一種調情者,

有興趣的人可以詳見本書,這裡就不多加介紹。


再來就是先是思考到底尋找怎樣的幫助?

是尋求長期關係?想要更有自信?想要擅長調情?想增廣交友圈? 

基於以上的想法,可以設定三個特定目標,

像是能自在參加派對;交新朋友;一個月成功約會幾次。


在往目標邁進的時候會有一些內外部藉口與陷阱要克服。

1.外部藉口:像是外在環境條件惡劣,像是捷運上的人們都很冷漠?

你何時會搭捷運?若是上班時間,是不是大家都很有壓力的狀況?

這時候捷運上的大家很冷漠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像是被人拒絕好幾次?別人拒絕你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

有時候跟你本身無關,而且你的部分過往經驗等於你的「未來所有經驗」?

這不合乎情理或者邏輯的。


2.內部藉口:像是自身條件限制,最明顯的就是年齡限制:

有人會說「過了30歲就不要想約會了」或者是

「女人就像是聖誕節蛋糕,過了25就不香了」。

這是因為日本人在12月26日會半價出售聖誕蛋糕。

現在變成「女人就像是過年後的蕎麥麵,過了30/31就不香了」

這是因為日本人會在12月30/31日會吃蕎麥麵。

這樣的說法是否合情合理?不論25還是30以上的女人都不夠資格追求幸福嗎?


3.如何對抗外部藉口與內部藉口:

a.遠離網路:網路不是你的人生所有。

b.檢視自身並且擴展你的眼界。

c.了解你的關鍵訊息提供者的限制

然而在此要提及另一個概念「關鍵訊息提供者」,不論是外部藉口和內部藉口,

都牽扯到別人如何對你訴說某種概念,這個概念就形成你對這世界乃至於對自己的認知,

上述聖誕節蛋糕和蕎麥麵很明顯是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當代女性要都不一定要被日本傳統文化所束縛,更不要說是其他國家的女性了。

因此要特別注意「關鍵訊息提供者」他本身的限制。


4.除了外部藉口和內部藉口,在實行上也要發現(自身所造成的)陷阱:

a.過度忙碌症候群

每天去同樣一家咖啡店買著同一種咖啡,中餐和晚餐都吃同一家餐廳,

運動去上同一家健身房,出遊或者聊天都是跟同一群人互動,

怎麼可能認識新的人甚至是真命天子/女?


b.錯失機會症候群

認為自己要某個時間點(周末晚上)、在某個地方(酒吧)、並且有催化劑

(喝了幾杯龍舌蘭)然後再開始認識其他人。


c.浪漫喜劇症候群

這其實跟錯失機會症候群,有一體兩面之感,

就是認為在某個時間點、某個地點、某個人出現了,那人就是你的白馬王子!


d.完美先生/女士症候群

認為這世界上一定會有能夠滿足你「逐漸限縮的條件」的那個完美的人存在。


e.專案經理症候群

運用工作模式(寫文案)來處理「認識他人」與「調情」。


5.其他陷阱

a.別陷入社會對於特定體態的想法與限制,像是用模特兒的身材標準來評斷自己。

b.隨意的評分自己與別人,以下舉例說明:

這個人頭髮還行,七分;這個人身材微胖,五分;這個人化妝很棒,九分,

隨意將他人分成三六九等這樣方式對別人很糟糕,對自己也很糟糕。


第三章 尋找自己的破局點(想要的另一半的特點)

1.寫下描述心中理想的未來伴侶時,腦中浮現的前五項特點,寫完之後再繼續看下去。


2.可以考慮的破局點像是:

a.善良

b.共同的興趣

c.一個與我平等的人:這個平等可能是工作或者職位或者收入或更者智力水平。

d.獨立自主

e.地理位置:都市還是鄉下?遠距還是鄰居?

f.宗教:虔誠與否?

g.對金錢的態度


3.要再考慮的破局點:

a.身體特質:像是高大、英俊、黑皮膚,

某種身體特質對於擔任電影主角很重要,因為要符合電影主角人設,

但是跟你會幸福與否沒有正相關。

b.良好的幽默感改成「共同的幽默感」:要避免汝之好笑,吾之尷尬。

c.對方個性不一定要你一樣,像是兩個都是容易緊張的人容易吵架。

d.不要受限社會所認為的「一般類型」:

社會認為適合結婚的一般類型特質,跟你能不能幸福沒有絕對的正相關。


4.接著,重新寫下描述心中理想的未來伴侶時,腦中浮現的前五項特點,

一一問自己為什麼這件事情對你自己這麼重要?



第四章 調情實作

調情前的心理建設與準備

1.給予自己一點自信

我確信這種活動裡至少會有幾個有趣的人,我要找到他們!(O)

我不會在這場活動中認識任何人,找人講話太難了。(X)


2.不要設定課題

大多數的人都很友善,就和我一樣(O)

設定課題(X):像是「今晚我將至少和六個新人說話」或者

「如果對方的身體語言保持開放的話,我就要確保自己至少接觸三組陌生人」,

因為你無法預測別人對你的反應。


3.提早到場(O)

等到全場都是人再入場(X)

5個人的小圈圈和50個人多種的小圈圈那一個比較好打入?


進入(調情)場合

可以抬起頭來,面帶微笑,與他人眼神交會,自信地前往妳想要前往的地方

(吧台、朋友、已經訂位的地方)並且保持開放的身體語言,像是:

1.抬頭挺胸。

2.鬆開手臂並且敞開雙肩。

3.不要低頭划手機。

4.不要坐下。

5.盡量找到房間的中心,而非角落或者盆栽旁邊。


進入(調情)場合之後給自己的心理建設

1.沒有人有責任讓你開心,那是你(自己)的責任。

2.我們能自由做出自己的選擇,同樣的別人也是。

因此你自由的想要跟別人攀談,別人也可以自由的拒絕跟你聊天。

3.不該受制於其他人的反應。


如何接近他人

1.眼神交會:

a.交會一次是意外;兩次是巧合;三次是信號。

b.交會長度:越長當然就越有可能。

c.交會強度:你要確定對方是在看你,而非你身後或者身前的人事物。

d.手勢:拉直衣服或者無意識碰觸臉孔就是「有興趣」。


2.如何反應:

a.露出微笑並且迎面走向那人。

b.盡量不要選擇背面,你不是要搶劫他!

c.別擋住他、圍住他、擠進他身旁。


3.表現自然:

我想和你談話,也想聽聽你要說的話(O)

你若舌燦蓮花,對方就有語露機鋒的壓力(X)


4.開放性問題(自我揭露並且強調共享經驗):

可以運用的句型:巴拉巴拉,你覺得呢?

舉例說明:

a.那幅畫很有趣。我喜歡這個藝術家用色彩傳達情緒的方式。你/妳覺得呢?

b.你喝過這種酒嗎?你覺得它如何?

c.你覺得這張畫/這本書/這個樂團如何?


5.深談綠燈(對方眼睛亮起來):

盡量和對方談起他們喜歡的事情;做對方喜歡的活動;吃對方喜歡的食物。


6.用周圍道具當話題:

a.若在咖啡廳,可以用咖啡(拉花)、蛋糕等話題。

b.若在寵物店,可以用寵物名稱、品種、寵物年齡、飼養時間等話題。


第五章 如何更進一步

在跟別人調情的的時候可以試著下列方式,讓自己能夠更進一步。


參與觀察法:觀察對方的特色

1.衣著打扮

2.個人重要訊息:年齡、職業、居住地、興趣、嗜好

這樣做可以讓你記得之後的約會該怎麼做安排,而且還可以避免當下自身過度緊張,

讓你處在當下。


如何知道對方對你有興趣?

口訣為Hotape,以下是分別的意思,並且進行相關詳細說明。

H:幽默

O:開放式身體語言

T:觸碰

A:注意力

P:接近度

E:眼神接觸


H:幽默

1.對方是否能夠跟你一起開懷大笑。

2.如果都要補充「只是開玩笑」就代表不好笑。


O:開放式身體語言

1.身體正面對著你(O)

2.雙腳是否對著你(O)

3.手臂環繞胸前或者雙肩轉離你(X)


T:觸碰

1.有相互觸碰(O)

2.無相互觸碰(X)


A:注意力

如果你忽然發現,你們倆陷入了迷濛薄霧中,剩餘的世界則暫時溶解消失(O)


P:接近度

1.人與人距離更加靠近(O)

2.公共空間轉到私人設施(O)

3.能聞到對方的體味與香水(O)


E:眼神接觸

1.「意義深遠的凝視」(O)

2.「流連忘返的目光」(O)


調情過程中注意事項

1.不要喋喋不休。


2.該如何得知他們是否單身?

可以問「上週末有做什麼嗎?」通常回答「我們如何如何」就要稍微注意一下。


3.如何拒絕他人的回答

a.「真高興見到你,希望你今晚玩得開心」

b.「我要去和大夥聊一下,晚上好好玩呀!」


4.勇於讚美他人:專屬他個人的讚美,誇讚要讓人感到特別,像是

a.「你的眼睛很漂亮」(X)

b.「不好意思,你可以再說一次嗎?我忙著看你的眼睛,所以暫時沒注意到對話。」

(O)


5.創造共享空間:言語上使用「我們…..」像是

a.「我們該再喝一杯,...」

b.「我們有一樣的幽默感,...」

c.「像我們這樣的人老是會...」


6.發出邀請:下一次約會連接到他們熱衷的事物上

a.對方喜歡看電影,跟他一起去看電影。

b.對方喜歡某一個課程,跟他一起去上看看。


第六章 該去那裡尋找你想要的調情對象

1.確保你做的事情是快樂的事情。

時間:放鬆時間、沒有特定壓力如工作、唸書。

地點:能夠讓你放鬆的地區,像是公司茶水間就比會議室好得多。


2.共通性:想想生活中讓你接觸他人的事物。

a.在那裡長大?是否有共同朋友?支持那一支球隊?

b.工作(地點):辦公室茶水間、樓下辦公室、人脈活動。

c.社交生活:電影社團、讀書會、晚間課程、當地球隊。

d.嗜好

e.(對某事)熱情


3.接近度:誰是你每天/某個時段會遇見的人?

這裡要說到「單純曝光效應」,每天遇見就會好感度上升。


4.親暱度:與相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

作者身兼皮拉提斯老師,作者丈夫原本是她的學生,作者後來約他出喝咖啡,

就成一段良緣。

5.找你的朋友們幫忙


第七章 如何約會?

約會前的準備:

1.留下聯絡方式後,最多兩星期決定下一次的行程。

2.若是發出邀請(者),請勇於決定時間、地點、內容。

3.若是被邀請者,勇於提出備案,因為你不能期待別人理解你不喜歡什麼?

他喜歡吃蝦,找你去吃活蝦餐廳,你對蝦子過敏,你當然可以拒絕去吃活蝦餐廳,

但是可以提出你的備案,而不是一昧的拒絕。

對方不會認知到你「只是」拒絕吃這家餐廳,別人只會覺得「你在拒絕他」而已。

(這是我理解書中意思而想出來的舉例)


約會前的心理準備:

1.你想要吸引的是喜歡你本質的人:呈現「真實自我」而非「完美自我」,

當然不是失禮的那一種真實自我。

2.不要看得太遠:認為對方就是未來自己小孩的母親或者父親。

3.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人事物上:像是衣著打扮、說話是否得體,而非對方的反應。


約會內容:

1.開頭話題可以是「從上次到現在你這段期間在做什麼?」

2.可以用「共通性」或者上次聊天內容來做首次約會地點或者內容。

a.都是某球隊的球迷,約看那個球隊主場比賽作為首次約會。

b.上次聊到自行車越野,可以約一起去自行車越野比賽。


3.誰該付錢?輪流付。

a.我負責晚餐;你負責你飲料。

b.這一攤我出,等等下一攤你出。

c.這次我出,下次你付。


首次約會潛在陷阱

1.對話中是否留給對方足夠空間?

2.對方說話的時候也是否留給你足夠空間?

3.不要裝出你認為對方會喜歡的樣子。

4.不要隨意評斷對方的服裝、講話甚至對此評分。

5.話題盡量不要討論「前任」,首次約會不需要揭露痛苦的過去。


心得:

自己經過書中心理測試之後知道自己既是「友善調情者」與「自信調情者」各半,

這一點我自己覺得很有趣。

而且看完此書發現大多數行為準則或者例子都是歐美國家文化做為基底的。

像是地點多為酒吧和party,比較不符合亞洲人甚至台灣人的生活型態,

因此似乎對於亞洲文化的我們,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觸,

但是並不妨礙此書是一本讓人學會「調情」或者現代「待人處事」標準的指南書。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62.1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saisai9230 (118.160.162.12 臺灣), 01/26/2024 16: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