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阿爾比恩的種子

看板book標題[心得] 阿爾比恩的種子作者
hoshinoyume
(專注)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網誌版:
https://hwvalon.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html

如果說到當今世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應該是大家心目中共同的答案吧。不論硬實力〈政治、經濟、軍事…〉或是軟實力〈電影、文化、時尚…〉美國都是強勢地影響著整個世界
。這位山姆大叔在二戰之後從英國紳士手中接下世界霸主的地位,就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不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美國,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瞭解美國這個國家,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那麼問題就來了,該如何瞭解美國呢?不是從電影漫畫還是時尚美食這些小地方著手,而是建構一個系統性的瞭解?這本大衛‧哈克特‧費舍爾所寫的「阿爾比恩的
種子」也許能夠提供一個合適的答案。阿爾比恩是不列顛島的古稱,而現在的美國白人最早都是由英國移民過去的,所以追本溯源,我們可以說當年的英國移民就像種子一樣,到了北美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然後長成了現在美國人的樣子,瞭解這批人的來龍去脈,也就對美國有了一個大致輪廓的瞭解了。作者依照移居北美的時間和地點,將這批英國移民分成四種人:清教徒、貴族、貴格會、邊區人,在美國的文化和經濟發展上,他們各自佔據了一份重要地位,共同交織出了美國這個國家。

如果要問,在美國,受到英國影響最深的是哪一個地區?那麼答案肯定是新英格蘭地區。新英格蘭位於美國的東北角,主要是由佛蒙特、麻薩諸塞、康乃狄克等州所構成,這個地區之所以受到英國的影響最深,就是因為它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一批人:清教徒,他們的所在地。1602年,一群英國移民搭著五月花號來到這個地方,他們大多是保守的清教徒,受過良好教育,有強烈的宗教信仰,渴望在新大陸上建立一個符合清教徒道德規範的國家。根據這個信念所發展出來的,就是高水平的文化和教育體系。波士頓交響樂團和波士頓美術館都是世界聞名的文化地標,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等等,更是世界級的頂尖學府。宗教的規範使得他們非常自律,排斥賭博飲酒等行為,但是對於教育卻是極度地重視,麻薩諸塞州的法律當中就規定父母必須教導子女讀書,強制要求兒童必須受教育,這在早期的殖民社會是非常罕見的,也因為對教育的重視,即使是下層勞動人口,譬如工人或女僕等等,識字率也在50%以上,這個數字甚至比當時的英國平均水平來得高。

說到對於教育的重視,還有兩點值得提出說明。新英格蘭地區的居民們,為了迫使子女獨立,不讓他們過於依賴父母,在孩子大了一點之後就會把他們送到其他家庭當中寄養,同時也會將其他的同齡孩子接回家照顧,這是為了讓孩子們提早培養出獨立自主的能力,發展社交才能,盡早知道與人相處的邊界和禮儀,而這樣的方式現今也依然保留著,就是所謂的寄宿家庭。還有一點是,麻薩諸塞州的法律當中規定每個家庭每年都要繳納一捆穀物給鎮上的大學,這樣子鼓勵捐款助學的方式,當然也帶動了大學的蓬勃發展,此番風氣延續至今,美國名校的收入來源,大學捐款就佔了很大一部份。

接著要介紹的是第二批人,貴族,還有第三批人,貴格會。因為這2批人結構類似,所以就一併作介紹。這一群人當中有農夫、商人、貴族,以及貴族所帶來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僕役,所以它的組成結構比較複雜,這點也延續到了宗教信仰上面。不同於新英格蘭地區的人們幾乎清一色是清教徒,這群人的信仰就相當多元,以基督教而言就有許多的派別:貴格會、聖公會、長老教會等等,因此組成結構多元複雜算是這群人的第一個特色。至於另一個特色,就是經濟實力了,這一群人分佈在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紐澤西州、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州一帶,其中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在19世紀時是煤礦、鋼鐵和機械等重工業的重鎮,兩個州最大的城市,紐約和費城,也是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而在這其中,紐約,更是政商名流的聚集地,特別是在曼哈頓區的第五大道這個地方,可以看見許多富豪的私人俱樂部、昂貴的私立名校等等。如果說重視教育的新英格蘭地區聚集了一流的學者和知識份子,那麼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區就是聚集了重視財富和社會地位的上流人士了。

最後要說的這一群人,邊區人,他們在18世紀時才來到美國,是最晚到的一批人。這邊所說的邊區,指的是殖民地時代的南方邊界,大概是維吉尼亞州南部到南卡羅來納州的範圍,這群人被稱為邊區人,實際上在英國時也都是居住於邊境地帶,他們當中的主體是英國北部邊境的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這些人來到自然條件較為優越的南方,主要就是為了更舒適的生活,因此在他們身上的宗教色彩就不那麼強烈。原本就居住於邊境的這些人,本身性格就有比較強的開拓性,崇尚武力而且個性火爆,動不動就要打架、決鬥,我們印象中的美國牛仔就是來自於他們,而且因為開拓性強的緣故,在美國的西進運動中這群人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從大西洋沿岸向西部以及南部擴張,活動範圍擴張至田納西州、密蘇里州、阿肯色州、佛羅里達州等等。這群人通常出身寒微,沒讀過什麼書,經濟能力不佳,但是重視家族,講義氣,排斥外來者,他們還有一項特色,就是反對菁英,不喜歡教育程度高的人,頗有一種我是大老粗我驕傲的感覺。

看完了這本書對於北美先民們的分類與分析,再對照來看現今的美國政壇,就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有人做過研究,發現川普總統的得票率高的所在地,與邊區人的所居住的地方高度吻合,這就表示,川普很合這些人的口味,而我們仔細看川普的行徑,確實也符合邊區人的特色:直率、火爆、排外、討厭菁英。然後再來觀察一下川普的死對頭,美國的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她也很符合新英格蘭居民的特色:宗教意識強烈、自律、菁英形象等等,而她所屬的民主黨的大本營,確實也是在新英格蘭地區的波士頓。這樣看來,這2個人的出身應該分別就是邊區和新英格蘭區嗎?並不是。川普出身自紐約皇后區,家境優渥;裴洛西出身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家裡是政治世家,如果按照本書的分類,他們應該都算是剛剛說的第二、三批人,屬於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區的上流社會層級,但是怎麼偏偏表現出的是另一種樣貌?其實美國的政壇就是一個表演舞台,競選活動更是一場表演秀,川普的各種行徑很明顯地就是在迎合某些特定選民,反對他的裴洛西討好的可能就是反對川普的民眾,當然這也有可能就是他們真實性格的展現,不過誰知道呢?政治永遠都是一團迷糊帳,沒有人能夠真正搞清楚的。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這本書所提到的這4個區域都是集中在美國東部,也就是歷史上的英屬北美地區,至於其他美國領土,是在美國建國以後的西進運動,以及1848年加州發現金礦之後開發出來的,這一時期受到英國的影響相對微弱,就不是本書討論的範圍了。本書所提到的這幾種人,可以說是來自英國的文化根源,在北美這塊土地上落地生根,構建了美國這個國家的底色,雖然說號稱世界熔爐的美國當然仍有著許多影響它的複雜因素,但是藉由最初的英國移民來分析美國這個國家的底層邏輯,也不失為一種嶄新的視角,讓讀者有了新的啟發。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10.34.36 (臺灣)
PTT 網址

Nasta06/09 14:47有趣的書

rumicco06/10 11:39有趣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