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寄生大腦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寄生大腦 作者
orfan
(當個快樂的邊緣人~)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這本其實是年中慶時為了湊免運隨便買,那時正是疫情大對抗後期,各家首頁都會有幾本人類大戰微生物這類的書。當時我試閱都沒,看書名直接買了。我想了不起就是書架再多了一本微生物科普,不管它要講流感大歷史或最新病毒學都隨便它,我應該不至於看不懂而後悔。

結果我錯了!作者 Kathleen McAuliffe 長久以來就在各大雜誌專欄寫文章,還獲得過美國科學和自然寫作獎。她把科普寫得像故事書真的非常厲害,一下筆就是會讓讀者想
繼續看下去的衝動。整部書的架構非常破題,前幾章專注在寄生生物如何操縱宿主的案例及理論機制探討,中段就是比較像我所熟悉的微生物科普類,最後章節讓我意外的是收在心理學跟社會學領域。我不確定原文版是否有論文參考資料,中文版是沒有,但作者引用別人理論時有將論文或書籍標題打出,在這麼狹窄的領域靠關鍵字是已經滿好搜尋進階資料的。

作者在前言直接破題,說明有種單細胞寄生蟲會以老鼠大腦為攻擊目標,此寄生蟲會改變鼠腦原本的神經迴路,讓原本應該怕貓的老鼠變成被貓吸引,讓老鼠走向天敵。原因就是此寄生蟲必須在貓科腸道內完成生活史。

目前詳細機轉仍未定論,但像此類寄生微生物直接或間接操縱宿主行為的例子在大自然裡並不算罕見,這也催生了神經寄生生物學這個幾乎沒人會聽過的學科誕生。

前面幾章大多談論操縱實例,像如何發現某物種有異常行為?科學家又是怎麼想到是寄生蟲在搞鬼這種假說?凡事總有第一,在此學科還沒發展前,古典生物學是完全不接受寄生生物有能力操縱宿主外在行為這種鬼說法。這幾章就是作者八卦時間,從各不同時期、不同實驗室的案例研究來說明此學科的起源有多艱辛。

有幾個經典案例,如跳水自殺的蟋蟀、蝸牛改變外表讓鳥類更容易發現 (可去youtube搜尋 Leucochloridium 直接看影片實例)、真菌控制大黑蟻叫它把自己載到最合適的地點來繁衍後代。

寄生蜂的事蹟大家應該不陌生,它就是可以把卵產在無辜小生物身上,讓自己的後代從宿主內部獲得保護跟源源不絕的營養來源,長大了再突破宿主的皮膚鑽出去。這例子比較像直接攻擊,但其實寄生蜂 (扁頭泥蜂 Anpulex compressa) 有一種超級可怕的操弄能力
--- 它專門操弄每個人最討厭的美洲大蟑螂,讓蟑螂變成他的寵物,失去反抗或逃跑能力。蟑螂奴隸毫不反抗地被寄生蜂牽回家,讓寄生蜂在自己的腹部產卵,把自己變成對方後代的大餐。(這段拿關鍵字餵youtube也有實際影片,而且還不少!! 請想看的人慎入,整個過程真的超級精彩,但蟑螂畢竟還是蟑螂~ 你們懂...)

這些實例也改變共生的定義,像花朵與蜜蜂、咖啡與人類之間的演化關係。這些研究會迫使人類從自然裡的物種角度出發,是不是咖啡因根本上就是在利用我們,讓我們廣泛地種植它們?

第四章是整本書最經典,就是在探討貓科寄生蟲 (Toxoplasma gondii,中文翻弓漿蟲或弓形蟲都可) 的寄生催眠術。故事主角是一位演化生物學家 Jaroslav Flegr,他懷疑自己心智不全的罪魁禍首就是被貓糞內的弓形蟲感染。這位演化生物學家確信自己腦內有弓形蟲,而且改變了自己的個性,甚至他預言腦部疾病如思覺失調、自殺都有可能是被這種寄生蟲所害。這章真的寫得很讓我嘖嘖稱奇,詳細內容跟樂趣就留給有興趣的各位自行去翻閱,我也不可能把每個理論通通節錄在此。

中間幾章就比較傳統微生物學了,也就是裡面內容算很常見於一般科普書。像性病、狂犬病毒、腸道益生菌等等。從寄生生物的角度,它為了傳播自己,如果假說正確,它會讓宿主更想進行性愛,就像狂犬病毒讓生物發狂亂抓亂咬,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傳播機率。

當然生物也不是省油的燈,所有生物都有免疫系統來對付外來物的狡猾詭計。比如我們得流感會發燒,讓我們疲倦到只想躺在床上睡覺。這免疫的機制間接保護了我們與健康人的距離,讓病毒無法傳播。作者也舉了其他生物互相理毛的例子,防蟲非常重要,它讓哺乳類往交際社會的方向演化。

最後兩章進到社會心理學,談到我們對疾病的噁心厭惡感是如何地保護我們,但同時不可避免地,也害了我們發展出排外與歧視外來者。因為永遠以為自己最乾淨,所以把任何不利於自我的族群通通視為骯髒。有學者稱這叫做行為免疫系統,也就是我們擅長把他人貼標籤,目的是察覺有任何自覺有汙染的危險時,心理可以驅動自己趕緊遠離。

最後一章實驗談論社會,在傳染疾病高發生率的地區,人民會傾向集體利益優先。當然這結果不是說在接近赤道上的國家每個人都比較保守,而是與低傳染性疾病的地區相比較後的平均結果。此書完成於2016年,要是當時社會學實驗有把戴口罩遵從度列為變項,那這個理論看起來還真有點被印證的感覺。


--

※ PTT留言評論
PTT 網址
※ 編輯: orfan (220.141.83.223 臺灣), 08/08/2020 05:43:58

benothing08/09 16:04謝謝分享,有勾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