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保羅‧鮑爾斯《遮蔽的天空》
書名: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作者:保羅‧鮑爾斯 Paul Bowles
分類:美國文學
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書裡面的一段話。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會何時到達,所以會把生命當作一座永不乾枯的井。
然而所有事物都只出現一定的次數,並且很少,真的。
你會想起多少次童年中某個特定的下午,某個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的下午,
如果沒有它,你甚至無法想像自己的人生?
也許四或五次吧,甚至可能沒有那麼多,
你會看到滿月升起幾次呢?也許二十次。然而這些都看似無窮。」
——保羅‧鮑爾斯《遮蔽的天空》
“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Yet everything happens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s,
and a very small number really.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 certai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an afternoon that is so deeply a part of your being
that you can't even conceive of your life without it?
Perhaps four, five times more, perhaps not even that.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full moon rise?
Perhaps 20.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遮蔽的天空》一書在 1990 年改編成同名電影,
在電影的結尾,保羅‧鮑爾斯現身也獻聲,唸出了這段文字。
該部電影的配樂是坂本龍一,
他後來在 2017 年的專輯《async》的一曲〈fullmoon〉中,引用了這段聲音,
除保羅本人唸的英文版外,還另外找了九個人用九種語言詮釋,構成了一首曲子,
戴著耳機聽,會完全沉浸在那個氛圍之中,久久無法自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K1VYUY_BI
這本小說是美國人在撒哈拉沙漠上討論存在主義跟虛無主義的故事。
然而我在閱讀前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會看到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的描述實在很不好讀,這種內容其實滿吃個人經驗的,
像是最開頭引用的那段「生命是一座永不乾枯的井」,
如果曾經有過一樣的想法,那麼閱讀的時候會很有共鳴,
不然的話連看懂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自己就有類似的經驗,也曾想過自己童年的那幾個下午,
所以有被這段文字打到,共鳴感強烈,
反之我對其他存在主義作家的共鳴感可能稍微低一點。
看書的時候,某些主角們之間的對話句子都曾經是我也想過的一部分,
舉例來說,男女主角間有這樣一段對談:
「日落是如此悲傷的時刻。」不久後她說。
「我看一天的結束,任何日子,我總覺得那是整個時代的結束。
還有秋天!那可能也是一切的完結。」
我有過完全相同的想法!!!
書叫《遮蔽的天空》,是因為遮蔽的天空把夜晚藏在後面,
然而天空雖然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存在的恐懼,其後仍是一片未知的黑暗,
人在其下何其無知又脆弱。
「而包裹在話語裡的,會是思想。」
在把話語抽離之後,獨自的呢喃與思想究竟是什麼的探索?
故事的基調是隱晦且幽暗的,地點背景是非洲沙漠,那邊什麼都沒有,
對從美國遠道而來的主角們而言也是全然陌生,
聽不懂阿拉伯語所以被剝奪的話語權、一無所知又糟糕的空間,
在外在惡劣的環境下,只有不斷重複的生活、熾熱的艷陽、看似無窮的荒漠作伴,
探究內在、生命、宇宙、死亡、存在的意義簡直再適合不過了。
看書的時候可以先看最後的內容簡介,會大概知道劇情走向,
不然可能看完第一章還是一頭霧水 (然而這本書在第二章後半開始才最精采)。
這本書就算知道劇情怎麼走,也依然無法預測敘事表現,
思想跟內在的探索才是這本書的主軸。
這本書的兩篇序文非常有助於爬梳文章脈絡,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手法也都很精準,
推薦看完書之後再來補最開頭的序文。
主角們的性格不同,有人是一直逃避去面對自我的孤獨、
有人接近宿命論般的害怕每個徵兆,也有人左右逢源。
最後他們探索的旅程奔向了不同的終點,
第二章末段和第三章的描寫真的非常驚人,像是詩一樣,
有種非常殘暴的美,讀起來異常震撼。
序文有一段記錄了保羅‧鮑爾斯曾說過的話:
「在我撰寫《遮蔽的天空》這部小說時,我強烈地感受到自己不是遊客,
如同我的主角波特一樣。」他這樣告訴一個為他作傳的記者。
他這部小說在前面篇幅藉由波特之口如此明白陳述:
「他不認為自己是個遊客,他是個旅人。
其中的差異有一個部分是時間,他會這樣解釋:遊客通常在數週或數個月後匆匆趕回家;旅人不屬於任何地方,總是用幾年的時間緩慢地從地球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
或許就是這種人才寫得出這樣的小說吧。
主角們在移動中尋找自我、尋找「家」,終於抵達了不同的結局。
每一章章首各自引用了其他書的內容,目前手邊沒有書所以憑印象打,
第一章講人們總是會根據過往的回憶過活,
第二章是 Paul Valery 的文字,講一個將死的男人對著鏡中的自己道別,
第三章則是 Kafka 的文字,講人生過了某個點後再無回頭路,然而生命勢必會到該點。
這幾段話很詩意的描寫了本書的故事,
彷彿被困在過往逃避現實之人、彷彿在鏡子映射下有另外一個自我之人,
連滾帶爬的走下不能回頭的探索之旅。
第一章叫撒拉哈飲茶,透過某個故事人物口中講述了一個故事:
三個阿拉伯女子費盡前往沙漠打算煮水飲茶,卻在喝茶前就死亡。
探索之旅有終點,但究竟探索得到什麼就因人而異了。
--
「門前報有關山客,來聽西齋夜雨聲」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
推
內行,之前麥田特價五折買到這本有夠爽
推
現在博客來特價49折
感謝推薦
51
[心得] 2022,我最喜歡的10本書每年來書版分享年度書單好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2022年我讀了70本書, 以下所精選的10本書, 有初聲試啼即令人驚豔的新作家,也有讓我再發現的資深作者; 有顛覆我既有觀念的科學論證,也有撼動我固有價值觀的人文思辨;9
[心得] 終章未終章好像是大學畢業前最後一場五月天了。 329當天早上,拖著嚴重睡眠不足的身體坐上返鄉專車時,和同行的朋友這麼說著。 期待已久的第一次的生日場,第一次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遇見五月天, 第一次的世運,也是最後一次還能以學生身分在平日理直氣壯地出現在演唱會現場, (我那天沒課!沒有翹課!!)5
[心得] 雲圖雖然看完已久,但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寫這篇心得。 我必須說雲圖是很有意思的小說,但它不易讀不是可以打發時間的閒書。 是必須可以專心的看,還甚至有餘裕慢慢回想劇情,甚至需要回翻前面篇 章的小說。 整部小說分出了六個章節,六個章節的主角不同,劇情當然不同,更可怕的4
[心得]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後記[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 最後的生命洞察 這本書,是一位年輕的醫師保羅,正往職業生涯的頂峰邁進時,卻被診斷罹患肺癌。從救 人到被救,從手下的手術刀能盡力挽救一條生命乃至一個家庭,到最終發現對自己的病情 其實無能為力,在生命一點一滴流失的過程中,心裡的衝擊與真實的感受。 保羅熱愛文學,在閱讀中突然引發對心智與腦神經科學的興趣,進而成為腦神經外科,對3
[好雷] 沙丘 - 是否常在夢裡實現(補原著點今天終於看了IMAX場的沙丘, 平心而論,這部在我心裡的評價不斷來回的擺盪, 因為在看電影前才把原著第一集看完, 很難分辨到底是電影實現了腦中的幻想, 還是因為自己的腦補成就了這首部曲?3
[討論] [還算好雷] 《沙丘》觀影後雜想我在上映第一天就衝去看南夢紡IMAX,建議每位想看這部電影的民眾都至少得在有好音響的 戲院裡觀賞。 以下是主觀心得,有劇情部份請見諒。 防雷線********************* 個人認為配樂和影像的比例有些失衡,音效的主導性太強,常常讀視覺的注意力會被聽覺拉1
Re: [閒聊] 有創業故事的書嗎?身為一個擁有四五百本餐飲技術與管理書籍的收藏者 這類的書真的 不多 所有書架翻了一遍才抽出三本書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