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大偽裝者讀後感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大偽裝者讀後感作者
OhwadaAkira
(大和田常務)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大偽裝者 閱後短評

正常與異常,是否有一定準繩適足判定, 在精神醫學界向來是莫衷一是的
話題。在醫界,此一學門相較於其他專科仍是未知大於已知的亞馬遜。
於曩昔,世人且對於精神科醫師抱持輕蔑視角,遑論深受是類惡疾所苦的
眾多病患們。回顧精神科的歷史,也免不了從上上世紀聲名狼藉的精神病院
論起,及至今日反精神醫學的浪潮依舊前仆後起,未見止息。


本書作者蘇珊娜卡哈蘭,過去受自體免疫腦炎NMDA摧殘,因為諸多病徵與思覺
失調症相類,繫危殆於一線之際,幸得醫師及時發現與科技提升所賜,在精神
病房門前止住步履。因著這番遭遇,職是之故,她轉而探求是否有更多病人因
為生理疾病卻誤下心智缺陷的診斷。此為本書之發軔。


在一次研討會上,一位醫師告訴她或可從羅森漢恩實驗(Rosenhan Experiment )
中找到她可以參考的路徑。羅森漢恩實驗在David Rosenhan主導下於1972年進行,
由8位假病人告知院方病徵,藉以測試精神醫師是否有能力察知與否,進而做出
住院安置的決定。果不其然的,8位都順利潛入醫院。羅森漢恩並根據此項結論
撰文於科學(Science)雜誌,抨擊精神醫學並不如醫師所以為的準確無誤;
精神病院的惡劣環境也無助病人回歸於社會。


輿論譁然,彼時正逢美國吹奏去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sation)的號角,全國
有多所精神病院被迫終止營運,社區精神醫療的思維開始萌芽。 一切發展是如此
振奮人心,但與之相應的社區體系卻未能完善建立,致使大量的精神病患或因無
病房安置,轉向看守所甚至監獄,但該等空間顯然不是適合病患醫療的場域。


而卡哈蘭在研讀羅森漢恩的論文時,也嗅到潛藏在實驗數據,文字鋪陳裡的不
對勁.......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雖然
踏上善意的基石,美國關閉了精神病院,轉向對病人更為人道的結構邁進。惟徒
具善意尚不足以成事,社會是不是已經有健全的制度、充裕的預算、足夠的人力
去支撐這個體系,仍舊是懸而未決的問題。對照他國過去步履維艱的血淚,回過
頭來 我們不禁問道那台灣呢?顯然我們缺乏的除去上述的要求,社會的善意與
理解我們做得到嗎?去機構化的理想誠然美好,但是我們準備好了嗎?一切的一
切,猶如過去深埋在金門海岸的未爆彈,它真確的存在,只是我們撇過頭不去看,
如此而已。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0.9.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ook/M.1615201774.A.D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