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樊登講論語》冷知識與微心得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樊登講論語》冷知識與微心得作者
leo7283
(時代廣場)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5

【書名】:樊登講論語:學而
【作者】:樊登
【譯者】: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排版優化原文
Matters|https://tinyurl.com/4avcrxtw

逐字逐句讀完《論語》的一半(上論),但無「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遠大胸襟。只想趕快從頭再讀一遍,這次要慢讀、精讀,多一點佇足與思考,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


■ 冷知識

《論語》共 20 篇,後人以每篇第一章正文的前兩、三字作為篇名。

例如下圖(見原文),是我們中學時很熟悉的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以〈學而〉為首。

你知道在《論語》中,除了孔子以外,還有誰被稱作「子」嗎?

答案是有子和曾子,其它學生都直呼其名。故有人懷疑《論語》是有若和曾參(對,就是「臥冰求鯉」的曾參)的學生所編纂,學生才會尊稱自己的老師為「子」。


■ 微心得

除非你天生神力,不然並不建議生啃《論語》,稍後會提到原因;我是透過《樊登講論語》系列來一窺堂奧,書中融入了樊老師的註釋與評析,超厚的,分兩冊。

真的需要「引路人」來幫我們解密,理由有二:

《論語》沒有逗號和句號,標點符號是後人所添加,在解讀時,有時因為斷句不同,理解也不一樣;就算斷句相同,其解釋常有諸多門派,意見歧異,很希望有人站出來統整這些說法。此乃其一。

《論語》中不少假借修辭,像是前面提到的不亦「説」乎,若無人提點,甚難與「悅」聯想在一塊兒;更見錯字,估計是前人的手抄筆誤,也得有人糾正。此乃其二。

我覺得《樊登講論語》做得很理想的是,如有歧見,會先列出各家派別不同的觀點;但也根據理解,給定一個作者本人的偏好,並交代其脈絡,這是樊「子」對讀者們的體貼。

樊子也強調,我們吸收對自己有益的內容和解釋就好,最重要的是能否將書中的智慧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變成口頭禪,琅琅上口,卻不一定進到了心坎裡。


■ 一個釋例作結

文末舉〈雍也〉篇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作為釋例,呼應前開種種。

首先,知就是「智」,這假借相信大家必不陌生。這句話機械式翻譯(機翻)起來非常直觀:「智慧的人喜歡水,仁厚的人喜歡山」。

學生時期讀到這段,不求甚解,反正掌握住單詞的意思就交差完事。但仔細思索,喜歡水和山,到底跟智和仁有什麼關係呢?國文老師也說不清,因為只能循著課本這「正規教材」 呢!

然樊子看到一個註解,如果改變一下斷句,變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就說得通了。引用書中的詮釋如下:

一個追求智慧的人,把智慧作為第一要義,這種人的快樂像水一樣,是流動的、活潑的、靈動的;一個仁厚的人,他忠厚、包容、博大,他的快樂像山一樣,如如不動。

▍智與仁,水和山,動與不動,是一種互為印證的關係。

如果沒有山,襯托不出水的搖曳。如果沒有水,顯示不出山的厚重;智慧的人喜歡變革、訴諸行動,尋求多元的快樂;仁厚的人喜歡守成、安靜自處,能夠擁有長久的滿足。

讀到這裡,豁然開朗,多麽美好的一幅山水畫面!

雖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孔老夫子的原意,但總歸那一句話:最重要的是找到對自己的裨益,將書中智慧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快來一起讀《論語》吧!

--

閱讀筆耕|一週一耕,佐以心智圖耘襯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72.186 (臺灣)
PTT 網址

wivan08/09 22:13感覺確實別開生面!不過「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那句話,

wivan08/09 22:14感覺就算不斷句來讀,也能得到那樣的詮解(算隨文釋義吧)

pshuang08/10 09:36科舉題目都從四書來 已經出題出到任意斷句的狀態

pshuang08/10 09:36比如「朋自遠」、「知而不」這種題目都會出現

pshuang08/10 09:37古文沒有標點 都可以隨人任意解釋

※ 編輯: leo7283 (218.35.172.186 臺灣), 08/12/2021 20:47:48

gametoy12/06 15:27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