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死亡約會—控制狂母親的自找死路之旅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死亡約會—控制狂母親的自找死路之旅作者
kitedolphin
(藏在白鯨中的一角鯨)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只加了封面的死亡約會圖文版心得:
https://siamdolphin.com/?p=7205



有看到ptt推理版版友推薦這本白羅系列的作品,於是我就找來看了,看完覺得還可以,算是看完其他克莉絲蒂的傑作和佳作之後,可以再找來看的作品。

本書的開頭還蠻吸引人的,死亡約會的劇情上在講,白羅去近東地區旅行的時候,遭遇到一個深受控制狂母親荼毒的家庭,兒女們都恨這個母親,並且有謀殺她的意圖,不久這個母親就被殺了,於是白羅就要開始尋找,凶手是對這個母親懷恨在心的旅行團家人,還是看似無關,實則有謀殺她動機的其他旅行團團員。

控制狂母親,及她們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在克莉絲蒂的作品裡面,算是蠻常出現的主題之一,在幸福假面和無辜者的試煉裡面都有涉及到這個主題,寫得也蠻細膩。


幸福假面(大推!!!!)的心得可參考:

https://siamdolphin.com/?p=6202


無辜者的試煉的心得可參考:

https://siamdolphin.com/?p=7018


不過在死亡約會的這個控制狂母親算是克莉絲蒂筆下的母親裡面最毒的一個,所以看她自己作死還蠻有爽感的。克莉絲蒂在本書對一些人物的犀利吐槽,依然相當有趣。

本書有段在講旅行團旅行的段落,讓我聯想到復仇女神的旅行團,那部份有點悶,我在想克莉絲蒂似乎把自己遊歷近東古蹟的遊記也寫進小說裡面,灌水增加稿費,但我覺得克嬸的遊記寫得不是很精彩。

死亡約會的謎底和凶手身份尚稱合理,但我對於某些嫌疑犯的犯案條件被排除的原因,有作者過於刻意為之的斧鑿痕跡,感覺給讀者的推理條件給得不太公平,上述兩點算是本書沒那麼讓我驚艷的原因,有點可惜。

然後本書結局美好得讓人不敢置信,克莉絲蒂真的是對筆下(沒死的)人物很仁慈的作者。

以下節錄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句子:

「在美國,」他說,「我們信奉絕對的自由。」

傑勒德醫生也站起來。這句話並沒有讓他感動。他聽過許多不同國籍的人說過這種話。很多人普遍有種錯覺,以為自由是自己這個民族所獨有的特權。

傑勒德醫生比較清醒。他知道,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個人都不可能絕對自由;不過他也知道,不自由的程度各有不同。

「我知道為人父母者有時候很難了解並接受『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他們還想繼續安排孩子的生活。可是,你知道,屈服是很可悲的!一個人必須挺身爭取自己的權利。」

「熱情的年輕人既造成好處又造成傷害,而謹慎的中年人既無作為又無傷害。」

「韋斯索姆爵士是個頭腦簡單的中年貴族,他生活中唯一的樂趣就是狩獵、射擊和釣魚。有一回他從美國乘船回英國,同船的乘客中有一位范西塔特太太,不久她就成了韋斯索姆爵士的夫人。每當大家談起航海旅行的危險,常會舉這樁婚姻為例。韋斯索姆的新任夫人成天穿著粗呢衣服和
結實的厚底皮鞋,不是忙著養狗、欺凌鄉人,就是強迫她丈夫參加公眾活動。」

「有人會為虐待而虐待,並且以此為樂。可是當你發現了這個現象,它背後其實還有更深的隱情:一種強烈渴望受到肯定的可悲欲望。如果這個欲望不能得到滿足,如果因為個性不討人喜而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回應,它就會選擇其他路徑,非要讓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重要性不可,這樣就出現了難以勝數的變態行為。殘忍和其他習慣沒有兩樣,都是可以培養的,而且,形成之
後便牢不可破..…」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
「阿鍾。」常記得有人這麼呼喚,分明是哥哥的聲音,阿鍾偶爾應聲道:「小辛。」那是他叫哥哥的方式,「祝阿鍾和小辛白頭偕老。」那是不知道什麼人寫在哥哥大學紀念冊的戲謔留言,紫色的墨水筆跡,隨著歲月漸漸暈開淡化,解離成了藍色字體與粉紅色水痕,想著那水痕,答案全具體了,阿鍾是哥哥的少年好友,紀蘭從沒忘記過那張年輕的臉孔,始終懷念那許多次的共同出遊,只是需要各種訊息拼湊,才能將名字與影像聯想在一起。怎麼在記憶裡,最遙遠的路程卻是直線距離。   ----朱少麟<<地底三萬呎>>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90.120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