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跨考沒補習 500 小時清交資工備取心得

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跨考沒補習 500 小時清交資工備取心得作者
a38498987911
(樺神駕到)
時間推噓13 推:13 噓:0 →:1

本文發佈在 HackMD,若後續有更新會以HackMD為主,手機就不排版了。
https://hackmd.io/@Huashen87/SkaTtwV12

本文為極度倖存者偏差,請斟酌參考。

寫這篇心得除了還願,也是留下紀錄給未來的考生參考(負面教材的部分),積點陰德希望早日備上。

非本科+沒補習+非應屆+沒戰友,約 500 小時的準備時間,我考到了清交資工所的備取安全範圍邊緣。

先講結論:非常後悔沒有花更多時間準備,既然決定要考就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若是能夠更早開始認真準備,或許就不用煎熬的等待備取通知了。

一﹑背景

109年畢業於南部某師大理學院,系排倒數個位數,GPA 約 2.3 (沒仔細算,反正很慘),對 Coding 很有興趣,在學期間修過線代+演算法,但其實忘得差不多了,畢業後接案公司當了2年 Web 仔,領著慘淡的薪水,看著大學同學碩畢也相繼找到不錯的工作,於是6月底決定離職考研。

一開始對自己很有信心,自以為定力夠就沒去補習,離職後每天就是看看開放式課程安慰自己有進度,覺得看得差不多就開始玩遊戲,一直到11月繳費後驚覺進度極度落後,才戒遊戲開始全心投入唸書。

由於所剩時間不多,我在 PTT、Dcard 上參考了數篇往年的心得分享,確立了我的考試策略 :

基礎的、常考的題目必須拿到,不常考的就放掉。

我把我的主要目標放在清交,以往年的分數來說只要基本分都有確實拿到,其實就有備取前/中段。
當然這樣做無疑是在賭博,但若你和我一樣準備時間不多的話,或許可以參考看看這樣的作法。

時間大概分成兩部分 : 開放式課程與複習約 300 小時 + 考古題與檢討約 200 小時。
(時間來自專注軟體,還有些零碎時間未統計,但應該不會差太多)

二﹑成績

https://i.imgur.com/5EqbK54.jpg

圖 跨考沒補習 500 小時清交資工備取心得

個人的目標設定與實際結果

https://i.imgur.com/W6gnDC8.jpg

圖 跨考沒補習 500 小時清交資工備取心得

臺大:當作買樂透,以我的準備方法是完全沒機會上,後來想想應該不要報的,還能有更多時間準備交大與中央。

清交:我的主要目標,清大寫起來感覺偏簡單,但實際成績與預期有落差,交大則是對答案發現資演粗心少10分,當下覺得上不了,沒想到還有機會備到安全範圍內。

中央:寫完考卷充滿自信覺得穩了,結果成績一查發現分數比預期少了接近一半,可能都被倒扣光了。

中山:相信今年許多人都不知道今年題目長這樣,反正我也是亂寫一通。

三﹑考古題

寫考古題對我非常重要,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考古題在唸書與複習。
我大約從12月開始寫考古題到考試前,剛開始寫考古題的時候成績是慘不忍睹,寫一張考卷通常就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檢討,但之後會越寫越有感覺,熟練度會直接反映在分數上。

我總共寫了

交大 102 ~ 111

清大 102 ~ 106

台大 102 ~ 107 (只寫數學)

由於基礎不夠,花很多時間在檢討,因此題數其實也沒有寫很多,
原本還要寫中央但最後沒時間了(考古題大學應該要好好把握)。

我的考古題用法是 :
計時 80 分鐘,先大致瀏覽過題目,大略分配時間後再開始下筆(很重要),寫考古絕對不要用猜的,確實練習更重要,不會就是不會,寫完對答案時,判斷哪些是該拿卻沒拿到的基礎題,將答錯的觀念理解後,寫在自己的筆記裡,這裡建議使用筆記軟體整理較方便,空閒時就可以拿出自己的筆記複習,還蠻方便的。
(每個人對基本題的標準會不太一樣,對答案時可以算一下你認為應該拿到的分數,再參考往年錄取門檻來判斷你的基本題會不會抓太少)

基本上就是不斷維持 :
寫題目 -> 檢討基本題(看到懂為止) -> 作筆記 -> 寫題目
這樣的循環,都只寫基本題了請務必力求熟練。

另外建議加入活躍的資工考試社群(我有加入 DC),可以看大佬們分享解題過程、交流考古答案等等,放榜後除了集體膜拜正取大佬,也有很多參觀實驗室與找教授心得可以參考。

四﹑各科準備

主要用到的資源有 開放式課程、網路上流傳的前人筆記、補習班講義。

我在看開放式課程時也會一邊寫課程筆記,但主要是加深印象用,其實很少拿出來看。
前人筆記也很不錯,只看筆記就可以上榜我相信不是問題,但是要注意前人筆記的資結好像有部分時間複雜度是錯的,如果讀起來覺得奇怪可能要發問或是查證一下。
另外雖然沒補習,但我還是有買二手的補習班講義,很推數學兩科(講義+題庫),我認為寫得很好。

但是最好的參考資料還是自己的考古題筆記。

[資料結構]

參考資源

1. 網路搜尋(推薦)
2. 前人筆記

準備方法

大學時曾經看書自學過,加上之前偶爾會寫寫 LeetCode,因此這科原本是我最有信心(哪來的)的科目,完全沒有花時間準備。但在真正寫考古題後才發現有一大堆洞要補,像是Advanced Tree 幾乎都不懂,遇到不會的就上網或是看筆記查,YT有很多影片可以幫助理解,操作跟對應複雜度都要記起來。
資料結構應該是最好拿分的科目,請務必做到熟練。

準備進度

幾乎全部的操作+時間複雜度都要會,特別是 Advanced Tree 那邊,這部分可以參考視覺化網站。

[演算法]

參考資源

1. 網路搜尋
2. 前人筆記(推薦)

準備方法

同資料結構,自以為不用花時間準備,開始寫考古才知道完全不行,一樣邊寫邊查邊作筆記。
演算法內容不多,但可以考得很廣,因此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只練習基本題,其他的果斷放掉。

準備進度

除了計算圖學之外,其他全部都很重要。
我個人是跳過了所有證明、Reduction、Max-Flow 與遞迴的問題,但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建議都要會。

[計算機結構]

參考資源

1. 黃婷婷教授 OCW(推薦)
2. 前人筆記

準備方法

個人推黃婷婷教授的 OCW,每堂課開始之前都會抽問學生兼點名,可以趁這個機會檢視前一堂課的重點是否有掌握了。
硬體算是中規中矩的科目,把一些基礎觀念掌握好就能應付考試,一些較為複雜的部分,如 VLIW、Multi Issue 等等我都直接放掉,但感覺複雜題目的比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請自行斟酌。

準備進度

Data Path、Pipeline、Memory 都很重要,盡量去理解各種設計的優缺點,可以幫助記憶。
Cache Replacement 要會算。
後面有的章節跟 OS 基本上一樣,等到讀 OS 時再看就好。

[作業系統]

參考資源

1. 周志遠教授 OCW(大推薦)
2. 前人筆記

準備方法

周志遠教授的 OCW 很神,全部看完之後幾乎就可以上考場了(X。
寫考古時除了一些比較偏資安或網路的題目之外幾乎都會有印象,忘記了就再回頭看影片,並記得把觀念寫在筆記上時常複習,偶爾搭配前人筆記查詢比較方便。
遇到沒看過的也不用緊張,目標不是全對而是及格,每年可能都會有一兩題冷門題目,出了就送給他。

準備進度

很多知識點的一科,要花蠻多時間準備。
Process Scheduling、Banker’s Algorithm 要會算,Virtual Memory 非常重要,計算
也要會,Sychronization 的 pseudo code 需要理解,Disk Scheduling 跟 RAID 都要看。

[離散數學]

參考資源

1. 易志偉教授 OCW
2. 補習班講義(推薦)

準備方法

我是先看過易志偉教授的 OCW 才開始寫考古,但感覺用來應付考試不太夠,寫到最後剩下前面的邏輯部分比較有印象,其他部分都是以補習班講義為主。
離散多寫題目很重要,除了熟練之外也可以快速理解常見題型,特別是排列組合與生成函數,盡量每隔幾天就要回頭複習 + 寫題目,不然很容易忘記。

準備進度

排列組合、生成函數、遞迴關係都要盡量多算。
證明的部分我除了歸納法其他都不會。

[線性代數]

參考資源

1. 李宏毅教授 OCW
2. 補習班講義(大推薦)

準備方法

我的弱科,最弱的那種。
線代我覺得需要一步一步建立觀念,完全無法在短時間內拉起來。
考題不會出得很難,都是觀念題居多,但前後章節連貫度非常高,因此我的準備方法極度不適合,建議大家盡量早點開始規劃進度準備線代。
另外大推補習班講義,真的寫得很好,時間足夠的話每一題例題與證明都跟著做,後面練習也盡量寫,全部弄懂再進下一章,我相信是非常足夠應對考試的。
只可惜我沒有花時間從頭建立觀念,只是把寫錯的地方硬背起來,效率不高也容易忘記,算是六科裡面最遺憾的科目。

準備進度

全部都要融會貫通,但我自己只有看上冊,下冊幾乎沒看,所以分數很精美。

五﹑結語

如果你是將來的考生,請你千萬別跟我一樣抱持各種僥倖心態來準備,研究所考試可能是你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後一個翻身的機會,有能力拼正取就不要賭備取,寧可多花點時間也不要放榜了才後悔自己沒有好好準備。

同時也寫些話給和我一樣非本科或沒補習的人,資工相關的網路資源真的非常豐富,如果你很自律,不補習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對自己沒信心的時候多看看其他人的心得文,他們做到了你一定也可以,建議找幾個背景與目標相近的戰友一起努力,彼此督促與學習才能走得更遠。

另外考上研究所只是一道門檻,找教授對於跨考生來說又是一道難題,在備考期間讀書讀累了,建議可以暫時停下來思考未來,探尋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做一些功課來向教授證明你跟其他跨考仔不一樣。

最後祝福大家學業順利,能夠找到喜歡的教授,備取也能早日備上。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4.85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a38498987911 (42.77.4.85 臺灣), 03/08/2023 13:47:09 ※ 編輯: a38498987911 (42.77.4.85 臺灣), 03/08/2023 14:23:16

stallings03/08 15:17沒補習先讚一下 XD

heartbeaz03/08 15:46推~

loadingN03/08 16:02不當web仔了

andy100a03/08 16:05500小沒很多欸 厲害

stallings03/08 16:14請問 DC 是 Dcard 嗎?

Osakana37303/08 16:23Discord

VeryGoodBoy03/08 17:10差不多1~2個月還跨考 這樣算很強耶== 感覺應該會備

VeryGoodBoy03/08 17:10得上~

eatagary03/08 19:05雖然有一點運氣成分,但是佩服你的考試策略,算蠻聰明

a56789666603/08 19:05500小還非本科 這樣很猛了

ming007103/08 21:59500小好強

coco7701103/09 10:02蛤 所以有備上ㄇ

drunkist083303/09 10:17Dcard看到 過來推一個!

Pmx003THEO03/11 04:09500小太少了吧 之前聽老師說考上台大財金平均是2000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