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跨科仔準備與分析中山資工所的過程
今年有幸錄取中山資工所,身為一個跨科甄試仔,我想要分享一下我準備的過程,並分析自己自傳的寫法與思路,以及這樣的寫法對成績的可能效益分析,並且勉勵所有跨科仔,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要覺得自己真的很爛很沒有競爭力。每個人都是從初心者開始打掛練功的,在人生的路上,多方嘗試不要害怕,還有很重要的是將所有的知識融合成自己專屬的知識體系,你就會是最特殊的。
一、背景
首先我是中山生科的畢業生,大學期間沒有修過資工系的課程,也沒有參與過任何程式競賽,更不用說完整的程式專題也是沒有的。這樣「第三方經歷」其實跟多數跨科仔都一樣,所以我能夠著墨的地方在於「第一人稱」出發的經歷。
所謂第三方經歷就是泛指由第三方作為擔保的經歷,具有客觀量化且同一的性質,舉凡:修課證明、畢業證書、論文著作、名次等第、......等。而第一人稱出發的經歷,是指自己對於自己成長的觀察,具有主觀質化且特殊的性質,舉凡:人格特質、能力分析、生涯規劃、行為因果、......等。
當然這兩種經驗能相輔相成是最好的,畢竟第一人稱的經歷如果沒有第三方的事物來做擔保,其論述顯得過於空泛單薄;相對地即使有再厲害的第三方經驗,如果沒有第一人稱的視角,這樣的經驗並無法彰顯其特殊性。
二、備審+複試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學士畢業
*成績:GPA3.73(84.5分)、系排:7/44=16%
*活動:3年異議性社團社長
*其他表現:109年高考 資訊處裡科 47.30 / 51.57
*其他資料:生資報告 / R語言報告 / 生物專題
(一)自傳
電腦科學就像是一盞明燈,在我最迷茫的時候,指引我新的道路。
大學時期,我主修醫藥生物,對哲學與電腦科學很感興趣,並且也很關心社會議題,在異議性社團當任社長有3年之久。
事實上,我接觸電腦科學的時間不久,最初是從前年暑假我自學Python基礎語法,到大四時,選修生物資訊學與R語言這兩門課。畢業後,我邊工作邊讀書,準備高普考資訊處理科,直到現在在準備資工所考試。
身為一位跨科學生,我有什麼能力值得貴系錄取呢?以個體來說,現階段的我相較於本科生來說是難望項背的;但以群體來說,我的生物專業加上已有的電腦科學基礎,在短時間能內,我能與本科生達到最佳的互補效益。而這樣的命題為真,是基於我在大學與畢業後相繼培養的三項能力:自主學習、電腦科學、邏輯分析。
1. 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學期間,我主動學習與接觸很多知識與技術,去解決我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學習影音與影像編輯軟體,去宣傳我數十場所舉辦的活動以及100多篇我自己寫的文章。也學習用Google雲端、表單與協作平台,去整理和收集資料,並用網頁的方式分享出去。透過自學,我自己也接觸到哲學與電腦科學這兩門新領域,這兩門新領域也陪我走過人生的低潮。
2. 電腦科學的基礎
所以我會接觸電腦科學,不是因為有誰告訴我要學,我的學習環境中也並非充斥著它,而是我主動去認識它。在學習的表現上,生資與R語言課程中拿到A+;在半工半讀下準備高考資訊六科中,以4.3分之差名落孫山;以及現在我將全力準備資工六科,這些電腦基礎與表現說明我有能力將生物與資訊這兩大領域做溝通與融合的先備條件。
3. 邏輯分析的訓練
然而在生科系的訓練下,除了累積專業知識外,也學會使用科學方法去設計實驗,以及分析數據結果。我自己也在哲學所旁聽過至少5門以上的哲學課程,因此對於將實體抽象化思考並透過科學方法分析這部分是有所訓練的。
因此基於這三項能力,在往後的團隊合作上,尤其是生物資訊這塊,我可以扮演兩領域間的溝通。所以我的價值不在於個體,而在於群體中,我能為貴系在生資領域上,與本科生達到最佳互補的效益。
(二)自傳分析
以上就是我呈現給書審老師的自傳全文,用一張A4大小的紙,來描述「你是誰」?以往我的自傳會提太多而顯得很發散,所以這次我認為我收斂不少XD,不過我同時又希望傳能達我是一個很多元的人,所以還是會看到一些輕描淡寫的伏筆。
1. 起
整體的架構就是起承轉合,一開始先用一段引言來破題,起的部分就是單純描述近況,並且摘錄一些重要的事件,讓整體近況看起來是連續有邏輯的。承的部分由於我並沒有太多關於電腦科學的相關事蹟,所以我這裡不使用記敘文,反而是使用論說文,自己給出一個這個自傳最為核心的命題——「我有什麼能力值得被錄取?」
2. 承
雖然這個問題是老掉牙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就是書審的目的之一。基本上我也不諱言我就爛的事實,所以如果想要跟資工系的學生硬碰硬我是毫無勝算的。如果仔細去分析這個想法,會發現其中預設了一件事情,就是「個體層級」的比較,也就是我們不考慮團隊合作的情況下,去評估這一個人的能力時,勢必就會做出這樣的結論。
通常我們評估一個的人的能力時,習慣把焦點放在「個人」的表現上,這樣的預設雖然方便我們去做評估與篩選人才,但現代其實是一個講求團隊合作的社會,很多事情不可能只單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如果能力評估的思維還是落在個體層級上,這樣的評估就會與現實有很大的落差,有可能會挑選到個體表現很佳,但對於提升整體團隊的效益卻不大的現象。
3. 轉
因此我就導入這樣的思維,從「個體」層級提升到「群體」層級,以群體的思維來評估我這個人的能力時,就可能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所以命題就會從「我比資工系學生更優秀嗎?」變成「我能和資工系學生合作並共創更大的效益嗎?」。
有了這樣預設立場的轉變後,我就舉出三個我認為我可以使這個命題為真的理由,第一個理由是要展現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部分就舉一些我如何透過學習軟體工具去解決我所遇到的問題,並且為接下來的理由以及我怎麼接觸新領域埋下開端——電腦科學與哲學。
第二個理由要解釋我能夠駕馭電腦科學的知識嗎?這個部份我其實算蠻幸運的,有高普考的成績可以為我擔保,雖然不是很高分也沒有進榜,但整體分數我很滿意。並且在這部分,我提供生資與R語言的報告作為一些輔佐。
第三個理由就是邏輯分析這件事情,我相信這個能力絕對是在理工科中很重要的能力,生命科學做為一門科學也當然不例外,並且我私心深愛哲學,這點怎麼能不寫出來?這樣太枉費我對哲學的愛,不過由於邏輯能力這部分,即使用再多的第三方經驗來陳述,都遠不即直接在自傳中秀一波邏輯來得好,所以我後半部選擇論說文的用意也是如此。
4. 合
最後一段就稍微再整合上述論證,給出一個簡明的答案——「我的價值不在於個體,而在
於群體中」。
我多補充一下哲學這部分,哲學是一門探討事物背後所預設的立場或概念,在轉的部分,如果今天我無法看穿「我就爛」這樣思維背後的預設立場,我基本上也很難用新的思路去回應我自己所設下的命題。
我曾經就質疑就質疑過「我就爛」這樣的思維模態,我很納悶到底是我真的爛?還是有什麼環節有問題?每當我看到我朋友說自己爛的時候,我就會想你怎麼會爛?至少在我眼中的觀察,某些特質是我覺得很好的,或許只他沒有自有察覺而已。
而且這種思維其實是很二元對立的,爛的另一邊一定有好的預設。學過邏輯的人就會知道,假如推倒的過程中並沒有犯邏輯謬誤,則不同的假設在同樣的邏輯下,會有不同的結論。所以如果一開始的假設品質夠好,推倒出來的結論也會不錯;但如果假設品質很糟糕,那麼結論可能也不會很好。
所以「我很爛」背後的假設夠好嗎?我認為還不夠好,要檢驗一個假設的品質,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此假設能夠涵蓋多少真實情境?所以在現實環境下,團隊合作越來越常見,那麼我們是不是該換一個假設?
(三)高考
https://imgur.com/l4xkvVB
(109 高考 資訊處理 成績)
分享一下高考的成績,總成績47.30,離錄取標準差4.3分。高考這個部分,其實是應我媽的要求考的,不過後來看高考的考科,我發現這六科也是蠻值得看一下,所以我就抱著吸收新知,然後去當一個開心的小砲灰~
資通網路真的是直接背叛我,狠狠打臉我努力的科目,13分這分數真的哭笑不得,虧我花了不少時間在這科上的說。英文就不說了,她永遠是我心中最軟的一塊,直接賓果連錯,如果我玩賓果可以這麼猛就好了。程式語言我只能說QQ,我永遠記得我把物件導向的繼承概念寫錯這件事情,真的哭,明明我是從Python開始的。資料結構還可以,但我引線樹畫錯QQ。
後面三科專案管理、資料庫、資管資安真的是我的好朋友,這三科也是比較申論的題目,發揮空間大,我認真覺得這是我虎爛(X)的巔峰,我考前還在看敏捷開發,沒想到馬上考出來,我手起刀落開始壓榨我的腦袋,當時我寫的是Scrum,這東西為我拿下22/30。資料庫我太愛它了,SQL的部分我全拿。資安的部分,可惜我最後將勒索病毒猜成木馬病毒,我當時就在這兩種病毒中掙扎,下次我一定不猶豫寫勒索病毒,雖然猜錯但防治方法上有拿到12/25。
(四)複試
中山資工所的複試很特別,是筆試的部分,基礎離散數學+英文+演講心得,前一小時會有四位教授輪流演講,當天可以準備紙筆做演講筆記,但不能做電子筆記喔,因為心得是要在考試過程中寫的,而考試中不能使用任何電子產品。
英文的部分就中翻英或英翻中,我一開始以為要寫出名詞解釋,最後問助教才得知只要翻譯就好,如果這在生科系,單純翻譯基本上是不會有分的。翻譯的題目包含數學、電子元件、軟體的專有名詞都會有。
數學的部分不難,包含邏輯、排列組合、機率、數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剩餘定理,因為這題109考古有出現,今年110的題目也有出現。邏輯的部分「若P則Q」的轉換是必考題喔,今年是跟新冠肺炎邏輯命題搭在一起。
雖然複試不算難,但時間限定在一小時內,必須寫完18題翻譯、8題數學以及心得,事實上非常趕,我光寫完英文和數學就花了40分鐘,而且數學的最後一題我看不太懂Orz,就直接果斷放棄寫心得,畢竟心得也佔50%。
原文章:
https://tsungsquare.blogspot.com/2020/11/nsysu.cs.html
複試資料連結(請到原文章開啟連結),我將我當天所寫演解筆記和109、108、107年自己寫的參考答案放進這個
雲端連結中,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下載或列印,但答案僅供參考,我不負任何責任(*′▽
`*)。
三、成績分析
https://imgur.com/9FqKxod
(110中山資工甄試成績)
今年中山資工甲組甄試報名成功者292人,第一階甄試逕取25人,進入二階者148人,第二階甄試正取51人,備取74人,共125人,去年甄試備取到29名。我的初審78.33分,複試
75.50分,平均76.92分,二階名次為第47名。透過這些資訊,我們可以預估一些數值。
(一)二階第1名初試的可能成績以及逕取的門檻
首先為了簡化計算,我假設二階甄試分數的分布為均勻分布,但事實上使用常態分佈的模型可能會更好,不過這樣的簡化使得我可以使用插值法預估第1名的可能成績。
由於我有3個數值(第47、51、125名),故插值法可得兩個數據(分數 / 人數),分別為:
1. ( 76.92 - 76.54 ) / ( 51 - 47 ) = 0.38 / 4
2. ( 76.92 - 70.00 ) / ( 125 - 47 ) = 6.92 / 78 = 0.3549 / 4
3. 平均內插區間為:( 0.38 + 0.3549 ) / 2 = 0.36745
4. 第一名可能成績:0.36745 * 46 / 4 + 76.92 = 81.15
我們在做第二個假設,初試與複試皆為理想測驗,其兩者測驗總平均差為0,即初試與複試成績的預測值應為相同,故二階第1名的初試成績也為81.15分,最後在透過內插法求得逕取第1名初試可能成績為0.36745 * 71 / 4 + 76.92 = 83.44分。
小結來說,如果初試成績能拿到81.15分以上,你有逕取的可能,至於逕取第1名成績應該會比83.44分在高,而整體成績的變異數我個人認為應該也不會太大,畢竟我得到的兩個內插區間相近,倒數第5名就是有這種好處C
(二)初試成績對我成績的效益評估
1. 初試成績=複試成績
接下來我要分析大家比較在意的部分,也就是我初試準備的方式其可能效益有多大?首先我有兩個模型,第一個模型為「初試成績=複試成績」,而初試成績的觀察值與預測值的差則為初試準備的效益分數。所以我初試成績的預測值為76.92分,而觀察值為78.33分,兩者相差1.41分,由於初試權重為0.5,故為0.705分換算下來約為8名的落差,故我可能從第47名掉到第55名(備取第4名)。
2. 複試更為客觀
第二種模型為,由於中山資工的複試為數學筆試與心得,故筆試比書審來得更能反應出甄試者的能力,因此初試的預測值應該要與複試相同。所以我的初試預測值為75.50分,而觀察值為78.33分,兩者相差2.83分,由於初試權重為0.5,故為1.415分換算下來約為16名的落差故我可能從第47名掉到第63名(備取第12名)。
(三)小結
綜合以上分析,如果模型二更接近事實的話,我應該要落在備取12,不過依照前3年備取情形,只要能在備30名以內都有希望,而備12上的機率應該也是蠻大的,至於效益大不大,我就不做結論了,給讀者自行評估。
四、總結
(一)你是否會在繼續往上考?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我有準備資工六科,但由於我不是很喜歡考試,且中山資工的師資可以滿足我的需求,並且我當初考研究所的目的就只是找一個願意給我機會且適合我的舞台,既然這樣階段性的目的完成了,我就沒有必要在繼續考下去。
雖然我不打算往上考,但基本的資工六科我一樣會按照我的計畫全部看完,理由也蠻簡單的,這六科是基礎,而且部分資工所都會要求學生要有這六科其中幾個相關的修課證明,故未來勢必會遇到這些知識。
我覺得我非常幸運能在甄試時,再繼續回到母校就讀資工所,因此我也想把這份機會留給比我更努力的考試仔,我相信這樣的機會他們比我更值得擁有。
(二)未來的規劃
不繼續往上考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目前手邊還有比考試更為重要的事情能做,我本來是計畫明年2月考後,來做1~2個程式專題,其中一個專題已經想好架構了,它還等著我去實現它呢~這個專題是因應我在工作上的需求,其主要核心為圖形演算法。
有鑑於我的實作能力真的非常弱QQ,再加上我必須要規劃研究所沒有上的情形,所以實作作品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規劃,一來如果上了,沒有損失;二來如果沒上,我還可以拿作品去面試找工作。
最後我在我的生涯規畫中寫道,如果今年甄試或考試都名落孫山,這都不影響我踏入電腦科學的規劃與決心,因為我知道條條道路通羅馬,唯一能阻止自己的障礙就是自己。
五、相關文章
1. 跨科仔準備與分析中山資工所的過程
https://tsungsquare.blogspot.com/2020/11/nsysu.cs.html
2. 109中山教育所考試心得與應答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2020/02/109.html
3. 109台師大教育所考試心得與應答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2020/02/109_15.html
4. 教育所準備過程分享與分析|中山、台師大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html
5. 大四申請研究所:我該如何準備碩士甄試?
https://ttuniversity.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_15.html
6. 大四申請研究所:高醫與陽明
https://ttuniversity.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92.html
7. 大四申請研究所:面試
https://ttuniversity.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29.html
--
同為中山生科推
感謝分享
哇 你直接把一部分備審放上來欸 真佛心
明年教授會看到很多類似的了
建議原po提早入學, 好好補修完資工的必修課就是
能推上資工很開心 但這只是開始 碩班畢業前得把必修修完
同為中山資工正取推個,不過實際名次要怎麼查啊
也要趁碩0碩1暑假去實習 進研究室做研究 現在就得開始
痾..中山資工嗎...我不想推欸..
好扯跨那麼多然後上了 原po真的很用心
中山看不到名次吧,榜單順序不是准考證排的嗎?
很棒的分享 推
@thr3ee 感謝建議,如果您說的補修是指大學必修課程的話
,我可能會視狀況,不過基本的六科一定會在入學前至少看
過一遍。提早入學已在流程中,教授的部分也已寄信約時間
。實習的部分我倒是沒想過,這部分在生物領域比較不盛行
,不過會多留意學校資訊。
@calvinne 阿哈哈﴿?來只有備取才有排名,備取習慣了
(ノ′∀‵*),成績排名的部分會在修正,感謝提醒胬
感謝各位大大的推文(跔E胬‧ﴩ胬
勵志欸
ggyyd 好久沒看到出來噓了現在不知道在哪高就
gy大肯定台大資工啊 想啥
加油加油
記得論文要自己寫啊!!!!!!!
@ttsung2 我有在版上寫一篇文了 參考參考吧
@thr3ee 謝謝你的分享,除了最新的文章,我也順便看了你
之前的文章。實習這建議蠻好,確實還是要去業界看看。修
課的部分,雖然我和你的觀念不同,不過多吸收新知這點是
相同的。
28
[心得] 非本科讀資工領域研究所心得(剛剛不小心用手機板編輯誤刪所以重新編輯,前面留言也被我刪了QQ) 文長,可用以下連結 medium: 前言: 打這篇的時候我已經研究所畢業而且工作半年多了。最近很多人詢問我非本科讀資工所的23
[心得] 110 台大資工與資料科學, 推甄失敗分享這是我 110 年度(2021 年入學)推甄申請的紀錄 雖然是去年的申請經驗,還是希望對正在準備推甄的同學有幫助 全都申請台大的資工與資料科學相關科系 只有一間備取而且沒備上、終究算是全軍覆沒 這篇的更詳細版本,寫在我的部落格:16
[心得] 資工所推甄心得版上外系推甄的資訊較少,所以提供一些資訊給想跨系的人參考 # 推甄結果 台大資工 落榜 台大資工人工智慧組 落榜 台大網媒所 落榜14
[請益] 25歲思考換領域各位大大好 第一次PO文 有違反版規還請告知 【背景】 119經濟學士 畢業後進一間財團法人當了業助兩年多 大學至工作期間電玩打很兇 沒做好未來就職規畫 到最近才把遊戲戒了 開始好好思考人生8
[心得] 110資工所推甄心得網頁版本 : 一、前言 研所版首PO,手機排版,還請多多指教 常常在ptt潛水觀看各種大神的文章7
[問題] 大四階段該如何衝刺這一年有時候滑太多ptt就會跑來看留學版,最近更確定出國留學的想法,萌生出一些問題? 簡單敘述一下背景 *116航太升大四的學生 *GPA 3.53/4.0 (WES GPA 3.71/4.0) 會參考wawi很實在的建議:先衝衝看3.656
[請益] 跨系推甄資工所各位大大好 小弟不才 目前就讀於115光電系即將升大四 研究所希望可以推甄到中央或成大的資工所 或者資訊相關的系所 想請各位大大幫小弟我履歷健檢一下並評估可能性 還有請教一些建議 小弟的經歷如下4
[心得] 109交大應藝所丙組(未來科技組)考試心得好朋友沒帳號,幫他代po 〈 前言 / 考生背景 〉 國立中興大學資工系的學生,在大學的一二年級間偶然接觸到設計,透過參與組織、 活動籌備,累積了一些實務經驗,大三那年覺得比起繼續考取資工所,應該給自己一個機 會,嘗試跨到視覺傳達的領域,因此開始接觸平面設計相關的校系探索,在板上也得到許3
[心得]112學年度高師諮商所甄試入學心得準備考試過程爬了很多文,去年底考完試有幸上榜,留下了一些紀錄分享給準備考試的夥 伴們,如果有想問的問題可以留言或寄信給我,謝謝! 個人背景:大學心輔科系畢業(GPA4.13,17.54%),國高中輔導科代理教師經驗2年 結果:正取(資料88分、面試89分,最低錄取總分76分) 以下分為審查資料、面試及整體心得三部分。2
[心得] (代po)109資工推甄心得分享(代po) 一、背景 學校:地名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排名:校排前15% 科技部研究計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