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110跨考通訊所心得(代po)

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110跨考通訊所心得(代po)作者
eatacake
(蛋糕餅)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1

(代po)

本篇目的是單純紀錄一下 ,過去6個月準備的 路歷程及讀書的法,以下僅供參考。
小弟不是什麼強者,如有任何的建議,小弟都會虛接受。


一、背景
中央大學機械系畢業,非應屆考,應屆錄取清 大工科,不過對於機械沒什麼熱忱,只是跟著同學一起考,最後放棄直接服役。 過去沒有修過任何通訊相關課程,完全零基礎,但有了之前考研經驗,知道在補習班上課的同學 部分都是砍掉重練,心態上覺得大家的起跑點其實都是從零開始,不會因為是本科生實力就比較好(不過書審跟找教授倒是有差)。


二、成績
https://i.imgur.com/vpEnL7O.jpg

圖 110跨考通訊所心得(代po)

正取:
交大人工智慧B
目前已備上:
交大電子乙B
交大電子丙C
交大電信甲
交大電機丙B
交大電控乙B
清大電機乙
交大人工智慧A


三、準備時程
在去年7 底報名了補習班,8月初開始雲端授課。由於只有6個月的準備時間,個人把時間拆成3個階段-正課期(8~10月)、題庫期(11~12月)、考古題期(1 月)。由於已經落後其他人非常多的進度,再加上是第一次接觸的科目,因此必須制定一套嚴謹的讀書計劃。

全程雲端授課,個人也非常推薦雲端上課,除了省去大量的交通時間,可以安排在最有精神的時候上課且有不懂馬上倒轉回去聽。平均一天讀6~8小時,很少ㄧ天讀超過8小時,比起時長我較著重在效率的提高。

8月
目標:機率、訊號、線代正課+機率、訊號筆記

每天讀8小時,其中4小時上正課,開2倍速 天上2堂課,一有不懂的馬上倒轉回去直到聽懂為 止,課後趁著腦中還有印象,在另外4小時用自己的言語寫下對於剛剛課堂內容的理解或是心得,一定要在上完課後一天內複習並將 的理解寫下,要不然之後可是會花上大量的時間在重新理解上。月底時完成了機率、訊號與系統的正課和筆記,線代跟上正課班進度,由於時間不夠,還沒有做線代筆記,這也是我到9月的時候花了大量的時間再重新理解跟做筆記。


9月
目標:通原、線代正課+線代筆記

開始上通原正課,開1.5倍上課,約三個禮拜上完,我不會 天要聽多少進度,累了就休息一下再聽或是明天再聽,總之在精神最好的時候上課,期間也完成了線代正課與複習筆記,此時通原還沒有時間做筆記,課後只是把自已的心得寫在講義旁,方便之後快速複習。

前兩個月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花在整理筆記(做筆記真的很花時間),主要把老師的講義全部理解過就好,會忘不熟很正常,不要求自己一開始就背起來,在未來多次的回想及應用,自然就記起來了。 聽課時,我主要是聽老師的邏輯思考流程,然後去順自己的邏輯,重複聽到自己的理解為止,在理解之後,按下暫停或是倒轉再開始抄筆記。結論固然重要,但那些推導才是釐清問題的本質。


10月
目標: 機率、線代奪分寶典的題 +線代30天+線代題庫

有了前2個月做的筆記,那麼這個月的目標開始每天練習機率、線代奪分寶典的題目,鞏固之前所學的知識,花了約三週的時間完成了機率、線代的奇數題,之後的下半個月做完線代30天以及線代第一本題庫(跳著寫,寫到爛掉的題型就直接跳過)。以考試的角度來說,個人認為線代算是四科中最簡單的,也是我花最少時間的科目,10月寫完30天+題庫之後的2個月就沒再碰線代了。


11月
目標: 機率30天+做通原筆記+秋訓

機率每天做一點剛好月底完成,秋訓與通原筆記則是同時進行,按照秋訓的進度規劃通原,基本上5~6天進行一次秋訓。不過說實在現在才開始讀通原確實有點晚,看看我之後考的成績就知道...但至少從現在到考前,每天至少都會碰一點通原。這個月過完後的心得就是與通原相見恨晚,老師的課真的相當精彩,同時也二刷通原正課,聽第二次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建議通原還是儘早開始讀(尤其是第一次讀的)。


12月
目標: 機率、訊號與系統題庫+通原題庫(上)(下)、30天和奪分寶典

這個月我把它拆成兩個部份,前兩週刷機率、訊號與系統題庫,大概每天機率20 /訊號15頁。後三週就全神灌注在通原,刷通原題庫(上)(下)、30天和奪分寶典,並搭配自己做的筆記重複推導與回想,不過題庫最後一章來不及讀完,所以索性直接放掉,把之前的章節穩住就好,也因此考試時失去了很多分數...。

個人刷題庫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解題的經驗,了解各種考型,不是拿來測驗自己會不會,不用等到讀熟了再來寫,邊做題目邊複習。因此第一次刷題庫時先思考一下題目在問麼,然後直接看答案,主要是去釐清解答的思路,了解為何要這樣假設,是否跟題目的什麼地方有關聯,並且會在題目旁邊寫下自己的心得或是注意的地方。過去在剛開始解題時,都會不先看解答,試著 解出來看看,但常常會卡在不知如何下手或是用錯誤的邏輯推出與解答天壤之別的答案,久而久之,會覺得挫折,最後乾脆放棄。

白天刷完(看題目看解答),睡前蓋住解答並回想解題的思路,忘記了沒關係再回去看,重點是找出題目跟解答的關聯性及釐清思路,隔天第一件事再刷一次昨天練習的題庫。練到最後當看到題目時,腦海中已浮現出解題流程了。


1月
目標:104~109台 台聯考古題+ 刷機率、訊號、通原題庫+線代是非大補帖+簡化筆記(講義複習)

這個月就是一直複習再複習,也沒有繼續讀新的內容了,把過去不熟的題目及講義內容練熟就行了。

前兩週狂刷考古題,一樣用刷題庫的方式,目的是了解出題的方向和整體難度,並制定自己得分的策略,難的較少出的可以直接放掉,確保基本題穩住,有時間再來看難題。之後N刷題庫及考古題,目的是維持解題的手感,並歸納該章節有哪些題型、又有哪些解法、常考什麼觀念等等,每一天在自己的內心做一問一答。然後回歸課本講義,把基本題及證明重新再計算整理,做第二次簡化筆記,此時個人使用心智圖的方式,每一個章節一面B5紙,只需要看一頁即可快速複習該章的重點,大大減少頁面的使用。


四、讀書情況
1.地點
我不喜歡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讀書,偶爾在家、圖書館(2間)、咖啡廳,環境的轉換會讓我效率提高,有時喜歡在有點吵雜聲的環境下讀書,會讓我更專注,不過做複習筆記還是得在安靜的環境,大部分一天會在2種不同的地方讀書。有時在圖書館只待個3小時,因為狀態不佳,就會直接把東西收一收走人,去換個環境讀書或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休閒及運動
每週都會安排運動時間,慢跑或是打球。運動完後在唸書往往效率是最高的。 平時的讀書時間約6~8 時(坐在書桌前), 其他時間會去看電影、逛街、運動,甚至去旅遊幾天。


3.讀書前的儀式
準備讀書前,我會戴上耳機(不放音樂),彷彿與外界隔絕,這樣讓我更快速進入讀書模式。如果當天精神不佳,會播放熟悉的音樂直到進入狀況。


4.戰友
由於我是雲端授課,所以沒辦法找課堂上的同學組讀書會。不過幸運地在網路上認識了一位高手。並加入了他們7人線上讀書會,雖然沒有一起讀書,但可以了解其他人的問題及讀書狀況,且一起努力地感覺真的很棒,後來群組的同學也幾乎上台交清。


5.心態
由於較晚加入讀書會,當時看著 家的進度超前 許多,多少有些擔心,一直到11月時仍然落後其他人2個多月的進度,但也沒有因此備感壓力 ,一步一步照著自己擬定的讀書計畫走,至少比起一開始差距3、4個月,已經縮短了許多,也逐漸地開始看得懂他們的問題了, 對於自己的計劃慢慢有了信心。過程中,不用想著“堅持下去”這件事,只要想
著如何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如果無法在學習新知上找到樂趣,恩那就試著從枯燥中找到樂趣。

一路上我一直秉持著“實力夠了自然就上榜”心態,實力到哪就去哪,無需在意他人的進
度或是 一些無法改變的事物上(像是書審),只要今 的你比昨天的你進步其實就足夠了。


6.讀書方式
一天的讀書規劃大概分三個階段,剛開始讀書前我會先花30分鐘複習昨天所學,也算是真正讀書前的熱身,再來讀今日規劃的目標,到了晚上或是睡前再複習今日所學,最後一步我覺得非常重要,先回想一下今日的過程與學習內容,在內 問答的方式,問今天讀了什麼章節?該章節的內容有什麼?有什麼應用?範圍慢慢地由大到小,如果忘記,再回去複習。這樣的方式讓我在短時間內把同一內容讀了3次,當你回想的次數越多,你的解題速度必定加快。題外話,老師的講義設計的很好,在每一章的一開始都有所謂的學習要點,帶著那些問題去學習,會很快地找出該章節的重點,之後複習時也可以用那些問題問自己。



7.淺談記憶
我認為記憶的形成是一次一次地覆蓋,猶如畫一條深色的線條,一次一次輕輕地重複畫上,並非 次地重筆畫出,因此不用想著一、二次就把它記住,而是多次短時間的複習,自然而然就記住了。這邊所說的複習,並非單純地閱讀書籍與筆記,而是透過回想、口述或是默寫等方式進行output,如果只有重複閱讀與聽課,可是會讓你陷入能力錯覺中的。有時散步或是搭車也會時不時地回想一下講義的內容,真的想不起來,回去立馬打開書來看,不過有時想著想著靈光乍現,突然懂了之前想不通的知識點XD

記憶這東西的很奇妙,就像剛認識一群人,就算每天只見短短幾分鐘,經過幾週你依然記得這些人的姓名與長相,甚至不費吹灰之力,當你見到不同長相時,大腦就會開始努力地回想對應的姓名,長期下來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而這多次努力地回想正是關鍵所在。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時間,每天接觸一點,回想一下過去所學,儘管只能想出一點蛛絲馬跡,那也好,能圖像化的知識就圖像化,大腦不是不擅長記憶,而是只記得曾經思考過的東西。


五、總結:
說真的這6個月的準備對於我來說,不算是跑馬拉松,真的是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考試當天,每 天都過得很充實,雖然最後的成績差強人意,但 少我在這場考研的路程中,找出了最適合的讀書 式,也更了解自己把讀書融入到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為了考試付出自己的健康,也不需要為了考試與周遭的親朋好友斷聯,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這種生活中的平衡才是我學習的目的。非常感謝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也感謝女
友陪我一起讀書逛街娛樂。最後想說以上僅供參考,只是藉此分享一下在這過程中領悟的學習方式,知道自己實力仍有所不足,還得繼續學習,之後的學習道路還很長,也祝各位之後讀書順利。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16.10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eatacake (49.216.216.100 臺灣), 05/13/2021 22:42:07 ※ 編輯: eatacake (49.216.216.100 臺灣), 05/13/2021 23:15:14 ※ 編輯: eatacake (49.216.216.100 臺灣), 05/13/2021 23:27:58 ※ 編輯: eatacake (49.216.216.100 臺灣), 05/13/2021 23:28:40 ※ 編輯: eatacake (49.216.216.100 臺灣), 05/13/2021 23:29:24 ※ 編輯: eatacake (49.216.216.100 臺灣), 05/13/2021 23:30:32

WilMyers05/13 23:33學弟讚

WilMyers05/13 23:34逃離機械是個正確的決定

※ 編輯: eatacake (49.216.216.100 臺灣), 05/13/2021 23:36:15

cococing05/16 21:18推推推

rsktdn522705/18 02:49115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