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982-1
嗨,過年前來一波更新!
最近臺灣疫情爆了,大家也小心一點喔!
過年窩在家看小說很適合。
寫這篇時對作為主角的房屋,猶豫了許久要不要給個照片之類的。
但是免費圖庫沒有適合的,而我身邊也找不到相似的房子。
以前買的模擬市民3實體主程式搞丟了。
而且過去花三、四年蒐集的各種mod也早就不知所蹤。
搞這個只為了小說的場景,好像不太划算。
所以大家就請多包涵啦!
****以下正文
歡迎您光臨末日紀念館,在此謹代表末日紀念館館方,向您的到來致上敬意。
末日紀念館是一座設立於網際網路的虛擬博物館。本館由聯合國委託與資助、世界超常
事件處理組織,也就是大家泛稱的「超常局」營運和管理。
當初設立末日紀念館,是為了以開放性展覽的方式,紀念那些在超自然事件中所發生的一切。本館的起點,源自超常局為了建立大型網路資料庫,而產生的「天際線計畫」
(Skyline)。
之後於2032年,末日紀念館正式建立,成為一個獨立運作的非營利機構。
基於本館的紀念性質,我們也希望您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抱著合適地心態思索接觸到的資訊。
本館的每一項展覽項目,都涉及部分的機密與敏感資訊。所以本館禁止攜出任何影音資訊記錄,為此我們鎖定了您連接的任何實境設備的記錄與擷取功能。
若您使用其他網路瀏覽設備或程式,我們一樣會鎖定您的相關功能。
還請您不要試圖以任何方式解除鎖定或擅自使用任何擷取、錄音、錄影功能,必要時本館將封鎖您的線上存取權限與數位憑證,亦會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
另外,末日紀念館目前只能以數位憑證方式入館。憑證只允許對應的使用者通過檢查,所以還請您不要嘗試轉讓未使用、已使用、已過期的憑證,以免衍生不必要的法律問題。
關於憑證不當使用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您可以使用語音諮詢虛擬導覽員,我們將提供您更
完整的訊息。
必要時本館亦會主動核對您的憑證,有時這會造成短暫的網路延遲,屆時還請您多加包涵。
參觀過程中您可以隨時暫停或申請暫時離開。也可以用語音呼叫虛擬導覽員,也就是我—Salome,來為您服務。
希望您留意的是,當申請暫離後,再次登入會重新核對身份,屆時還請您的配合。
本次為您準備的,是「沐秋大宅」事件。
這個超常事件,讓原本於歐美成立的超常局,將行動的重心轉往亞洲。
也因「沐秋大宅」事件讓我們開始注意到,在人類日常所見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
本事件牽連眾多,還請您準備合適的心情,與我一同觀賞本次的展出。
好的,在您眼前的,便是這一次超常事件的主角:沐秋。
此刻我們面前的,是真實比例大小的模擬投影,跟您呈現了沐秋大宅的外觀。
它是一棟從未正式完工的三層樓家庭用建築物,所在地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紹興南街附近。目前該住宅的實際位置,正受超常局監管。雖然沐秋宅邸在本次的超常事件發生後,大致上沒有明顯的狀況與變化。
*鄉民們如果不住臺北,紹興南街在捷運「善導寺站」附近。那邊比較有名的地點,就是位在華山市場二樓的「阜杭豆漿」。
話說我寫這篇小說時常賴著的地點,就是街口的星巴克紹興門市。
但是本館仍然要在此提醒您,請勿刻意逗留於該位址附近,以免發生意外與產生可能的危險。若您必須經過該區域,請務必遵守當地駐守人員的指示。
沐秋宅邸首先動工於1973年6月,土地以及其上建物的所有權,最早登記於一名叫做「李承發」的男子名下。
當初動工時,簽約的合作廠商為「源通建築事務所」,由所長「林懷基」建築師負責。
根據臺灣當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李承發為早年在臺灣發跡的商人,年幼時隨父親來臺北經商,一開始主要經營平價飾品業。
22歲時,李承發與其父親的事業,已經拓展至精品交易與博弈業。
也是在同一年,李承發購入了一筆位於臺北城外的土地,也就是「沐秋」後來所建造的位置,但是並沒有居住於該處。
這筆象徵著李家發達的祖上基業,便如同神明般被供奉著,很長一段歲月都沒有更動。
當年的李承發不只迎來了事業上的興旺,也同時遇見了陪伴他人生的重要女子,亦是其元配的「張菁」。
張菁是商人家的二女兒,家中也是很體面的。
而且兩人雖然是經友人介紹,但是也走了一段熱戀交往的過程,在那個年代是很少有的關係。您可以在這面牆上,看見兩人的照片,以及他們的婚紗照、婚禮照。
https://imgur.com/B8Fn771
張菁共替李承發生下三男三女,分別是1920年7月出生的長子「李浩益」、1921年11月出生的雙胞胎,次子「李敏俊」和長女「李筱梧」。
還有1922年12月出生的次女「李筱桐」,以及1924年1月出生的三女「李筱菁」。
接著是於1929年5月,張菁在生下李承發的第五個兒子「李日興」後,死於產後併發症,當時並未註記更詳細的死亡原因。
李日興因此受到父親李承發在日後的特別照顧,與父親的關係也是兄弟姊妹中最好的。
關於這六個孩子,您都能在眼前看到他們被留存的檔案照。
1924年1月25日,事業發展已經有不小規模的李承發,娶了第二位妻子林若萍。
當時的法律並沒有明確的相關規範,同時李家身為與當權者關係密切的商界人士,自然不在話下。並且以當年的時代背景,男人有不只一位妻子,並不是太反常的事情。
根據出生紀錄推測,在兩人結婚之前,林小姐便已懷孕。
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從得知當年發生的詳細狀況。
不過兩人所產下的第一胎孩子,是同年7月出生的「李俊毅」與「李俊廷」兩兄弟。
這兩個雙胞胎兄弟,據稱彼此關係非常要好。
家族成員之中曾經有人表示,兩人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感應」。
但是相關的供詞只列舉了部分偶發事件,而且帶有許多主觀性的解釋,超常局最後並沒有採用。除此之外,亦沒有更多明確的資料,可以證實這對雙胞胎之間的關聯。
之後林若萍又替李承發生下二女一子。
他們分別是1932年5月出生的「李筱槿」與「李念新」,以及相隔八年後才出生的,李承發最寶貝的小女兒「李筱梅」。
在這之後,李承發便沒有任何登記於其名下的妻兒。
根據後續的法律文件,我們亦可得知,他沒有其他非婚生子女。
其後,李承發的後人幾乎都移居至國外。
但是就算出生豪門、含著金湯匙出生,也未必能逃脫命運的捉弄。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當時盟軍準備在歐陸進行全面性的反擊行動中,對某些地區實行空襲。
這場代號為「尤彌爾/Ymir」的行動,原本計畫針對部分敵方占領地區進行空中支援,再以裝甲師與步兵聯合隊伍採取反擊。但是當時於法國留學的李筱桐,與其他13位倖存者躲藏於建築內、未能及時逃離被封鎖的區域,因此在攻擊行動中喪生。
您能從這面展板上,看到當時所留下的文件檔案與相關照片。
接著是1956年6月30日,四子「李俊廷」所搭乘之聯合航空718號班機,於美國大峽谷與另一台商用客機、環球航空2號班機相撞。
兩個航班共搭載了117名乘客與11名機組員,全數於該起意外中喪生、無一生還。
這一起重大的飛行安全意外,促進了美國重新訂定飛行安全法規,並且增設了航管站的雷達。而李承發先生在得知愛子因意外身亡後,也馬上動身至美國確認狀況。
後續李家獲得了相關補償,但是並沒有辦法緩解這場悲劇帶來的打擊。
根據李家遺族的證詞指出,李承發先生在失去兩個孩子之後,便一直鬱鬱寡歡、與過去自信且充滿活力的樣子差異很大。
1964年,當時已經67歲的李承發將自己對企業的控制全部轉移給親族,從此只維持著名譽董事的身份。
根據家屬的供詞以及醫療紀錄顯示,也是從該年開始,李承發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
期間他多次進出醫院,並且進行了兩次重大手術。
1972年12月,李承發第二次心臟病發作,並且很快地安排了醫療處置。
雖然手術是成功了,但是整體來說,李先生的健康並沒有恢復。
而沐秋宅邸,則是李老先生在因病不得不離開故土後,命人越洋建造的安樂窩。
可惜,他本人在1973年11月15日於日本的小樽去世。遺留下未完工的沐秋,孤單地在臺北市區緩慢凋零。
在李承發先生亡故之後,因為遺族之間的產權糾紛,沐秋一直處於所有權不明的狀態。
直到1979年5月,沐秋才正式由李承發的第五個兒子,也是最後照顧父親直到其辭世的李日興先生繼承。
然而,儘管這是法院最後的判決,也並非所有親族都認同這個結果。
沐秋宅邸當時雖由李日興先生繼承,但是李承發的么女,卻似乎對沐秋情有獨鍾。
李筱梅作為十一個孩子中最晚出生的,自然是從小就獲得特別的照顧。
她出生的時候,李家已經是一個龐大的集團組織。
而這個豪門的小千金,卻沒有如同大家以為的那樣恃寵而驕。
她1958年自臺北第一女子中學畢業後,考取了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之後續讀了其研究所。人類學研究所畢業後,她延續著自己的專長領域,投入宗教與文化方面的探索。
並且於1967年進入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博士班,繼續著亞洲區宗教文化的研究。
她同時也是所有兄弟姐妹中,唯一取得博士學位的人。
畢業後她受邀進入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參與其教育科學部的宗教心理學研究計畫,並於該校以講師身份授課。
https://imgur.com/GRHzpwc
李筱梅於家族遺產官司中,並沒有透過律師表達太多訴求。
相較於其他兄弟姊妹,尤其是元配所生的、排行前面的孩子,為了遺產分配互相攻擊。
李筱梅在這件事上,表現出很坦然接受的狀態。
因為其自年輕時便無意接手家族企業,所以按照李承發先生的遺囑,她獲得了家族旗下某間企業的大批股份。
除此之外,李承發亦將東京區的兩筆土地所有權轉讓給她。
相較其他兄弟姊妹,李筱梅所分得的遺產並不算多。
本人雖然並未特別做出聲明,但是根據她後續採取的行動,我們可以知道她心心念念的,其實是父親留給哥哥李日興的「沐秋」。
1981年9月,當時的沐秋大宅,依然是沒有完工的狀態。
因為在遺產訴訟終於告一段落後,當初合作的「源通建築事務所」已經解散,故而工程難以接續下去。另外,當時繼承「沐秋」的李日興先生,亦與其前妻陷入孩子監護權的官司中,而無暇顧及遠在臺灣的老房產。
據相關來源指出,正當李日興先生敗訴、需要支付龐大的贍養與補償費用時;仿佛是計畫好的一般,妹妹李筱梅主動提議,要向兄長購買「沐秋」這塊土地與其上的建物。
不僅如此,根據超常局掌握的資料,李筱梅是以高出時價2.5倍的價格,向兄長購買這筆土地。成交總計花費約新臺幣300萬元以上,這在當時的臺灣住房交易市場中,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額。
*【待續】
--
推
都有照片耶!是真實事件嗎?
新年快樂 期待後續
大家新年快樂~ 二次世界大戰是事實阿(廢話 空襲行動是假的,不過我查過資料,那時候這種戰法很常見。 航班空中相撞是真實事件,搜尋關鍵字就可以,不過已經找不到乘客名單了。 照片都是合法素材再後製,找得很辛苦就是了,眼睛要脫窗~
※ 編輯: sarlyn (122.121.241.68 臺灣), 01/28/2022 18:17:27 ※ 編輯: sarlyn (122.121.241.68 臺灣), 01/28/2022 18:18:37推
覺得這系列穿插照片跟音檔,超酷的
推
很喜歡這一系列,看起來真的跟導覽一樣 XD
最早期還打算上插圖,不過我就爛(拇指 後來發現免費素材也不好找 「沐秋大宅」算是圖片最多的了。 謝謝大家~
※ 編輯: sarlyn (218.166.104.172 臺灣), 01/29/2022 07:52:31推
好用心,而且讓讀者忍不住信以為真,我還谷歌了人名,
以為是真的...
這是我的目的啊~ 計畫通~
※ 編輯: sarlyn (122.121.230.251 臺灣), 01/29/2022 19:29:44推,超喜歡這系列
推
推考究 看到一半去查UA718 grand canyon 真的有空難 有興
趣的可以看空中浩劫S12E06
有喔,我也有找到資料 XD 而且看到資料時很驚訝,原來航管的發展這麼慢呀!看來有事發生再說,在任何國家都會 發生呢(笑
※ 編輯: sarlyn (122.121.229.180 臺灣), 02/03/2022 19:45:48推推,喜歡末日博物館系列
啊,是末日紀念館
推推,真的很容易看一看以為是真實事件
21
[創作] 末日紀念館一期展:「慟哭女妖」-1許久沒有發文了, 我是「人們擁有的怪物」系列的作者。 在之前的作品後,依然繼續寫作。 並且嘗試讓所有故事,都建立在同一個世界觀底下。 這個新系列都是比較長篇的故事,15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982-2更新又來啦!大家新年快樂~ 防疫待在家,多看小說喔(笑 ***以下正文 1981年9月23日,沐秋的所有權正式移交給李筱梅。 超常局對她這個異常的舉動,曾經做出許多推測。但是在後續發生的超常事件中,李筱梅14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6「沐秋大宅」的故事,其實是末日紀念館系列最早建立起來的一篇。 它原本是以第三人稱、描述五個主角長大過程,比較偏傳統的小說。 故事中的「沐秋」位址變化過,原本設定在老房子、獨棟比較多、我也更熟悉的臺南。 後來因為要對故事中的街道描寫更詳細,所以就設定在當時我居住的地方。 住在那裡總是被問「很常吃某某豆漿吼?」13
[創作] 秀朗橋的喚靈守則本次帶來的是與「末日紀念館」同一世界觀底下的短篇。 沒看過「末日紀念館」系列也無妨,就當作普通的故事看看。 感謝你的閱讀~ ****以下正文 「欸,你看這篇文章。」12
[創作]末日紀念館:「猴爪石」-1嗨大家好,新篇連載又來了。 這段時間徵詢了身邊不少讀者的意見, 好像有些人覺得,外國的故事離我們太遙遠。 所以之後故事的重心,會偏向我們熟悉的臺灣或亞洲。 如果你對故事有任何意見,也歡迎你告訴我。12
[創作] 人們擁有的怪物:拜訪本篇就是之前被敲碗的「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事件中,關於邱瑾的部分。 除了揭露更多世界觀外,也讓大家和邱瑾一起「探親」。 我還在思考末日紀念館系列的下下一部展覽是什麼。因為手頭上有兩個都寫超過一半了, 各自不定時進行中。 話說,身為一個還有很多事情要忙的傢伙。11
[創作] 末日紀念館:康波卡達-1這次會是比較近代的故事,希望大家會喜歡:) 您好,歡迎來到末日紀念館。 末日紀念館是設立在網際網路的大型博物館。由聯合國委託設立並提供運作資金、世界超 常10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7對沐秋這棟宅邸的想像,其中一個來自我小時候見過的、父親的老家。 至今還是很難想像那個斑駁頹敗的建築,以及覆蓋地面的雜草藤蔓,過去是他從小長大的 地 方。 這篇故事,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那段註定消失的歲月,致上我僅能做到的敬意。8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3「沐秋大宅」算是整個系列中最長的故事。 在產出的同時,我好像也被迫要回過頭去,檢視當初寫這段故事的過程。 然後才發現,這些故事彷彿就象徵著當時的生活一樣。 這是某種自我表露嗎(笑 啊,好想寫一個跟食物有關的故事喔。5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1觀點真的是很無解的難題。 在給友人試讀時,她認為「黃芯嫚」這個角色太慘了。不過我想從「末日紀念館」開始展 出後,故事幾乎都帶有悲劇情節、似乎已經成為慣例了。 至於為何會如此。 允許我暫時把這個當作梗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