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解析電影同志元素
文章原連結: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6984475
※前言的前言
本文經主編同意,全文轉載。
不過本文有一些連結文章與註解,礙於格式,煩請有大家有疑問再點入內文查閱。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前言】
由程偉豪執導、金盞花大影業製作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上映後口碑爆棚票房狂熱,第二週票房超越首週上映的漫威電影《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與《鬼滅之刃》特映篇電影,如此票房佳績實屬台灣電影新票房紀錄。
另一方面,儘管發行商以「動作類型」宣傳,但就議題類型,本作極有可能被定義為「同志電影」。因劇中其一主角,林柏宏所飾演的毛邦羽,是完整且正視性向的男同志。回顧過往台灣影史,國內外電影僅有《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突破億級門檻。依判目前情勢,本片將成台灣影史票房最高的同志電影。
因此本文將就電影中的同志再現與性別元素進行討論。
※【無處不刻板的同志印象】
誠如監製金百倫受訪表示:「刻板會拉大喜劇的強度,這是必然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從電影一開始就以刻板形象再現同志。許光漢飾演的刑警吳明翰,埋伏在健身房,勾引嫌疑犯落單至淋浴間發生性行為,進而對其搜索持有非法藥物。
這段劇情中闡述主流男同志崇尚體健美,藉由重量訓練維持身材提升其性吸引力。故事場景明示出同志的性社交文化,直指健身房為男同志的獵豔場所。看對眼的彼此,可能在淋浴間產生肉體連結等。隨後吳明翰搜索出的白粉,則意有所指點出男同志使用甲基安非他命作為娛樂性用藥。被劇本定義為「鋼鐵直男」的吳明翰當場顯露對同志的嫌惡,心裡企圖詆毀同志謾罵「死GAY」,嘴巴則說出「有為青年」進行反諷。這段情節,「完美地」呈現出異性戀對同志用政治正確包裝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這可以說是編劇團隊對台灣同志歷史田調的「仔細考究」。比方說,1998年的AG健身中心事件,警察以臨檢之名闖入,強迫顧客做猥褻動作拍照存證,並帶回警局拘留。近期較知名的是,號稱全亞洲最大男同志健身房的ANIKI,從2015年起三年多以來遭台北市警方臨檢186次,最終以致關門歇業,這都是台灣警察對同志的濫權惡行。而吳明翰一角主動對同志示愛的「釣魚行為」,更是台灣警察為求業績不顧違法取得之證據的經典範例。
誠如金百倫監製所言:「你要撕下標籤,你就得有一個貼上的過程。」除了同志的刻板印象外,女性員警的花瓶形象也是編導前期貼上的標籤。王淨飾演的警花林子晴,被象徵父權體制的男同事阿諛嘲諷只會出席頒獎、拍攝廣告卻缺乏辦案實力。編導最終刻意設計反轉,企圖以女性復仇的震撼威力撕下標籤。觀眾能否接受,則因人而異。
簡言之,《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重點在於講述迥異二元文化的撞擊火花,鋪天蓋地設計大量的刻板形象,最終以愛與親情感化,並且形塑角色經歷英雄旅程所改變的成長曲線。
※【總總的同志細節:1069、撿肥皂、陰性崇拜】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故事主軸是吳明翰撿到紅包,冥婚迎娶毛邦羽(毛毛)。在拜堂儀式中,編導以同志神秘數字「1069」開了一號、零號玩笑,將男同志性交簡化且二元化分為「插入方」與「被插入方」,彷彿男同志沒有一零以外的性行為。而吳明翰對於被稱呼「新郎零號」的惱羞反應,呈現異性戀的厭女情結,畏懼遭男同志插入。
隨後的洞房花燭夜,編導刻意在浴室安排「撿肥皂」戲碼,這同樣是異性戀男性常常用來貶視/嘲笑男同性戀的經典戲碼。意指肥皂掉在地上,彎腰下去撿的時候,會受到同性背後的插入式攻擊。簡單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在劇情前段,盡其可能以同志刻板印象進行角色塑造與製造笑點。
接著,吳明翰遭附身毛毛跳〈舞孃〉,以及男同志夜店眾男齊跳〈愛無赦〉,這講述男同志族群對於天后崇拜的文化挪用與陰性崇拜。若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蔡依林確實是台灣男同志idol(偶像),但現代夜店比較以播放K-POP與歐美流行音樂為主調,沒有這麼獨尊華語流行音樂。
但礙於音樂版權與行銷宣傳(電影片尾曲的演唱者即為蔡依林),電影勢必得讓男同志「愛國」。而同志夜店的搭訕戲碼與眾人服飾打扮,亦是刻板呈現,彷彿男同志只有這些樣貌。
小物件道具部分,吳明翰的環保杯出現「鬼可以冥婚,同志卻不能結婚」的彩虹平權貼紙,或是毛毛生前相簿與奶奶參加同志遊行舉的標語,這些都可看得出美術團隊對同志運動的考究。另外編劇設定毛毛就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簡稱台大城鄉所)也是一項證明,多數人可能不知,台大城鄉生產許多性/別研究論文,該所教授畢恆達成立「性別與空間研究室」,舉辦許多性別學術活動。這可說是性別運動圈的內哏。
即便電影中許多刻板印象再現,但總總細節堆疊之下,確實呈現團隊對同志文化田野調查的用心與認真。整部電影可謂是編導積極貼上標籤,宣揚同志的「不同」;事後再以愛與淚水收編為「同類」,最終感動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異同觀眾。
※【同志電影永遠的主軸:孤獨】
撇除前述批評刻板,《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最讓我讚揚的是毛毛的升天告白,精準呈現當代同志的苦楚心境。毛毛說出:「希望有人愛我」,反映出古今中外同志電影的核心議題——孤獨。
作為異性戀霸權社會的性少數,同志向來較困難尋覓同伴,甚至得偽裝成異性戀避免社會歧視霸凌。依據金百倫訪談所示,電影最早版本其實有提及毛毛受霸凌的現況,無奈盲測反應不佳,團隊認為與其蜻蜓點水,不如乾脆刪除。所以現在的觀眾,只能想像毛毛過往曾遭受霸凌。
本作時空背景設定於後同婚時代,一般人可能以為同志現在可以婚姻平權,所有問題必定迎刃而解,但其實不然。普世社會並沒有因為法律通過,觀念就會瞬間改變。同樣地,同志面臨出櫃的壓力依然存在,當一方想公開結婚擁抱幸福,另一方只想低調兩人世界,勢必產生矛盾衝突。這段告白可謂是部分同志的當代心聲,前衛且到位。
除了毛毛這位孤獨者,庹宗華飾演的毛爸這位櫃父母同樣孤獨。台灣1990年代以降,性別運動蓬勃開始發展,2010年代依隨社運發展,婚姻平權成為絕對政治正確,年輕人多數響應支持。與此同時,沒有受過性別教育、沒有同志朋友的父母們,並沒有隨之「進步」,於是乎代溝更加深鑿。毛毛與毛爸這段劇情正是如此,毛爸希望兒子幸福,又恐懼兒子受欺負,缺乏情感教育的他,說不出真心話,以致父子爭執。
劇情末段的父親告白,雖然狗血並且說教,但卻是多數同志內心最渴望的同理認同。於是乎,透過毛爸袒露心內話,銀幕前的觀眾紛紛落淚。再一次地,愛與淚水把那些說不清的道理辯證,通通收編。
※【我們需要《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這種電影嗎?】
電影上映後,多數觀眾與同志社群皆肯認《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仍有少部分意見批評電影刻板。就我而言,我很感激這部電影的問世,它的確讓更多人代入主角吳明翰的直男視野,經歷二小時多的劇情脈絡,進而包容同志的酷異,正式與同志男鬼變成「家人」。
我不否認電影確實粗暴地強化刻板印象並簡化同志社群脈絡。但我認為,普世商業與繁複理念其實是對立的天秤兩端,若要把作品賣給最多人,勢必得從中取捨。畢竟多數人看電影是為了「娛樂」,而非學習或是做運動。看看台灣女性國際影展、台灣酷兒國際影展的票房,我們即可知曉用電影做運動的「現實」。誠如做社會運動的策略,並非只有100%達成訴求理念才是真正的「成功」。好萊塢電影其實也是類似脈絡發展,新酷兒電影觸發同志獨立電影的製作。隨後主流片場才推出《親愛的初戀》(Love, Simon, 2018)、《哥兒們》(Bros, 2022》這些以同志為主的商業電影。而因為串流平台的出現,更多同志主角的影視作品才能在分眾化時代被製作。
程偉豪導演並非一名消費同志的導演。他過往在《保全員之死》剪輯同志運動素材,以及在《緝魂》設定靈魂轉換而出現的女女情愫,都可以窺探他嘗試將酷兒元素融入文本創作。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儼然已經成為台灣票房最好的同志電影,這個事實同時在向資方大聲疾呼,同志主角的電影透過創意編導與行銷宣傳,是可以被製作並且回本的。
貼上標籤、被愛與淚水收編又如何?至少,台灣同志電影的未來,就此展開了新頁。
--
歡迎加入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6
--
02/23 08:09
這篇寫的好差
寫的還不錯
我認為這部其實不是同志主軸的電影 只是主角剛好是
同志
同志元素在這部主要是增加笑料讓人看起來沒那麼乏味
對啊 壓根就不是同志電影 還可以洋洋灑灑落落長寫
了一堆廢話
大概跟講兩兩句幹 就可以寫整片髒話連篇差不多
同志什麼都要沾喔 滾遠一點
就同志元素的喜劇片硬掰成同志片無言
「後同婚時代」那段寫得很好。明明是亞洲唯一且第一
個同婚國家的台灣,卻很少後同婚時代的文化作品,
這部算是做到了。裡面很多角色包括三姑六婆在內,都
拿掉同志元素討論度還會這麼高嗎?
自然看待社會的同性結婚這件事,成為一種社會底蘊
xxUno你要不要去看看多少同志元素的影劇漫畫很不賣?
這才是同志電影:https://reurl.cc/jl8j7M
《親愛的房客》也有同志元素但票房不如《鬼家人》
十幾年前《17歲天空》好像破百萬大家就很驚喜了
無法想像這幾年的類題材作品會有破億的盛況
雙主角不是同志戀,但劇情還是探討了同志親情困境
我覺得這只是對同志片的定義不同罷了。
賣的好是因為不嚴肅 笑點多雅俗共賞 跟同志沒啥關係
應該說不是沒關係 而是同志產生出的笑料挺真實 不
會讓人覺得太假做作
另外這時代很多題材都被做過了,因此本來就會出現混
搭題材,就像《殭屍哪有這麼帥》是愛情混搭喪屍,
如果要批評這部片拿掉喪屍元素很普通,會很怪,因
為那就是人家的混搭賣點。而《鬼家人》就混搭同志元
素冥婚+辦案懸疑+親情困境成長然後獲致商業成功了
https://reurl.cc/4Qa7qK 真實但沒導演敢拍的同志
我也覺得就是角色採用同志題材而已
也許現在同志處境沒這麼艱難 但早期那些寫出同志
內心掙扎跟處境的那種我覺得比較符合同志電影
這代的同志們是如何我不知道,但身邊還蠻多嘴裡說
著接受跟尊重,但實際上還是「不要愛上我就好」的人
哈哈 樓上說的那種就是普信男啊 也不看看自己長什
麼樣 肌肉有練嗎? 為何會以為同志會愛上他們啊?
這是一個點,另外就是「我挺同、我挺婚姻平權」似乎
已經變成以一種顯學、一種幫自己加分的標籤
大家都爭先表態來幫自己加分。但實際上去深聊
還是有些人內心深處其實還是排斥跟不能接受的
我覺得這部根本不是同志片就是 只是其中有角色是同
志而已
對同志尊重跟不要愛上我就好 兩者並不衝突阿
因為他本來就是異性戀
這片對同志處境的描述夠多 當然算同志片
只是不是同志浪漫愛情片
我覺得這只是對「同志片」定義不同而已。《戀夏500
日》是愛情片嗎?夏天根本沒對TOM談戀愛。但若說是
愛情片,無論是否贊成,我覺得都可
但基本上串流只要有同志角色的電影都會被放到同志
片的分類去 其實也沒說錯拉
警匪動作片吧?預算不夠的終極殺陣
現在的尊重要包含對方有愛上自己的權利 當然有些人
對自己是過於自信 女人都不見得愛上你 男人就會嗎
天菜是不分男女搶著要的
不接受同性愛上自己 不能看同性做愛 都會被扣恐同
為什麼尊重同志還要管對方心裡真怎麼想??一般人正常
社交之下也是很多人戴著面具 誰又有資格去評論誰內
心深處到底是不是真的尊重 又如何證明
想看
從頭到尾都不是同志片,講啥
是大量使用同志元素的電影 爭辯是不是你認為的同志
電影沒必要
內個,其他同志電影如同cult film,並沒有嚴謹以及絕對的定義, 不同的學者、不同影評人都曾經有不同見解,包含台灣對「同志」、「酷兒」也曾經有 歧異,因此這篇採用我的主觀。 有關同志電影的定義,若有興趣,可以看看我曾經爬梳的歷史,感恩。 同志與同志電影:
https://reurl.cc/vkgpQ1※ 編輯: bradcool (111.241.113.83 臺灣), 02/24/2023 13:35:01
我覺得毛邦羽怕成為被插入方那個不是厭女情節吧,
應該是父權思想跟陽具崇拜
以及優越論
31
[好雷]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那件事 不敢相信的好看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其實預告片有點尬,但正片真的是不敢相信的好看。 1、先說缺點好了,最大缺點就是特效真的有夠假,前面的警車追逐,假到讓我超尷尬,32
[好雷]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喜劇里程算是目前台灣電影頗具誠意的喜劇,類型上在台灣甚至華語片很難找到相似的電影,整體 電影漸入佳進,大量特效、飛車、槍戰動作融入電影裡,議題上也講同婚、職場性別困境 相當多元,而且依然保持導演風格,整體演員表現亮眼,尤其是林柏宏再次證明他擁有良 好的演員資質,多年不見大銀幕的庹宗華演出把整個電影上升到一個層次,真的是「不敢 相信」。14
[好雷]《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願所部落格版: 如果沒有意外,《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應該會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台灣電影。雖 然嚴格來說,早在去年金馬影展就已經看過這部作品,但時隔幾個月的再看第二次,依然 還是讓人很喜歡。記得當時看完影展版本時,回家寫下這段「從《紅衣小女孩》、《目擊 者》、《緝魂》然後再到《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導演程偉豪不斷證明自己有X
[討論] 關於我和鬼 票房能輕鬆破2億吧~關於我和鬼 三天票房4600萬耶 這樣隨便算一下 最終票房應該能落在2-3億 上一部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也賣了一億多 看來不管剪接或劇本即使有缺陷 但只要有兩個小鮮肉帥哥+同志劇情+裸露4X
[花痴] 許光漢同志片拍好拍滿 耗3個月殺青許光漢同志片拍好拍滿 耗3個月殺青 娛樂頭條 2022.01.17 10:13 臺北時間 文|葉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