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影評] 《複身犯》國片類型 與 明星 轉型 的嘗試

看板movie標題[影評] 《複身犯》國片類型 與 明星 轉型 的嘗試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2

膝關節
https://www.facebook.com/takecareofyourknee/posts/281830023302798

文長慎入,本片上週口碑場,本週正式上映


一個明星都該有屬於他的代表作,或是轉型成功的關鍵電影。當明星走上頒獎台,播放的就該是他最代表的電影音樂或是歌曲。

今年才開春起跑兩個月,台灣男星們就已經交出蠻有意思的成績。張震很可能因為《緝魂》而成為年度各項獎座的領跑者,他即將篤定入圍最佳男演員獎項。而與他很有可能同場競技的,就是過去以喜劇見長的楊祐寧。

這回他在《複身犯》裡端出努力磨練的多年演技大噴發,讓這部被外界喻為《分裂》台灣版的電影更添幾分神秘色彩。到底楊祐寧一人分飾多位角色是甚麼獵奇模樣?


認識楊祐寧應該是從他2004年的《17歲的天空》與《夢遊夏威夷》,這些年來他的陽光、憨直形象,在《總鋪師》、《大尾鱸鰻》發揮地淋漓盡致。

說他是台灣喜劇形象中的第一男主角,看看找上他的廣告,也就定義了他在客戶心中的既定基礎。

不過,演喜劇演久了,總是會想給自己有不同的功課吧?這時找上門的《複身犯》就是驗收演技了。

我想楊祐寧光是看劇本的時候就了然於胸。這應該就是他入行十多年來的大突破,要演出多重人格,詮釋陳以文的口吻與老練油條、王淨的嬌嗔任性與林哲熹的台式底層「氣口」。

最後,連自己在片中的角色,都可能還要分裂成一冷一熱,事實上我認為楊祐寧應該是演了五個人。

雖然不及詹姆斯麥艾維在《分裂》裡面的這麼多角色,但對於熟悉楊祐寧的我們來說,已經是一場華麗的人格大秀了。


台灣缺乏科幻想像的論述類型,有意思的則是今年馬上來兩部很有意思,略帶了點科幻推理的作品,《緝魂》已經先做了良好示範,就看《複身犯》怎麼把這個棒子接下去。

開了口碑場,某種程度上也是希望看到觀眾對台灣製作這類型的野心與嘗試。一起孩童綁架案,由於綁匪嫌疑犯全死了,決定要將他們的意識注入到某個植物人死刑犯身上,藉此查案找線索,這個設定真是蠻有趣的。

考驗楊祐寧演技的同時,其實也在考驗觀眾對角色切換之間的節奏認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前面鋪陳,需要讓觀眾充分理解的門檻,還真是有一定高度,這會讓觀眾以為可以走馬看花的同時,尋找細節藏在哪個魔鬼裡面,最後才恍然大悟,搞不好為了確定自己推敲觀點是否成立,而需要二刷(笑)。

整體來說,對我來說,《複身犯》的價值在於類型上的想法。如果,你還覺得國片類型很侷限,可能老是在某幾種類型上面打轉,如:恐怖,愛情,文藝劇情。不是說拍這幾種不好,而是市場口味需要一些刺激。事實上,台灣在這幾種類型上的訓練也都有出色代表作。

於是今年的科幻推理的《緝魂》,極受評論肯定。至於《複身犯》某種程度上,這兩部片,都是在說一個人格、靈魂、意識,如何轉換寄宿在另一人身上。

然而,《複身犯》在這麼多人格切換的過程中,到底要觀眾相信哪一個角色說的是真話?楊祐寧飾演這麼多角色,上演人格一秒切換,也想混淆觀眾視聽。觀眾想看的,就是楊祐寧能交出這麼多面相。然而,故事的重點則是:不管這個世界怎麼看你(因為這角色身上好幾種人格),都要相信你自己最後能奪回最後主導權。

(突然覺得這角色跟台灣400年來的前世今生殖民心路歷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為了求經濟發財不求手段,也有暗黑劊子手血刃殘酷,自然也有真實人格被喚醒後的救贖犧牲,就看你怎麼解讀了。)




--

※ PTT留言評論
PTT 網址
※ 編輯: filmwalker (220.128.156.69 臺灣), 02/25/2021 10:02:59

alliana 02/25 17:37複身犯跟緝魂各有優點,不過我比較喜歡複身犯。最

alliana 02/25 17:37後還有個懸念在,演技也比較好??緝魂感覺比較鬆

alliana 02/25 17:37散一點??劇情是都很好。

Gauguin 02/25 18:53劇本概念比較喜歡複身犯,但整體完整度緝魂高一些

mcbirdy 02/26 12:54滿好看的!

orzisme 02/26 15:59緝魂完勝複身犯。複身犯光劇本的問題就夠多了

annywang 02/26 21:54超級同意樓上、我覺得很多邏輯不太通

vaiking0120 02/28 00:51都好看 都給支持 我都買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