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雷] 美國女孩

看板movie標題Re: [雷] 美國女孩作者
incomplete
(無)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2

※ 引述《Reenter (我是台柱)》之銘言:
前文恕刪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 試映會結束後,在提問的過程中,我像導演提出了我的疑問:為什麼不讓芳儀最後去演講?
: 導演的回答是,整部片就是主角芳儀的講稿,我們已經看完了芳儀想說的所有話。但是這讓
: 我覺得很奇怪,因為片中除了演出主角的適應不良,怨天尤人外,主角開始細想,開始體諒
: 家庭的困境的轉機與契機,就是在班導師要求她參加演講比賽,她在寫稿中開始同理別人,
: 這也是讓觀眾開始感受的主角的成長。我原本以為他在尋找馬的過程前已經有些成長,找到
: 馬但是不給騎的過程領悟到「想騎馬」也是一種逃避,生活的困難是需要自己面對,最後藉
: 由演講來表示,是很合情合理的鋪陳。但是最後突然結束在妹妹返家,讓我有種「什麼?就
: 這樣?」的錯愕感之中。但是導演都說了那是她刻意的安排,也就不好說什麼,只能說我是
: 一個很普通的觀眾,層次不夠吧。

雖然我也很好奇芳儀的講稿內容,但如果她最後還去演講,那樣的結尾就有點
像是在交作業了,而且太過刻意。重點是芳儀成長了,而觀眾也都清楚知道她
的成長,如果還要透過一篇講稿來讓觀眾理解她成長的過程,那這部電影就會
像戲中那個時代的演講比賽一樣八股。更糟的是搞到後來媽媽還要去聽演講,
然後弄得母女二人一把鼻涕一把淚,這樣的和解戲碼恐怕只有在鄉土劇才會出
現吧XD

導演說的也沒錯,我們已經看到芳儀想透過那篇講稿說的話,爸爸宗輝也因為
看了芳儀的講稿,更理解女兒的情緒和不滿,並藉著質疑,間接替觀眾印證了
芳儀的逃避心理,進而鼓勵她誠實面對自己的處境。

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不斷在累積衝突,直到芳安住院終於爆發開來,負氣離家
的芳儀度過了一段和自己和解的痛苦經歷;家庭風暴過後,宗輝積累已久的壓
力終於得到釋放,莉莉、芳儀母女二人也都能更誠實面對彼此、不再以互相傷
害的方式來關心對方,並透過掏耳朵來達成和解。

莉莉原本不滿常跟宗輝借錢的大姐,但當大姊打電話來告知芳安平安的消息,
她更心懷感恩、情緒激動地向大姐道謝,戲演到這裡,那一場讓觀眾心心念念
的演講早已經不再重要。

最後,芳安出院、家人之間也都相互和解,似乎象徵了一場風暴過後,即便傷
痕還在,但總會天晴,我個人很喜歡導演這樣的安排,暖心,但不煽情,迎接
希望,然而道阻且長。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219.179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incomplete (111.253.219.179 臺灣), 11/20/2021 01:30:21

yyyk 11/20 01:41大推~

spree8 11/20 21:12美國女孩就是金馬最佳影片,太優秀

brighthead 11/20 22:20後味十足啊 真的好看

incomplete 11/20 23:53這部電影的後勁真的很強,我原本更喜歡《濁水漂流》

incomplete 11/20 23:53現在有點猶豫了

untouchable 11/21 05:47結尾結的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