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張吉安金馬58評審筆記 (非原標)
釀電影今日刊出了與第58屆金馬獎評審之一張吉安的訪談
張吉安為第57屆金馬獎新導演獎得主 於第58屆金馬獎擔任初選(短片類)及決選的評審
----
https://filmaholic.tw/films/6239ee1afd8978000129f668
時代,飄零,熱氣球──馬來西亞評審的金馬獎筆記
(採訪、整理:張硯拓)
編按:以《南巫》拿下第 57 屆(2020)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張吉安,受邀擔任第 58 屆(2021)金馬獎的初選與決選評審。去年底,《釀電影》把握吉安來台的時光,在典禮後與他約訪,席間聊了在最受矚目的劇情長片之外,其他獎項的影片們。惟十分慚愧,在那之後諸事繁忙,這篇訪稿便一直無暇整理。
來到 2022 年春天,正值最佳紀錄長片《時代革命》、最佳導演獎羅卓瑤的《花果飄零》及入圍最佳原創劇本的《高山上的熱氣球》和台灣觀眾見面之時,我們將這篇訪談整理上線,和影迷們分享。
-----
釀電影(以下簡稱釀):本次評審團的獨到眼光之一,體現在最佳導演獎的選擇上──《
花果飄零》僅僅入圍一個獎項便拿獎,這是否代表本片充分展現了羅卓瑤的導演功力,但是同時,如果被放到更大的層面上(比如最佳影片)來審視,則其技術、資源上的低限就變得不能忽視?
張吉安(以下簡稱張):我們當初也在問,為什麼複選只讓這部片入圍一個導演獎?得到的答案是,因為《花果飄零》比較偏向作者個人手作的作品,不像其他團隊分工大製作、是電影工業的產品。如果交給其他導演,肯定會拍得完全不一樣。那既然入圍這個獎項,我們就要深一層思考:它的導演功力、魅力如何?我們認為它的確展現了導演的能力,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導演的能力,這部片根本無法出產。
加上,這部片以他(導演)跟鋼琴家的相遇為開端,導演是裡面的演員,也是鏡頭,很多時候是他在看著事物變化。所以這部戲根本是導演的眼睛、身體、思維、旁述、文字串聯起來,在這次金馬獎是很獨特的存在,導演就是這部作品的靈魂,就符合最佳導演。
但如果要討論最佳劇情片,問題就來了,因為那個獎項要評定的是整體,它的攝影、燈光、演員、編劇如何,裡面有沒有瑕疵等等。《花果飄零》用的是最少的技術資源,所以我們看的是導演如何在這些條件下,去掌控整部作品。
其實看電影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誰是羅卓瑤,她過去的作品像《誘僧》、《浮生》、《愛在他鄉的季節》都是劇情片、大製作,技術層面也比較完整,還有大卡司張曼玉梁家輝等等,跟這次《花果飄零》完全不一樣。但我們作評審,不應該縱向(跟創作者過去經歷相比)而是要橫向(跟其他入圍片)去看,要把以前的作品放下,重新去看這個導演跟這部作品的關係。
還有一點很重要,是我從初選(短片)的時候就看到,凡是來自香港的作品,少不了都在談香港的現狀或是鄉愁,或拍香港人離開到其他地方,到台灣、英國等等。可是所有人都在說同一件事的時候,不免觀點都一樣。反倒是羅卓瑤這一部,借用了比如俄羅斯的鋼琴家,李叔同的〈祖國歌〉,及比較特殊的像是城市的遊魂、百多年前離開的人突然又回來了等等。她用一種夢幻的方式,提供很多不一樣的視角──原來不只香港人有鄉愁,其他
地方也有。
在談到鄉愁、離別、離散的時候,《花果飄零》借用了很多歷史典故跟命題介入,不光只是現在,甚至說著過去的寓言,也代表著未來繼續延續歷史留下的、沒辦法解除的離散命運,整個寓意跟表現手法還有格局,是更大的。跟一般比較年輕的香港導演比起來,閱歷和視角不一樣。
------
釀:本屆金馬典禮最動人的瞬間,是《時代革命》獲獎那一刻。能否跟我們分享評審選這個獎的感受?
張:其實這次的「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紀錄短片」是所有類別裡,最平分秋色的兩項。其他項目我們大多覺得有兩個很好、或三個好,但紀錄片這兩項是五部都很好。
以紀錄長片來說,紀錄片少不了的就是觀點,來自眾人的觀點、社會的觀點,以及創作者的觀點。這個單元每一部觀點都很好。像《獨舞者的樂章》讓我們看到台灣女性的思想開放過程,是怎麼走過來的,用藝術來解放保守社會的思維,這部片完完全全是在一個女人身上,紀錄了台灣關於藝術與身體的近代史,三四十年的縮影,足以變成教科書文本。
《給阿媽的一封信》,則讓我們看到「田野調查」不光只是一個學術表現,甚至可以去安撫在那個年代受創傷的、現在還活著的人,讓他們找到最後的安慰跟安撫,才離開這個世界。原來田野調查的功能可以超越純粹的歷史關懷,達到對人的關懷,甚至是臨終關懷。
《絳紅森林》讓我們看到在一個遙遠的、冰天雪地的國度裡,女人的修行,以及原來宗教依然離不開父權社會的牽絆,甚至還有一些沒說出來的包括中國政治也介入宗教等等。
還有《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拍得非常寫實,通過一場雨來暗喻這個國家的雨一直沒停過,用水災來說一個家庭在疫情與政治下的波動。我覺得它很有趣,感覺像是一個家庭故事,這家人都沒有大喜大悲,但最後雨停了,水災消失了,卻留下很多沒辦法解決的經濟、政治、生存問題。
我必須要說,今年看紀錄片是收穫最多的一個 category,這些作品都很好,沒有什麼包袱,也不拘形式。如果可以的話,真的五部我都想頒獎給它。
但為什麼最後我們還是頒給《時代革命》?因為你畢竟還是要選一部。《時代革命》的命題太大了。議題、格局都太大了,甚至拍攝過程也比任何一部都更難。拍紀錄片本來就不容易,是在跟時間賽跑,雖然它只是從 2019 年大概六月拍到年尾,但是短短的半年裡,可以看到鏡頭一直在跟隨運動裡的人,出生入死,赴湯蹈火。你會看到導演本身的勇氣,面對的生命危險比其他紀錄片更艱鉅。
當然上面這些,是我們看的時候對導演的情感面,理性結構上,這部片分成九個章節,每一個都在回應大家對這場運動的一些疑惑,整個來龍去脈也都交代得很清楚。
所以,不是其他四部不好,而是 2021 年這個時空,這部作品在這時候出現,它是一部很需要被即時看到的紀錄片。其他片可以在去年或後年出現,一樣很好看,但《時代革命》需要現在就被看到,它是有時效性的紀錄片。再加上,紀錄片需要跟社會對話,這部片很重要地回應了香港的現狀。
------
釀:接下來我們談談演員獎項,在最佳女主角這一項,《修行》的陳湘琪是否是顆大遺珠?
張:《修行》確實是今年比較被忽略的一部作品。它的節奏比較慢,跟其他電影不太一樣,片中講到中年危機以及婚姻中已經沒有愛情、只剩下責任的時候,女主角本來以為靈修可以幫得了她,最後卻發現靈修也只是一門生意。這回應到整個社會已經充足、安穩到需要尋找外援來解放你的身心靈,最後那個靈修團體卻關門了,那一刻,我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趣:你把它(靈修)看得像一棵樹一樣,想抱著它,最後卻抱不住──樹就在那邊,靈
修卻隨時可以結束,好像在暗喻台灣這個社會裡,大家已經沒有依靠,你用錢買的依靠它也會走掉。
這部片裡的陳湘琪,又是我在這麼多作品當中,唯一看到導演嘗試訴說台灣人如何「自救」的。其他作品都是在講:沒了就沒了,放下吧,離開吧,放手吧,重新來過吧,但陳湘琪是唯一在戲裡面,我還是不放手、要如何去救他、如何去挽回....在一個安逸的社會裡面,精神被困住了,要如何自救?這樣的故事在現在的台灣是少見的。
在選女主角的時候,陳湘琪跟賈靜雯,實在太難用不同電影類型去比較。賈靜雯是有其他演員互動,每個角色都在扶持她,而陳湘琪是獨角戲,相對來說難度更高。陳湘琪對白也比較少,有幾幕是一直在重複著日常:打果汁,跟老公吃飯,整個過程是一言不發的,所以是兩種不一樣的演法。我想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問某個人得獎、那另一個輸在哪裡?但在評審過程裡,當最後是兩個人對決、不相上下的時候,其實已經兩人都是贏家了。最後決定的已經不是理性的優劣,而是感性,還有很現實的票數。對我來說,兩個都是最好的。------
釀:最佳男主角這一項,吳鎮宇事前的呼聲也很高,最後沒有拿獎,據說是跟語言的使用有關?
張:吳鎮宇是個有趣的例子。其實台灣評審都覺得他演得很好,但我們幾位聽得懂廣東話的,就提出他在演一個比較弱勢的角色的時候,語言的運用、罵粗話的方式,會不會過了頭?他在片中有很多台詞,每說一句都會加個髒話,要凸顯底層生活的身分。其實在香港,髒話的運用是很生活的,我們也不會把它當髒話看待,比較像順口溜或是口頭禪,但所謂順口溜就是──你很順口「溜」出來的時候,詞彙的輕重到底有沒有痕跡?就可以辨認
出來。
我們評這部分的時候,黃建業老師、卓男、還有我是馬來西亞人,都是聽得懂,也有在用廣東話的,我們就跟大家分析這點,而台灣評審也愣在那邊說:「我們沒有想到這點。」其實評一個演員,不光只評他的演技,還包括他語言的運用。又譬如像《金錢男孩》的語言就出現問題:南腔北調在一個家裡面,這說不過去。如果放在歐洲電影節當然大家聽不出來,但你放在金馬獎,評的是「華語」電影,這就是我們評分和甚至評斷導演、演員的功課是否做足的分數之一。
再比如,我們當中有美術和造型師,一般普羅觀眾看一個演員演得很好、情感飽滿,我們就給他男主角或女主角獎,但站在美術、服裝、化妝的角度,他整個形象到不到位?有沒有破綻?像我們也討論吳鎮宇受傷的時候,那個腳腫得像不像?當然你會說這是美術、化妝的責任,但你要塑造一個角色成不成功,就是由身邊的人一起合作,角色「成功」不光是演員演得好不好,服裝、造型等等都涵蓋在裡面,才能讓我們信服他就是個流浪漢,就是個患癌的病人。
------
釀:還有一部我今年心目中的遺珠,是《高山上的熱氣球》,只提名一項真的太少了。吉安對這部片的印象如何?
張:《高山上的熱氣球》是今年在《修行》之外,另一部我覺得被忽略的片子。它比較像台灣八、九〇年代的新電影,說故事的方式不貪心,很清淡、淡然,沒有太多起承轉合,慢慢訴說,這樣的拍法在目前台灣已經很少見了。我在看的過程中會想到《冬冬的假期》,剛好也是大學生回來渡假;以及整部片的鏡頭讓我想到小津安二郎,是靜靜的,旁觀的。
我喜歡在這個時代,有人不疾不徐地說一個故事,是非常難得的事。而且它很真誠,不會過度擔心觀眾在想什麼,整個敘事很安分,卻又不是一個安全的作品,很容易被忽略。通常這種靜態、旁觀的鏡頭擺在那,是要讓人家看到事情若有似無地發生,有些旁觀是你已經預備好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但毫無預期的旁觀鏡頭往往更迷人。它這種淡,跟很輕盈的說故事方式,也是今年比較少見的。
------
釀:最後我們想談談評審過程本身,眾所週知金馬的評審團成員集合了各種不同的電影、文化專業,這樣的團隊在討論的時候,會否有各種不同觀點的撞擊?
張:整個金馬決選評審團十五個人,每個人的背景、國籍、專業都不太一樣,評定每一個獎的過程都會從個人的觀察、某一方面的研究來提出觀點,大家一起討論。像賈靜雯的角色她思覺失調,聽到瀑布的聲音,我看完就特地打電話回去問一個親戚,是一個也患上思覺失調的中年女性,她只要心理比較不穩定的時候就會聽到蟲鳴聲,而且越來越大,完全聽不見其他聲音。然後她就會開始焦躁,開始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
還有另一位評審,他去諮詢了心理輔導師跟醫生,問思覺失調症會聽到瀑布的聲音嗎?對方說每個人經驗都不一樣,取決於你想像那是什麼聲音。所以,這表示角色本身的設計有醫學根據,經過專業意見證明,是真有其事。
這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它讓觀眾會去詢問你本來不知道的事,引發你關注一個議題,或是一個病症。我們自己在評審過程中,也會打破沙鍋問到底,看電影是很感性的,但是評審過程要理性,要抽絲剝繭去問這些東西。
------
釀:再回到這次看的片子,吉安看完,對現在的台灣電影有什麼樣的印象?
張:總的來說,這次的入圍片讓我感覺:台灣的青春都很苦,台灣的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
當然現在,不論是台灣還是馬來西亞,年輕人的愛情觀都是比較悲觀的。但馬來西亞相對是不太自由,只有少許的奔放,所以會一直在鑽頭覓縫,尋找出路;台灣則是非常自由奔放,當你很自由,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危機感,覺得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當你沒有事情可以突破的時候,悲觀就來了。因為太自由了,反而困住自己。
這次我們看台灣作品都是環繞在,從青年男女到夫妻中年危機,你們很成功地把城市人的焦慮做得很好,反倒是國外的,像香港或中國,才有一些是社會議題、人文關懷,甚至政治的議題。我想台灣應該沒有需要用電影來回應政治議題,因為你們天天都在媒體上回應政治,你們的新聞節目幾乎就是電影了,真的要拍變成有點多此一舉。為什麼香港會出現《少年》跟《時代革命》?越自由的社會,個人就越重要,會比較關注個人的情感問題,相對來說其他地方就還在尋找自由。
我不知道我身為一個外國人,有沒有很準確地說出這點。當你生活在一個地方,會覺得很多東西是理所當然,但是當我從另外一個地方來,會以我生長的那裡來評定,為什麼我的感受跟你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經歷、我們所爭取的成果,還沒有達到像台灣一樣的階段。但因為不是台灣人,我們看台灣電影不只會看見裡頭的深刻,也會發現裡面透露的生活常態。
--
《高山上的熱氣球》真的值得提名更多啊
吳鎮宇看來是沒有說服評審他這次的演出
講的很細 但覺得張吉安比較偏向情感面
推 很有誠意又詳細的解說
評審就是這樣吧
看電影是很感性的,但是評審過程要理性
就是一種跟自己的掙扎
張吉安的talking真的好到不行
這篇也直接點出被討論很多的獎項背後的討論
推
張吉安的《南巫》4/1要上OTT了,推薦
張吉安感覺就很愛《花果飄零》,之前金馬後還特別發
文
大推,講得好棒尤其是最後一段看台灣電影的現況。
但其實我覺得台灣電影一直有在拍社會議題甚至是太多
了,可是一直看不到一部真正把議題講好的片子,至
於政治就是...敢碰的人不多......。
台灣社會議題跟人文關懷的片子就是很愛亂插一堆有
的沒有不好好講議題本身(像達頓、肯洛區那樣),
像是這次的阿修羅就是一個例子,想穿插太多現代都
市人的憂愁,但編導根本不了解年輕世代的心,就變得
很尷尬。
張吉安來台隔離時是不是都在看新問和政論節目
那段講的好貼切XDD
台灣政治電影看鐘孟宏新作了 希望不要拍砸
依鍾孟宏的個性感覺他應該不會拍的很政治,頂多就
拿來當背景的隱喻吧
台灣近期最好的政治電影應該是《幸福路上》
台灣劇場與當代藝術作品一直都有不少「政治性」作品
,甚至重點已經是政治與藝術美學跟道德的之間討論。
如《抓狂美術館》所討論的議題
講得好棒 大推
又回味了一遍去年金馬
非常精彩的訪談
推 觀察入微
推
但怎麼沒問到美女跟瀑布的BP之爭? 難不成美女連第
二名都沒有?
= = 聞天祥金馬頒完就有說BP TOP2是美女跟瀑布
美女黑 黑到失憶?
都好幾個月了 忘了也正常
很棒的內容,感謝分享
72
[問卦] 金馬獎不紅了嗎?人氣還輸棒球跟C洽?今天只是台灣大賽總冠軍賽第一場 結果棒球版人氣超高,現在比賽都打完了 結果還沒有被超越過去,C洽也佔據第三名 過去金馬獎都是大家必看的重點 今年金馬獎是怎麼了?怎麼人氣會變成這樣?70
[情報] 張國榮三部經典名作 將於4/1重映如果近期有關注光點華山的粉專 就能知悉將有三部張國榮的經典作品將於4月重映 分別為《胭脂扣》、《英雄本色》、《霸王別姬》 而近期致力於重映經典作品的甲上今日也發布了一張《胭脂扣》的宣傳圖 這三部經典作品都將由甲上影業排映,於4/1重映40
[問卦]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劉冠廷 大家評價如何?上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得獎的是 劉冠廷 "詭扯" 頒獎人表示: 最佳男配角得獎的是 劉冠廷 "詭扯"!!!! 詭扯!19
[問卦] 金馬獎入圍的都是那幾部作品重複出現?看金馬獎入圍名單 有幾部一直出現 例如: 詭扯 瀑布4
[問卦] 中國抵制台灣金馬獎算失敗?中國這兩年故意抵制台灣金馬獎, 結果李安還是照樣挺金馬獎, 得獎名單幾乎都是台灣國片, 台灣媒體網路仍然熱烈討論金馬獎, 即使統媒也是大篇幅報導金馬獎,X
[問卦] 喂 金馬獎還算是亞洲的電影大獎嗎?本佛缺乏台灣價值 從小看金馬獎 香港四大天王 梁朝偉 個個都是亞洲電影界扛霸子 反觀現在 台灣以外的中文電影都是跑去金雞獎 只剩一些國片或吸大麻的在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8
Re: [問卦] 金馬484過氣了?不是金馬獎過氣了 而是金馬獎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下 必然會轉成台灣島內自有品牌的獎項 而且這趨勢是不可逆的 首先金馬獎就設立時的名稱X
Re: [問卦] 中國抵制台灣金馬獎算失敗?大陸其實沒抵制過金馬 從法律和頒佈的各種條文上都沒有抵制過 大陸衹是開放自己的獎項和金馬獎時間相近 兩岸三地的藝人自主選擇參加哪一個獎 結果 大陸的 香港的 甚至臺灣的很多藝人都跑來大陸參加獎項 集體放棄了金馬獎 臺灣金馬獎競爭不過大陸的電影獎項 就開始說是大陸抵制?5
[情報] 40屆香港金像奬 終身成就獎、專業精神獎【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奬 率先公布 終身成就獎得主 許冠文 】 「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許冠文有「喜劇天王」之美譽。 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以自編自導自演的經典喜劇電影開創港產片新風氣,帶動新潮流。 許氏在1974年推出首部作品《鬼馬雙星》即大破六百萬關口,打破香港的中西票房紀錄,2
[問卦] 有沒有王菊金導演近況的八卦?王菊金(1944-)曾是1978年實驗電影金穗獎第一屆最佳劇情長片得主(作品《風車》) ,繼而以鬼片《六朝怪談》(1979年)榮獲第17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並代表台灣參加第53屆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角逐。 然王菊金自《上海社會檔案》(1981年)之後,票房未見起色, 在1980年代末期後淡出台灣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