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Fw: [新聞] 照顧病母20多年 吳若權:我的字典沒有孝

看板regimen標題Fw: [新聞] 照顧病母20多年 吳若權:我的字典沒有孝作者
sony577
(不《小孩雙姓》 就單身!)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 [本文轉錄自 elderly 看板 #1UMsCngQ ]

照顧病母20多年 吳若權:我的字典沒有孝順而是愛


2020-02-29 00:24聯合報 文╱鄧桂芬

作家吳若權在企管顧問、心理諮商師、咖啡烘焙師之外,最近又多了一個身分─單身臨終助念團成員。

助念團成員不多,就6個人,彼此承諾互相應援長輩和自己的生死大事。人過中年,看過生命中太多不可控的事,57歲的吳若權也開始預備老後人生。

「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如何迎接65歲的老後生活?吳若權說,兼顧財務、健康與人際關係,才能無後顧之憂。

吳若權為了照顧中風母親,34歲淡出工作舞台。長達20多年的照顧期間,母親罹癌、父親猝逝,雖然母親病情穩定控制,仍讓他對人生無常有更深的體悟,並從中學習以愛相伴與敬畏生死。

讓愛內化 就能順應父母

何謂以愛相伴?吳若權說,華人認為孝順是報恩也是還債,甚至囿於「孝順」字眼,認為應順從父母心意,有時反而讓孝順成了負擔。一名瑞士作家曾指出,還債或報恩都有數字,「還完債、報完恩之後呢?」對父母應回到最簡單的原始點:愛。

吳若權認同這個觀點,「我的字典中沒『孝順』這詞,而是『愛』。」

他舉例,跟母親去加拿大旅行,替母親買了件高檔大衣,回台後母親捨不得穿,為此他再去選購便宜的外套,掏錢時,母親發覺又要花錢,決定穿上原本的大衣就好。

吳若權並未因為母親的反覆而不開心,「有些子女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就會發脾氣」。他認為,父母輩多半節儉,基於簡單的愛,把愛內化就能自然順著父母個性,以理性和尊重角度溝通,讓親子雙方喜悅接受。

吳若權也回憶,母親中風之初,他和父親是主要的照顧者。他自認在照顧工作上出力最多,但當一向健朗的父親突然病倒,住院4個月後就過世,他才意識到80多歲的父親,照顧伴侶的負荷不比他少。

看淡生死 揪友臨終助念

面臨父親的生死大事之後,吳若權突然領悟:人的一生追求榮華富貴、功成名就,但生命結束後的身心安頓,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因此他放下執念,敬畏生死,並從中學習靈性課題。

過程中,吳若權找了5名親近好友組「臨終助念團」,誰家長輩逝世,就到對方家中誦經,因為他發現助念能讓亡者安心離開肉軀、回歸平靜。

巧的是6人都單身,於是也將彼此的臨終助念互相託付,也因這樣的信賴感,讓他們更珍惜可以相聚的時間,比起朋友更像一家人。

另一方面,吳若權也開始預備老後人生。「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他說,他時刻反思,跨越65歲法定老年門檻後,一定要比父母輩更有活力。財務和健康沒有後顧之憂,生活起居自由無礙,不被人際情感羈絆。

迎接熟齡 接納怕老的自己

吳若權坦言,他因照顧而脫離工作,但從不後悔,反而因為找回初心覺得幸運。然而,財務規畫一定要做。

他認為,中年後的工作目的不應只為賺錢,而是為了興趣,學有意義的事能讓自己更開心。他在照顧母親期間,跑去考了1張心理諮商師證照、7張咖啡師證照,還因此出版《療心咖啡館》這本書。

他強調,「齒搖髮禿」每人都怕,沒有人能夠預定自己的老後。但若接納「怕老」的事實,就能拿出勇氣「進位」,幫助生命更安心自在,好好活下去。

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https://tinyurl.com/trl7ljz
--
How language shapes the way we think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 [可調成中文字幕] https://tinyurl.com/yyxe6mnn 語言影響我們思維方式 雙姓vs單姓 思考模式 當然不一樣小孩《雙姓》! 女人有〈安全感〉! 男人"沒凹"女人! 女人也不會"特別"想凹/管男人的錢 [英國] 你貴姓?雙姓!我姓爸爸也姓媽媽 2002/08/14 http://tinyurl.com/oaap4a5 [新聞] 性平祭祀》女兒回娘家掃墓 家族照興旺 http://tinyurl.com/lpbpvot 2009/04/04《雙姓名字》 龍應台 高金素梅 柳林瑋醫師 李陶陶(陶子女兒) 孔劉

--

※ PTT留言評論
PTT 網址
※ 編輯: sony577 (114.25.180.98 臺灣), 03/01/2020 15: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