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錄取] UIUC/UW-Madison MSE PhD

看板studyabroad標題[錄取] UIUC/UW-Madison MSE PhD作者
zzzwen
(zzzwen)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0

*代發,手機排版傷眼抱歉*
網頁好讀版:https://reurl.cc/aGLvg3

[前言]
申請期間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和睡前最後一件事都在逛留學版,真心感謝許多前輩的經驗分享。雖然這篇分享文拖得有點久,但希望將來這篇有機會多少幫助到一些像我當初徬徨的人。

[申請]
<Program>
MSE,美國PhD,歐洲MS

<Admission> 照收到時間排列
UW-Madison PhD(w/ funding,有套磁)
UIUC PhD(w/ funding w/o interview)
Cornell MS(申請PhD被拒拿到MS)
KU Leuven MS
TU Delft MS
Purdue
UCLA

<Rejection>
Stanford
Caltech
UC Berkeley
Northwestern
CMU
UT Austin
UMich
UCSD

<Desicion>
UIUC


[背景]
<Education>
NTHU B.S. in IPE(2018-2022)
Overall GPA: 3.92/4.3
Major GPA: 3.90/4.3

<Test Scored>
TOEFL 106(R30 L29 S23 W24)
GRE 318(V149 Q169 AWA3.0)

<Research Exp.>
NTHU MSE大學專題,生醫高分子相關研究

<Publication>
都是專題時期跟學長conference paper的second author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Spring 2022
Th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Taiw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RSTIC), 2021

<Leadership>
系學會副會長、新生服務學長姐、清大國際志工團


[準備時程]
2020.7-8 補GRE密集班
2021.2 寒假讀GRE
2021.3 考GRE
2021.7 讀TOEFL,選校
2021.8 向教授詢問推薦信意願,開始寫CV,考TOEFL
2021.9 完成CV,開始寫SOP
2021.10 完成SOP初稿,完成推薦信草稿,開始寫PS
2021.11 完成SOP & PS,開始交申請資料
2021.12 完成大部分美國學校的申請,寄套磁信,開始申請歐洲學校
2022.1 完成所有申請
2022.2 面試等消息
建議如果要考GRE可以早點考完,後面忙起來會更沒時間,選校也可以早點決定,其他申請文件也是越早開始越好,不用擔心還沒想好,本來就會一直修改,有開頭了就是好事。

[準備心得]
<考試>
GRE: 我沒有準備得很充實,也沒考很好,就盡我所能分享一點點心得。我補習完之後就持續慢慢背單字,到考前一兩個月寒假才真正衝刺,刷題練幾篇作文就上場了。建議認真想考高分的人可以早一點開始準備,單字可以早點開始背,題目多寫就會比較熟悉題型和思維,作文一定要多練,記得要訂正和修改,正視自己的缺點才會進步。

TOEFL: 主要是自己買一些書練習,並用TOEFL Mocks刷題。
- 聽:做筆記很重要。不用什麼廢話都寫,練習抓重點,可以寫完一個題組回去看看有什麼是題目有問但筆記沒寫的,慢慢就會知道哪些是常見的考試方向。。如果真的不會抓重點就盡量寫,寫越多看到題目越有線索可以推測答案。另外專有名詞常常會出現在題目,可以先就聽到的音節記錄,在題目中看到的時候能透過念出類似發音認出來就可以了
- 讀:我自己習慣快速掃過一遍文章後就開始看題目。接著再從題目抓關鍵字回去文章找關鍵出現的地方,閱讀前後文通常就能找到答案。看到看不懂的字不要緊張,通常不會影響作答。
- 說:強烈建議多花時間練習,練習完要記得檢討修正,把回答講完整再對照第一次的回答了解自己哪邊沒講好。要習慣每題自己用起來順手的一兩個句型,準備的時間的時候以思考整體架構為主,再搭配練習過的句型就會有一定的架構。準備時間只要寫下一兩個關鍵字就好,慢慢寫會來不及。另外也建議準備一些filler和結尾句,可以讓你在空白的時候聽起來不會那麼卡。講的時候放慢語速可以減緩緊張,也比較不會講錯。
- 寫:多練習真得很重要。提升打字還有思考速度,習慣文章架構,熟悉transition
words,不要用沒把握的片語或單字。換句話說很重要,就算你要表達得跟題目中出現的句子意思一模一樣,也要記得換句話說改變原本的句子結構,看起來才會像經過思考的產物。

<CV>
  我覺得這是所有申請文件裡面最容易開始的,也可以最快完成。內容主要分為:學歷成績、研究經驗、發表、課外活動(幹部、獲獎等)、能力(外文、程式等)。CV可以壓在一頁以內,盡量簡潔明瞭,讓人可以快速地看完所有重點。

<SOP>
  SOP應該是申請文件中份量最重的,要從各方面推銷自己,說服學校收你。在開始寫之前可以想想自己的亮點,並列出每段想寫的重點。我的SOP分段大概這樣:
1:Motivation(為甚麼想讀MSE PhD)
2:學業背景(聯結自己時間管理、學業成績、整體規劃等)
3、4:Research experience(做過的研究和發表,以及這些事蹟所凸顯的個人特質與能力)
5:為甚麼選這間學校、有那些有興趣的教授或研究方向
6:Future plan
  SOP一開始會覺得很難,尤其是台灣比較少有這種內容書寫的練習,需要花一點時間決定內容並規劃個段落的重點。英文文章的重點不外乎主題句(中文寫作習慣在段落最後做結尾,英文則需要放在第一句,萬一別人沒空仔細看至少他看第一句就知道這段要講甚麼)、文法(可以請英文專業人士幫你看,或請外面的潤稿)、詞語多樣性(片語、同義字等,才不會看起來很單調)。我前前後後修改了很多次,請了同學、朋友、英文老師、教授、學長姐、家人幫我看,一定要多給別人看,才知道哪裡有不清楚或不通順的地方。用到自己不熟悉的單字的話也一定要記得查清楚用法,不然用錯別人就不知道你在講甚麼了。

<PS>
  SOP的重點如果是聯結program跟你的關係,PS的重點就是介紹你這個人。有些學校會要求diversity statement,其實跟PS有點像,最大的差別就是PS內容可以比較廣泛,
diversity statement則著重於你對這間學校多元性的貢獻。不過我一開始是用diversity的角度去寫,PS也基本上沒改。以下舉幾個常見的觀點:弱勢族群、少數民族、成長上的坎坷、女性科學家、志工服務等。如果你沒有貧困的家境和艱難的人生,也不用緊張,好好挖掘自己的經歷,將裡面可以被發揮的部分好好運用,也可以講述藉由參加過的活動更懂得關心別人或更有能力幫助別人,並記得將過去的經驗聯結自己的能力,以及對學校潛在的貢獻。

<LoR>
  我的三封推薦信分別是導師、專題指導教授、系主任。提早幾個月詢問教授意願,告知他們你大概會申請幾間學校,繳交時間為何。最好能找跟你比較熟的教授或主管,並記得問對方需不需要提供草稿。教授很忙而且要寫很多學生的推薦信有時候會忘記或漏掉,截止日期前記得禮貌地提醒教授。我的三封推薦信都有擬稿,主要就是站在他們的角度,以我們的關係教授從哪方面了解我是合理的;另外也可以稍做分配,把自己的優點分散在三封信,盡可能全面的讚美自己。一封推薦信大概可以寫三點個人特質,並舉實際的例子說明描述。


[其他]
<Why PhD and why US?>
  我算是很早就有出國讀書的想法,想出去看看,希望能在國外探索多一點可能性,家人也很支持鼓勵。至於去哪裡,讀到甚麼學位,這個問題我糾結了超級久,也問了很多人的意見。
  我對美國和歐洲都有嚮往,沒有很排斥念到博士,另外以後也想走研發,最終目標暫定為博士,因此可以整理成:(1) 美國MS讀完再看要不要繼續讀PhD,(2) 歐洲MS讀完再看要不要繼續讀PhD,(3) 美國直攻PhD。
  因為去美國讀MS的學費實在有點嚇人,加上如果有想要念PhD的可能不如直攻,通常會有獎,萬一真的讀不下去想放棄也是可以quit(當然還是盡量不要),於是先排除了選項1。歐洲的話感覺生活環境和步調比較舒適,我個人也很喜歡歐洲的人文風情,先讀MS壓力也比較小,但是可能需要適應語言;而如上所述,美國如果有拿到RA就可以省很多錢,加上美國申請期比較早,所以最後決定先以美國PhD為主要申請目標,另外也看了一些喜歡的歐洲學校,打算等美國的申請到一段落再看狀況準備歐洲的申請。

<選校>
  基於以上決定,申請目標以美國博士為主,歐洲碩士為輔;而我也沒有甚麼太神人的表現,就是一個很平凡的應屆畢業生,算是抱著PhD會全軍覆沒的心態在搏鬥,想著萬一真的都沒上就去歐洲也不錯,因此沒有選太多保抵學校(不過PhD似乎也很難評估保不保底,以我的經歷感覺都不是很有把握)。
  選校的話我主要就是看US News專排、自己對那間學校的想法、有沒有教授在做我喜歡的研究領域、還有學校網頁看得順不順眼;地理位置我沒有太考量,不介意體驗不同的生活。

<套磁>
  首先:需要套磁嗎?PhD發offer通常可以分成兩種:由committee決定,或由教授決定(有教授要收你才有機會拿到offer)。這部分可以參考各個系的網站,通常裡面會有關於要不要先連絡教授的訊息。如果學校已經說白了申請是由committee決定,先連絡沒有幫助,或者教授的網站明確寫了錄取再聯絡,套磁就比較沒用;至於其他沒有叫你不要寄信的,就勇敢寄套磁信吧。不過不管討磁的力度多大,有興趣當然還是可以寄信聊聊,甚至可以在申請前就寄信問教授的招生和研究計畫,可能有助於決定申請方向。
  我自己:我因為不是很有自信也對自己的規劃沒有很確定,所以不算很積極再套磁,submit application之後才一口氣寄信給每個學校一至兩個教授。套磁信的內容大概就是簡單介紹自己,詢問他今年度的招生規劃,講述之後的研究想法(往哪個領域,對他的研究哪部分感興趣等),並再次表達熱忱,附檔CV。而我寄出的信只有兩封有回音,其中一封是UIUC的教授說等申請上了再談。另一封是UW-Madison的教授說他還不確定招生計畫但之後會注意我的申請,後續這位教授也確實有特別看過我的申請資料並連繫我,跟我約面談,也因此順利拿到offer。
  我的建議:可以在開始申請前(七八月)就先寄信給有興趣的教授詢問今年度的招生計畫,如果某間學校你確定只對某幾個教授感興趣,而他們如果有回信說今年確定不招生,可以考慮放棄那間省報名費。另外,多數的教授可能都不會回信,把這個當常態會比較不焦慮。只要教授有回你就算是正面的回應了,申請後、拿到offer後都可以繼續寄信跟他更新你的情況。幸運的話會有教授願意跟你談談,後續記得保持聯絡,也許很有機會。

<面試>
  我唯一有正式面試的學校是Purdue,面試的教授還問了我修過甚麼專業科目、做過甚麼研究、研究和課業怎麼取得平衡、為甚麼選擇Purdue/MSE/PhD、未來職涯規劃等。大部分教授談完正事都會問你有沒有問題想問,可以事先準備一下,不用太專業的問題,問問那邊的生活、學校氛圍也都可以;另外美國人很習慣在談正事前有個small talk,可以熟悉一下這種對談比較不會尷尬。

[結語]
  整個準備的過程真的很漫長很辛苦,真心佩服所有走過這段路的人。我很感謝身邊的家人、朋友、學長姊、教授、老師,一路上遇到非常多善意,很多很多人都很願意幫忙,也不厭其煩地被我問問題,給我意見,真正體會到了當你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幫你的溫暖。  想跟所有努力生活的人說聲辛苦了!有留學計畫的人可以提早準備,萬一很晚才開始也不用緊張,相信自己,一定會有辦法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踏出這部已經很勇敢了,祝福大家的努力都有結果,都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開心健康的生活。往前奔馳的時候,偶爾也要抬頭看看天上的雲,低頭看看路邊的小草,最後記得抱抱自己再出發!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6.253.200.230 (美國)
PTT 網址

x

※ 編輯: zzzwen (66.253.200.230 美國), 08/25/2022 11:40:50

harrey81071908/25 11:41歡迎來到UIUC MatSE!

bmpss9515608/25 12:07推分享

※ 編輯: zzzwen (66.253.200.230 美國), 08/25/2022 12:35:56

LucasGiolito08/26 10:07為什麼是套磁不是套辭或套詞

SimonShen08/26 19:10有磁場合不合的意思吧?

likeske08/27 12:04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