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師西進卡位 愈來愈難
看到這個議題討論熱烈 小弟也來共襄盛舉一下
小弟在陸高校工作 至今已經邁入第七個年頭了 對於近年來的轉變感受甚深
小弟是社科領域 在前段研究型大學
==============================================================================
1. 大陸高校研究崗生存競爭的趨勢
2013~2014年那學期 是小弟在台灣百般無奈下 為了生計前往大陸的時刻
記得當初 手上只有幾篇普通的 SSCI 還有一篇次頂刊的 R&R 在手上
那時候 上海交 還曾經給了面試機會 (不過因為當時已和他校簽約 就傻傻的拒絕..sad)
在那個年頭 只要發過台灣科技部 A-tier1 等級的文章 教職隨便找都有
除了北清 上交 其他 985 基本上都願意給 offer 30w~50w RMB 不等 其他補貼另計
當時的時空背景 全中國高教界(年薪制科研崗)逐漸開始熱衷於學術論文的發表
然後過了兩三年 普通的 SSCI 甚至 Q2/Q3 的 SSCI 都變成習以為常
因為對於學校而言 他們只要文章上有學校名稱就好 普通等級SSCI浮濫之後
學校漸漸的也不在乎幾篇 因為胃口被養大了 進一步想要追求等級更高的期刊
這個趨勢大概是從 2017 開始 這時候 985/211 裡面 研究能力比較好的老師
大概都有 A-tier1 等級的文章 然後 學校知道搞到高等級甚至 top 期刊文章難度很高
但是中國人最厲害的是什麼? 就是鑽洞! 鑽規則的漏洞 中央政策期望一級高校追求頂刊
所以 短視的學校高層 把腦筋動到海外的優秀人才 大把的金錢拿去聘"長江學者"
這種"長江學者" 多半是在海外 歐美已取得終身職的優秀人才 發表頂刊文章 習以為常
中國的一級高校 特別偏愛這種人才而且如果是華人更好 它們有很多種方式 多種管道
可以把錢送到這些人才的手上 (帳面上好像長江的薪資 沒有很驚人...)
有的是送年輕老師(當然要有後台阿XD)過去當訪問學者 然後跟在長江身邊洗文章
順便洗... U know 咳咳.... 後面請自行想像 還有的作法比較簡單一點
就是聘了長江 直接要求幾年之內 以學校作為排序第一個 affiliation 發表頂尖期刊
西南財經 就是用了這種方式 搞上一篇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然後大肆張揚
當然 這絕對只是冰山一角 小弟想說的是 中國高校的那些官員 始終就是一個想法
paper 就是一種用錢可以買到的東西 好的 paper 雜多一點錢 一樣有辦法買到
paper 越來越多之後 逐漸的 那些高校官員對於科研人才 就會越來越沒興趣想高薪挖腳
幾年前 聽說過一些同事 因為聘期內發表量不足 但是學校(上海以外)很珍惜海歸人才
所以 最終還是保留一些彈性 給予延期考核 但是這種狀況 未來只會越來越少
因為學校的官員已經替學校"買到"很多期刊論文了 覺得可以對上頭交差了
自然而然會覺得 反正學校不缺論文 能夠做研究的老師也不差妳一個 既然績效不足
直接砍了吧 最近聽過最震驚的是 廈大王亞男學院 有年輕老師 只因為發表了文章
不是一作也不是通訊ˋ學校在考核時 不同意他發表的 "Econometrica" 認列績效
看到這邊 應該不難想像 大陸的高教界 在不遠的將來 會把論文的這個遊戲 徹底玩爛
但是 苦的卻是千千萬萬個辛苦做研究的老師們 所有的聘僱契約 都是三年期
在我的學科領域 985/211 平均的考核通過要求 絕對不低於台灣的國立中字輩
但是辛苦之後 通過考核 只會換到下一張三年契約 不可能指望有一天拿到 tenure 的
這確實帶來長期極大的壓力 加上近幾年 大陸的經濟下滑的很快 通貨膨脹 匯率狂貶
小弟真心認為 高教人才來大陸掏金的美好時代 已經走遠了
==============================================================================
2. 大陸高校招聘競爭趨勢
小弟以所在單位為例 2014~2016 期間 應徵的履歷大約 30~50 份左右
應徵者大多是美國排名50~100學校的畢業生 近兩年的應徵人數 暴漲到 130up 以上
一樣全部是海歸 有大約三成是美國 top 30 以內的畢業生 還有幾位是帶著頂刊 R&R
看到人數的變化 真的會讓那些還沒找到工作的很憂心 而且今年的招聘 幾乎全數凍結
很多學校發出了邀請面試的通知 但是都遲遲沒有安排具體的面試時間 應該是受疫情影響
而且 現在海歸要進入 985/211 的難度整體上升許多 大概只剩下 比較差的1本 2本可挑
再者 大陸從2020年起 全面凍結事業編制的職位 這種事業編制就是台灣一般說的"專任"
不要求做研究 (但是升等一樣要看研究 而且還要排隊) 教學任務較重 "帳面"年薪較低
這種事業編制職位 以前不受海歸人才青睞 但隨著招聘競爭日趨艱困 研究壓力日益增長
2018~2019 這段期間突然變得頗搶手 但是政府應該是考慮到財政壓力 取消這種事業編制
==============================================================================
3. 大陸高校因應招聘市場供需失衡的對策 ---- 以教學為例
這幾年 小弟觀察到 許多課程安排做出調整 而且這些調整背後都有深意....
首先 很多課程名稱 都長得很像 以個人所在單位來說 光是"計量經濟" 這門課
大學部會開設 初級計量 中級計量 金融計量還有計量理論 大學部耶 有必要嗎??
沒辦法 因為老師太多 沒有課可上 還有幾種做法 像是開一門課 讓兩到三位老師一起上
或者是 把修課人數的上限下調 然後對外宣稱要採取小班制教學 以精進教學品質
所以我說了 中國人超級聰明 超級會鑽洞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當然這些應對措施
無非就是反應出 中國高教未來即將浮現 台灣 2008 年開始的高教應徵冰河期的情況
而中國政府 擔心失業潮造成社會動亂 讓底下採取了這些因應措施
==============================================================================
4. 台籍教師在大陸應徵教職存在那些優勢??
==============================================================================
謝謝各位 請多多指教
--
Econometrica 還不算數 OMG
推 o大這篇真的很有幫助
這樣看下來,中國高教未來會完蛋,太短視了
推
大家去南翔學挖掘機唄~
第4點空白.......Q__Q
Econometrica了 還要看是不是一作喔?這期刊我印象中都
是字母排序啊 我在讀的時候都不管誰排第幾了XD
推, 很棒的分享
推o大的文章!
或多或少也知道中國怎麼衝學校排名了 雖然同樣的手法
國內也有很多學校這樣搞 但經費差距太大了
日本是十幾年後的台灣 台灣是十年後的中國
人口結構與政策會影響很多層面
推!
Ssci早被中國玩爛了,還有人自己辦期刊,然後找一些洋學
者或東南亞學者當編輯委員,簡介啥的都寫英文,乍看之下
似乎是外國期刊,可實際上每期都收一堆中國人的文章,而
且只要付錢就穩刊登。然後履歷績效上也可以寫自己有n篇s
sci。
更不用說有的台灣學者也很愛投這種期刊,兩岸合作,互蒙
其利
我還是要說 985 211的學校就是壓力這麼大
但是其他學校目前來看還算可以 目前我待的學校我也是
簽三年 學校是說如果我同意 是可以隨時入事業編的
只是薪水就比現在低
推第四點 XD
純推第四點…XD
不只中國人好嗎 華人都是最會鑽漏洞 用最省力方式達到剛
好過關門檻 整個民族性就是這樣
最煩的是有時候不想跟著做就被排擠了@_@~
第四點XD
其實洗大篇文章也就是為何一堆人要幾大實驗室的因素 同時
也是前面有篇新聞提到人脈 大實驗室有大文章又有大頭人脈
華人都是最會鑽漏洞 <- 寫這意見的人不知道世界上有種
叫做律師的行業?
推
這篇中肯 增進了解 推
非常有用的資訊,謝謝您的分享!
推分享~~
econometrica不算也太扯
第四點呢 ? 敲碗等下集!!
一直嫌華人的 大概是沒跟印度人共事過XD
樓上有切身之痛?
純粹想推Charles Lieber 呵呵
都是差不多的啊xdxdxdxd
10
也跟風一下來分享(生物醫學) 這種買人順便買PAPER的方式,台灣早就用過了 連搞自己的期刊也玩過了 只是中國玩的規模比較大 認真地說,這兩三年,2
板主代PO回文........... --------------------------------------- 我也在廣東某所大學工作了幾年,分享一下自己看到的部份,供各位參考。 前面p大提到這裡擁有博士學位的大學教師的比例已經提升到29%。 我補充一個數據:2020年的土博士招生規模估計達10萬。20
針對這個問題 我提供我自身的經驗給各位先進們參考 我是2010年畢業的 當時還不流行"博後"這個工作 更別說去國外找博後了 畢竟身邊的朋友和實驗室裡都沒人有經驗 所以完全無從下手 完全沒有資源也沒人幫忙 不過熬了4年畢業 理想上還是希望能好好的找份"教職"12
我剛好這兩年過去任教的 分享一下個人所見跟看法 分享之前還是覺得很多事情不需要一定要一刀去切藍綠或是台獨舔共 雖然我自己也有政治立場 不過有的時候也是為了生活或是逐夢而做出不得不的決定40
我已經在對岸教書第八年了,當年我分享經驗的時候, 算是比較早的一批,也沒有人說我舔共,不知道現在 版上的風氣曾几何時已經不容我們在這里說些什么了。 但是我也說說我的經驗,我已經在這里待了很久, 給沒來過或者想來的前后輩一些經驗吧﹗
37
[心得] 超弱傢伙申請英國非一線大學教職心得各位板友好,小弟有幸在日前拿到了英國某大學的permanent lectureship,終於擺脫了 過去幾個月輾轉難眠的困境。 因為我真的很弱,但居然還是得到了教職,所以,我想說盡量把我這幾個月來的求職經驗 分享給各位,或許能夠讓也在學術路上有些迷惘的朋友找回自信。文章有點長、廢話不少 ,還請大家多多包涵4
[代Po] 人文領域應徵教職經驗分享小弟是去年九月回國的海龜博,屬於人文領域中的外文學門 因為版上的分享文章似乎都是以理工或生物科系為主, 想說分享一下自己的情況,讓相關領域的版友們參考:) 小弟大概從去年五月底口試通過開始, 就陸陸續續寄出履歷,總共申請了九間大學的英/外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