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The New True Mini

看板Audiophile標題[心得] The New True Mini作者
Hanata
(小花)
時間推噓27 推:27 噓:0 →:14

【注意】
本人聽感與大眾不同
若覺得聽感與文中敘述完全相反是正常現象


這對philharmonic Audio The New True Mini
是來自【音響老實說】 林育樂 版主提供
最近辦了一個巡迴試聽活動,這牌子似乎很多人噴,有點好奇於是就報名試聽了,條件就是分享一篇聽感




此次寄來的是藍色鋼琴烤漆版本,做工非常不錯
這在萬元級的入門產品可遇不可求了
https://i.imgur.com/M8I7rjV.jpg

圖 The New True Mini


本人系統如圖
https://i.imgur.com/Jf9QE3n.jpg

圖 The New True Mini


原系統使用的喇叭QUAD Z-1被拿來當作對比對象
這對MINI不太公平,所以等等看到的負面評論,可以在腦補加分上去,沒這麼糟

使用環境為約三、四坪個人寢室的電腦桌,作為二聲道電腦喇叭使用(有上喇叭架)
桌面照是之前拍的,現在有點亂了就沒拍,供參考使用場景
https://i.imgur.com/4lzzpmF.jpg

圖 The New True Mini


在我的系統上MINI聲音中性、清亮、線條感凌厲
很明顯偏上盤的聲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i8Ow6aFt0

人聲屬於貼妳臉的類型,並在線條感凌厲的加持下同時擁有穿透力很強的女高音,這讓我想起K701那招牌的亮麗人聲,這亮度對普通人來說應該是過頭了,但我就喜歡這種

不過缺少肉感,相對單薄,略乾的人聲導致女聲的耐聽度不高
而渾厚男聲則可以避開這個問題

做為電腦喇叭,我平常會拿來看直播,在一般講話的場合甚至不如電視自帶的揚聲器

人聲與伴奏三頻音量相比大得多
同條件下用手機的分貝計當基準,兩個同樣數值的分貝下
我仍覺得MINI的伴奏過於小聲



J-POP跟ACG很喜歡使用的電吉他與貝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44ih2KWJAo

表現上比較冷靜、理性,音色暗了一點,HIGH不太起來



而木吉他的聲音非常好聽,有種木頭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eMFCDPgKE

聽得出腔體共鳴感,給人的感覺很舒服



低頻缺少能量感、氣勢,收得比較快,殘響相對少
詢問版主後得知是剛開箱的新品,整體聽起來比較生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ztsss1QXk

以這個價位來說似乎也算是可以接受
由於試聽時間只有一周左右,也不曉得是否RUN開後會好轉



聲音的方向性較為明顯
無法填滿空間,可以明顯感受到聲音是從螢幕左右的箱體發出
向前傳遞的聲波角度範圍也比較窄,大約就只能覆蓋電腦桌前
頭頂與地面的反射音都是比較空的,包覆感不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17kgda0sw

在一開頭即可感受到明顯狹窄的邊界感
如果說Z1是在一座公園,那麼MINI就像是在小廳電影院,有種放不開的感覺

這個部分有沒有加TT2差非常多,加了之後MINI的音場邊界會消失大半
不過整體還是屬於貼臉的類型



拿我的歌單刷一輪之後,對爛錄音的包容度算是及格
不到翻車,但有些比較糟的還是會裂開

手上也有些OST跟大編制,順便試了一下

3:54處時間已標好
https://youtu.be/ZbPHu1N16VM?si=6Id3kcHoZs3BXVp9&t=234

管樂有點嚇到我,MINI發出了不屬於這個價位的聲音,終於有一個部分上打Z1了
表現比起ACG好非常多,整體氣勢及音場很不錯,除了極低頻有點殘廢
或許MINI屬於管弦叭 ?


在這個價位有鋼琴烤漆且不俗的管弦表現,作為入門叭來說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主聽人聲的或許找Dali或usher會有更佳的音樂性


由於沒有其他擴無法得知推力的需求程度,但DAC影響蠻大的
用NAIM直推會乾冷薄刺尖(相對來說),而開了TT2之後整個就圓潤了,不意外的有了質的飛躍
大音量也不會糊成狗,亂成鍋,但也就是大聲而已,能量與氣勢還有段距離

聽說MINI很好推,這點我持保留態度



稍微打個分數的話大概像這樣,滿分五星
☆代表半分,括弧內分數為NAIM走光纖未加TT2

philharmonic Audio The New True Mini
聲音質感
★★★ (★★☆)
音色(冷>暖)
★★★☆ (★★★)
音場
★★☆ (☆)
音響性(解析)
★★★
音樂性(活生感與修飾力)
★★★ (★☆)
三頻均衡度
★★ (★)
人聲韻味
★★☆ (★)
厚度
★★☆ (★☆)
能量感
★★☆ (★)
氣勢
★☆ (☆)
殘響
★ (☆)

作為對比,這是我給Z1的分數(僅供參考)

聲音質感
★★★★
音色(冷>暖)
★★★★☆
音場
★★★☆
音響性(硬素質)
★★★
音樂性(活生感與修飾力)
★★★★☆
三頻均衡度
★★★★
人聲韻味
★★★★☆
厚度
★★★★
能量感
★★★☆
氣勢
★★★
殘響
★★


這次排隊試聽的用戶還挺多的,可以再去參考參考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112.124 (臺灣)
PTT 網址

Garrys09/02 16:38好分享 推一個

yys31009/02 16:39心得推

cjejvm09/02 17:17推心得,能申請試聽是真的不錯

Roa09/02 17:25認真心得推推

icekiba09/02 17:49莫忘R3

KobeTheRaper09/02 18:19The All New Sentra.

tedliu102409/02 18:34推心得。話說要加強"肉感"(中頻)是大概在300-600Hz嗎

tedliu102409/02 18:34?我發現聽ACG女聲用EQ去調這段的確會改變妹子的“身

tedliu102409/02 18:34形”XD

這我就不曉得了,沒在玩EQ 倒是我發了這篇文之後,老實說的版主跑去找Z1的頻響圖,發現3K凹陷 所以我才會覺得MINI人聲突出 (是這樣嗎?) 說我可以嘗試看看用EQ拉一下3K 嗯...............

carstenan09/02 18:42樓主系統補一顆 Rythmik & 調整一下頻響就差不多了

Daedolon09/02 18:49推一個試聽

Kobe263009/02 18:58假如樓主給分三頻均衡只有2顆星(1顆星) 那入門並不優

因為人聲占比非常高,也非常突出 過亮的高頻與不怎麼樣的低頻,拿來聽流行,就算是我這套系統,也頂多還算能聽 這價位的叭搭的前端也不會多好,最終推薦給只聽管弦的人

Kobe263009/02 19:00我這是看文章自己總結的結論 不是我的結論

※ 編輯: Hanata (220.141.112.124 臺灣), 09/02/2023 19:13:45

Kobe263009/02 19:12https://reurl.cc/eD0K1j Z-1

Kobe263009/02 19:41過量的高頻 不怎樣的低頻 加低音炮也不可能救得回來

Daedolon09/02 19:52我用我的note 10聽影片Z1高頻沒過量啊

他是說我形容的部分吧w 其實擁有絲帶高音的z1反而沒有很大量、很刺激的高頻 我還嫌不太夠

Kobe263009/02 19:53我是說音箱過量的高頻+不怎樣的低頻 +低音炮也救不回

Kobe263009/02 19:54我不是說Z1高頻過量

Daedolon09/02 19:55喔喔 把兩句看成一句

icekiba09/02 19:55道歉 要露出__

itai09/02 20:16根部

※ 編輯: Hanata (220.141.112.124 臺灣), 09/02/2023 20:47:13

shukushoku09/02 20:47我之前是拿初代小舞當電腦喇叭,用迪歐的擴推,聲音

shukushoku09/02 20:47很不錯,頗有脫叭感,搬家後小舞就拿去當環繞了,現

shukushoku09/02 20:47在用proac t10s當電腦喇叭,老實說沒比之前的系統好

shukushoku09/02 20:47多少,但價格是以前的4倍(200k>50k)…可能回憶最美吧

shukushoku09/02 20:47,現在搬回來搞不好也覺得不怎麼樣

入門升級(次)旗艦的的一開始其實沒有那麼明顯的升級感 藉由這次試聽又想起當年入坑的時期,覺得不夠爽就越開越大聲XD 升級之後就越開越小聲了 我原本用同家的S2,換到Z1也沒覺得差多少,是後來大件全部換一輪才真的差很多 可能除非是原本的真的太爛才會有巨大升級感吧

richardckc09/02 21:29推認真心得分享

ronbaker09/02 21:37你484對古典適性有什麼誤會

我不聽古典,從頭到尾也沒提到古典

※ 編輯: Hanata (220.141.112.124 臺灣), 09/02/2023 22:45:10

fxck2020202109/02 23:07有心得就是推

sniper071009/02 23:22推心得, 雖然這牌子讓人反感的是某些推廣者 XDD

theshape8709/02 23:56樓上的古典適性應該是最後段有提到ost跟大編制,其實

theshape8709/02 23:56像電影配樂重新錄音滿多分類在古典的

那可能我對古典可能真的有點誤會,我對古典的刻板印象就是死人音樂 現代的交響、大小編制都不算古典,就比如百年之後現在的油歌也會變成古典(? 我不聽古典,所以我也沒打算深入了解分類就是

comipa09/03 08:25推試聽

GLUESTICK09/03 09:17推心得 還是選大廠的好

其實大廠也不見得多好,刀法都蠻精準的,就是要你上(次)旗艦 入門都蠻芭樂的,當然旗艦芭樂的也有,像那個B什麼的 少數佛心公司就不特別提了 上個月音響展反而被鹿港的驚艷到,所以還是選自己喜歡的最好 品牌頂多代表二手保值性跟脫手難易度而已,尤其是被中資收購之後的

※ 編輯: Hanata (220.141.112.124 臺灣), 09/03/2023 11:15:37

Daedolon09/03 11:33Burmester, Borresen, B&W

icekiba09/03 11:42那你不會買旗艦嗎? 有什麼問題?

GLUESTICK09/03 12:45旗艦不是缺點 錢不夠才是缺點

icekiba09/03 13:17那是你的缺點

penguinfuko09/03 13:17在猜會不會是-3dB 只到 70Hz,這樣聽感會少點肉

miniric09/03 23:09我相信產品是真的不錯,只是那個社群的風氣真的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