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教養書心得 成長型數學思維
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優惠內容:(若無免填)
心得內容: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學好數學不必靠天賦,史丹佛大學實證研究、讓孩子潛力大爆發的關鍵方法》
PO文之前,我思考了一下這本超齡的書,到底適不適合PO在媽寶版,但各位是否聽過、甚至自己說過這種話呢?
「以後媽媽負責教語文,爸爸負責教數理。」
家長們知道光是自己有這種觀念,可能就使孩子(尤其女孩子)具有僵固型思維,覺得有些科目是自己學不來而放棄挑戰的嗎?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改變自己的觀念。
這本書有非常大的篇幅在講數學教學、評量的方法,我看得很辛苦,因為我就是以前會說自己不擅長數學的媽媽(當然在這之後我會避免這樣說),書裡面講到的數學我都看不懂啊!但為什麼還是推薦家長讀呢?首先,如上面所說的,我們自己要避免育兒過程中傳遞僵固型思維,另外,知道這些觀念以後,會大大地影響未來我們幫孩子選擇的學校、補習班或者支持的教育方式。
能力分班好?常態分班好?
我在看這本書之前,其實覺得兩種做法都看似很有道理,常態分班比較公平,但是能力分班可以讓程度相當的孩子一起上課,應該可以上得比較多、比較深吧?結果,並不會。能力分班反而會讓老師以為學生的程度都一樣,因此在題目設計上會選出狹隘、簡短的題目。
那能力分班是不是只對學業低成就者有壞處呢?
對學業高成就的孩子應該就可以留很多時間讓他們學習更深的知識吧?結果,也不是。能力分班反而對高成就的孩子產生最大傷害,因為他們只要意識到他人認為自己是聰明的,他們不想打破自己的聰明神話,就會傾向只做簡單的挑戰,於是,這樣的孩子有很大的可能小時了了,長大變得十分平庸。
回家功課重要嗎?重複練習重要嗎?
贊成回家功課的家長,通常是認為只要多練習同的觀念題目小孩就會進步。我想起小時候去過O文體系的補習班打工,補習班的孩子每天就是做重複的題目,數十題數百題,達到了計算快速這個家長喜歡看到的成果,但若目的是真正理解數學觀念,這個做法就是在浪費時間、扼殺小孩可能的興趣。
為什麼該對小孩保持高期待
書中提及的研究結果顯示,若把小孩的試卷分成低難度、高難度,當小孩發現自己拿到的是低難度考卷時會連試都不想試就放棄了。另外,重修這件事情讓孩子認定自己的能力就是差,因此即使重上一次低階課程,孩子大多也不會因此學會。
前陣子我兒子想到一個帆船的摺法,說他想要拍下來教別人,我幫他錄影之後分享在自己的FB上,有一位朋友說看我兒子摺紙影片,對我兒摺紙的精準覺得驚艷。其實會摺紙不是因為他有摺紙天賦,而是我看完《大腦解鎖》之後思考過手指靈活對大腦的益處以及摺指對空間、數感的幫助,在刻意引導下才發現他確實很喜歡摺紙。我對小孩摺紙的對齊等等技巧都有持續要求(前提是不對齊並不是他想要的效果)。我覺得必須要求小孩,只是要求的事情都是我兒子展現出高度興趣的項目,對於這些項目給予較高標準、相信他可以做到、必要時做給他看、卡關的時候乾脆地讓他休息做別的。如果以「增加小孩的內在動力」這個目標來看,應該是對孩子有較高期待才是。對小孩期待太低不就是瞧不起他嗎?
家長跟老師必須對孩子表現出信心,書中提到一個研究,在一個測試中,學生可以收到老師的回饋,其中有半數的學生會多收到一句話-「我給你這個回饋意見,是因為我對你有信心。」
研究結果顯示,收到這個意見的學生會在一年後達到更好的成績。
剛好婚姻版最近在討論台語,這種討論文裡面總是會有一種意見是「為什麼不把時間拿去讀英文?」
但我也很好奇這樣說的版友,是覺得小孩只能學會華語、英語兩種語言嗎?對孩子抱持高期待吧!
回家作業與階級不平等
書中提到,研究顯示回家功課對學業成就不影響甚至是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會因為家庭較為困難的孩子無法安心在家完成作業而使教育的不平等持續存在,也產生壓力、減少家人相處時間。但是沒有回家,一定會有一部分的家長不滿,老師可以考慮改變功課的性質,不要一直做重複觀念的題目,而是改成反思在課堂學到的東西,或是讓孩子在家裡找出可以例子來證明今天上課學到的內容。
評分制度讓孩子對自己貼標籤
傳統的評分制度會讓孩子覺得「我是個拿F的人」或「我是個拿50分的人」使低成就者不想努力,也使高成就者不想接受挑戰,若是不小心拿到了較差的成績可能因此一蹶不振。給建設性的評語作為替代,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如果打分數對孩子有害,我們可以怎麼知道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況呢?本書中提到很多種評量方式,例如形成性評量,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麼、幫助孩子知道他們必須達到的學習目標、縮小目標跟現況差距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知道自己只要如何努力就能達到目標。
這個觀念應用在對幼兒的教養,以摺紙當例子,我們家長可以不要把焦點放在他摺紙摺得很美或很醜這種片面的結果,而是在小孩摺不好的時候,引導他們知道這次摺不好是因為一開始的中線摺歪了,後面對齊不了才看起來怪怪的。在成功摺好時,改成強調他把角跟角對齊的時候好認真、好專注,因為他對齊得很好,中線很清楚,所以能夠呈現他想摺出的作品。
把深度看得比速度重要
本書提到,傳統上會被認為有數學天分的人,通常是計算很快速的孩子,但其實追求速度在數學上對增加觀念的深度是有害的,且計算慢但努力全盤思考的孩子反而會因此覺得自己沒有數學天分。
我常常拿樹懶當例子。樹懶的速度很慢,看似笨重懶散,但其實他們全身的肌肉具有極佳的耐力,當一個容易理解(但不精確)的例子來跟孩子說慢慢來並不代表能力很弱。
結論
這本書作者寫到,他的目的是讓年輕人擺脫「不可以失敗、不能搞砸、只有少部分學生擅長數學、成功應該得來不費工夫」這種僵固型思維的觀念。那我想,家長若是從小就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避免讓孩子陷入這種會把學習變成苦差事的觀念,並且讓孩子主動認為學習本身是辛苦但有樂趣的。
32本以上的教養書心得,持續更新中
https://www.ptt.cc/BabyMother/M.1642082358.A.2B4
訂購/購買證明(訂單/發票):
https://i.imgur.com/Ef8k1Ve.jpg
--
謝謝分享~
感謝分享
謝謝分享
感謝分享!也想購入電子書來看了!
內容一樣的網頁版 歡迎轉貼
感謝分享!
順便推一下數感實驗室賴以威老師推薦這本書的影片,
影片裡的講解也淺顯易懂
推樓上的影片 如果可以跟小孩解釋大腦怎麼學習 也是
一個讓小孩擁有成長性思維的方式 另外 大人自己也要
努力給孩子看喔
欸不好意思,這一個才是介紹書,上一個影片是介紹
成長型思維
樓上 我看影片才發現大腦解鎖是同一個作者!
這本我先生應該會喜歡(啊、僵固性思維是我)!!
推數感實驗室
謝謝分享,很有幫助~
雖然這本書的作者目的是希望年輕人擺脫僵固型思維的
觀念,但以我和周圍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其實"數
學能力"真的是有天賦的差異存在。其實說"數學能力"
太過簡略,應該說和理解力、記憶力、歸納統整力、
舉一反三的能力都有關係。
當然,學習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數學最怕遇到懶得
思考只想背誦的孩子了,所以家長希望孩子數學好的話
,先要培養他喜歡動腦思考的習慣,我覺得這方面益智
類的桌遊蠻有幫助的。
還有回家作業以及重複練習重要嗎?我覺得很重要!
每個人的記憶能力都不同,重複練習是要確保能正確的
將觀念應用在題目上,還有一些制式的計算過程,所以
某種程度的熟練還是必須的,但一個題型作幾十遍那是
太過了。
我認為這本書的意思並不是天賦沒有關係 而是說天賦
會影響能不能成為專家 但基礎教育的內容是大部分的
人都能會 也該會的
但在教學現場,天賦不只會影響能不能成為專家,也會
影響學生學習的難易與否以及成就感。
而且國小程度的數學或許還可以稱的上基本,但到了國
中,很多數學已經很抽象了,推理和思考邏輯也要有一
定程度才能學得好。
所以這本很大篇幅在跟老師講如何兼顧高低程度的孩子
吧 只能說家長看完的疑惑是要去哪找這種環境 也許
數學想想 數感實驗室這種 體制內的需要超超超好運才
能遇到
感謝分享
我覺得這本書也提醒教育工作者,要適時轉換教學方
式吧!以國中小來說,內容基礎有些孩子就是學不會,
但不見得是天賦問題,如果老師願意轉換一下教學法,
用更多圖像或是換個思考方式,有些圖像型的孩子就會
了。
圖像(具象化)跟教具操作都很重要,但是因為進度壓力
學校不見得能兼顧,我還是會自己買教具回來給孩子
操作。
另推一本"數學之前人人平等",一樣是數感實驗室的
推薦影片
推這本書跟以威老師。不論學生天賦如何,教學現場真
的很難兼顧,如果家庭教育可以幫忙推一把,小孩對數
學也不會這麼快反感。
會分享這些也是覺得同溫層變多的話 觀念新的老師才
能施展新做法 家長還是最重要的 我以後應該也會買
教具來試試看
54
[心得]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此書有很大的篇幅,在講美國的過度教養現象以及過度教養的危害。除了可能會讓孩子失 去自理能力外,甚至會讓他們心理受創、甚至傷害他們的工作前景,看下來跟台灣狀況有 87%相似。如果有很多事情是家長自己小時候能做,但現在不讓孩子做的,那家長可以看20
[寶寶] 和有寶寶的兄姊推薦教養書其實這是個問題我想要發問。我自己沒有小孩,但有時會幫忙兄嫂他們帶他們的小孩們 (1-4歲),一整天或兩整天的與孩子持續互動。然後我發現與孩子的互動,讓我自己學到 很多,並且有很多東西我產生疑問。 於是我自己去找了看了許多教養相關的書,了解了 0-3, 3-6 歲的過程中,孩子的狀態和 所需要的是不一樣的。例如 3 歲之前是建立自我認同感、存在感,要盡可能給予足夠的15
[心得] <孩子的第二天性>教養書心得陸續把舊文貼上來,新文也會更新在這邊 對這種科學育兒的書感到很有興趣,去年已經看過一次,現在孩子大了再看又更有感,寫 了這篇心得。 教養的目的是什麼呢?對我來說,除了讓孩子發揮他的潛力,也要避免過大的錯誤而萬劫14
[心得] 數學之前 人人平等 教養書心得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心得內容: 《數學之前人人平等》 數學與平等有什麼關係?《數學之前人人平等》這個書名可以有兩種解讀。 一是,作者認為學校中的數學課安排應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但實務上無法學會,10
[心得] 《教養方程式》教養書心得之後會把新文更新在上面,舊心得也會慢慢貼過去粉絲頁,有興趣可按讚。 教養方程式:你的角色,決定孩子如何出色 我的觀察中,現代父母若在意小孩的表現,似乎成為一種羞於啟齒但又不太可能完全不在 意的尷尬事情,尤其在社群上,說自己在乎小孩的成就或表現,可能會特地強調一下自己7
Re: [寶寶] 該怎麼引導孩子先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我覺得原po真的對孩子很用心,但是我認為有意識的教養要先確定自己用心的方向是否真 能達到目標。原po想要小孩養成寫功課的習慣,目標是什麼呢?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反而是 對孩子有負面影響? 對於要求學齡前兒童寫功課或是上才藝課的家長,我推薦大家去看《會玩才會學》這本書 ,也許會有新的想法。5
[心得] <懶得教,這麼辦>教養書心得書的全名是--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 看了一篇作者方格子的文,覺得很對胃口,立刻搜尋他的書,台灣雲端書庫有免費電子書 可以看喔! -- 這本書適合--相信「孩子是另一個人,只是我們跟他的經驗、經歷、個性不同而已。」的5
[心得] 大腦解鎖 教養書心得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你的一句話也許可以改變孩子一生。 近年出版的教養書,都不會漏掉「神經可塑性」、「成長型思維」這幾個關鍵字,這大概 是目前的主流,只是,該如何落實於教育中呢?本書就是在說明研究結果之後,直截了當 地告訴我們該怎麼教出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以及事本功倍的學習方法。5
Re: [問題] 處理孩子情緒的書我被錯誤教養方式養大,自覺自己有一些陰影,看教養書對我來說滿療 癒的。 雖然我近年沒有長時間接觸親戚孩子的經驗,但以父母角度的話,我會 想推薦《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下文有提到的書名我都很推薦,心得可以去babymother版搜尋,供您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