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閒聊] 昏君手下的有能佞臣.明君該斬了他嗎

看板C_Chat標題Re: [閒聊] 昏君手下的有能佞臣.明君該斬了他嗎作者
peter89000
(彼得二郎)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5

來聊聊歷史上兩個名人的例子,了解看看兩個有能的佞臣的轉變


秦朝時有個大臣叫叔孫通,當年陳勝起義,秦二世找大臣們來開會。問大家意見時大家都說
陳勝一夥是造反,秦二世非常生氣。叔孫通於是報告說”天下兵器都沒收了,各地官員也都
盡忠職守,陳勝他們不過是盜匪而已,很快就會被抓了。”秦二世大喜,重賞叔孫通,把說
是造反的大臣都關監獄

會後大家責備叔孫通諂媚,他卻說”我剛剛虎口脫險阿。”不久他就收拾行李跑路回家,

後投奔項梁、劉邦,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幫草根的劉邦集團制定禮儀規矩,成為西漢的儒
學宗師


隋唐時候有個大臣叫裴矩,他是從北齊就開始當官的五朝元老,隋文帝、煬帝年間,裴矩在
外交方面的表現突出,設計分化打擊突厥、吐谷渾勢力,勸降吐蕃,經略西域。

同時他也是當朝”五貴”的成員,把持朝政,迎合隋煬帝的好大喜功,隱瞞國家亂象,是

隋煬帝阿諛奉承的大佞臣。

但後來裴矩投降唐朝之後卻變成一個有名的諍臣,對李淵、李世民提出經略國家的方針,勸
阻李世民釣魚執法,甚至還被李世民稱讚他「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
憂不治!」是能當面進諫的直臣


其實對於裴矩的轉變,《資治通鑑》的總結就很到位了

「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爲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
爲諍。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動則影隨矣。」

隋煬帝不喜歡聽大臣的建言,整個朝綱當然就變成阿諛一片,李世民能接受大臣的進諫,那
朝廷的風氣就會變好。

真的能成為有能的佞臣,他們察言觀色必定是頂級的。如果明君本身能以身作則導正朝廷的
風氣,佞臣們自然也會轉換作風的。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171.189 (臺灣)
PTT 網址

grandwar09/25 21:34浪漫化人類行為而已,實際上就是很多表裡一致的混蛋

john042109/25 21:36李世民不殺 是怕被說殺兄弟又殺大臣吧

李世民又不是不殺人,凌煙閣功臣張亮、侯君集都被他殺了

※ 編輯: peter89000 (223.141.171.189 臺灣), 09/25/2022 21:39:20

LOVEMS09/25 21:41候君集是因為牽涉太子的事件吧

LOVEMS09/25 21:41;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這句其實也很讓人動容

tagodbless09/25 21:57歷史是贏家所寫的,當然這樣掰

GP0109/25 22:32李世民很善待跟他打天下的功臣們了,沒用鳥盡弓藏開殺那套

scotttomlee09/25 23:55資治通鑑那段其實也不限某人轉變 實際上重點真的只是

scotttomlee09/25 23:56看你君王情況 忠奸可能還無關 但佞直就真的有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