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器材]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看板Coffee標題[器材]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作者
SpenW
(阿我)
時間推噓31 推:31 噓:0 →:12

新年第一篇!
開始這個系列之後 撰文過程的自我收穫及得到的回應是我始料未及的
想說的話太多 所以每次文章內容確認字數後 就得回頭想辦法調整架構、刪減修改
所以孵文章的痛苦也始料未及XD 感謝願意站內信討論的版友
謝謝大家去年的推文跟指教 希望自己下禮拜不要拖稿 可以周周全勤一路寫到2026
祝福今年大家都能喝到自己喜歡的咖啡

正文開始
---------------------------------------------------------------------------
1.均勻萃取
‧1.1萃取率是什麼
‧1.2從粉粒到整體
‧1.3如何做到均勻

2.參數及調整
‧2.1萃取前就決定好的參數
‧2.2時間到!
‧2.3不要調/可以調的參數
‧2.4基本框架&調整建議

3.重點回顧

4.下期預告
--------------------------------------------------------------------------------

1.均勻萃取

1.1萃取率是什麼

這裡先提你在手沖旅途上一定會看到的兩個名詞
https://i.imgur.com/oiPU4Wd.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濃度(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 這杯咖啡成品 萃取的物質佔液體的重量比例
萃取率(Extraction Yield, EY) = 從咖啡粉中 萃取出多少重量比例的物質
一般會藉由濃度儀測量出咖啡液濃度之後 計算萃取率

https://i.imgur.com/Jv3cqid.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Earnest Earl Lockhart 在1957年發表
"The Soluble Solids in Beverage Coffee as an index to Cup Qaulity"
濃度及萃取率用於衡量一杯咖啡的品質好壞
其文內創造的Coffee Brewing Control Chart 咖啡沖煮控制表(見上圖)
後來經過咖啡協會的實驗、蒐集統計大眾感官即是流傳至今、迷惑眾生的金杯理論
先說結論 此表參考粉水比就好 其他暫時不用管 好喝比儀器數據重要
(由於本次主題不在此 故本文不討論近年陸續提出的新研究方法、結論 另擇專文細說)
--------------------------------------------------------------------------------

1.2從粉粒到整體

萃取率是平均的結果 上一篇文章我們用過這張圖 說明研磨粒徑對萃取結果的影響
https://i.imgur.com/xDU8x8D.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微觀視角
從微觀角度看 這些大小不一的粒徑被萃取的效率不同 因此最終個別萃取率也不一樣
從整體看 因為我們測量的是咖啡成品 也就是所有咖啡顆粒平均被萃取的程度
因此簡單想像一下 一杯萃取率20%的成品乍看是合理的數據 但他可能是由
一部分萃取率18%咖啡粉 + 一部分萃取率22%的咖啡粉所組成
也不無可能是由14%(萃取不足) + 26%(過度萃取) 的萃取不均所構成

當萃取時各別顆粒 / 特定位置的萃取率差異"過大"時 就是萃取不均

但"追求一杯所有咖啡顆粒萃取率完全一致的出品並不現實 而且也未必會好喝"
繼續偷懶用上禮拜的圖
https://i.imgur.com/Gwuaqhe.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因為 大小不一顆粒萃取率的不同 提供了一杯咖啡所需要的層次
主要粒徑萃取出甜感時 較粗粒徑提供了明亮的酸質 而較細顆粒平衡了整杯咖啡的濃度

標榜較高一致性的刀盤、高階磨豆機為什麼沒有收錄在表單 也是因為以上原因
越集中粒徑的磨豆機 越難調整到甜蜜點 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
很容易就會全部過萃 、萃取不足(想騎赤兔馬 你武力值夠嗎?)

微觀角度的粒徑分佈 我們無法輕易改變(篩粉 但會衍生出其他問題)
但關於咖啡粉整體 在萃取過程中還有很多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整體視角
通常當咖啡出現負面風味時 我們會直覺認為是萃取不足 或 過度萃取
但以我目前累積的經驗來看 有很多時候其實是萃取不均造成的結果
特別當你的咖啡喝起來 同時有尖銳酸質、苦澀、水感 那很有可能就是萃取不均的表現

接下來 我們會從整體著手 試著讓流程可控 結果盡量均勻一致(或說適度的不均)
追求眼前這杯的均勻萃取 會進一步提升往後杯與杯之間品質的穩定一致
而這就是追求均勻萃取的目的 所以我們從哪裡開始呢?
--------------------------------------------------------------------------------
1.3如何做到均勻

1.3.1準備粉床
https://i.imgur.com/SYwBXix.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你透過研究、鈔能力或是表單 已經擁有了自己心儀的磨豆機
但在研磨之後、沖煮之前 這個階段還有些你需要注意的地方 或者煽動一點的說
最後咖啡成品的好壞、穩定與否 這時候就會產生影響了

盡量降低高度往濾杯中央倒入咖啡粉 避免過高的高度加上偏移 導致粉床密度不均
如果粉床不平坦 請輕輕搖晃濾杯 不要大力敲打 避免細粉沉降到濾杯底部
如果沒有佈粉針 可以用牙籤或是尖細的工具 攪拌粉床 打散結塊
最後可以順手在粉床中心留下一個凹洞 對接下來的悶蒸階段有幫助

太複雜了嗎? 倒粉輕柔、搖晃鋪平、攪拌挖洞
養成以上好習慣 可以讓你更容易穩定得到一杯好咖啡

1.3.2做好悶蒸
https://i.imgur.com/eIDUWbG.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確保粉床每一處都有浸濕
(此處以錐形濾杯舉例 平底濾杯操作較簡單)
從中心注水開始 繞小圈圈(10元大小)即可 水流會自己往外蔓延
除非粉床表面出現明顯沒有浸濕的區域 否則不用刻意往外繞圈
注水集中在中心附近的原因 是因為錐形濾杯 不能只考慮粉床表面的浸濕情形
整個粉床深度中央最深 外圍其實只需要少量水分就足夠
確保中央得到足夠的注水量 才能使悶蒸階段的注水分佈在整個粉床


1.3.3避免堵塞
https://i.imgur.com/inU2LEC.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造成堵塞的原因

輕微堵塞 -
‧太厚的粉床(小濾杯裝太多粉)
‧研磨度太細
‧粉床阻力過大使流出速度下降

嚴重堵塞 - 通常跟細粉有關
水流太小沒有提供足夠的擾動
多次斷水 使粉床多次重新排佈 先吸飽水的細粉沉降 卡在濾紙縫隙

堵塞的影響
堵塞會拉長萃取時間 如果下方出水堵塞太嚴重 就會增加側流 進一步造成萃取不均

改善方式
‧調粗研磨
‧使用剛好的粉量 不建議在01濾杯使用超過20克以上
‧使用帶有皺褶或較厚的濾紙
‧直接大水沖杯壁粉牆 但會增加側流
‧Rao Spin旋轉你的濾杯

如果以上都已經做了
實際沖煮還是發生堵塞 請務必立刻挪走濾杯結束沖煮 之後再自行加水稀釋到適口的濃度

1.3.4避免過多側流
https://i.imgur.com/b7bs9bc.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造成側流的原因
‧當研磨越細 水流穿過粉層的阻力越大 越容易側流
‧濾杯肋骨越突出 濾紙於濾杯杯壁空隙越多 越容易側流
下方出水堵塞 側流會增加
沖煮時直接沖刷杯壁粉牆 會增加些許側流

側流的影響
細粉卡在杯壁濾紙縫隙 會不斷沖刷細粉 導致局部過萃(萃取不均)
直接流出則影響整體濃度 萃取不足(萃取不均)

改善方式
‧調粗研磨
‧攪伴及中心注水可以改善 但是可能會導致堵塞
‧避免注水至過高水位 分次低水位注水可以改善(但會拉長整體萃取時間)
‧洗濾紙的時候洗到完全貼杯壁

側流能造就手沖的層次 但過多會導致最後整體濃度偏淡
如果你偏好濃重的口感又不希望喝到太多咖啡油脂 梯形濾紙搭配平底濾杯
能讓你沖出一杯幾乎無側流的出品
--------------------------------------------------------------------------------

2.手沖的變因(參數)

2.1水質、烘焙度、濾杯特性、濾紙特性
2.2萃取時長
2.3水溫、斷水、研磨粒徑、粉水比

2.1萃取前就決定好的參數 - 水質、烘焙度、濾杯、濾紙
雖然水質可以突破萃取框架限制 強化特定物質的萃取速率 但調整水質太費工
烘焙度因應每次買的豆子不同 會有變化
現階段只需要知道 隨著烘焙程度的發展 熟豆會越容易萃取
也越容易過萃 但現在找得到的教學框架 大多都是針對淺焙豆萃取所設計
因此當你想手沖中深焙熟豆時 記得適時調粗研磨、調整粉水比
濾杯濾紙則強烈建議選定就不要換 太快太酸 會塞會苦
你都有比再買一顆濾杯更低成本的調整方式
碰到前述問題 正是讓你練習掌握變因的好機會 駕馭器材 不要被器材駕馭
在這個時期固定你的器材、框架 慢慢隨著沖煮經驗累積 瞭解原理
有一天你才能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邏輯

2.2時間到!
https://i.imgur.com/zXRsZc2.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萃取的時間長度是一個很容易受到忽略的要素
決定了你要讓整體萃取發展到什麼程度
隨著濃度上升、溫度下降、可萃取物質變少 萃取效率會逐漸變低
從圖可以看出萃取的後期 萃取效率已經大幅下降了
萃取後段主要擔任調整濃度的角色
但我們要極力避免取到太多後段不好的苦澀味
現階段可能會因為手法或其他因素 導致無法在時間內順利完成萃取
建議在設定好的時間就停止萃取 保持時長不變

2.3不要調:水溫、斷水次數,可以調:研磨度、粉水比
水溫、斷水次數的調整較直觀 會讓萃取率/濃度同步改變
水溫越高、斷水次數越多 萃取率/濃度越高 反之亦然

研磨度
手沖的萃取率上升隨著研磨調細影響有其峰值
當我們剛開始將研磨往細調整時 萃取率/濃度會上升 (萃取時間可能也會隨之拉長)
但如果我們持續調細 細到粉床阻力太大時 就有可能造成堵塞、側流加劇
在原本相同的萃取時間下 反而導致萃取率/濃度下降 同時導致萃取不均勻
粉越細 需要注意的細節就越多 因此現階段還是建議從磨粗開始

粉水比
談到粉水比得先釐清 指的是粉對水的比例
只要是1:15 1:16 1:17 這種念法就是粉水比 不是水粉比

調高粉水比 = 更多咖啡豆 或 更少水 1:15=>1:14
從各別豆子萃取的物質比例變少(萃取率下降) 但整體萃出較多物質(濃度上升)

調低粉水比 = 更少咖啡豆 或 更多水 1:15=>1:16
從各別豆子萃取的物質比例變多(萃取率上升) 但整體萃出較少物質(濃度下降)
--------------------------------------------------------------------------------

2.4.1基本框架
以下提供V60基礎框架當做起點 (平底有需要後續可補充)

水溫:92度
悶蒸:3倍水量 30秒 豆子越新鮮焙度越深 時間越長 反之則減少
斷水:悶蒸後兩次注水(三段式 下一篇會敘明反對初學者用四六法、細粉快沖的理由)
時間:不超過2分鐘
粉水比:1:15 (20克粉 總注水300克)
研磨度:1100μm

因為磨豆機不同 很難在此給出很明確格數
(在想要不要牙一咬來個全台蒐集 我帶著粒徑分析儀去拜訪有意願的版友 一台一台親自歸零測量 再彙整成資料庫公開 願意出機器跟30分鐘時間讓我去拜訪的話 請下面留言/站內信 我來調查一下人數 讓我們一起降低入門者的門檻(騙更多人入坑)吧!)

如果真的完全沒有概念 你有幾個方法
1.品牌官網會有官方建議 *需注意歐美品牌的手沖建議通常較細
https://i.imgur.com/qWRxuHE.jpe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2.老一輩最愛講的砂糖粗細 大約是比沙子、食鹽粗 用手搓可以感覺到粉粒的邊緣形狀
不會小到你感覺不到、看不出來(老花例外)粉粒各別有形狀差異
https://i.imgur.com/jwP4EUX.jpe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3.如果你家沒網路又不想摸到粉 除了K ultra、Kalita Next G2(第2格)這種特例
可以試試看直接從磨豆機所有格數除2稍粗一格開始嘗試(不適用所有機型)
譬如Timemore泰摩 064 總格數16格 那就從第8、9格開始
或下圖的X-Ultra 總圈數4圈 從2圈多一點開始
https://i.imgur.com/zhjYRKr.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4.最麻煩 但比前幾種精準的方式
https://education.unspecialty.com/tools
如圖 直接看框內顯示的數字即可 1100μm是你的目標
https://i.imgur.com/vq8gzNz.pn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2.4.2調整建議
個人偏好調整參數時固定相對簡單的參數
依序調整 研磨度 / 粉水比 / 水溫(極少調)

步驟1.先找出喜歡的味道 - 調整研磨度(萃取率)
太酸調細、又酸又苦是萃取不均 這杯不算、太苦加30克水稀釋再喝一次仍覺得苦才調粗持續調整直到出現你喜歡的味道

步驟2.再決定強度 - 調整粉水比(濃度)
太稀像喝茶 減水調整到1:14 20克粉 / 注水280克水
太濃太厚重 加水調整到1:16 20克粉 / 注水320克水
如果調整後風味變得不喜歡 回步驟1微調研磨度

只有到最後需要很細微的調整時 才考慮
步驟3.調整水溫(以3度為1單位 太少感覺不到)
覺得還有點酸 甜不夠 +3度、覺得有一點苦 -3度
調整的細節後續篇章會提到

--------------------------------------------------------------------------------
3.重點回顧

1.均勻萃取
‧萃取率是從咖啡豆中萃取了多少比例的物質,濃度則是萃取得到的物質跟液體的比例, 金杯就只是金杯,你愛喝的才是聖杯

萃取率僅僅是一個平均值,它反應的是整體萃取結果,如果一杯萃取率20%的咖啡是由
12%+28%構成,相信我,就把它倒了吧!

‧如果喝到一杯同時有尖銳酸質、苦澀、水感的咖啡,很可能就是萃取不均,很多時候
我們以為的負面風味,往往是萃取不均造成的

‧請溫柔對待你的粉床:倒粉輕柔、搖晃鋪平、攪拌挖洞

‧錐形濾杯悶蒸不用刻意繞大圈,除非表面有明顯乾燥的區域,否則在中央繞10元硬幣
大小即可,粉床最深的中央才是你需要關注的地方

‧堵塞會造成萃取時間拉長,不要磨太細、不要用過量的粉、不要多次斷水(四六法)
如果堵塞嚴重請直接結束沖煮,後續直接bypass稀釋補水就好

側流是手沖的美麗與哀愁,它是層次、清爽的來源,同時也是濃度太低的潛在原因

‧粗研磨、避免快速拉高水位、中心注水有助於緩解側流

‧每個當下做好均勻萃取,有助於提升未來的穩定

2.參數及調整
‧烘焙越深,萃取效率高也越容易過萃,如果採用的框架是淺焙,沖中深焙時請適度
調粗研磨或調高粉水比(用更多豆子或更少水)

‧濾杯、濾紙不要換,跟你的濾杯做朋友它才會帶你過五關斬六將,換來換去反而會
迷失方向,最後只是爽到器材商

‧萃取時長很重要,不要沖完放著等他流乾,請固定時長結束你的沖煮

水溫、斷水次數都不要更動,按照順序先調整研磨度 後調整粉水比

‧研磨細會增加堵塞、測流過多的風險,因此研磨度由粗慢慢往細調最好
覺得苦請稀釋再喝一次,有時只是風味擠在一起

研磨度決定好,找到喜歡的風味之後,才調整粉水比確定強度

‧V60:92℃水溫 / 悶蒸後注水兩次 / 萃取時間2分內 / 1:15粉水比 / 研磨度1100μm
--------------------------------------------------------------------------------

4.下期預告

手沖入門 (4)實作篇
1.帶你覆盤沖煮過程,找出你本來沒注意到的細節

2.討論細粉快沖、一刀流、四六法各自的特色

3.最後提供完整的沖煮框架,希望能讓你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我流沖煮』

√手沖入門 (1)器材篇
√手沖入門 (2)觀念篇 上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手沖入門 (4)實作篇
我們下回見!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43.4 (臺灣)
PTT 網址

kevin326101/03 01:17辛苦了

htt000701/03 05:47感謝好文

photoless01/03 05:51

laiweitin01/03 06:01太優秀了

jokejokeddd01/03 06:01真的用心

vein82801/03 06:59honestcoffeeguide.com/coffee-grind-size-chart/

vein82801/03 07:01上面網站列了一些磨豆機格數跟粗細的對著,我覺得糾結格

vein82801/03 07:01數只是暫時的,一直喝總會知道要調粗還調細

發文時很猶豫要不要貼這個網站 但他有些機型 像小富士的刻度不太準確 擔心誤導大家 喝到後來真的是粗細水量時間愛怎麼玩怎麼玩沒錯XD 感謝你的分享

maxiilee01/03 07:10

mc330832101/03 07:47推好文,好多學問但又能視情況挪用

jame240801/03 07:59

jame240801/03 08:22文中寫到“堵塞會造成萃取時間拉長”以及“避免堵塞”

jame240801/03 08:22等概念,然而淹水浸泡也是一種萃取方式,應該去瞭解浸

jame240801/03 08:22泡帶來的萃取效果,這樣面對堵塞,才不會太擔心。

在寫堵塞跟測流這段的時候 一直覺得沒有寫出精髓 你點出了浸泡 剛好可以補完 在手沖時堵塞跟浸泡萃取差異在於 手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當下方無閥門時 堵塞會進一步導致側流加劇 會有一部份的水不完全參與萃取 或是不斷的沖刷 卡在杯壁縫隙的咖啡顆粒 可以這樣想 浸泡萃取=所有的咖啡粉一起慢下來 藉由浸泡萃取直到指定時間結束沖煮 堵塞=粉床塞住了 因此粉床上方的水很緩慢的在滲濾、同時浸泡 但杯壁因為下方堵塞 所以大量的水會直接穿過過濾紙流出 進而影響濃度 以及萃取不均 整個沖煮時間勢必也會超過原本預期 如果在整個動態過程(手沖) 堵塞是可穩定再現、刻意設計的 就像April濾杯 那沒有問題 文章想強調的是預期之外的情形

ccpeter01/03 08:44收穫良多,謝謝分享.

littlehelen01/03 08:46喜歡大大的分享

x05863a101/03 09:05用心推推

cloud101701/03 11:44第160行 攪拌錯字

shilushi32701/03 12:02淹水浸泡的前提就是流速要正常,用switch 的話另當

shilushi32701/03 12:02別論

shilushi32701/03 12:02推用心整理

a291443601/03 12:15推好文!拉花也在努力中!

sophia2901/03 12:21推!!

※ 編輯: SpenW (123.192.243.4 臺灣), 01/03/2025 13:07:45

bloodshine01/03 13:20S大的文章內容真是深入淺出,優質好文

cloud101701/03 14:032.3的部分 15改14寫調高 15改16寫調低 這樣不太直觀

cloud101701/03 14:0415改16寫調高 15改14寫調低 似乎比較容易理解

這段我也很掙扎 還特地四處查有沒有明確定義 發現兩種都有 我的認知是 粉水比是使用 的咖啡對水的比例 只是被通分掉了 總不能寫1.07:15 所以寫成1:14 目前自己定調降低升高看的是用的豆量 所以 調高粉水比 就是咖啡變多水變少 調低粉水比 就是咖啡變少水變多 BaristaHustle的講法跟你一樣 高低看數字

※ 編輯: SpenW (111.71.8.85 臺灣), 01/03/2025 14:41:37

sky518623101/03 16:16想請教佈粉的問題,請問是要像義式佈粉的概念嗎,還是

sky518623101/03 16:16有特別看到結塊才需要做,錐形濾杯是否建議針也要插到

sky518623101/03 16:17最底

Ten901/03 16:43推推好文

TuTuLuTuTuLu01/03 16:57手上有zp6 和 泰摩S3 地點中壢

wow12347501/03 17:58推優文

selfvalue01/04 05:50

qwerboy01/04 09:08推推好文

YMLS01/04 10:14優質好文

krem01/04 10:40推,好文!

aa42901/04 11:12

NTU5566NTHU01/04 14:15必推

hesione01/04 16:08推用心好文,尤其有心去建立研磨資料庫的部分實在太感人

hesione01/04 16:08,加油

brighthao06801/04 18:52推用心!

brighthao06801/04 18:56https://i.imgur.com/G1hIo6p.jpeg

圖 手沖入門 (3)觀念篇 下

s9m87o01/05 00:33文章很讚 請問有萃取時間的觀念嗎?感覺好難掌控在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