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SIRUI 電影變形鏡頭
這兩天陸續有YT介紹這顆電影變形鏡頭
拍出來的畫面真的非常具有電影感
了解了一下,才發現是將左右的畫面壓縮在CMOS上
再透過後期還原達成寬螢幕的效果
但我比較好奇,所有的YT都表示
這樣的視角,是無法通過後期裁切來達成
有板友可以開示嗎?
是否50mm的寬螢幕變鏡頭
能用65mm退一點拍來做裁切達到類似的效果?
--
散景會不同
效果還是有差
而且你裁切後畫質會有差
重點是它的非球型變形跟同景深下更寬的視角 這兩點無
法複製
其實是可以用裁切做到類似的效果
四樓正解
散景橢圓化就必須在鏡頭前+一個紙片
甚至有人幫你做好了在EBAY賣 也就5000多台幣
以Brandon Li的方式前製+後製可以達到87%像
重點是你可以在你現有的鏡頭上就完成
裁切也就上下加Letter box變成21:9 畫質不會變差
反而是變形鏡頭你後製要X方向SCALE 那才是畫質變差
Letter box等於掉垂直解析度 人眼對垂直比對水平解析度敏感
以前科技沒這個發達時,DVD就是用類似方式來塞影像,類似這
種原理... 影片720x480 播放時拉成 854x480 (16:9)
看不懂你最後一句講甚麼;你在原地用 28mm 拍玩裁成
16:9 就是一樣的效果,只是片幅縮水而已。
我沒記錯的話,變形鏡頭是以前為了充分利用底片的面積紀錄影
像而發明的,減損一點畫質來省底片錢,現在用數位機很少用了
吧
一開始是因為電影機把 35mm 底片直放,又吃掉音軌
所以在透視相容於 35MM 系統的基礎上,打造出來的
產品。
古代用是權宜之計,現在用是情懷萬千
沒關係反正網路影片才HD 拍6k4k多的是空間拉
就像古老設計有缺陷的鏡頭 變成特色一樣
今天你cmos是能錄4:3的話用這鏡頭才有用,如果是16:9錄這
個就只了炫光和散景,後期不管拉或壓或黑邊都是浪費cmos
買顆Helios 442 耀光、裁切自己後製就好
Milk大 這顆鏡頭用在16:9上會是21:9
倒不如說1.33變形率是為了這個
現代用變形鏡頭除非你的機身只能錄4:3,不然就只是為了
散景而已。
數位用也是有好處。正常拍影片16:9也是切上下 (CMOS大多3:2)
但是應該需要配合機身韌體才能達到(i.e. 要能紀錄全部像素
同樣壓1080p,就是比直接切拍16:9的多點垂直資訊,資料量多
壓出來的效果也會比較好...
基礎上還是基於人類對垂直解析度比對水平敏感...
我個人認為1.33x變形少的可憐,不值得購入。
69
[問題] 藍諾說A74 裁切4K/60P是多一個焦段?剛看藍諾介紹A74(非廣告,連結不放) 5:59 4K/60P的1.5倍裁 她說 「多一個焦段的感覺,可以拍出不同焦段」44
[請益] 電影切換視角怎麼避免鏡頭出現?是這樣的 有一個問題問擾我好久 我從以前就不懂,一個畫面有兩個或多個不同視角時 要怎麼避免出現鏡頭 有時看電影或影片 明明是同一個畫面 但是卻有不同的鏡頭方向30
Re: [問題] Sony a74和Canon R6選哪個好用a74大概兩個禮拜 之前都用一路用canon的機器 從550d->7d->1d2n->1ds2->5d2->5d3 如果你是以拍照為主 我會推薦R612
Re: [問題] 最頂的長焦鏡頭是那一隻?不是什麼專家 只是最近為了拍照在買iPhone 13 pro與單眼間躊躇所以爬了很多文,談鏡頭焦距為了方 便一般會使用 等效焦距來講 因為感光元件的大小不同,所以拍攝的視角也會不同,為了方便比較,習慣會把有不同感9
Re: [閒聊] RF 50mm f1.8 stm其實就只是個人使用上的習慣差異而已, 我有室內空間攝影師朋友也用 50mm 當主力, 拍出來的作品依舊很屌, 這沒有對錯,只有適合與否。 在全職攝影工作中,50mm 是我拍攝人像的主力鏡頭,2
[問題] Viltrox原生E接環鏡頭的鏡頭補償最近買了一顆Viltrox AF 23/1.4 E 鏡頭 拍了幾次後發現這顆鏡頭沒有辦法支援SONY機身的鏡頭補償功能 手邊副廠原生E接環的鏡頭還有Tamron、Sigma、Samyang和永諾 除了Viltrox以外的鏡頭在開啟機身的鏡頭補償後 都能正確校正鏡頭的變形和暗角- 好讀網頁版: 電影為了寬螢幕畫面,通常會使用"變形鏡頭" (Anamorphic Lens),跟一般鏡頭相比 它兩個軸向的壓縮比例不同,之後放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