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閒聊] R5的兩部試拍影片,一段不小的拍攝心得

看板DSLR標題[閒聊] R5的兩部試拍影片,一段不小的拍攝心得作者
AlexTYChen
(Alexander陳)
時間推噓28 推:28 噓:0 →:35

註:本文約3000字,文長警告

拿到R5有一小段時間,前幾天剛好有空拿相機出去拍了一些影片素材,簡單分享一下使用心得。想先說明一下,這篇文章不是完整的評論,而是針對我個人使用習慣的主觀想法,提供給有類似需求的版友參考。

R5的錄影功能從推出一直被罵到現在,而我之所以會選擇R5,一方面是因為我希望能有一台機器兼顧平面/動態兩方面,目前光就性能而言,R5確實不做第二人想;一方面是自己另有工作用的錄影機種,R5主要作為我的生活記錄或是個人創作機種,想來散熱不至於是個太大的問題(事實證明嘛......還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

先放兩段試拍的影片:

1.8K Raw測試:西海岸的日落
SDR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EiECYviKw
HDR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Ev_oohzmE

會另外創作HDR版本完全出於我個人的興趣,如果你手邊有HDR播放設備,不妨去看HDR版本,否則SDR版本應該也能體會到R5的畫質。

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話,請儘量以4K或8K畫質播放(即使你的螢幕沒有8K),因為Youtube對於影片壓縮的演算法差強人意,1080p壓縮的成品蠻糟糕的,完全無法體現出這台相機的能力。

2.4K 120fps測試:動物肖像
SDR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VU8Hrxwvc

考慮到4K 120fps拍攝的素材不是Raw格式,最多只能用Clog拍攝,動態範圍可能不足以支撐HDR調色,因此只製作了SDR版本。同樣請選擇4K畫質觀看咯。

關於題材的選擇,我考慮到如果我個人使用8K Raw拍攝,我一定是想最大程度的捕捉畫面細節和最大動態範圍(Raw呈現的動態範圍會比其他編碼更大)。因此選擇了海邊日落的場景,太陽和水面反光能充分的體現動態範圍、海浪的細節處可以看出8K畫質的細膩。

4K 120fps考慮到實際應用場景,最終將120fps的原素材放慢兩倍,以4K 60fps播放。藉由動物的動態體現高幀率的流暢。其實可能的話,我更希望以120fps直接播放(雙子殺手的動態效果震撼到我了,當初為了看120fps的版本特別跑道國外XXD),不過目前能夠播放4K120fps的UGC平台只有對岸的Bilibili,暫時就不考慮這個方式了。

目前製作的測試影片是這兩段,之後會再針對高ISO/低光照環境下,拍攝一部都市夜景影片。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

好的,以上是試拍影片的簡單介紹,接下來討論一些拍攝過程的實際心得:

1.散熱

談論R5的錄影好像避不開散熱問題。不過大家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很多國外測試的錄製時間,我就不贅述;只說一點:散熱問題和長恢復時間會不會對日常拍攝造成影響?答案是會的,尤其是4K120p模式(對我來說你可能比8K更常用)的錄製時間只有15分鐘。

當天刻意選擇了豔陽高照的一天出門拍攝,我在實際拍攝動物短片的時候,感覺甚至都沒過15分鐘這麼久,就遇到過熱關機問題了。後來在星巴克坐了20分鐘,重新獲得了5分鐘的錄製時間,又回去動物園補充了一些素材。我這部短片在新竹動物園拍攝,可拍攝的動物其實很少,即使如此R5也不足以讓我拍完所有動物;如果我在木柵或是其他更大的動物園拍攝,結果可想而知了。

8K模式下的可錄製時間本來就比4K120p模式長,加上我只集中拍攝太陽快落下的十幾分鐘,因此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2.編碼和處理效能

R5機內錄製有Canon Raw Lite和HVEC兩種Codec可以選擇。比較尷尬的是,Canon Raw Lite只有在錄製DCI 8K的時候才能選擇;雖然從技術上來看,這是Raw檔案的特性,而不是Canon故意不給你。但後果就是如果我想拍攝Raw,得到更好的動態範圍和後製空間,我就一定要拍8K,面對發熱問題;且無法錄製高幀率。這個問題有一個解決方法,就是等Canon後續韌體更新Clog3,不過Canon究竟會不會這麼做,誰也無法保證。

Raw的另一個優點是處理起來效能更好。雖然8K Raw也不是什麼高處理效率的編碼,但和HVEC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我個人使用的電腦是2019款Macbook
Pro 16吋,使用Davinci Resolve在4K時間線上剪輯8K Raw比較順暢,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但剪輯HVEC的素材時,即使降低播放解析度到1080P,依舊無法順暢播放素材。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先花幾個鐘頭輸出ProRes格式的代理檔案,然後基本上就能順暢剪輯。使用代理檔首先必須花費大量時間轉檔,其次也會佔掉大量的電腦空間用於儲存代理檔案。簡單來說就是不是不能解決,但對工作流程的影響也不小。

3.畫質

這點大家看試拍影片應該就能獲得比較完成的認知。簡單來說,R5的畫質說不上完美,但我也沒什麼能夠抱怨的地方。

8K Raw的畫質不必多說,細節、動態範圍都完成符合我的期待。使用Davinci Resolve的靜幀功能輸出單幀圖像,畫質可以媲美直接拍平面相片。

家裡剛好有一台Samsung電視可以播放8K,看到成片的當下,有當初第一次看到A7R2的高畫素平面相片的感動!畫面中記錄的細節如此豐富,即使用不到、沒必要,卻有一種異樣的滿足感。

除了8K Raw以外的模式,都會面臨一個統一的問題:動態範圍。Clog能記錄的動態範圍只有11-12檔,平常我在工作中使用的攝影機大多都有13-15檔的記錄能力,剛開始用R5拍攝內容時,第一個感覺就是在某些極端的場景有點捉襟見肘。稍微習慣後,會開始思考畫面中的哪些部分是可以犧牲掉(過曝、曝光不足),並在調色時針對這個思路繼續下去。最後的成品其實也相當不錯!考慮到R5只是拿來進行個人記錄和創作,我不會因為這一項給R5減分太多。只是看到Raw檔案時,想到R5明明有更好的動態範圍可以用,卻因為Gamma曲線無法記錄,感覺比較可惜。

畫面細節方面,4K HQ模式相當優秀,基本上和8K降轉4K的畫質相差無幾,這個模式會是日常大部分記錄使用的模式。在4K30p以上是不能開啟HQ的(除非裁切),我覺得雖然畫質比起HQ模式有可見的衰減,但不至於無法使用(可以參考動物樣片)

遇到的一個問題是4K120p模式下無法記錄聲音。雖然說如果畫面要放慢播放,錄製同期聲的意義不大,但如果能記錄一些環境聲音,在剪輯時疊上去,是可以提升影片質感的。現在如果我想要達成類似的效果,只能另外錄製或是抓免費音效庫。

4.一台好用的相機

這一點其實才是我喜歡R5最大的理由!R5有很多零零總總的細節,讓他成為一台除了畫質好之外,也很「好用」的相機。

首當其衝的是自動對焦和IBIS。R5的自動對焦給我的感覺不只是快速準確,而且是「可以相信」的;在大部分時候,選擇AF追蹤模式,R5就能夠抓到我想要對焦的物體,錄製過程全程準焦,也沒有前後抓焦點的現象;在低光源下是不是能有這樣的表現我就不知道了,需要等後續的測試。

IBIS在手持相機不動的時候非常好用,可以想像到這個功能讓我出門旅拍時,在很多場景下可以省掉三腳架。不過在鏡頭運動時,IBIS會發生一卡一卡的現象,一顆鏡頭在運動中突然卡一下,基本上就廢掉了;看國外的評測說這是IBIS的通病,我之前沒有用過其他具有強大IBIS的系統,所以無法證實是不是這樣。

在使用R5時,讓我很開心的一點是不需要向右曝光(ETTR)。基本上在相機畫面中看到的曝光如果是準確的,可以保證在後製時看到的素材也是曝光正確的!雖然沒有WFM可以幫助曝光,但在直方圖的幫助下,大部分的時間是不會遇到曝光上的問題。

R5螢幕表現相當優異,除了顏色和顯示效果大勝我以前的相機外,亮度也相當不錯!在拍攝動物時,戶外的大太陽下,我將螢幕亮度調到最大時,勉強可以構圖,這一點讓我蠻驚喜。不過還是要抱怨一下Canon的外翻式螢幕設計,對於從來不vlog的我來說,每一次想要旋轉螢幕都必須先翻開,實在有點麻煩。

最後是Canon的顏色非常舒服。這一點雖然長期在版上被視為玄學,但一個具有優秀色彩科學的相機,可以讓你快速調出你想要的顏色!這次試拍中的影像,除了HDR版本外,大部分我都採用了簡單調曝光/白平衡+色彩空間轉換+LUT的工作流程,三、四個調色節點就能獲得我比較滿意的影像。

當然一個優秀的調色師拿到任何一台相機拍出的素材,可能都能調成和R5最後一樣的影像。但作為個人使用者,能在最短時間內就調出令我滿意的影像,這一點還是有價值的!

5.最後

R5是一台非常優異、又非常糟糕的錄影相機。畫質方面,30fps及以下幾乎無可挑剔,30fps以上以及非HQ模式,雖然會略輸A7SIII,但依舊優秀;但我們還是要回到散熱問題上:缺乏有效的散熱方案,讓他甚至無法成為一台合格的相機!在開頭我有提到,我以為這台相機對於個人創作來說,散熱不至於成為太多的瓶頸,但我錯了!R5的可錄製時間太短太短、散熱時間太長太長,對我的拍攝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影響。

目前被發現的解決方式之一是外接錄機,不過對我來說,如果出門還要面臨多帶一台錄機的麻煩,不如再帶一台不會過熱的相機好了!因此這個方案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最多就是說我在劇組時,R5還能勉強當個備機,在主機位出問題的時候,R5+錄機還可以撐上幾個鐘頭。

說到劇組中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到R5內建的DCI 8K/4K和24fps不掉幀的錄製格式。關於這兩種格式的差異,我在版上稍早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總之就是R5能內建針對電影拍攝所需的格式,讓我非常意外!也是因為這點,才讓R5有了成為劇組備機的可能性。

用了R5這段時間,我甚至想過要不要將R5賣出,繼續拿A7RIV,之後入手一台A7SIII。最後想了想,雖然R5散熱問題多,但對焦、IBIS、螢幕、菜單系統這些小細節,反而讓我離不開他。而且能在一台機身中同時拍照和錄影,減輕每次出門時攜帶的重量,對我來說也非常重要。最後還是決定留下R5,看看之後有沒有機會透過韌體更新改善散熱問題,或是得到Clog3的Gamma曲線;即使沒有,R5也是現階段最適合我的相機了。

(沒想到最後打了這麼多字,打到一半想要不要直接做成Youtube影片;但想了想,覺得Youtube影片太多正式,以我的專業能力還是不要出來誤人子弟,因此還是決定以文字心得分享的方式進行)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lexchen.xyz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242.216 (臺灣)
PTT 網址

LimYoHwan08/19 21:50你的快門是設多少阿?

1/60(8K)和1/120(4K120片)

wolfjk08/19 21:53打錯了吧不是R8

感謝提醒,已經修正

fosa08/19 22:00推分享,影片細節真的很夠

mage59408808/19 22:12有Alex就推推,該找時間去找你玩一下了XD

該約一下!!我們當網友太久了啦

ferrinatice08/19 22:32謝謝分享

blueneo00708/19 22:45感謝分享,硬吃R5kit大失血還沒買CFE卡解鎖全功能,

blueneo00708/19 22:45先看大大的分享

小聲說我有多買一張wise 512g,有興趣可以私信

julius062108/19 22:53片子真的做的很棒,心得也很棒

duoht08/20 01:06推詳細分享和影片

icpolonaise08/20 01:41很棒的分享、非常專業又實際,影片拍的很美!!

bleedgreen08/20 02:26推在星巴克做20分鐘

哈哈哈已修正,感謝提醒

andy302008/20 07:05很詳細的心得,感謝!

KSWang08/20 07:45厲害 大大等級應該拿什麼都強 神器加持更強

感謝褒讚!過譽了

binnin08/20 09:52除了小團隊或個人創作,應該沒有劇組會把它當備機。首先

binnin08/20 09:52散熱必須被解決,其次它接口沒有Hdmi或SDI,最後是R卡口

binnin08/20 09:52比較特殊。相較之下我會選A7S3,但工作首選可能還是s1h或

binnin08/20 09:52bmpcc4k、GH5S這種問題比較少的機器

有道理,不過我平常待的其實大部分都是小劇組,本來就沒有備機了,R5也只是聊勝於無

callmelanpo08/20 10:04好棒的分享 推文太少了吧

duoht08/20 11:01散熱有解 用外錄不接卡 一堆國外如eoshd還做了一堆實驗說是

duoht08/20 11:01被軔體鎖住咧

外錄對我來說比較冗余,文中有說

aztec123408/20 11:30EOSHD也做了另一個實驗說在4度C的冰箱裡拍了60張JPEG

aztec123408/20 11:30後過熱喔...

duoht08/20 12:04真不知道是誰瘋狂了XD

LimYoHwan08/20 12:10大陸那邊有人在過熱後拆掉BIOS電池 再裝上 不過熱警報

LimYoHwan08/20 12:10所以真的是有計時器在搞鬼

LimYoHwan08/20 12:11 過熱警報消失

LimYoHwan08/20 12:12https://tinyurl.com/y2eooglb

lantieheuser08/20 12:16我搞不太懂為什麼不相信嘗試判斷,要相信甚麼韌體限

lantieheuser08/20 12:17制這種不可靠的臆測?就算是韌體限制,它限制的理由

lantieheuser08/20 12:17多半也是基於保護;在一台如此密封的機身裡面進行這

duoht08/20 12:17去問eoshd啊 科科 是他說的

lantieheuser08/20 12:18樣高強度的影片處理和錄製,然後不需要任何散熱措施

lantieheuser08/20 12:18?那其他廠家做主動散熱是太愚蠢的意思?

duoht08/20 12:19eoshd還說要發起訴訟咧 (怕)

LimYoHwan08/20 12:24實驗得到的結果與數據比自己 嘗試 判斷 準確多吧

lantieheuser08/20 12:25我覺得顧俊說得蠻好;一開始行銷老實承認只有跳採

lantieheuser08/20 12:26和裁切超採,上市後再改韌體擠半殘功能,甚麼問題

lantieheuser08/20 12:26都沒有,大家只會感恩戴德....:P

duoht08/20 12:28現在已經一機難求了 日本kakaku都還因超訂價賣了把價格都

duoht08/20 12:28鎖住。但顧俊這建議確實不錯!

kblover08/20 12:29太好了,太好了!這顆真的很棒!

lantieheuser08/20 12:29衝著 Canon 的招牌和 R5 的拍照性能,影片就算只有

lantieheuser08/20 12:30不過熱的兩種模式也完全有一戰之力,第一波一樣會

lantieheuser08/20 12:30賣到沒貨,根本不需要賣這樣一個破綻讓市場攻擊。

我覺得蠻有道理,問題還是出在營銷上

duoht08/20 12:33其實一直創造話題性也不錯啦 大家吵吵鬧鬧的很有趣

※ 編輯: AlexTYChen (42.72.48.63 臺灣), 08/20/2020 12:59:02

canandmap08/20 13:05推分享

evadodoya08/20 13:25Z5 S5: QQ

aztec123408/20 13:51至於說是韌體鎖住...怎麼確定是「純粹鎖功能」還是「

aztec123408/20 13:51不鎖會有更大的風險」?把計時器拿掉就不會有過熱警報

aztec123408/20 13:51不代表「沒過熱警報就可以長時間錄製」

aztec123408/20 13:53當然你這麼想幫廠商做RA就另當別論

XristianBale08/20 13:54詳細實測 好文必推

LimYoHwan08/20 14:05鎖的合理性才是重點, 實驗過程中34度跟64都鎖好鎖滿

LimYoHwan08/20 14:07我相信有人會不停拿掉電池看他究竟能錄多久不壞

duoht08/20 14:47又不是我說被鎖的 請去問要告canon cripple的eoshd

rugger556608/20 15:44推心得

blueneo00708/20 16:54我相信對岸會有各種神人做極限測試

blueneo00708/20 16:55一般使用者還是照著原本的過熱限制使用就好了..@@

blueneo00708/20 17:05也許溫度真的降了,但短時間一直升降溫搞不好一下子就

blueneo00708/20 17:06掛了

Furch08/20 17:14推詳細心得

aztec123408/24 12:14你看起來就是很相信EOSHD的說法啊,只是問了也講不出

aztec123408/24 12:14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