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看板FORMULA1標題[心得]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作者
cygnusx523
(日本搖滾の最高!)
時間推噓推:264 噓:0 →:39

手刻的網頁圖文版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24/02/f1.html

---
https://i.imgur.com/Iya9nVq.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自從幾年前接觸到Netflix紀錄片《Formula 1:飆速求生》之後,我就一頭栽進了F1的世界,無法自拔,深深愛上了這項運動。即便同樣是賽車比賽,但是相較於MotoGP、
NASCAR等等大賽,在我眼裡F1仍然擁有獨一無二的迷人魅力。一開始,我對所有的車隊車手都不認識,也完全不曉得它的比賽規則,但是它隨便瞧一眼都好看的畫面,還有流線的車身、漂亮的塗裝、精美有型的賽車服,個性鮮明的超級賽車手們,在我眼裡全都十分吸引人。F1充滿著世界尖端科技、機器般精準的駕駛技術、最有效率的研發水準、最前沿的計算軟體,有著最密集且龐大的體育資料處理技術;也充斥著爾虞我詐、明槍暗箭、體力與精神的較勁、智謀與膽識的搏鬥,有著極度高漲的競爭水平,瞬息萬變,鬥智也鬥勇。為了縮小差距、創造優勢、取得勝利,他們投入了高昂的資金和人力。F1非常科技化,也非常人性化。

它是集眾人之力而成的藝術,它是一個個零件完美組裝出來的工業結晶,它是一個個彎道交織而成的英雄史詩,它也是登峰造極的一座體壇殿堂。

自此之後,我時不時會想著要寫一篇入門指南,因為它觀賞起來是有一點門檻的,需要不少知識,項目繁多,實在是不容易下筆整理。但我很想讓不熟悉的人也能欣賞它的魅力,又或是造福想要「入坑」的新手,讓這些人也能迅速開始享受F1帶來的樂趣。這是我當年為了X JAPAN做過的事,我最終成功讓更多人認識了那個寶物樂團。雖然網路上已有很多F1的新手介紹文,但都比較碎片化,我想用一張網頁就能搞定入門者所有需要知道的東西,再加圖片說明,更直覺、理解起來也更方便。而今天,我總算是為F1寫出來了這篇「東西」。

https://i.imgur.com/hODI9ZH.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果你是剛接觸到F1,乍看之下心想「只是一直繞圈圈,有什麼好看?」的路人,其實只要再多加了解之後,你很容易就會愛上它的方方面面,既有賞心悅目的賽車和制服、刺激的視聽感官體驗、高人一等的競技級別、工程研發與遊走規則的腦力較勁、讓我們可以吃瓜看戲的政治角力,而且還充滿了各種樂趣和琳琅滿目的網路笑梗。

而如果你是一位想要「入坑」的新手,看轉播時不明白畫面上的資訊、也聽不懂賽評們在講什麼;看到其他車迷討論關於車手、賽車或比賽時的話題,你可能也覺得有點像一個局外人,不知道大家在說什麼,自己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完全不用擔心啦!這份《F1(一級方程式賽車)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會帶你快速入門,我會一次就告訴你足夠的知識,省去東查西找的麻煩和寶貴時間,讓你立刻能看懂每一場比賽,順利踏上成為F1車迷的旅程。

F1是世界三大頂級體育賽事之一(另二者為奧運、世界盃),是賽車界最重要的賽事之一、成本最為昂貴的體育運動、最激烈的競技運動(車手跑完一場比賽平均會掉3~4公斤體重),是最廣為人知的賽車活動,同時也是速度、性能、卓越、技術、勇氣的象徵。

F1是世界上車速最快的賽車運動之一(特別是過彎),正式名稱為「國際汽車聯盟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由國際汽車聯盟(FIA)每年舉辦,經過一整年大約二十幾場的比賽,來競爭年度總冠軍(分為車手總冠軍車隊總冠軍)的寶座。隨著一站接一站的大獎賽,各支車隊有條不紊的執行高度專業的工作,各個車手也頂著巨大壓力過關斬將,以300公里的驚人時速風馳電掣,讓每年賽季充滿許多腎上腺素、爭分奪秒的緊迫氣氛,還有登頂時的巨大榮耀。隊友之間的相處也各不相同,有同室操戈擦出的濃濃火藥、也有哥倆好擦出的可愛火花,這些都是一級方程式會不斷出現的迷人內容。讓我們以同樣的速度,幫你融入F1的世界吧!

先放上一段好聽的F1官方賽事主題曲,由同樣是F1車迷的美國音樂人布萊恩‧泰勒(Brian Tyler)創作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2khlKOl1do

以下是2024年度的F1入門指南(這個賽季也是F1的第75屆)~


---

── 一級方程式是什麼東西? ──
https://i.imgur.com/tkA3SGX.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一級方程式,原文Formula 1,俗稱F1,是一系列在世界各地不同場地舉行的比賽,即所謂的「大獎賽」,參賽車輛往往採用整個汽車業界最先進的技術、最高成本的材料,低底盤,重心也極低,抓地力和剎車力都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高,有開放式座艙和開放式車輪。

名稱前綴的「一級」代表「最高競技等級」,來自FIA對賽道、核准的賽車和車手執照所核發的評分。這個「一級」也是為了將F1與其它街車、賽車區別開來,並表明它是方程式賽車中最極致、層級最頂尖的賽事。它的下屬賽事還包括F2(二級方程式)、F3(三級方程式)等等。

而後綴詞「方程式」指的是一套嚴謹規則(滿滿一本的「體育規則」「技術規則」等規章),為了公平性與安全性,賽車的製造商、車隊、設計師、工程師和車手等各項人員,他們必須在這套規則下公平競爭,如果違規將面臨處罰、取消資格或禁賽。

---

── F1的比賽制度 ──

F1的比賽制度,相較於一些體育賽事,其實超簡單,非常容易理解。F1賽季包括一整年裡舉辦的多場大獎賽(也稱為分站賽),每一場都會到全球不同的國家舉行,每年約二十幾場。除了這些大獎賽,不會再有額外的任何比賽,沒有系列賽、盃賽、季後賽,就是只有這幾站大獎賽而已,很簡單吧?F1賽季通常從3月開始,到12月結束。2024年賽季將舉辦24場大獎賽,睽違四年的中國大獎賽將於今年回歸。當這24場比賽跑完,賽季也就結束了。下面是官方的賽事日程表,你只要在這些日期空出兩個小時,收看比賽就行了(如果沒追直播,也可以之後再找比賽存檔來看):

https://i.imgur.com/cZoAEvT.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大獎賽都是在周末(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連續三天舉辦賽事。車手的日程非常緊湊,星期四就會抵達賽道,進行官方新聞發布會、多場媒體採訪、贊助商營銷活動拍攝、工程師會議等一連串相關事務。大獎賽的單站賽事主要可分為「自由練習賽」、「排位賽」、「正賽」三個部分:

自由練習賽(Free Practice)
https://i.imgur.com/c4PIAJy.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這不是烤肉架,而是基爾探針(Kiel Probe)組成的流場感測器總成,有重大套件更新時它才會出現

練習賽於星期五及星期六上午舉行。由於賽道每年都會發生變化、每季的賽車也不一樣,練習賽能讓所有車隊與車手熟悉賽車跑起來的反應、感受賽道各處的摩擦力、查驗三款輪胎的性能、紀錄燃油及引擎效率、測試新套件的能力、模擬賽車的單圈和長距離、嘗試不同的駕駛策略和機械配比,全都指向一個目標 —— 找出本季賽車在當地的極限。練
習賽總共有三個場次:

一練(FP1)確保正常運作,測試套件,建立數據,驗證模擬器的初始設定並試驗成果
二練(FP2)驗證上一節的調校,模擬比賽,完善單圈及長距離的設定,制定策略
三練(FP3)最後確認,包含賽道駕駛策略,並為排位賽做好最速單圈的挑戰準備

https://i.imgur.com/iCHmPDJ.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雖然F1賽車的基本性能與特性早在研發完成時就已大致決定,但仍要極致深入的針對個別賽道,在現場做細部微調,找到車子與場地的契合點,才能發揮出最大的飆速潛力。在此期間,車隊會收集整理各式各樣的數據,參考車手駕駛後的反饋和意見來調整車子。練習賽期間是允許修改並調校賽車的,車隊們會盡全力拿出最佳的設定和模式,不斷測試、分析數據、開會討論,制定出最理想的比賽計畫,以應對接下來激烈競爭的排位賽和正賽。

https://i.imgur.com/rxPs5Za.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果賽車故障無法參加練習賽,或是在練習中撞毀,對車隊和車手來說都是損失,如果基礎沒打好、沒有做好萬全準備,甚至在三練的時候撞壞、趕不上排位賽,將會影響正式比賽時的狀態。但是練習賽對觀眾的意義不大,車迷通常也不太會關注,因為我們不知道車隊的載油量和調校。像我就只會看官方頻道上傳的集錦短片(看一下誰撞了)。


排位賽(Qualifying)
https://i.imgur.com/RNvyCPL.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最終那位全場最速的車手就是杆位獲得者,還會有一個小輪胎當做某種獎盃

排位賽於星期六下午舉行。賽道的寬度不可能讓20輛車並排起跑,所以為了公平性,會舉行排位賽,車手們開著賽車上場刷出自己能辦到的最快圈速,他們會拚盡全力,挑戰極限。這是一場速度、策略和時機的高風險遊戲,有時候會比正賽還要緊張、刺激。而且排位賽一旦開始,直到正賽起跑前,所有賽車都不能做任何改動,只能修復和整備。這一天將採用「三節淘汰制」:

第一節(Q1)淘汰圈速最慢的五個車手(正賽第20至16位發車)
第二節(Q2)再淘汰圈速最慢的五個車手(正賽第15至11位發車)
第三節(Q3)由最後晉級的十個車手搶杆位(正賽第10至第1位發車)

新手剛開始看排位賽時,經常一頭霧水,有的賽車開很快、有的卻開很慢、有的待在車庫不出來,混亂感不禁油然而生。我來說明賽車在刷排位賽的原則流程,都有不同目
的 ——

1.先出場開一圈(也就是出場圈,Out Lap)為輪胎及煞車升溫,到了最後一個彎道再正常加速。

2.全力推進一圈(也就是飛馳圈、飛行圈,Flying Lap),開始計時圈速,是最最重要的一圈。

3.衝線後再繞一圈(也就是回場圈,In Lap),這一圈是要回車庫整備,沒有必要開得太快。

只要在該節停錶之前,車子過了起點/終點線(Start/Finish Line),那一圈跑出來的圈速都能計入成績。通常情況下,車手在Q1、Q2和Q3三節比賽中,每節都會出來刷兩次單圈。如果沒有單圈成績的車手,該節則自動墊底。另外,如果推得太過頭,跑到四個輪子都出了白線,有可能被賽會刪掉那一圈的成績。

https://i.imgur.com/LdF008g.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像這樣就是「四輪出白線」了

https://i.imgur.com/mg8dutU.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像這樣有輪子壓在線上,就不算出白線

除了遊走極限的單圈競速好看之外,排位賽也經常會有很多其他看頭,因為有20個車手要在十多分鐘內同場刷速度,有人在出場、有人在回場、有人正在飛,勢必會有交通狀況、受到妨礙或影響。如果車隊放出去的時機點很差,就會在全力推進車速的時候遭遇干擾(時速兩三百公里看到前方有緩慢移動的東西,油門多多少少是會第一直覺抬起來的),甚至出現需要緊急閃避的危險場面。所以找準時機非常重要。如何讓車手能在淨空的賽道上奔馳,是車隊最重要的計算工作之一。

https://i.imgur.com/JTD0idm.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2年澳洲站排位賽的車禍

由於賽道上的抓地力條件(地面溫度、落塵、地面上橡膠顆粒的多寡、強風、陽光、積水)幾乎每分鐘都會有些許變化,會大大影響圈速;倒數時如果有事故引發紅旗,那一節也會提早結束,所以必須要在場地狀態最佳的時刻趕緊刷出好成績,否則有可能陰錯陽差被淘汰;如果四輪出白線被賽會刪掉好成績,便要重新再跑(如果即將停錶那就沒機會了)。因此排位賽總是存在某種不確定因素,特別是Q3在爭奪杆位的時候,幾輛賽車都是肉眼可見的極限殺彎,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意外,氣氛會相當緊張。而且排位賽末尾還有提早結束的可能性,賽車撞牆引出了紅旗,導致有希望拿到杆位的人不能做成績,這種事也發生過好幾次。

三節排位賽結束後會按照單圈成績的快慢,排列出正式比賽時各台賽車的發車順序。Q3單圈成績最快的那位車手獲得「杆位(Pole position),次日將可以在最前面的位置起跑。其他車手則單圈越快者排越前面,越慢者排越後面。如果車手在排位賽時違規(例如阻擋他人)面臨處罰,或賽車有超出規定額度的更新零件、進行車體變更的話,則會有「正賽發車罰退機制」,罰多少視賽會如何裁定。最嚴重的處罰是從維修區出口處發車。

https://i.imgur.com/n3hEcvF.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需要特別提一下終極街頭賽道「摩納哥大獎賽」,由於蜿蜒又狹窄的特性、眾多急彎和髮夾彎,讓這條賽道非常難以超車,駕駛難度堪稱地獄級,幾乎沒有容錯空間。在這條獨特的街道上,排位賽出爐的發車順序有時候會轉化為正賽的成績,這讓摩納哥的排位賽特別刺激,必須一圈又一圈以公厘為單位掠過護牆,猶如走鋼索般驚險,多轉一點就會慢、少轉一點就會撞,對任何賽車手的技術、精準度和專注力來說,都是一次真正嚴酷的考驗;賽道又窄又短、交通狀況超容易堵塞,也經常因為撞車而中斷,代表車手們要儘早跑出一圈成績。每年賽季的摩納哥都會誕生最令人興奮的排位賽,所有車隊和車手的精神壓力都特別緊繃、特別容易犯錯!

https://i.imgur.com/5a0l04S.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幾乎每年都在摩納哥上演的極限擦牆鏡頭


正賽(Race)
https://i.imgur.com/xabMigb.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正賽於星期日舉行。大獎賽的重頭戲,會先舉行車手巡遊、媒體個別訪問,之後車手們會回到車庫熱身、換裝,再將賽車開出來繞一個設置圈(Installation Lap)來測試油門、煞車和轉向等功能,然後返回維修站。稍後再進行探勘圈(Reconnaissance Lap),一邊繞場一邊同步變速箱檔位、根據工程師的提示執行一系列設定,停到自己的發車格(Starting Grid)上,工程師們會進行最後的部件和系統檢查、換上起步輪胎、準備啟動程序。之後賽道上會舉行國歌典禮、民俗表演、低空飛行特技表演等各種活動,還會短暫開放給名人貴賓們參觀,你會在轉播鏡頭裡經常看到體育明星、大牌演員、知名音樂人出沒。

https://i.imgur.com/eDw9biR.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比賽開始前五分鐘,車隊人員和設備全數撤離發車區,進行暖胎圈(Formation Lap,車手會給輪胎和煞車升溫(車子會扭來扭去,也就是磨胎)。全部賽車按照發車位置停妥,屏息等待起跑架上的五盞紅燈亮起,燈滅瞬間,正式起跑!
https://i.imgur.com/JvYOijG.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全部賽車擠在一起、三三兩兩的並排衝進第一個彎道,是最緊張刺激的時刻,這時候偶爾會出現擦撞事故和意外情況,非常瘋狂,誕生了許多名場面。

https://i.imgur.com/xKzq9Gc.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12年比利時大獎賽起步第一彎就變成戰場

https://i.imgur.com/GuoDsCz.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17年新加坡大獎賽起步的名場面

https://i.imgur.com/4YbPxTo.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2年英國大獎賽起步的混亂事故

一場正賽的平均時間為2小時,F1的比賽有官方時鐘,最多3小時一定要結束。在比賽當中,如果車手有違例情形(像是在維修區裡超速、衝出賽道後沒有按規定方式返回、賽道外超車不還位置、把其他車手逼出賽道、引發車禍、切西瓜、惡意阻擋等等),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賽事幹事(Steward)有四種主要的處罰項目 ——

1.加時5秒(Five second penalty)
當車手下次進站停車時,至少5秒不能碰觸賽車;若不再進站,則在完賽成績加上5秒。

2.加時10秒(Ten second penalty)
受罰原則同上,但處罰是10秒。

3.通過維修區(Drive-through penalty)
車手收到判罰後的兩圈內必須進入維修區,按照限速直行,不能停入車隊維修格。

4.停等10秒起步(Stop/Go penalty)
車手收到判罰後的兩圈內必須開到車隊維修格停車至少10秒鐘,車隊也不能碰觸賽車。

中途若有發生車輛事故或其他意外,將視不同程度出示黃旗、虛擬安全車、安全車來強制減慢所有賽車的時速,以求安全;事故情況最嚴重時,或是需要耗費時間恢復緩衝設施,將會出示紅旗暫停比賽。最早衝過終點線(跑完規定的里程長度)的車手即奪得大獎賽冠軍(分站冠軍)。

爭取最早衝線,也就是要「用最短的總耗時,搶先完成比賽的總圈數」,因此正賽就是一場所有人都使盡全力「爭分奪秒」的戰爭,每一個魯莽或明智的駕駛動作、每一段衝刺或保留所換來的影響、每一條好好保護的輪胎最終帶來的好處,全都會累積成比賽用的總耗時。

每一場比賽開始之前,沒有人能清楚預知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有可能是一場車子都順順跑完的無聊比賽、有可能出現連電影編劇都想不出來的情節。也許我們能從練習賽或排位賽猜出個大概名次,但終點線來臨之前會有什麼事發生,誰都不知道。這就是F1吸引人的地方 ——

‧同隊隊友互不相讓,後車佔到便宜
‧車手之間的較勁以撞車畫上句點
‧突降大雨全場陷入混亂
‧事故引發的安全車或紅旗打亂局勢
‧領先的賽車突然爆缸或機件故障退賽
‧大小碰撞不斷,這裡撞那裡也撞
‧忽乾忽濕的賽道讓輪胎款式成為關鍵
‧有車隊以大膽戰術力克對手
‧有車隊以荒唐失誤丟掉冠軍
‧兩支車隊互相以進站策略制衡對方
‧車手違例被判罰,影響戰局
‧一輛快車陷入DRS高鐵,無法掙脫
‧一輛快車遇上防守大師,就是過不去
‧許多車手無法讓輪胎提升到工作溫度
‧其他各種毫無預警的事件

這些內容都是F1讓人興奮的看點(也會讓人上癮),並不是有「大量的超車鏡頭」才好看,「防守的藝術」也是非常精彩的比賽技巧。即使沒有進攻與防守、即使畫面上看似尋常,但對於車隊和車手來說,F1沒有一場比賽是可以輕鬆完成的,檯面下永遠有無數個大腦在思考要如何爭取到一分一秒的優勢。這些東西我會在後面慢慢說明。

https://i.imgur.com/Dm0dMjf.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正賽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持久戰,而不是短跑衝刺,所以卯足全力瘋踩油門是行不通的,到了比賽快結束只有被超車的份,因此車隊和車手都要衡量利弊,放大優勢、減少劣勢,用最少的時間奔向終點。每一支F1車隊的賽車,都有基本的性能差距,有大有小,很難輕易改變。有些成績遙遙領先,快得不像地球製造的賽車,另一些車隊在兩相對照下,明顯不在同個層級,可以不正式的分為 ——

‧領先的前排(我們俗稱為火星組
中遊後段(我們俗稱為地球組

https://i.imgur.com/s3KBeoE.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網友做的車隊積分對比圖,也許我們要再加一個銀河組?

正賽當中,相近層級的車隊經常會跑在一起,雖然F1並沒有成文規定要分組,但車迷通常都會這樣區分(多少有一點調侃意味)。同一組的車子實力相近、差距很小,彼此之間可能沒有足夠的表現差異來實現超越,因此先找到其他方式擊敗身邊的競爭對手、提防敵隊取得戰術成功,是正賽的首要任務。在與另一支車隊的賽車競爭時,車隊與車手必須考慮許多因素,例如 ——

‧「我正在跟誰競爭?」
‧「現在的輪胎是誰佔優?」
‧「我們剛才的圈速差幾秒?」
‧「他還要進站嗎?」
‧「誰的直線速度比較快?」
‧「哪些彎道更適合他們的車?」
‧「我的車在哪些彎道會更有利?」
‧「我可以在哪裡拉開距離?爭取一點喘息的空間?」
‧「我現在要追趕,還是要保護輪胎、充電,為接下來做準備?」
‧「對手跟不上來了,我能巡航,把實力保留到重要關頭嗎?」

觀眾從轉播畫面上,不太容易清楚看到這些東西,但我們都知道雙方在檯面下拉鋸著,他們不停在計算著對方的一舉一動。當車手遭遇明顯快很多的賽車從後方接近時(例如2023年的紅牛RB19),通常也不會防守對方,因為走線防守會消耗輪胎,也會拖慢單圈時間,間接導致真正的競爭對手獲利。這就是正賽的生態,仔細盤算、善用資源、在正確的時機施展戰鬥力,最終才能打敗身邊的對手(甚至超越性能實力更好的車隊)。

https://i.imgur.com/8OGnrGQ.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方格旗揮舞之後,便會進行各種賽後程序,例如一個「冷卻圈(Cool down Lap)」,賽車慢速繞場,為機件散熱,車手也可以慶祝、向觀眾致意,或與車隊和其他車手互動。

https://i.imgur.com/ttqD8GQ.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前三名車手將車停在維修區通道(Pit Lane)的頒獎台下(有時賽前會安排這三輛車一起停在賽道上),與自己的車隊慶祝、秤重、接受採訪、登上頒獎台、播放國歌(先放獲勝車手、再放獲勝車隊的)、頒發獎盃,接受車隊和觀眾們的熱烈歡呼,然後進行最後的慶祝儀式 —— 噴香檳!

https://i.imgur.com/V2nu0DQ.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1年起,為了帶來新鮮刺激並擴大商業需求,F1在某些大獎賽中,會多塞進一場刺賽,調整星期五和星期六的流程。那一週的星期五會改為練習賽加衝刺排位賽,星期六改為舉行衝刺賽和排位賽。衝刺賽完成後,前三名沒有獎盃,沒有頒獎台慶祝儀式,但會頒給三位車手一面小獎牌。

說白了,衝刺賽就是縮水三分之一的迷你正賽。

https://i.imgur.com/tLcvUGd.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

── 積分制度 ──

F1的積分制度簡單到不行:「正式比賽結束,前十個衝線的人,依序給分」每場比賽的結果算入積分系統,並在F1賽季結束時,以此來確定兩項年度世界冠軍:一個給車手,另一個給車隊。車手積分榜很好理解,就是每位車手累積的積分。而每一支車隊都有兩名正式車手,這兩位車手獲得的積分相加後,即為該車隊的積分。積分最高者獲得年度世界冠軍。

正賽名次是以衝過終點線揮舞方格旗為準,前十名的車手都會獲得積分(常聽到的「積分圈」一詞,就是代表前十順位)。各名次的積分計算方式如下:
https://i.imgur.com/9OuIaQc.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另外,還有一項「最快單圈(Fastest Lap)」的特別分數1分,但得分前提是該位跑出最快單圈的車手,同時也要進入前十名,這樣才能帶走這個額外的1分。若最快單圈車手在十名以外,那麼該場比賽也就不會頒發這1分了。

而衝刺賽的積分計算方式如下:
https://i.imgur.com/NFWbEfL.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可以看到衝刺賽的積分跟正賽相比縮水了,第9名、第10名和「最快單圈」也是沒有積分的。


---

── F1的賽道 ──
https://i.imgur.com/KBOTh4q.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巴林國際賽道

F1的比賽遍佈全球,它每年都會周遊列國、在四大洲之間往返,使用各個國家的合格賽道舉辦大獎賽。過去74個賽季中,F1已經造訪過34個國家,共77座賽道。F1的比賽場地並不拘泥於環境,沙漠、海濱、丘陵、高原、湖畔、市中心,F1會在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中奔馳、也呼嘯於霓虹紛呈的熱鬧大街上。賽道佈局也不侷限於某種形狀或特性,它樂於嘗試各種不同組合帶來的挑戰,例如 ——

‧多種低速彎和高速彎的「鈴鹿賽道」
‧眾多螺旋彎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中高速彎不間斷的「伊莫拉賽道」
‧非常窄小蜿蜒的「摩納哥市街賽道」
‧重煞區相當多的「維倫紐夫賽道」
‧吃重空力的「加泰羅尼亞賽道」
‧佈局容易超車的「紅牛環賽道」
‧以連續高速彎為特色的「銀石賽道」
‧每個彎都在挑戰技術的「斯帕賽道」
‧平均車速極高的「蒙扎賽道」
‧長直道和直角彎的「巴庫市街賽道」
‧大開大合的「美洲賽道」
‧空氣稀薄的「羅德里格斯兄弟賽道」

下面是2024年賽程中的所有賽道圖:
https://i.imgur.com/TTXuGYS.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每座F1賽道都要經由FIA審核,了解包括詳細賽道規劃(含彎道數量、建築物、維修區和腹地大小)、當地交通是否發達、附近是否有醫療院所等情況。然後還會深入調查並研究賽道細節。由FIA認證成為1級賽道之後,才有資格舉辦F1的比賽。對於1級賽道的評審標準通常很高,例如:

‧賽道總長必須介於3.5至7公里之間
‧賽道寬度最少12米,起點/終點路段寬度最少15米
‧大直路(Straight)不能超過2公里長
‧起步點至第一個彎角最少要有250米距離
‧第一個彎角至少45度,半徑小於300米
‧發車格間距至少8米
‧有永久性醫療中心
‧維修區寬度至少12米,且靠近起點/終點大直路
‧維修區每個車庫的空間不得小於7 x 18米
‧維修區入口和出口點不能干擾賽車線
‧備有周密的柔性樑護欄、賽車專用安全護欄、混凝土障礙物或輪胎牆

(但一些特別賽道有例外,像是摩納哥賽道因為具有歷史性地位、巴庫市街賽道有名勝古蹟)此外還有彎角緩衝區、彎道傾斜角度、跑道與觀眾席之間的距離、逃生通道、人員通道的安全、賽道排水能力、醫療設施、賽事控制中心、殘障專用的相關設施、廣告看板等等非常多檢驗項目,統統都要乎合規定才能過關。

每條賽道的維修區都各不相同,但通常都靠在賽道的起跑線一側,維修區是F1各支車隊在比賽現場的活動據點,也是維修整備中心,經常會看到賽車在這裡出入。下圖以美洲賽道(Circuit of the Americas)為例:
https://i.imgur.com/EqiY31F.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一場正賽的行駛距離至少要覆蓋305公里。但每座賽道的長度都不一樣。當賽車繞過起點/終點線即為一圈,由於載油量的考量,主辦方會將比賽總距離抓在至少305公里,F1賽道的平均長度為5公里,但有些特別長,有些特別短。因此越短小的賽道,比賽圈數就越多;越長的賽道,比賽圈數就越少,所以總圈數都不一樣。例如長度最短小的摩納哥賽道,繞一圈只有3.34公里,所以一場正賽要跑78圈。相反,比利時站的斯帕賽道繞一圈要7公里,比其他賽道長很多,所以一場正賽只需跑44圈,就能滿足305公里的總距離。另外,狹窄多彎的摩納哥分站是一個非常慢速的賽道,因為平均車速不高,為了避免跑太久而冗長,比賽距離會特別縮短為260公里。

舉辦F1大賽的賽道(場地)分為三大類:完全封閉的專用賽道(如英國站)、臨時封閉一般公用道路的封街賽道(如摩納哥站、新加坡站、巴庫站、拉斯維加斯站),或一般道路加上專用路段的混合式賽道(如澳洲站、加拿大站、比利時站)。另外,賽道也有新舊之分,老式傳統賽道明顯比較窄、超車不易、緩衝區也小很多;現代化的新賽道明顯比較寬大、賽車路線的選擇比較多、緩衝區也相當大。


---

── F1的車隊 ──

F1的參賽者(Entrant)不是以個人名義,而是以車隊名義。你可能不知道,
每支F1車隊都雇用了數百名員工,這個數字經常達到上千人(例如賓士車隊有超過2,500名員工)。這是由於預算和財務能力的不同,所以人數差很大,但即使是規模最迷你的哈斯車隊,也有250名員工,F1車隊就等於是一間公司。如果一個車隊是自己設計和製造動力單元,員工數量也會更多。F1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化領域,有相當層級化的組織結構,也有著眾多分工的部門,包含營運、管理、技術、研發、資訊、公關、法務、採購、後勤等等。也有一籮筐的工作崗位,包含領隊、技術總監、運動總監、工程師團隊、機械師、技師、檢驗員、CNC操作員、程式設計師、數據分析員、新聞官、行銷經理、產品經理、分析師、營養師、醫師、物理治療師、體能教練等等各種職務。

https://i.imgur.com/IKeIUxS.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有些F1車隊是大型汽車製造商旗下的一個參賽運作組織,例如賓士車隊、法拉利車隊。有些車隊是其他領域的廠商在運作,例如紅牛車隊。也有車隊是私人持有的,例如哈斯車隊。車隊的賽車不一定從頭到尾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除了賓士、法拉利和雷諾,其餘七支車隊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包或購買零件。例如麥拉倫、威廉斯、奧斯頓‧馬丁車隊都向賓士車隊購買F1引擎來參賽。索伯及哈斯車隊都向法拉利車隊購買F1引擎來參賽。而哈斯車隊甚至到了極致,只要規則許可,他們所有能買到的車體零件都是來自法拉利車隊。

截至2024年賽季,總共有10支車隊。按規定,每支車隊都是派出兩輛賽車,所以場上總共有20輛賽車(20個車手)在同場競爭。

贊助對車隊的生存相當重要。由於F1的世界開銷驚人,每年都要燒掉上億資金,所以車隊都要尋找外部廠商的贊助,雙方簽約,車隊在車身或其他視覺設計(營銷活動、廣告素材)附上外部廠商的商標,幫他們打廣告、建立企業形象。而外部廠商則提供大量資金給車隊,用來填補參賽的開銷。所以我們在F1賽車上看到花花綠綠的一大堆商標貼紙,就是車隊招募贊助後的結果。

https://i.imgur.com/iWFa1mG.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F1裡面,「製造商(Constructor)」和「車隊(Team)」有著不同的含義。一支F1車隊是包括所有參與設計、開發製造賽車的製造商和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綜合實體,向F1註冊這台車輛,並在比賽時負責整備維護的參賽主體。

「製造商」代表製造賽車的車廠,若車廠打造了車底主框架(底盤)、也打造了動力單元,例如法拉利和賓士,就成了「廠商車隊(Factory Team)」。而動力單元如果是買來的,買方就要把賣方加入製造商名稱(但車隊名稱不在此限),這個買方就是「客戶車隊(Customer Team)」。例如現在有哈斯 – 法拉利(Haas Ferrari)這樣的製造商名
稱,就是因為哈斯賽車裡搭載了法拉利動力單元。在這個案例中,哈斯即為「客戶車隊」,法拉利則為「動力單元供應商」。


---

── 目前參賽的F1車隊 ──

2024年的10支參賽車隊如下(按照去年賽季的車隊積分榜排序):

甲骨文紅牛車隊(Oracle Red Bull Racing)
https://i.imgur.com/vaI2s93.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俗稱大紅牛、紅牛車隊、紅牛一隊。2010年至2013年連奪4座車手及車隊總冠軍,建立了第一次紅牛王朝。2021年之後,再度建立第二次王朝,目前仍在賽道上閃爍著他們的王者榮耀。紅牛車隊有著獨特的工作文化和團隊效率,也是F1闈場裡的前三大車隊之一。擁有6座車隊總冠軍、7座車手總冠軍。他們曾向本田購買F1動力單元,後來接管了本田該部門的智慧財產權,雙方擁有合作協議,稱為本田紅牛動力。

梅賽德斯-AMG馬石油F1車隊(Mercedes-AMG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
https://i.imgur.com/XcwIGyJ.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俗稱賓士車隊、銀箭車隊,目前是F1闈場裡的前三大車隊之一。其前身為羅斯·布朗(Ross Brawn)創立的布朗GP車隊。擁有大量高性能跑車研究經驗、充足技術和雄厚資本,稱霸混合動力時代的一代王者,在2014年至2021年恐怖的連續奪下8座車隊總冠軍。累積也有9座車手總冠軍。他們使用自製的F1動力單元,屬於完全廠隊。也是F1的動力單元供應商。

法拉利車隊(Scuderia Ferrari)
https://i.imgur.com/WzpLvag.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是法拉利汽車公司的賽事部門,目前也是F1闈場裡的前三大車隊之一。自從1950年首屆F1賽季以來,只有法拉利是從那時起一直參賽至今的車隊,擁有最多的16座車隊總冠軍、15座車手總冠軍。具有悠遠的歷史、最特殊的象徵性和榮耀地位,猶如F1世界裡的貴族。但近年來,身為一支豪門車隊,卻經常顯露人事或管理上的問題,出現各種匪夷所思的昏招、令人詬病的錯誤策略,逐漸淪為F1第一大笑料。他們使用自製的F1動力單元,屬於完全廠隊。也是F1的動力單元供應商。

麥拉倫F1車隊(McLaren Formula 1 Team)
https://i.imgur.com/6lztRXY.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老牌勁旅,1966年起便一直參賽至今,是現存的F1車隊中僅次於法拉利、歷史第二悠久的車隊,擁有12座車手總冠軍,8座車隊總冠軍。在全球車迷心中,麥拉倫車隊擁有一段偉大的往日榮光。他們從來沒有打造自家引擎的規劃,選擇向賓士購買F1動力單元,是賓士的客戶車隊。


奧斯頓·馬丁阿美F1車隊(Aston Martin Aramco Formula One Team)
https://i.imgur.com/iG79EZn.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車手蘭斯·斯特羅爾(Lance Stroll)的父親勞倫斯·斯特羅爾(Lawrence Stroll
)於2019年收購了賽點車隊,再於2020年收購了英國豪華汽車品牌奧斯頓·馬丁的股份,成為奧斯頓·馬丁的最大股東和執行董事長,2021年起將賽點車隊改名為奧斯頓·馬丁車
隊。他們向賓士購買F1動力單元,是賓士的客戶車隊。

倍世淨水阿爾卑F1車隊(BWT Alpine F1 Team)
https://i.imgur.com/m3A6wRU.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俗稱阿爾卑車隊。1977年開始參賽,隸屬雷諾集團旗下,本質上就是雷諾車隊。由於雷諾對於法國人的意義,加上法國政府也持有雷諾股份,所以這支車隊也有著法國國家隊的概念。隊史上擁有2座車隊總冠軍、2座車手總冠軍。他們使用自製的F1動力單元,屬於完全廠隊。是F1的動力單元供應商,但目前沒有任何客戶。

威廉斯車隊(Williams Racing)
https://i.imgur.com/ybxvWza.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老牌勁旅,曾是一支法蘭克·威廉斯(Frank Williams)擁有的私人家族車隊。1977年開始參賽,以「私人」參賽的身分擁有7座車手總冠軍,9座車隊總冠軍,多次打敗眾家車廠,是F1歷史上的一段黃金傳奇。近年來因為種種原因一蹶不振,滑落谷底。2020年賣給美國私人投資公司Dorilton Capital,結束44年的家族經營。車隊名字繼續沿用。他們向賓士購買F1動力單元,是賓士的客戶車隊。

Visa Cash App RB F1車隊
https://i.imgur.com/K2IFUZg.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俗稱小紅牛、小牛、紅牛二隊、紅牛青年隊。去年名叫AlphaTauri車隊。當年紅牛公司收購捷豹車隊時,也收購了米納爾迪車隊,作為大紅牛的姊妹隊和青年隊。但是由於預算、人員、車輛技術都與紅牛車隊大不相同,一直有很大的實力差距,但未來會引入更多母隊的資源。他們也使用本田紅牛動力。

Stake F1 Team Kick Sauber
https://i.imgur.com/uJ3bm8n.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俗稱索伯車隊,原名愛快·羅密歐車隊,曾是彼得·索柏(Peter Sauber)擁有的私
人車隊,1993年開始參賽。2016年出售給一家瑞士投資公司Longbow Finance。他們向法拉利購買F1動力單元,是法拉利的客戶車隊。


速匯金哈斯F1車隊(MoneyGram Haas F1 Team)
https://i.imgur.com/rU6bpGu.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俗稱哈斯車隊,也是一支私人車隊,由吉恩·哈斯(Gene Haas)持有。2016年開始
參賽,是目前最年輕的F1車隊。出道即巔峰,很快就淪為後段車隊。他們向法拉利購買F1動力單元,是法拉利的客戶車隊。


至於團隊的負責人「車隊領隊(Team Principal)」,就是掌管並統籌整支車隊的人,他們要做出關鍵決策、塑造工作文化、也代表了車隊的公眾形象。這個職位的管轄範圍和實際話語權並非完全相同,有人是身兼多職的持股老闆之一、有人則是高級約聘員工;他們之間的理念、專業領域、領導及行事風格也都差很多。領隊的流動率非常高,表現不好的車隊更是隨時說換說換,這裡就簡單講講熟面孔,對新手並不重要。

紅牛領隊:克里斯汀·霍納(Christian Horner)
https://i.imgur.com/AAXmhIg.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年輕時是賽車手,但後來發現自己沒有這種競技天賦,轉為經營賽車隊。他做得有聲有色,2005年引起紅牛老闆的注意,招攬他帶領新成立的紅牛車隊至今。

賓士領隊:托托·沃爾夫(Toto Wolff)
https://i.imgur.com/KKypGcE.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年輕時也是賽車手,後來也掛盔退場,走向投資家、企業家的人生道路。2013年開始領導賓士車隊至今,也持有車隊三分之一的股份。多年來,他和霍納就像一對歡喜冤家,製造了數不盡的豐富話題。車迷喜歡叫他「馬桶狼」。

法拉利領隊:佛瑞德·瓦瑟爾(Frédéric Vasseur)
https://i.imgur.com/4VeF3jK.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是工程師背景的管理人,在賽車界履歷豐富,他以培養許多優秀人才的特點而知名,包括漢米爾頓和勒克萊爾。2023年加入法拉利,開始領導並重整這支十多年無法奪冠的輝煌車隊。



---

── F1的車手 ──

成為一位F1賽車手是極端困難的,必須是從小(幼稚園到國小左右的年紀)就開始接觸卡丁車(Kart)、參加卡丁車比賽,這是一定要擁有的人生開局,少年卡丁車就是一切的起點。如果他們在卡丁車賽事表現足夠優秀,展現出所謂的駕駛天賦、對車速無所畏懼,就會進入地區賽事、全國賽事,然後進入國際賽事。

https://i.imgur.com/ygzoUHm.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這些天賦異稟的小孩如果能在國際級的大賽中嶄露頭角,就有機會升到更高一級別的賽事,特別是FIA世界卡丁車錦標賽。但是除了天賦和技術,還要家裡有錢,因為長期參加卡丁車賽事需要大筆開銷,包括賽車本身、維修保養、耗材、零件、裝備、場地費、通勤住宿等等成本。如果家裡沒錢,那就要在耗盡家產之前表現得更加鶴立雞群,贏得金主的投資眼光,才有辦法繼續參賽。

如果這個孩子開得很出色,拿了不只一座、不只兩座,而是好幾座冠軍,甚至是拿到世界級別的冠軍,接下來到了一定年齡,便能進入初級方程式。但這與卡丁車有很大差異,馬力大,身體受力也變得巨大,完全是另一個層級。除了天賦和技術,現在又更要求體力與耐力。在即將成年之前,如果能夠擊敗眾多好手,便有機會通往高級方程式,如F3、福特方程式、雷諾方程式等賽事。在這裡將與真正的賽車好手們一較高下,也是眾家F1車隊尋找未來冠軍人才的地方。

如果這個年輕人可以在高級方程式中脫穎而出,順利晉級到F2,奪得耀眼的成績單,甚至拿到車手冠亞軍,那就會被F1車隊相中,擔任測試車手/儲備車手/第三車手,在練習賽中駕駛真正的F1賽車亮相,甚至有那麼一絲機會替補上場,在正式比賽中一展身手。

然後,才是最困難的時候。每年都是人才輩出,厲害的賽車少年們一個接一個出現、一個接一個級別晉升上來。但F1畢竟只有20個席位,許多F1車手一跑就是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每年空出來的席位屈指可數,一位難求,只能等待車隊給予機會。光是擁有實力、有耀眼奪目的戰績、有金主爸爸的支持,都還不足以達成F1車手的條件(除非爸爸有錢到能直接把一支F1車隊買下來)。還必須有完美的機運,出現遞出正式車手合約的那支車隊。許多高手終究等不到那份合約,從未出現在F1的發車格上。

F1車手就跟許多其他項目的職業運動員一樣,是合約制,車隊遞出合約,車手才有工作,並為該車隊效力。視合約內容不一,有人只簽一年約,有人簽好幾年的約。合約到期若不續簽,有其他車隊遞出合約,則車手轉隊(跳槽),繼續為別的車隊效力。另外,如果合約到期後,某個車手沒有收到任何一份新合約,那麼他次年就沒有F1席位,無緣參賽了。所以拿出好表現、甚至拿下冠軍,是每一位F1車手的終極目標,這可以大力爭取到薪水優渥、條件又有利於自己的車隊合約。相反,如果車手的比賽一直表現的很糟糕,競技成績不如車隊預期,甚至慘敗給同隊的車手,將來的賽季可能就會消失在F1賽場上。


https://i.imgur.com/gQnFXRL.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2年許多賽車深陷海豚跳問題(Porpoising),漢米爾頓賽後因腰背疼痛難以下車行走

F1車手在效力期間,必須堅持不懈的鍛煉身體,特別是要有強壯的頸部、手臂、手腕和腿部肌肉。同時也要有超人般的耐力,比賽時,駕駛艙內的最高溫度可達60°C,會讓
人體大量出汗,流失水份。激烈的比賽一跑就是連續一兩個小時,所有F1車手在跑完正式比賽後都會掉3~4公斤的體重。加上車手在踩煞車和油門踏板、集中注意力在賽道路線上時,會消耗巨大的體力和能量。當在彎道和急轉彎處抵抗G力時,也會消耗非常可觀的體力。

G力是指車手在加速或車輛在賽道上轉彎時所經歷的力量。F1車手在加速時會體驗到2G的力量,在急轉彎時最多可達6G。這代表車手要抵抗一個相當於他們體重6倍的重量。

雖然車手的身體被安全帶牢牢綁在座椅上,但他們的脖子和腿部仍然可以自由移動。在這樣嚴酷的高G力下,需要很大的力量來保持腿部和脖子的位置。所以F1車手非常重視頸部肌肉的鍛鍊項目,以提高耐力。因為在F1座艙裡,頭部是完全沒有支撐的,通通要靠脖子拼命抵擋G力。如果你多加留意,會發現F1車手的脖子都特別粗。

https://i.imgur.com/anJA5Zt.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此外,車手們也要有「天花板級別」的專注力和反應速度,連眨眼都要訓練。比賽時連續的、長時間的上百公里時速過彎,無止境般的變換方向、加速、減速動作,還要不停操作方向盤上的按鈕和旋鈕,調整機械模式,同一時間要維持住賽車的行車路線,全都需要異常集中的注意力,否則一閃神、一眨眼,便會發生可怕的車禍。強大心肺功能也是一項要求,比賽時心律都會飆高(平均可達每分鐘182下),而且車手坐在將每吋空間都完美利用的F1座艙裡,兩手向前緊握方向盤,胸口是長時間屈曲的,肺部空間受到緊迫的姿勢影響,呼吸不易。在某些達到三百多公里的直線路段上,加上車身的空力效應,賽車手甚至會短暫面臨無法呼吸的情況。每場比賽的耗氧量已經與馬拉松選手相當。這裡處處都存在最高規格的體能要求標準。

因此,F1車手的身體狀況可以媲美任何職業運動的大多數運動員,精實健壯,具有非常高的耐力和極佳的反應速度,身體和心理素質非常強悍,完全不輸給太空人和戰鬥機飛行員。由於參與一場F1比賽,都對身心有極高的要求,這就是為什麼車手在賽季內和賽季結束後,還是會花很多時間鍛鍊、管理飲食和作息、保持身體健康的原因。他們的健身方案包含 ——

‧淡季養生: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和肢體靈活性練習。
‧心血管健康:騎自行車、長跑、游泳、划船等間歇訓練。
‧肌力訓練:全身力量訓練、負重訓練、阻力訓練、轉向訓練。
‧靈活/反射/敏捷性:瑜珈、皮拉提斯、動態伸展運動和精神敏銳度訓練。
‧營養:以均衡飲食、高營養價值為方針。
‧心理狀態:進行冥想、正念練習、自律訓練法、呼吸訓練和視覺化技巧。
‧水分:嚴格的補水方案,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能量波動。
‧季前恢復:訓練計劃轉向維持肌肉量,而不是增肌,開始保持精確的目標體重。
‧賽前熱身:每個車手都有不同的方式,但可能包括阻力鍛鍊、反應訓練、伸展運動、輕度有氧和綜合性練習。

https://i.imgur.com/kMgTEgg.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

── 現役的F1車手 ──

https://i.imgur.com/UxrlcyR.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大部分車迷之所以熱愛F1,通常也是因為喜歡這些車手。如果你是新手,我也建議你從中挑一兩位車手來支持,這樣當你收看比賽時就會有一個清晰的關注焦點,讓你忍不住會留意那位車手的戰況,這能給你帶來明顯的投入感,更能充分享受到看F1比賽的樂趣。所以雖然車手多,但每一位我都會介紹。近年來的車手們也越來越有個性、有特色,甚至有著明星魅力;加上好幾位年輕車手都是天才少年,增添了一份青春熱血。

以下就是2024年的20位參賽車手。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去年收官戰與今年揭幕戰的陣容保持不變,沒有菜鳥,沒人離開。所以也按照去年賽季的車手積分榜排序:

麥斯·維斯塔潘(Max Verstappen)

來自荷蘭,26歲,2015年首次出賽。三屆世界冠軍。獲荷蘭王室授予「奧蘭治-拿騷勳章」。目前效力於紅牛車隊,車手號碼為「1」,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VER」。

https://i.imgur.com/SmHwmVg.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他出生於賽車世家,父母和外公都曾是職業賽車手,而父親則從小就將他當作F1車手來培養、磨練賽車技能,是真正意義上第一位為了F1這項運動而生的車手。很小就展現出驚人的駕駛能力,長大後也成為罕見的跳級車手,年僅17歲便於F1正式登場,才26歲就已經擁有眾多F1的歷史紀錄(如最年輕的分站冠軍、單季最多分站冠軍、最長連續分站冠軍等等)。當年看Netflix紀錄片時還認為他是屁孩。但是隨著我追完那幾年的比賽轉播之後,感到相當驚訝,原來他的駕駛技術力壓全場,而且對車輛感受度和掌握度高的可怕。從魯莽到成熟,在年齡增長、累積經驗後,現在他已變得冷靜,懂得伺機而動,各種表現也異常優秀,時常讓人覺得他的車技強到有點噁心了。加上他的賽車性能極佳,妥善率又高,目前已登基成為新世代的車王。去年的他已經人車合一,身心技都在極佳狀態,一點錯誤都沒犯過,沒有用上全力便輕鬆統治整個賽季,最近幾年似乎沒有什麼競爭對手能挑戰他。熱愛賽車的他,空閒時間居然還是喜歡在家裡開模擬賽車,時常在線上與各路電競選手比賽。

(常見綽號 —— 塔炮、潘子、潘潘、瘋狂麥斯、33)



塞吉歐·佩雷茲(Sergio Pérez)

來自墨西哥,34歲,2011年首次出賽。暱稱為「Checo」,是墨西哥最紅的體育明星之一。曾是法拉利車手學院成員,目前效力於紅牛車隊,車手號碼為「11」,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PER」。

https://i.imgur.com/fZhrIMV.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索伯和麥拉倫車隊度過前三個賽季後,2014年加盟印度威力車隊(後改名為賽點車隊)。以擅長管理輪胎、保護輪胎的能力而聞名,憑藉柔和的手感取得穩定成績,上了很多次頒獎台,因此也被譽為「保胎大師」。多年後,車隊瀕臨破產解體,眾多員工面臨失業危機,就是靠佩雷茲四處奔波,找到解決方案,以一人之力拯救了整個車隊。2020年底還上演了一場奇蹟的逆轉勝,從最後一名衝到第一名,奪下生涯第一個分站冠軍。2021年,在土耳其還有阿布達比大獎賽中,因為屢次強悍的防守住漢米爾頓的進攻,送上令眾人熱血沸騰的攻防大戰,又得到了非正式頭銜「國防部長」。他也因為撞臉湯姆克魯斯,大家常叫他「阿湯哥」。但2023賽季的他遭到維斯塔潘輾壓,一蹶不振,還在主場的家鄉父老面前撞車退賽,起跑第一個彎都沒進去就下班了,真是受到很大的挫折。面對一個未出使全力還擊敗你的隊友,真的會非常沮喪。希望他能找回狀態,繼續帶來精彩的大師級表現。

(常見綽號 —— Checo、恰哥、切口、阿湯哥、部長、國防部長、佩大師、保胎大師)



路易斯·漢米爾頓(Lewis Hamilton)

來自英國,39歲,出身於麥拉倫青訓體系,2007年首次出賽。七屆世界冠軍。獲英國王室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目前效力於賓士車隊,車手號碼為「44」,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HAM」。

https://i.imgur.com/JGpV9tF.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首秀便登上領獎台,季末只差一分便能在菜鳥賽季奪總冠;隔年在機緣巧合下,以一分之差從菲利浦·馬薩(Felipe Massa)手裡搶到總冠軍。多年後投效賓士車隊,連年斬獲冠軍寶座,是繼「車王」舒馬克之後的F1統治者。擁有眾多F1的歷史紀錄(如並列最多世界冠軍、最多勝利、最多杆位等等)。他天賦異稟、頭腦冷靜又鬥志飽滿,賽車路線滑順,能用盡每吋空間,甚至偶爾在座艙裡還有著對局勢變化的直覺。光是看他在激烈的連續過彎還能把方向盤握得非常穩,就看出他真的實至名歸。一旦他進入了「Hammer Time」領域、換了新胎出來追人,往往便是見神殺神見佛殺佛,實在驚人。漢米爾頓是F1史上第一位黑人車手,在歷年和現今所有的F1車手當中,也是最有時尚感和明星氣質的,早就把F1賽場變成他的時裝伸展台。漢米爾頓也和體育界、娛樂界、時尚界的很多名人有交情,動不動就看到他在時裝秀、奢侈品牌的活動上現身。他也對進入演藝圈、轉行當演員很有興趣,去年已經擔任布萊德彼特的電影製片。知名度非常「出圈」的他,也許將來有一天會發唱片、出演好萊塢電影吧!

(常見綽號 —— 老漢、爵士、漢爵、44)



費爾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來自西班牙,42歲,2001年首次出賽。兩屆世界冠軍,是當今場上經驗最豐富的F1車手。目前效力於奧斯頓·馬丁車隊,車手號碼為「14」,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
ALO」。

https://i.imgur.com/T1U0Row.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05年及2006年曾力克法拉利,連奪兩座總冠軍,終結了「車王」麥可·舒馬克統治多年的紅色王朝。但是之後的運勢卻直落千丈,選什麼車隊,那支車隊的賽車就烙賽,被車迷調侃為「地獄倒楣鬼」。曾經因為性能低下的賽車大失所望,在無線電裡留下載入史冊的經典嘲諷聲「這是GP2引擎,GP2... 啊啊啊啊啊!」。他是一位車技絕對頂級的超級高手,有很多神奇的時刻,一直以做出「不可能的超車」被車迷津津樂道,能將性能慢半秒的車開上領獎台,甚至獲勝。只是長年欠缺運勢,有很多次都與他的第三座世界冠軍擦身而過,一度從F1退役,去跑拉力賽和耐力賽。阿隆索於2021年在F1驚喜復出,重返頒獎台。即便他已年過四十,在賽車座艙裡卻完全不見一絲老態,他的駕駛技術仍在巔峰,還有大把的戰鬥能力,完全可以在賽道的最前排競爭,體力、耐力和專注力也不輸給年輕車手,甚至連對賽車的熱情和企圖心也是相當旺盛,擁有絕對剛強的信念,著實令人佩服。

(常見綽號 —— 龍嫂、龍哥、大頭、頭哥、小五郎、雙倍新人)



夏爾·勒克萊爾(Charles Leclerc)

來自摩納哥,26歲,出身於法拉利青訓體系,2018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法拉利車隊,車手號碼為「16」,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LEC」。

https://i.imgur.com/rqQFUFw.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從小就夢想成為法拉利車手的他,年紀輕輕便一度重振法拉利車隊的頹勢,還在車隊的主場拿下冠軍,被車迷譽為法拉利少主。賽車思路清晰又有過人本領,纏鬥力超強,遭到後車咬住時的抗壓性非常出色,但偶爾會在比賽中出現情緒化的症頭,多年來的失誤率有點高,有時候顯得毛躁,這部分可能需要加強;加上在法拉利不是被車隊給的策略搞、就是被工廠做的賽車搞,讓他在無線電裡無奈的說「為什麼我他媽的這麼倒楣……」。惋
惜、沮喪、心碎已經差不多成為勒克萊爾的常態了。但霉運纏身的他,還是擁有開掛般的賽車天賦,又有男模顏值(特別受到女性車迷歡迎),在賽車界裡的討論度一直都相當高,特別是他敏銳的賽車頭腦,人們一直認為他是最強大的新生代F1車手之一,對他將來的表現非常期待,但最終還是要看他在法拉利的奇怪運氣會走向哪裡了。

(常見綽號 —— 樂樂、樂扣、蕭樂樂、少主、鋼琴王子)



蘭多·諾里斯(Lando Norris)

來自英國,24歲,出身於麥拉倫青訓體系,2019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麥拉倫車隊,車手號碼為「4」,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NOR」。

https://i.imgur.com/jPxKNfd.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別小看他童顏的稚氣長相,賽車實力可是頂尖的層級,年紀輕輕就得過不少賽事冠軍(在年齡偏小的情況下奪取了F4、雷諾方程式2.0、歐洲F3總冠軍),有著極端敏銳的車感、出色的單圈能力、靈活的車輛適應性、還有精準的攻防意識,是在各種情況下都能榨出性能極限的高手。雖然開的不是最厲害的賽車,但他的比賽成績仍然極為優異,非常亮眼。在F1業界、眾車隊和車迷之間擁有高度評價。2021年俄羅斯大獎賽末尾,諾里斯一路領先時雨勢逼近,然而他堅持使用乾胎,隨後在大雨中痛失他的首座分站冠軍。直到今天,那場比賽都是他心碎的回憶。但他的面前,肯定還有更多的勝利在等著他。人們都能清楚看見他巨大的賽車天賦,他只會變得更強,許多人都看好他能問鼎未來的世界冠軍。

(常見綽號 —— 懶惰)



小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 Jr.)

來自西班牙,29歲,出身於紅牛青訓體系,2015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法拉利車隊,車手號碼為「55」,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SAI」。

https://i.imgur.com/01YNdYK.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他是兩屆世界拉力錦標賽冠軍老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 Sr.)之子。他是一位出色的選手,穩定性算是很高,有潛力在F1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在紅牛與維斯塔潘統治的2023年賽季中,只丟掉了一場勝利(RB19那一週缺乏抓地力),那個打破金身的人就是塞恩斯。在那場新加坡大獎賽中,他不僅僅速度快,沒有犯錯,而且頭腦十分冷靜,在座艙裡自己想出戰略,牽制後方。他在一輛麥拉倫和兩輛速度更快的賓士緊咬下,刻意留下DRS給速度不及自己的諾里斯,讓諾里斯有足夠的喘息空間避免被賓士超越,也能安全保住自己的領先位置。最終塞恩斯的戰略成功,拿下勝利,也中斷了紅牛和維斯塔潘驚人的連勝紀錄。那個輝煌的夜晚,是他載入史冊的生涯亮點之一,令我印象深刻,期待他將來的表現。

(常見綽號 —— 卡肉、Smooth Operator)



喬治·羅素(George Russell)

來自英國,25歲,出身於賓士青訓體系,2019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賓士車隊,車手號碼為「63」,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RUS」。

https://i.imgur.com/qzEhTIS.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他也是能在F1一票狠角色之中凸顯自己罕見天賦的賽車手。新秀賽季效力的威廉斯車隊正值低谷期,賽車性能吊車尾,然而他卻能屢次將車子帶到看似不可能的位置上。也讓賓士車隊在漢米爾頓確診新冠無法出賽時,徵召羅素頂替上陣。開著全場最強的賽車,輕鬆超過另一輛賓士,一路領跑。眼看首冠近在眼前,卻因為車隊在維修區犯下滔天大錯,而痛失人生第一座可能的F1分站冠軍獎盃。2021年比利時大雨中的排位賽,他開著威廉斯這輛破車刷出了全場第二快的車速!絕對是史詩級的表現。他花了三年的時間在威廉斯苦苦等待機會,拚命拿出自己有能力在頂級車隊裡爭奪世界冠軍的證明,他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2年,終於獲得賓士的正式合約,展開他的逐夢之旅。

(常見綽號 —— 探員、公主、就舉、舊舉、大眼仔)



奧斯卡·皮亞斯特里(Oscar Piastri)

來自澳大利亞,22歲,出身於雷諾體育學院,2023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麥拉倫車隊,車手號碼為「81」,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PIA」。

https://i.imgur.com/Aq3gTlN.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曾在雷諾方程式、F3、F2連年以菜鳥之姿奪得總冠軍,以一年跳一級的可怕速度在車壇竄升,但沒有辦法順利獲得F1席位,因為實在是沒有位子給他,在2022年屈居阿爾卑車隊的儲備車手,缺席了整整一年的比賽。但他認為在阿爾卑車隊沒有未來,於是轉投願意給他正式合約的麥拉倫車隊。經過漫長的等待,成為2023賽季眾人矚目的怪物新人。毫不意外,這位新秀表現的相當優異,心態也很穩定,是近年來表現最強勁的菜鳥之一。狀態出色的他與諾里斯搭檔,聯手為車隊拿下年度第四的佳績。他榮獲「FIA年度最佳新秀獎」(這個獎項是面向整個FIA賽車界的,不單只是F1),不少人也看好他能問鼎未來的世界冠軍。

(常見綽號 —— 皮鴨、皮亞)



蘭斯·斯特羅爾(Lance Stroll)

來自加拿大,25歲,2017年首次出賽。父親是奧斯頓·馬丁車隊老闆。目前效力於奧斯頓·馬丁車隊,車手號碼為「18」,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STR」。

https://i.imgur.com/4HbGUYM.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車迷們很愛嘴他靠爸,戲謔的稱他為富二代、公子哥或太子爺。但事實上,他不僅僅是靠爸族,他其實很努力訓練自己、要求自己,也有著一定程度的賽車實力,例如他的F3總冠軍。雖然成績並不突出,但也是一個甘願刻苦拚搏的富二代,連手腳受傷了都堅持要出場比賽,我覺得這很難得。此外,由於特殊的身份,眾人也經常有意無意的忽視他,但其實他的超車思路和執行能力偶爾還算不錯。畢竟他也上過幾次頒獎台,拿過杆位,不是什麼富二代都能開著F1拿這種成績的,有大把的銀子卻不開趴不把妹,反而選擇鍛鍊和奔波比賽,給他一點掌聲吧。

(常見綽號 —— 少爺、公子、太子、天賦哥)



皮耶·加斯利(Pierre Gasly)

來自法國,27歲,出身於紅牛青訓體系,2017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阿爾卑車隊,車手號碼為「10」,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GAS」。

https://i.imgur.com/7iTYwX8.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小紅牛車隊出道的他表現優秀,不論和誰做隊友,他都是成績更出色的那一位,很快就晉升到大紅牛。唯獨與維斯塔潘做隊友時遭受重創,表現不如預期,找不出適合的調校,無法很好的適應賽車。成績雖不至於糟糕,但就是跟不上屢屢站上頒獎台甚至還奪兩個分冠的維斯塔潘,在季中慘遭下放,對一個車手來說實在是莫大的羞辱,也成為他難以揮去的職涯陰霾。回到小紅牛的加斯利,越挫越勇,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拿出了強勁的表現,甚至在2020年的義大利分站大爆冷門,驚奇拿下分站冠軍(也是他生涯的第一個分冠),從此被車迷譽為「小牛王」,整個旅程簡直就像一部勵志電影。由於他下放到小紅牛卻拿出了極佳成績,打臉老東家,也一直有討論紅牛是否應該召回加斯利的輿論和話題,但他表示不願再回去。2023年,加斯利逃離了紅牛的生態體系,加盟雷諾集團的阿爾卑車隊,與同國籍的奧康成為隊友,組成全法國車隊。儘管運氣不佳、賽道上的戲劇性事件、錯誤的策略和糟糕的可靠性,他還是擊敗了隊友。

(常見綽號 —— 加大師、小牛王、狂讚士)



艾斯特班·奧康(Esteban Ocon)

來自法國,27歲,出身於賓士青訓體系,2016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阿爾卑車隊,車手號碼為「31」,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OCO」。

https://i.imgur.com/rGt4R7n.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速度中等、進攻一般、防守較強。奧康是個有爭議性的車手,人緣似乎欠佳,黑粉肯定不少,連同是法國人的加斯利(他們曾是童年時的卡丁車夥伴,後來鬧翻)都對他敬而遠之。他曾在2018年巴西大獎賽上被維斯塔潘套圈,但他不願讓車,甚至將對方狠狠頂出賽道,直接毀了人家一座分站冠軍。賽後在車手秤重區,怒氣衝天的維斯塔潘去找奧康對質,但他卻立刻嘻皮笑臉的回答說「我比你更快」,激得維斯塔潘氣到動手推他。不但成為名場面,還成了奧康的負面形象。再來則是與多任隊友的不良關係和火藥味,包括在印度力量跟佩雷茲做隊友時爆發內鬥,兩人屢屢在賽道上碰撞,或將對方的車子拍上牆。
2022年在阿爾卑車隊又與阿隆索內鬥,多次強硬防守、阻擋阿隆索,在他眼裡只要是隊友就死命阻擋,反而常把對手輕鬆放過去。然而阿隆索在2021年匈牙利大獎賽上,為了保送領跑的奧康能安全奪冠,在後頭拿出渾身解數防守了火箭一般的漢米爾頓,這一防就是整整十圈。相較之下,奧康的種種行徑不僅在車手圈結下許多樑子,也讓車迷對他的觀感不佳。難怪前年收官站一結束,阿隆索頭也不回直接跑去奧斯頓·馬丁的車房,大概實在是受不了了。

(常見綽號 —— 獅子)



亞歷山大·阿爾本(Alexander Albon)

來自泰國,27歲,出身於紅牛青訓體系,2019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威廉斯車隊,車手號碼為「23」,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ALB」。

https://i.imgur.com/zibGuZA.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他於小紅牛車隊初登場後便一直表現出色,在加斯利無法適應大紅牛而被下放時,優秀的阿爾本成為提拔人選。然而就跟加斯利一樣,他也在大紅牛賽車中苦苦掙扎於車輛穩定性,無法跟上飛也似的維斯塔潘,最後也慘遭降級,失去席位,成了紅牛的儲備及測試車手。然而堅毅的他毫不氣餒,立志要做「有史以來最棒的測試車手,然後重返賽道」,他也將自己的歷年成績整理分析成報表,以數據比對來揭示自己在賽車上的過人之處,向各支車隊投履歷。皇天不負苦心人,最終獲得威廉斯車隊的合約,於2022年賽季正式復出,並且還持續上演喬治·羅素當年在威廉斯的神奇表現,而且成績還更上一層樓,讓車隊和工廠都驚訝於「原來我們的車可以這麼快」。他最終為一支吊車尾的車隊拿下許多積分,幾乎是單槍匹馬讓威廉斯免於墊底,成為後段最出色的車手。

(常見綽號 —— 阿本、阿蹦、二本)



角田裕毅(Yuki Tsunoda)

來自日本,23歲,出身於本田青訓體系,2021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小紅牛車隊,車手號碼為「22」,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TSU」。

https://i.imgur.com/ORPhD9M.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首秀便拿分,攻防時很果決,特別是超車非常狠,看得出他的賽車天賦。但人們也發現當他在座艙裡就會變成怪獸,非常魯莽和火爆,經常犯錯、失誤、打轉撞車,不斷闖禍,還撞到隊友,留下碎片弄壞了維斯塔潘的底板。他也經常在無線電裡狂飆髒話,對著跟他通話的比賽工程師破口大罵。特別是他的前兩個賽季,已經浮現了日本暴走族、不良少年般的身影,像個「問題兒童」,令眾人捏把冷汗。但是下了賽車的他又變回內向靦腆的可愛小男生,講話還算有禮,話少又小聲,與隊友加斯利難得的好交情成為一段「佳話」,讓人對他有著複雜的觀感。於是小紅牛領隊命令他從英國搬到義大利,進行特訓、遵守紀律,找來心理學家磨練他的性子、加強他的注意力,並花更多的時間跟工程師待起一起做事。之後,角田與車隊的關係磨合的越來越好,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後,去年的他已經成熟許多了,能控制好情緒,變得冷靜。現在的角田不再狂躁怒罵、不再腦衝,失誤也變少了,取得明顯進步,也能開始幫助車隊發展。

(常見綽號 —— 腳甜、油雞、小雪、Yuki)



維爾特利·博塔斯(Valtteri Bottas)

來自芬蘭,34歲,2013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索伯車隊,車手號碼為「77」,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BOT」。

https://i.imgur.com/iltYnAs.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是一位得分機器,「排位賽車手」,擅長刷單圈最速。穩定性算很不錯,但是駕駛風格有些溫和老實,欠缺一些臨場應變能力。特別是在攻防的時候,總看不見他強硬的一面。從威廉斯轉隊到賓士時成為很可靠的二號車手(漢米爾頓的最佳僚機隊友)。超車時一直都顯得較客氣、看不出他有車手之間較勁的那種殺氣,所以低侵略性是他的特點。離開賓士轉到後段車隊的他,似乎也從長期屈居僚機、為漢米爾頓作嫁的陰影中解放,整個人變得豐富多彩,玩造型、剪叛逆的鯔魚頭、拍了好幾張爆笑的裸屁屁寫真。雖然心態似乎輕鬆許多,但他依然很少犯錯,也不太會掙扎於車速。

(常見綽號 —— 嚕嚕米、工具人、寶塔寺、77)



尼可·霍肯伯格(Nico Hülkenberg)

來自德國,36歲,2010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哈斯車隊,車手號碼為「27」,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HUL」。

https://i.imgur.com/HwMf3oc.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卡丁車時期的他戰功勳炳,曾被麥可·舒馬克的經紀人威利·韋伯譽為「令人難以置
信的天才」,預料將會在F1大放異彩。後來在其他高級方程式比賽中也狂拿冠軍,完全是耀眼的明日之星。不料進入F1之後,成績並不算出色,多年來一直徘迴在中遊,甚至是後段。他有著一項尷尬且著名的紀錄 —— 歷史上在F1職業生涯中出賽次數最多(206次出
賽),卻從未站上過頒獎台。2020年,霍肯伯格沒有拿到新合約,離開F1的發車格。之後曾四度擔任替補車手上場,並於2023年回歸F1。初次加盟哈斯車隊的他,便經常擊敗在該隊待了六年的隊友,速度非常穩定,貢獻了大部分車隊積分。真的是寶刀未老,表現不俗。

(常見綽號 —— 浩克)



丹尼爾·里卡多(Daniel Ricciardo)

來自澳大利亞,34歲,出身於紅牛青訓體系,2011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小紅牛車隊,車手號碼為「3」,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RIC」。

https://i.imgur.com/I60w8At.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14年異軍突起,在晉升至紅牛的第一個賽季便有卓越表現,讓拿過四屆總冠軍的隊友賽巴斯汀·維特爾(Sebastian Vettel)黯然失色,他當年贏得了紅牛所有三場來之不易的勝利,也是從賓士雙雄手裡唯一搶走冠軍的人。擁有頂尖車技,是笑容滿面(招牌笑容換來了「大牙」這個綽號)的晚煞車高手,我想沒有任何人會討厭他,大概是整個F1闈場裡最有觀眾緣的人。很有賽車才能,在攻防之間能展現出非常精準的駕駛技術。待在紅牛時期的他一直是頒獎台常客,拿分站冠軍後喜歡當場用鞋子裝香檳喝。直到維斯塔潘的到來,讓他不願在車隊裡屈居第二,決定另尋新東家。可惜從紅牛轉隊到雷諾後,新車性能差強人意,再轉隊到麥拉倫後又對車輛特性(特別是煞車)嚴重適應不良,簡直是一場災難,讓他的笑容都不見了。雖在義大利分站奪了一冠,但仍舊因為多場比賽的低迷成績,一度痛失F1席位。2023年中途,頂替表現不佳的尼克·德弗里斯(Nyck de Vries),
在小紅牛車隊復出。許多人也在討論,有朝一日也許他將能重返紅牛車隊。

(常見綽號 —— 蜜獾、大牙、中平哥)



周冠宇(Zhou Guanyu)

來自中國,24歲,出身於法拉利青訓體系和雷諾車手學院,2022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索伯車隊,車手號碼為「24」,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ZHO」。

https://i.imgur.com/xuQecj9.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他的F2生涯不算亮眼,但也不弱。周冠宇是史上第一位中國籍的F1正式車手,首場出賽便拿下積分,可圈可點。但由於他開的是爛車(不只到處都慢,連起步還好幾次自動防熄火)、也被車隊搞了無數次(不輸勒克萊爾),缺乏直接的競爭對手來比較,難以得知他的真正速度和攻防技術,但這兩年來的比賽他從未犯錯(除了一次突降大雨而滑出賽道的受迫性失誤),也從不犯規,連四輪出白線這種普遍的車手犯規都沒有看過。他冷靜的根本不像菜鳥(望向角田),總是態度從容、情緒穩定,讓我很好奇他到底可以穩到什麼程度?還是因為開車太小心而已?這是我未來很想知道的答案。他除了賽車,也對流行時尚非常感興趣,跟漢米爾頓一起為F1增添了一點時尚感。

(常見綽號 —— 小周、關羽)



凱文·馬格努森(Kevin Magnussen)

來自丹麥,31歲,出身於麥拉倫青訓體系,2014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哈斯車隊,車手號碼為「20」,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MAG」。

https://i.imgur.com/Wbijy7m.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他的父親是前F1車手、利曼24小時及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冠軍揚·馬格努森(Jan
Magnussen)。他曾經因為沒錢比賽而被迫放棄賽車生涯,到工廠去做焊工,所幸後來得到贊助,繼續征戰高級方程式,最後得以進入F1,然後初登場就拿下亞軍,在F1的成績比爸爸厲害得多。但他的駕駛風格比較激進,防守不怎麼乾淨。性格也是,與隊友爆發了內鬥,多起事故讓車隊苦不堪言,也讓領隊破口大罵。2020年賽季結束後,短暫離開哈斯車隊,離開了F1。2022年,由於俄烏戰爭的影響,哈斯車隊掃到颱風尾,決定與俄羅斯籍車手尼基塔·馬澤平(Nikita Mazepin)解約,並直接遞給馬格努森一份複數年合約,將車隊發展的期望託付給他。在2022賽季揭幕戰上,他獲得第5名,為哈斯車隊打破了長達一年多的積分荒,整個車隊欣喜若狂。在巴西站的排位賽裡,又藉著紅旗和大雨前做出的成績,拿到周六衝刺賽的杆位。這是他個人以及哈斯車隊成立以來的首個杆位。但2023年對他來說是個平淡無奇的賽季,常常跟不上隊友,沒有任何亮點。

(常見綽號 —— 吸蛋哥、馬畫龍)



羅根·薩金特(Logan Sargeant)

來自美國,23歲,出身於威廉斯車手學院,2023年首次出賽。目前效力於威廉斯車隊,車手號碼為「2」,賽事轉播資訊卡縮寫代碼為「SAR」。

https://i.imgur.com/8RRqqBr.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F3獲得過年度季軍(隊友是獲得冠軍的皮亞斯特里),但因為缺少贊助無緣F2,被迫回到F3繼續徵戰。他是8年來F1第一位美國車手,也是30年來第一位獲得積分的美國車手,但在F1的菜鳥賽季表現平平,很明顯離極限還有一段距離,也經常犯錯、失誤,在年終撞車排行榜位列第一。原以為他會丟掉席位,但車隊依然續簽。新的一季必須想辦法跟上經驗已經非常扎實的阿爾本。

(常見綽號 —— 蝦捲)




https://i.imgur.com/f0RIvFT.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除了身為知名賽車手的競技表現,也來說說人際關係吧!他們彼此之間完全不是那種「公事公辦,點頭說嗨」的職場往來,沒有一絲同行冤家的感覺,反而是一群相處起來普遍融洽的夥伴,只在賽道上競爭、賽道外十分和睦,偶爾還會聚個餐,甚至有很多人之間是會互相打鬧的好哥們、情同手足,感情非常要好;例如羅素和阿爾本、勒克萊爾和加斯利、維斯塔潘和里卡多、塞恩斯和諾里斯、角田和加斯利等等。也有人夢想成真、正在享受和偶像同台較勁的感覺,維斯塔潘、塞恩斯、周冠宇的兒時偶像都是阿隆索。

F1業界是一個「鯊魚池」、「狗咬狗」的殘酷領域,用「競爭非常激烈」根本遠遠不夠形容這種人人都想取得優勢、無情幹掉對手的環境。話雖如此,近些年F1車手們卻有著牢固的友誼,令觀眾覺得很有意思,也讓很多媒體耳目一新。

https://i.imgur.com/NjApAqe.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不跑比賽時的車手通常都保持著很好的交流,也有各種場外互動,把友情和正能量在網路上到處延伸,這些關係不只讓我們更了解車手們的個性和魅力,比賽過程中發生的事件也會讓觀眾更興奮。但只要戴上頭盔、坐進賽車,他們還是會卯起來爭搶彎道,拼了命要擊敗對方,完全不講情份的。但基本上,就算你在無線電裡聽到他們臭罵對方「白癡」、「混蛋」之類的,其實笑笑就好了,因為他們同場競爭暫時就是這種腎上腺素暴漲的狀態,等跑完比賽下了車往往也是笑笑而已,彼此都還是互相理解尊重的。特別是年輕一代的這群車手,都相處得特別好(看看電競四少,讓很多人都姨母笑)。接下來,說說同隊隊友的關係吧!



---

── 同隊的F1車手 ──

「隊友」這個詞在F1的世界裡很不一樣,團隊競賽的本質在這裡不太起作用。當然,以一般人的認知來講,隊友應該要一起合作,協力為隊伍爭取好成績,並專注於擊敗其他隊伍。但由於F1的席位非常有限、耗費資金非常巨大,一大票有競爭實力、帶著金主贊助的賽車手都在等著席位空出來,所以在賽道上擊敗你的隊友,向車隊和其他F1車隊證明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兩位車手都會爭奪車隊中的第一名(第一名車手通常會在第二名車手之前獲得新的升級套件),雖然現在很多車隊都主張公平競爭,但如果擊敗了隊友,那個車手就處於更有利的位置,獲得更高的薪資、將來也許能進入更好的車隊。相反,一個車手如果表現不如隊友(開著同一輛車、有上百Tb容量的數據比對,高下立判,沒有任何藉口),就有可能會徹底丟掉這份工作。

https://i.imgur.com/ngUSP4k.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年同隊的漢米爾頓和博塔斯,誰是一號、誰是二號不言而喻

同隊的F1車手有各種關係、各種化學反應,也非常微妙,甚至可以上升到政治層面、算計隊友。不過主要源自於所屬車隊的實力或內部管理,雖然車手都夢想著贏得車手總冠軍,但車隊會更看重車隊積分榜的排名,因為轉播權利金的大筆分紅是根據車隊名次來分發的,每支車隊獲得的分紅會隨著名次下降而銳減。所以在「錢」這件事情上,車隊比車手更重要。但F1車手也是人,一定會為自己的荷包、職涯和家庭考慮,也會有複雜的情緒和壓力。所以每隊的隊友關係各有不同,但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

沒有實力爭冠的車隊:大部分關係都還行,甚至私下有好交情、成為師徒或互相幫助的,特別是當兩人技術相近或性格融洽。

分出一號、二號車手的爭冠車隊:就像是一位大牌明星和一位綠葉配角,這種隊友關係通常不密切,但也不會有劇烈的衝突。

完全公平競爭的爭冠車隊:通常都是實力相當的車手,這種隊友關係往往很快變質,兩個都想搶冠軍,很容易導致隊內互殘。

https://i.imgur.com/BifPjsl.gif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16年西班牙大獎賽的「隊內互殘」名場面

隊友關係往往會直接影響車隊的表現,有些會互相完美配合,幫助車隊提升;有些是各跑各的,不會多做任何事情;有些則是非常討厭對方、拒絕合作、都不肯當二號,還在賽道上試著搞隊友、互相傷害,甚至同歸於盡,這種你死我活的車手陣容會給車隊帶來巨大災難,成績泡湯還要一直花錢修車。不過,很多爆炸性的名場面都是由第三種隊友關係送上的。

至於如何在轉播畫面區分同隊的車手,其實也很簡單,除了賽車上面會貼車手號碼,或是從頭盔判斷,我們主要還是看車頂上那根槓槓的顏色:
https://i.imgur.com/KFi4xfH.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4VjSsIF.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這個位於防滾頂架上端的緩衝結構叫做「T架(T-Cam),裡面裝有兩顆車載鏡頭(一顆朝前拍、一顆朝後拍),上面會塗上黑色或黃色,用來區分同隊車手的賽車。不論任何角度、任何距離,都可以從T架快速辨認出開車的人是誰。一般來說,一號車手(主將)是黑色、二號車手(副將)是黃色。但這不是硬性規定,如果沒特別原因就會這樣分配,一些車手也會自己選T架的顏色,例如漢米爾頓選黃色T架、在麥拉倫車隊更資深的諾里斯也選黃色,因為可以搭配自己的頭盔。


2024年的T架顏色分配如下:
https://i.imgur.com/2gpjH2W.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

── F1賽車 ──

F1是完全與「賽車」緊密相關的體育賽事,賽車就是車手們的競技工具,這個工具的優劣與否,深深攸關了比賽成績。由於各支車隊的財務、預算、研發、技術、基礎設施相差頗大,自然造出來的賽車性能也有明顯鴻溝。所以在比賽中,我們會看到不小的差距,最慢的車往往會比最快的車慢上1秒左右,如果1圈慢1秒,30圈就是30秒了,這也造成比賽名次容易預測的結果。所以FIA近年來引入「預算帽」制度,限制豪門車隊大撒銀子,拉進賽車之間的性能峰值,製造中下游車隊往前追進的機會。

每一位車迷都想更了解這些世界最頂級的汽車。一輛F1賽車平均由80,000個零件組成,為了讓這些時速370公里的速度機器能出色的發揮性能,每個零件都必須精確的組裝在一起。它們確實是一種異常迷人的機械裝置,要製造出這些頂級車輛需要付出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腦力、材料等資源,還要加上工程師們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才能實現。所以製造商錦標賽,還有一座車隊總冠軍獎盃,帶來的意義其實並不小於車手總冠軍,這是會讓整個研發工廠的人忍不住喜極而泣的最佳獎勵。

F1賽車的車身是由輕量化材料(如碳纖維)製成,能幫助車輛盡可能的輕盈,但也使它禁不起任何碰撞,因此在比賽中「碰撞肇事者」通常都要被追究罰則。這些車輛也被設計為盡可能具有空氣動力學性能,擁有流線型的低躺車身,以及複雜的空氣動力學套件,例如各種翼片、分流板和擴散器。在引擎罩下,F1賽車目前是配備油電混合動力
Hybrid Power Unit)
的V6渦輪增壓裝置,特別是高度先進、工藝複雜的內燃機,FIA希望能在促進環保的情況下,盡可能實現最大的效能和動力。

https://i.imgur.com/C32H6H3.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75年的F1歷史中,賽車規格發生了很多次巨大的變化和革新。如今的車輛在速度變得更快,同時也變得更安全。由於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的成熟,車輛性能已經得到顯著改進,能夠產生大量的下壓力(Downforce)與抓地力(Grip),因此它能以非常高的速度轉彎,也能以非常短的距離就完成煞車。多年來,電子元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車手對賽車有了更好的控制;安全標準也在1990年代後急速升高,讓車速更快,而事故卻更少。然而,F1賽車仍然有開放式車輪和敞開的單人座艙,始終有著一定程度的危險性。因此在保護車手安全上,F1也做了極大的改進。

https://i.imgur.com/BK7ECnF.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車手座艙是一個重量輕、強度高,採用單體橫造設計的結構,由兩個12層的碳纖維層和中間夾著的鋁製蜂巢結構,利用幾何形狀的原理,以材料直接受壓來吸收彎曲和變形的應力,從而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狀似浴缸,也像一艘小船,又稱為單體殼(Monocoque。它組成了車手的駕駛艙和油箱,異常堅固,在事故中能有效防止零件刺穿,保護車手的人身安全。座艙裡除了碳纖維座椅、6點式安全帶、腿部防護墊、頭枕之外,也備有滅火器。

https://i.imgur.com/vMNKpro.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車手坐在一個低矮的座椅上,幾乎是以躺姿開車。低矮的位置有助於降低重心、提升車輛操控性,並減少阻力。但安全性是首要的考量,更窄、更緊湊的佈局可以在發生事故時保護車手的腿部。每支車隊都會為自家車手量身打造座椅,完美貼合他們的身體輪廓,盡可能設計的舒適,並具有高支撐性。

https://i.imgur.com/TKLyYSa.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然而,開放式座艙也讓車手頭部完全暴露於外部環境中。2014年曾造成車手儒勒·比安奇(Jules Bianchi)頭部重創而後喪命,讓FIA開始尋找新的保護方案。2018年起,頭部位置的周圍有一個俗稱為「人字拖」的保護裝置Halo,能承受約12噸的衝擊力(大約是一輛雙層巴士的重量)。這是統規製造的零件,硬性規定每輛賽車都要安裝,以對車手的頭部提供安全保護。一開始受到許多審美批評,超多人認為它很醜,但Halo後來挽救了許多位車手的生命,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嫌棄它了。

https://i.imgur.com/3rEeDgP.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0年巴林站的恐怖事故,羅曼·格羅斯讓(Romain Grosjean)高速衝撞鋼製護欄,並
爆炸起火,所幸人無大礙

https://i.imgur.com/EEQLuX3.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事後抬出攔腰貫穿鋼製護欄的單體殼座艙,若不是Halo保護格羅斯讓的頭部,後果無法想

https://i.imgur.com/l5G6tqk.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18年比利時站起跑第一彎,勒克萊爾上方突然飛過阿隆索的賽車,Halo為他抵擋了撞擊

https://i.imgur.com/I5ZMNdl.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1年義大利站,維斯塔潘與漢米爾頓爭搶彎道、兩車的後輪接觸後,紅牛賽車起飛,輾過漢米爾頓的頭頂

https://i.imgur.com/UPjDdff.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2年英國站起跑,周冠宇的賽車遭衝撞後,翻覆滑行、防滾頂架斷裂,僅剩Halo為他頂住地面

隨著遙測技術的出現,現在每輛F1賽車上平均有300個感測器(包括控制感測器、監測感測器、儀表感測器三大類),由標準電子控制單元(SECU)監控約4,000多個參數,本質上已經是一台小型電腦了,它會將感測資料以及日誌記錄不間斷的傳輸給車隊,每秒會產生超過110萬個數據點。車隊可以即時、視覺化的全面瞭解車輛性能,隨時檢查引擎的健康狀態、輪胎磨耗情形、燃油消耗,甚至是G力(G-force)等等資訊,工程師也可以根據收集到的資料立即做出決策,或是回到車庫後進行其他調校。一場大獎賽結束之後,會留下超過上百億個數據點,總計約4TB~4.5TB的資料,每年都會反覆利用。


---

── F1的車身設計 ──

從外觀乍看之下,新手會覺得F1賽車都長的一樣,可能心想「大家都開一樣的車嗎?」不,不是這樣的,FIA及F1主辦方並不會提供賽車或任何車體零件,而是由每支車隊自行打造或自行購買。之所以長得像,是因為每輛賽車都要按照統一的技術規則與規範,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造型,都是《F1技術規範》(F1 Technical Regulation)強加在賽車上的結果,賽車的整體形狀、位置、尺寸、面積或曲率都必須遵守某些嚴格規則。這些規則清楚劃定出一個又一個許可區域,組成了許多幾何形狀,所以又叫做「規則盒
Regulation boxes)」,而「規則盒」代表了車隊設設團隊所僅有的技術自由度,設計師只能在這些範圍內研究開發。按照相同的物理定律、相同的造車規範,理想中(理論中)最佳性能的解決方案並不會差太多,所以才會讓所有F1賽車乍看相似。如果你稍微瞧瞧、對照細節,就會發現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對於比較密切關注的車迷來說,這些賽車根本長得完全不一樣。

https://i.imgur.com/cuErcKH.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FIA給車隊的「規則盒」大概是長這樣,車身不能超出這些「盒子」

F1賽車總是追求最小的風阻,也追求最大的下壓力,但這兩者是有一定衝突的(下壓力也是一種阻力),所以這極度仰賴空氣動力學上的研發與設計,這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空氣動力學不但有助於賽車達到極高的速度,還能減少燃料消耗,並在路面上獲取更強大的抓地力。F1的車身設計其實就是指向一個功能 —— 在極大化增加下壓力的同時,也盡
可能減少阻力。這是一門衡權二元性的藝術。

https://i.imgur.com/EXc5alk.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由於空氣動力學設計,F1賽車的速度已經超越了飛機起飛時的速度。但是,車身上的各種翼片、分流板和擴散器等部件能產生非常巨大的下壓力,「把賽車壓在地上」。否則由於空氣升力,車手會無法控制它,車子會在賽道上飄起來(甚至飛出賽道)。同時,良好的下壓力不僅僅是把四顆輪子按在賽道上,提升車輛操控性,也能將最大的抓地力發揮出來,減少輪子空轉的機會,提升車輛穩定性;還能將引擎輸出的動力盡可能最大化傳遞到路面上,實現最理想的車速。由於存在巨大的下壓力,理論上,當超過某個時速時,F1賽車的下壓力之大可以讓它顛倒在天花板上穩穩飛馳。

接著,我們來拆分F1賽車各個部位的空力套件(Aerodynamic Component),它們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部件(但空力的技術含量是個無底洞,所以我只簡單介紹一下作用) ——

https://i.imgur.com/88W1dKD.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前翼(Front Wing):前翼占據了賽車前臉大半部分,形狀像倒置的機翼,它是最先接觸空氣衝擊的位置,也最先處裡絕大部分的氣流,可以產生大約20~25%的下壓力,上面的每個翼片都可以提供下壓力,是一輛賽車相當重要的零件。如果前翼設計的不理想,所有的氣流疏導就會出大錯,整台車的速度絕對不可能優秀。前翼會將氣流上下切割,分離出高壓區和低壓區,將賽車前端吸附(Suction)在賽道上。前翼也要將一部分氣流帶進煞車通風導管(Brake duct),提供冷卻煞車的作用。同時,它還要以兩側端版
Endplate)製造出明顯的渦流,改變輪胎周圍的氣流方向,把剩餘亂竄的高速空氣往外推走,減少暴露在外的兩顆前輪遭遇的風阻,並促進氣流繼續返回側箱和底板。

然而,如果前翼產生了過多的下壓力,就會導致後面部件產生超出限值的升力,所以不能一味提高。它要做的事情很多,還要做得乾淨俐落,對吧?所以一旦大面積破損,就一定要趕緊換新,否則會影響車速,前面壓不住,也直接減少尾翼的下壓力;整台車壓不住地面,導致抓地力大減。再者,前翼失效則整車氣流逸散,會在車尾後方形成超級真空區、帶來強大阻力。

https://i.imgur.com/0YBoEhF.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鼻錐(Nose cone):它和前翼是一體的,通過螺栓安裝在車身上,可以快速拆卸。當
比賽中有車子撞壞前翼,緊急進站時,我們可以看到車隊會搬出備用的前翼加鼻錐總成,迅速在幾秒內換新。鼻錐能提供主要的衝撞安全性,保護車手,也有很重要的空氣動力學性能,畢竟它位於前端。它以一小部分升力為代價,製造出下洗的氣流,提高賽車底板下方和尾部部件(主要是尾翼)產生的下壓力。

https://i.imgur.com/sZnc0Py.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側箱(Sidepod):賽車兩側的大型車體面板稱為側箱,容納內燃機、中冷器、散熱器
、能量回收系統、電池組、熱交換器等各種裝置。在賽車空氣力學設計中,側箱是重中之重,它佔據最大的面積,氣流經過車體表面時會導致壓力差,太大會增加風阻,太小會影響散熱。理想的側箱不但要能良好散熱、穩固車體的重心、減小風阻,還要妥善的引導氣流,甚至改善氣流,把前方過來的氣流完整輸送到擴散器上方。

要怎麼設計它,一直以來都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能單獨考慮,而是要作為一個整體去研發。2022年F1的新規上路後,每支車隊都絞盡了腦汁做側箱,有的寬、有的窄,有人鑽研下洗氣流(Downwash flow)、也有人專攻深下切氣流(Undercut flow),嘗試不同的側箱形狀和進氣口形狀,賓士車隊甚至出現怪異的零側箱(Size-Zero Sidepod)。最終證實是紅牛和法拉利的側箱設計最為成功,引起其他車隊借鑑模仿。

https://i.imgur.com/lCvXlgo.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尾翼(Rear Wing):它是我們在馬路上到處都能見到的一種空力套件,也是F1車尾最
醒目的大片部件,能產生大約25%的下壓力。尾翼產生的下壓力和阻力,在賽車的總下壓力和總阻力當中,佔有相當可觀的比例。在彎道中,尾翼是得力助手,它能牢牢壓著後輪,提升轉彎的效率;在直道上,尾翼則是豬隊友,它會帶來不小的阻力,多多少少都會限制住賽車跑直線的速度;所以每支車隊都會透過調節尾翼角度,來權衡賽車的極速和彎道表現,也必須設計製造好幾個不同的尾翼設計,產生不同程度的下壓力,以涵蓋所有不同賽道所需的速度,甚至會有特供板尾翼,專用於某一座賽道。尾翼是不能快速換新的,一旦在比賽時受損,OK,直接下班回家。

https://i.imgur.com/2IenTq2.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懸掛(Suspension):每顆輪子都連接著V型的懸掛,外觀上由上叉臂(Upper
Wishbone)、下叉臂(Lower Wishbone)、舦連桿(Track Rod)和一支懸吊桿(Rod)組成,減震器與防傾桿總成則藏於車身裡。別看懸掛似乎簡單,它也是性能的關鍵,攸關著賽車的機械抓地力,也就是不借助空氣力學,單純由車體自行產生的抓地力。懸掛負責盡可能的將輪胎貼合路面,追求更多的接觸面積;同時還要吸收路面起伏的作用力,並保持車體平衡的俯仰中心。工程師必須找到前後懸掛設定的最佳組合,才能實現對底板氣流空間的「平行密封」。車體在轉彎、加速和煞車時的動態越平緩、底板空間就越會穩定、最終下壓力就能越大。除了抓地力、與空力配合,懸掛更重要的責任是 —— 輪胎的升溫和
磨耗,一台賽車的輪胎用不用的好,幾乎要仰賴它。懸掛如果設計的不理想,便會折損空氣動力學和輪胎使用上的效率,直接影響到車速。懸掛分為推杆(Push-rod)與拉杆
(Pull-rod)兩種形式,每支車隊的設計和組合都不太一樣(前拉後推、前推後拉,或前後皆推等等)。

https://i.imgur.com/JncA654.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底板(Floor):這是每台F1賽車最神秘的套件,因為很難看到它的真面目。底板有極
高的研發技術含量,兩側有類似波浪凹槽的曲面通道,稱為「文丘里通道(Venturi Tunnel」,將中段的空間壓縮、前後端的空間敞開,使氣流速度明顯提升,利用這個原理帶來的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s)產生負壓,與前翼和尾翼所產生的負壓不同,底板所帶來的阻力明顯要小了很多。底板要梳理車頭帶進來的高速氣流、防止它們在過程中逸散、將氣流引導至擴散器,並分層、依序排出。

底板的邊緣套件(Floor Edge)也是舉足輕重的部位,不但要幫忙管理車身側面的氣流,也要封閉好底板下方的空間、確保車底氣流與外界的氣流隔離,否則會干擾梁翼和擴散器的效率,也要負責替暴露在外的巨大後輪排除風阻。底板的氣流通道設計和底板邊緣套件都是眾人焦點,備受車迷、眾家媒體和賽道攝影師的矚目,車隊更是想知道對手底板的箇中玄機,所有人都死命盯著它的所有細節。由此可窺見它有多舉足輕重。

另外,那一條看起來很像木板的東西,並不是普通的木製品,而是「防滑板(Skid
blocks)」,由木料混合醛酚樹脂製成的高強度玻璃纖維材料(Permaglass)。它是一項安全變革,FIA藉由它來強制執行所有賽車的最小離地間隙(高度增加會削弱下壓力、降低車速)。每場比賽結束後,FIA會進行抽檢,磨損超過1公厘便會取消完賽資格。因此車底必須設計得更高,才能讓防滑板在比賽期間保持相對完好的狀態。上面允許安裝鈦金屬塊,賽車打出的火花就是從這裡來的。

https://i.imgur.com/S6J8Vh4.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擴散器(Diffuser):藏在賽車的尾部下方,位於兩個後輪之間,要負責「盡可能擴大氣流」,是底板最後的匯流曲面,看起來很像一個大黑洞、張著血盆大口的超級噴嘴。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套件,F1的規則嚴格限制了擴散器的尺寸,因為它的影響力太強大了。依照白努利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因為上下氣流速度不同,擴散器可以有效減少車底的升力,等於提高了下壓力。它還能將賽車底部的空氣快速抽出,能與底板一起產生大約50%的下壓力,而且帶來的阻力相對很小。擴散器設計的越完美,車底的壓力就越低,下壓力便會越大。同時,擴散器能整理最後的氣流,防止在它們在尾部分離,從而產生不必要的阻力。

https://i.imgur.com/My0Za0t.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梁翼(Beam Wing):位於尾翼和擴散器之間,能將氣流向上推到賽車身後,對於後部
的下壓力非常重要。它能夠增幅、放大擴散器和底板的表現成果。首先,梁翼會改變賽車下方的氣流方向,在擴散器頂部創造出一個低壓區,吸入(提取)更多來自下方的高速氣流,這將使擴散器更加有效,產出更多下壓力,增加了過彎時的牽引力和穩定性。車隊都在嘗試不同形狀和尺寸的梁翼,找出下壓力和阻力之間的最佳平衡。它的位置、曲率、面積、攻角和邊緣可以做不同設計,以適應不同的賽道條件。只要設計的好,就能成為擴散器的有效延伸。


https://i.imgur.com/PV13WQy.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負片效果下的MCL36賽車

由於上面提到的這些精密工程所研發出來的終極套件,讓一輛F1賽車成了名符其實的「空力怪物」,平均能產生上千公斤的巨大下壓力,以車體重量的四到五倍壓在賽道上。這使輪胎具有強悍的牽引力(Traction),能用比其他車種高出非常多的車速解決各種彎道,還能防止車輛在過彎、急轉彎時打滑。總而言之,下壓力是F1賽車如此鶴立雞群的主要因素之一,它雖然起步加速、直線速度明顯都不優,但是只要放在彎道錯綜的場地裡同場較勁,F1就會快的跟鬼一樣。


---

── F1賽車的季中升級 ──

https://i.imgur.com/bWgvrxg.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3年賽季初驚喜連三站登上頒獎台的阿隆索,卻因為車隊失敗的「升級」而流失了寶貴的競爭力

隨著賽季揭幕,車隊和其他對手競賽、收集數據並做過比較之後,就會知道要怎麼做得更好。就跟賽道上的競速爭奪一樣激烈,在賽季進行中對車子的更新和升級,往往就是輸贏的關鍵。車隊們會繼續修正缺陷、挖掘賽車的潛力,甚至發現自己做錯了,進而改變整個研發方向。車隊們通常會進行各種大大小小的「季中升級」,為的就是要盡可能提升競爭力。如果是遙遙領先的車隊、或是落後太遠的車隊,也許不會做升級,而是將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明年的賽季。

季中升級一向是F1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大家都會仔細端詳新推出的車體部件,看他們有什麼新奇的點子(是創意還是模仿?)、看車隊如何在「空氣動力學」上優化他們的兵器,然後再看看最後的成績有什麼改變。我們很容易因為看到新奇的升級而感到興奮,但是秒錶永遠不會說謊,空氣是最公正的判官,升級套件能不能找到更多的下壓力、同時也讓阻力更小,計時數據會告訴所有人想知道的答案。有的車隊能扭轉劣勢、有的車隊卻不進反退,所以「季中升級」也能給車迷帶來更多不確定性,賽季初的常勝軍,不一定就是年度冠亞軍。

https://i.imgur.com/Q6rdlHu.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MCL60的一次季中升級,引擎罩、散熱鰭片、側廂、進氣口這四處有著最明顯的變化,底板邊緣有個切口也移除了

2023年有兩支車隊貢獻了完美的相反例子:麥拉倫奧斯頓·馬丁。在揭幕的巴林大獎賽上,麥拉倫的MCL60賽車慘不忍睹,敬陪末座;而馬丁的AMR23賽車一鳴驚人,成功衝擊頒獎台。隨著幾次季中升級,原先讓人驚喜的馬丁卻因為新底板和新前翼等部件失去了平衡性,實際上導致了賽車退步。而季初讓人惋惜、「近乎災難性」的麥拉倫,卻因為非常有感的成功升級而起死回生。麥拉倫的技術部門很快就找到了薄弱環節,大刀闊斧進行了一系列空力改革,修改了尾翼、梁翼、擴散器、底板、底板邊緣、側箱、散熱鰭片、進氣口、前翼、後視鏡和Halo整流罩,幾乎是全車大改。這些季中升級讓MCL60賽車搖身一變,最終在賽季末成了火箭,展現出「全能車」的潛力。這是很多人在賽季初意想不到的發展。



---

── F1的引擎 ──

自2014年起,所有的F1賽車都完成油電混合動力化,配備1.6 L V6渦輪增壓引擎。對不了解引擎的人來說,在「L」之前的數字表示引擎所有汽缸的排量體積,以升為單位。「V」就是V型引擎。在「V」後面的數字代表引擎的汽缸數量。

F1賽車的最低重量要求為798公斤,不包括車手和燃料。車隊的建造者和其他團隊成員,包括車手,必須根據他們的需求,想盡一切可行的辦法去優化馬力、扭矩和燃油效率。這就是為什麼F1賽車的引擎非常複雜,而且也會根據每條不同的F1賽道進行微調。

https://i.imgur.com/w8Wapix.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引擎曲軸每分鐘的旋轉次數,或者我們稱之為轉速,對F1賽車引擎來說,按規則都被限制在15,000轉內。由於現今F1賽車的動力系統是油電混合,所以不僅僅只靠一顆引擎來輸出了。現在F1賽車搭載的叫做「動力單元(Power Unit,PU)」,包含 ——

‧內燃機(ICE)
‧渦輪增壓機(TC)
‧熱能回收系統(MGU-H)
‧動能回收系統(MGU-K)
‧能源儲存電池(ES)
‧中央電子系統(CE)

動力單元的功率全開時能產生大約1,000匹馬力。F1賽車的最高時速可達375公里左右,維爾特利‧博塔斯(Valtteri Bottas)在2016年墨西哥大獎賽中,駕駛賓士W09賽車,創下372.5公里的最高時速紀錄。


---

── F1的方向盤 ──

方向盤已經成為F1最明顯的高科技象徵,這是難得一見的工藝結晶。七十多年來,F1的方向盤發生了巨大變化,車手的指尖握有更多控制權,能夠即時做出各種最微妙的調整。

當F1於1950年首次舉辦時,方向盤上根本沒有任何按鈕。事實上,它們是從普通公路車上拆下來用的,主要是木頭製。盡可能的寬大,來減少轉彎需要的力量。1970年代,方向盤開始變革,出現的第一個按鈕是引擎熄火開關。木頭改成了皮革,後來再改成絨面革,增加抓握時的摩擦力。1990年代,駕駛技術有了更高要求,換檔撥片開始出現,以及幾顆進行調整的按鈕。為了更容易按到按鈕和撥片,方向盤的形狀也不一樣了,變得更短、更方、更容易轉動。

https://i.imgur.com/fAevvdm.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方向盤的複雜性一直不斷上升,許多功能都轉移到方向盤上,並且配備了越來越多的按鈕、開關和旋鈕,同時還改進了握把的形狀。自從法拉利率先加上顯示器之後,不僅功能性越來越發達、成為複雜的介面,還講究起人體工學。

一個現代F1方向盤的輕量化做得非常徹底,造價大約新台幣150萬元。它使用的材料有很多種,但主要是由碳纖維、玻璃纖維、矽、鈦和銅製成,內部有複雜的電路和電子連接器。每個賽車手都有自己的喜好、駕駛風格和使用習慣,所以車隊也會根據他們的個人需求來量身定製。方向盤的人體工學設計、整體形狀、握把曲線、撥片長寬、按鈕及開關佈局,全都適合他們的手型,也符合他們理想中的方向盤手感。但F1賽車不僅速度非常快、轉向頻繁,甚至需要很多微調的轉動,而且還會受到顛簸路面的劇烈震盪,賽車手戴著防火手套,按鈕也相對小,並沒有讓方向盤變得更好用。但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各種按鈕和開關變得更容易操作。為了避免按錯,車隊會搭配飛機也在用的按鈕。

https://i.imgur.com/yCMoYfu.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細節上,每支車隊的方向盤都不一樣,光是使用說明書就厚厚一本。當一位車手初次進入一輛沒開過的F1賽車時,會感覺自己更像是要做工程師的工作,而不像是賽車手,因為它非常複雜,像是迷你電腦,各種按鈕和旋鈕可以組合出數百種配置,通常包含 —


‧動力輸出模式:調整動力單元輸出的性能
‧煞車平衡:調整前輪與後輪的煞車比例
‧能量回收與輸出:管理充電或放電
‧差速器:進出彎道時獲得更好的平衡性
‧離合器咬合點:無縫換擋才能提高性能表現
‧空燃比:提高功率衝刺最速,或降低功率省油保胎
‧油耗模式:控制當前所需的注油方式
‧輪胎模式:告知車輛目前使用的輪胎配方

所有車隊都將方向盤功能視為一定程度的機密,特別是在設計、設置以及特定車手的需求方面。上面列出的功能只是主要的幾項,但實際上還有其它一些功能是為車手、車隊甚至某條賽道量身訂製的。F1有著如此精密的方向盤,車手們不只要在比賽時無止境般的升降檔位,還有各式各樣的參數要一起調整,需要耗費大量的精神和體力才能正確完成這些設定,更要一邊和工程師通話、切電量、改模式、調煞車比,簡直忙到不行。所以賽車手必須完全熟悉他們的方向盤,養成肌肉記憶。

今天F1十支車隊的方向盤可見下圖:
https://i.imgur.com/03hrNfi.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

── F1的輪胎 ──

輪胎在F1比賽中扮演著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正是F1的精華之處(畢竟一輛賽車再怎麼厲害,還是要靠輪胎在地上才跑得起來),只要認識了輪胎,你就一定能看懂比。但輪胎也是新手剛開始最容易不理解的地方,只要搞懂F1的輪胎在玩什麼,當你看比賽時就會非常清楚。所以這段我會解釋的詳細一點。

倍耐力(Pirelli)與FIA簽有合約,由該廠商獨家擔任F1的輪胎供應商。不同於民用車和街車輪胎,F1賽車的專用輪胎只能以最佳性能跑到60到120公里左右,這是刻意設計的,讓一套輪胎無法在任何F1比賽中跑完全程,賽車必須進站更換輪胎才能跑完比賽,以增加比賽中的變數和懸念。直到2021賽季結束前,F1多年來都使用13英寸胎。從2022年起,官方制定了嶄新的技術規定,全部賽車改為使用18英寸的輪胎。

先引用一張中文維基百科上的圖表 ——
https://i.imgur.com/k33nZkc.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F1賽車的專用輪胎是光頭胎(沒有任何排水胎紋),倍耐力研製了五款乾地專用胎,每場大獎賽會挑選其中三款出來用。這一系列乾地胎按照硬度分為C1到C5,「C」是代表「化合物」。

「C1」:是這個系列最堅硬的輪胎,通常用於輪胎消耗最嚴峻、氣溫最高,或是高速彎最多、下壓力需求最大的賽道。能提供最大的耐熱性和極限能力,經得起長時間使用。但是以犧牲峰值性能為代價,抓地力表現不佳,也需要最高的工作溫度。

「C2」:用途廣泛,適合高消耗、高速、高溫的賽道。通常也會用於新賽道,在安全顧慮上,是比較保險的選項。

「C3」:用途極為廣泛,適合各種賽道條件,在耐用度和性能表現上取得了絕佳平衡,所以每一場比賽「C3」都會出現。

「C4」:用途也偏廣泛,適合低磨耗、平均車速較慢、路面比較光滑的賽道。但需要快速將它升溫,才能發揮峰值性能。

「C5」:是這個系列最柔軟的輪胎,專門為了低速賽道和需要高水平機械抓地力的賽道而設計。它只需要100°C左右的工作溫度,就能提供最強大的機械抓地力,但是使用壽命很短。通常出現在街道賽,以及路面很光滑的賽道上。

https://i.imgur.com/MSe5stS.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每場比賽,倍耐力都會從C1到C5之間挑出三款硬度的輪胎,供應給所有車隊使用。而挑出的這三款胎當中 ——

‧最軟的那款輪胎會在胎壁漆上紅色線條,稱為「紅胎」「軟胎」(S)
‧硬度居中的那條輪胎就會漆上黃色線條,稱為「黃胎」「中性胎」(M)
‧最硬的那款輪胎會在胎壁漆上白色線條,稱為「白胎」「硬胎」(H)

另外,如果比賽遭遇下雨、雨後積水的話,還有兩款具備排水胎紋的雨地專用胎:

‧較淺的排水胎紋,會在胎壁漆上綠色線條,稱為「半雨胎」(I),能應付一般雨勢和
乾溼不定的路面,但缺乏速度
‧較深的排水胎紋,會在胎壁漆上藍色線條,稱為「全雨胎」(W),能應付磅礡大雨和
積水,增強了抗打滑能力,但更加缺乏速度

https://i.imgur.com/FrVbzLC.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果還是覺得混淆,我再用兩張圖幫助你理解 ——

假設。第一場比賽,倍耐力研究後判斷這條賽道的路面瀝青太粗糙了,磨耗太兇,平均車速又高,輪胎的負荷太沉重了,可能會有爆胎風險,他們就會挑最硬的那三款輪胎(即C1、C2、C3)。讓輪胎盡可能撐得住巨大的壓力和磨損,以安全為上。所以那一場比賽,紅黃白的歸屬就會跟下圖一樣:
https://i.imgur.com/GXfMW68.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然後第二場比賽,倍耐力研究後判斷這條賽道的路面瀝青太細緻了,平均車速又低,根本不怎麼磨損,會讓輪胎變得太長壽,可能會導致比賽變得無趣,他們就會挑最軟的那三款輪胎(即C3、C4、C5)。讓輪胎死得早一點,也讓車隊忙一點,增加變數和觀賞性。所以那一場比賽,紅黃白的歸屬就會跟下圖一樣:
https://i.imgur.com/qDXgiYI.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注意到了嗎?第一場比賽裡最軟的紅胎,是C3;而到了第二場比賽,同樣一條C3,卻成為那場比賽裡最硬的白胎。如果你是個一知半解、正在試著看比賽的初學者,那可以不用管C幾,先放一邊吧。只要知道每場比賽的紅黃白代表什麼特性就可以了:

白胎(H)最硬、最耐磨損、里程最持久,但抓地力卻是最弱的,裝上它的時候通常車
速更慢。適合長距離續航

紅胎(S)最軟、最容易磨耗、通常也撐不了多少里程,但是抓地力最強,裝上它的時
候通常車速是最快的。適合短距離衝刺

黃胎(M)在磨耗、里程、車速和抓地力表現上,通常也是居中,因此也稱為「中性胎


特別注意我用了很多"通常"這個詞,因為上述解說並不是篤定適用於所有比賽,每條賽道飆起來都有不同的磨耗特性、抓地力強弱和彎道節奏;有賽道很要求馬力,也有賽道很要求下壓力。每支車隊的賽車和輪胎搭配後也都有不太一樣的特性,舉一些例子:

‧有的賽車很操輪胎;有的賽車不管怎麼跑,輪胎卻都好好的
‧有的賽車刷單圈超級快的,但是正式比賽跑一段時間後就疲軟了
‧有的賽車單圈刷不出速度,但是正式比賽跑一段時間後卻越來越快
‧在某場比賽中,有的賽車不管裝紅胎還是裝白胎,車速都排在倒數,結果一換黃胎變成火箭,一路瘋狂超車
‧有的車隊很擅長用C2、C3跑出最速,有的車隊只擅長C4這款胎
‧曾經出現過C1~C5都用得嚇嚇叫的賽車

而這種各自擅長的情況每年都在變,這就是工程研發的精妙之處,牽涉到整台車的所有零件、所有能量、力量和重量施加在輪胎上的結果。

https://i.imgur.com/PYBpZbK.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阿爾本和他跑了57圈的白胎

https://i.imgur.com/SThZxs3.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上面這張圖,假設比賽總圈數是50圈,那車隊就要想「我們要用什麼硬度的輪胎去跑完比賽?有幾種可行的策略?哪一種最快、最適合我們的車?」 ——

(S)(H)(一停):模擬數據後速度最快的策略。但是進站的前幾圈有可能會掙扎於輪胎衰退,比賽結束前的白胎也有可能會面臨一點衰退問題。

(M)(H)(一停):模擬數據後速度次快的策略。速度不如用紅胎起步,但是在輪胎衰退上比較有餘裕,駕駛風格可以稍微激進一點。

(S)(M)(一停):模擬數據後速度居中的策略。需要細心保護紅胎,走線和煞車都要保守,才能跑這麼多圈,但比賽後段有追人或防守的優勢。

(S)(S)(M)(二停):模擬數據後速度最慢的方案。用兩節紅胎可以
保持很出色的圈速,比賽後段也很強勢,但代價是要多進一次站,折損時間。

在正賽起跑最初兩到三圈,輪胎圈速優勢是最關鍵的因素,紅胎往往能向前爭奪賽道位置,而白胎則相反。到了十五圈左右,關鍵變成輪胎的壽命優勢,那時的紅胎已經是強弩之末、即將耗盡能量,無論如何隨時都要準備進站;而白胎則可以盡情加速,從容的應對高速彎,甚至可以等看看場上是否會出現安全車,在進站策略上的選擇更有彈性。

所謂進站策略(Pit Strategy),就是何時換胎、該換什麼胎的戰略,也是F1車隊用來較勁的暗黑藝術,用起來高深莫測、瞬息萬變,而身為車迷和觀眾的我們則可以等著看最後的好戲,當策略成功換得勝利,妙招會讓我們拍手叫好;當策略失敗錯失機會,昏招也會讓我們莞爾一笑。不同的輪胎,就像賽跑時換上不同的鞋子,試圖利用輪胎特性來戰勝對手的一種最佳方式。如果用(賭)對策略,甚至可以超掉車速更快的對手。這也是接下來要說的內容。


---

── 進站 ──
https://i.imgur.com/fQsKFzh.gif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進站(Pit Stop)在F1和許多賽車運動中都相當重要,所以我也會解釋的詳細一點。這是比賽中F1賽車必須執行的關鍵動作,可以用來更換輪胎、進行緊急修整(換新前翼、調整前翼角度、散熱管道清理、調整座艙或安全帶、更換方向盤、軟體重置、補充液壓、其它的緊急處理等)、車輛退賽、加油,或者作為賽會的一種處罰項目(因為維修區通道有限速,通常是時速80公里)。目前F1不允許在比賽中途加油。不過,由於單條F1輪胎的壽命低於一場比賽的距離,且賽事規則也規定「除非比賽全程濕滑,否則每輛賽車都必須至少進行一次進站停車,並至少更換一次不同硬度的輪胎」,才達成比賽結算成績的基本資格。

https://i.imgur.com/z6PYIb8.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glNtS85.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車隊的臨時車庫(又稱P房)和維修站全部位於維修區內,通常位於賽道起跑大直路的一側,隔著一道防護牆(Pit Wall)與賽道平行,並按照去年錦標賽中的車隊積分榜名次,來分配每支車隊在維修區內的車庫順序。車庫裡是許多車隊人員,例如工程師、技師、機械師、維修站團隊(Pit Crew)等等。一般而言,現場的每輛賽車都有五位主要工程師:比賽工程師、性能工程師、控制工程師、內燃機工程師和動力系統工程師,他們會確保車子的最佳表現和可靠性,並與車手聯繫。

https://i.imgur.com/WxJUhWV.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比賽中正在待命的賓士維修站團隊,他們有座位計畫,每個人坐哪張椅子都固定的

車庫外即是維修站(又稱維修格),需要多達21位團隊人員齊心協力完成任務,負責迅速更換輪胎等講究快速完成的工作,再將賽車安全釋放回賽道:

4名卸胎員(Tyre off)負責盡快將舊輪胎從賽車上拉下來。

4名上胎員(Tyre on)負責將新輪胎帶到維修站並裝上賽車。

4名輪胎槍手(Tyre gunner)負責操作專用氣動扳手,拆卸並安裝車輪螺帽。

2名前頂員(Front jack)負責操作特製千斤頂,將車頭抬起以便更換輪胎。1名主力,1名後備。

2名後頂員(Rear jack)負責操作特製千斤頂,將車尾抬起以便更換輪胎。1名主力,1名後備。

2名穩車員(Steadier/Side jack)負責在兩側扶穩賽車。當前翼損壞無法頂起車頭時,這兩個人員會操作側千斤頂補上。如果需要,他們還可以清理散熱口、車手護目鏡或後視鏡。

2名前翼調整員(Front wing flap adjust)當車手希望改變轉向過度或轉向不足的特
性時,這兩個人員會負責操作專用鑽頭,轉動前翼上的螺絲,以調整角度。更換新前翼時,也是他們協助安裝。

1名棒棒糖人(Lollipop man)負責引導賽車駛入維修格、發出釋放賽車的信號。過去
是手持一根指示牌,狀似棒棒糖而得名。現代已改為線控電子燈號系統。他們要在維修區通道找到安全的放車間隙,並確保車手不會妨礙(或撞到)另一輛經過的賽車。

https://i.imgur.com/lB1ivHX.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RUwUemF.gif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以上這一切工作都要在眨眼之間完成,所以這組人馬平常就需要鍛鍊肌力、進行很多練習。彼此之間的站位、姿勢、腳步都要完美協調,節奏統一,才不會互相妨礙而拖延到時間。除了特訓,每支車隊也會以賽車手的標準來照顧這一組團隊,認真對待他們的準備工作,並分配體能教練、物理治療師和工程師等等,同時仔細研究影片和數據,協助團隊縮短換胎的時間,也有專人管理他們的健康和飲食。你也許覺得有些誇張,但只要理解
—— 賽車手在賽道上要追進0.5秒的差距有多麼困難、而換個輪胎要丟掉5秒又是多麼的
簡單 —— 你就能明白,進站導致輸掉一場比賽的可能性,比超車贏得一場比賽的可能性
要高得多。一次完美的進站也許只爭取到1秒鐘,但一次糟糕的進站可能直接毀掉一台車的比賽。只要換胎失誤,都可能會損失積分,這會轉化為車隊賽季名次的不利影響,然後在賽季結束時還可能繼續造成數百萬美金的分紅損失。這就是為什麼進站在賽車運動中如此重要。

F1的平均換胎時間是2.5秒,目前最快換胎時間是2023年10月9日McLaren車隊在卡達大獎賽創下的1.8秒。每支車隊都有這樣一支追求極限的特別團隊,在大獎賽周末負責隊內兩輛車的進站程序。這也代表在所有10支車隊中,有超過200人參與維修站工作,他們經常是觀眾的目光焦點,總是會在賽車駛進維修站之前做好萬全準備(通常啦)。

https://i.imgur.com/zWYOkFk.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kLrazg2.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法拉利的Pit Wall指揮站,坐了一排喜劇大師

比賽中除了賽道上的車子,賽道邊的維修區也是很受關注的焦點,包含一排整齊靠在防護牆邊的各車隊指揮站(沒有統一的名字,也可稱為指揮台、指揮中心)。這些指揮站都是高科技資訊中心,藏滿了纜線和各種昂貴器材,在比賽現場掌管所有可提取的資料和數據,在這裡只需要按個鈕,就可以聯繫整個車隊上下所有重要的節點,例如維修站車庫、車隊總部、工廠的團隊。指揮站主要是用碳纖維和輕質複合材料打造的組合式結構,每支車隊各有各的做法,規模都不同,有的八個座位、有的只有三個座位;唯一相同的是每個座位前都有監控螢幕和通訊面板。也沒有一定要哪些職位才會去坐那裡,但通常坐鎮在指揮站的會包括領隊、運動總監、技術總監、賽道工程總監、首席設計師、首席策略師、比賽工程師等等。

指揮站是F1賽事裡「團隊合作」、「運籌帷幄」、「爾虞我詐」的一種視覺象徵,是賽道旁邊的另一個戰場。這裡就像比賽期間各車隊的神經中樞,有眾多計時和數據設備。他們會監看賽況、自家和場上的賽車、計時段成績、數據圖表、賽道溫度、氣象雷達、車載鏡頭、電視轉播畫面等等,並與工作團隊或車手通話,討論決策或下達指令。在講究時機的F1賽事裡,每當導播或攝影師想要傳達比賽的緊繃氣氛、領隊或主管們束手無策的窘境,或是某支車隊的緊張和焦慮時,鏡頭都會對準這些指揮站。

https://i.imgur.com/a5itZv3.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p2HUg2Q.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賓士領隊托托·沃爾夫喜歡在車庫裡坐鎮,與眾不同

不僅車隊會根據場上局勢,車手也會考量自己的輪胎狀況、或是車輛需要任何修整,來決定是否進站。和輪胎策略的重要性一樣,進站時機通常會主宰比賽的成績好壞,因為這裡就是執行策略的地方,倍耐力也會公佈進站窗口(Pit Window)的圈數落在哪裡。然而,倍耐力給的進站窗口並不是官方規則,而是數據參考,它也只考慮輪胎退化和單圈時間。所以各支車隊都會自行計算,找出最佳方案。而且,駕駛艙裡的車手難以得知視線之外的戰況,更不能掌握全局,所以必須要仰賴車隊的協助。

https://i.imgur.com/4iMWFSt.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每個人都喜歡超車,但很多比賽的關鍵時刻是來自維修區,而不是駕駛艙裡。不少畫面上乍看平淡的比賽,其實檯面下有著暗潮洶湧的策略角力。一般來說,在正確的時機換一套新輪胎,意味著出站後的單圈時間會更快。若選在錯誤的時機,則比賽成績往往不理想。要獲得一場勝利,需要賽車、車手、策略這三者結合。所以還是需要看得見場上全局的車隊來做計算與分析,由總部的戰情室和現場的策略師團隊不斷篩選數據點、模擬數據並研究每一幀現場拍攝的影像。每支車隊總部的戰情室是F1最獨特的區域之一,這裡簡直像NASA任務控制中心一樣,房間裡有性能工程團隊、空氣動力學團隊、數據分析團隊、運算模擬團隊、比賽策略團隊和情報監控團隊,他們的研究主要會覆蓋以下因素:

‧輪胎退化/輪胎壽命(包含隊友和主要競爭對手)
‧比賽位置/圈速或計時段成績(包含隊友和主要競爭對手)
‧剩餘可用的新/舊輪胎(包含隊友和主要競爭對手)
‧瞬時相對時間軸(窗口)
‧新輪胎的預估圈速/退化/壽命
‧主要競爭對手的輪胎細節
‧主要競爭對手可行的所有策略(一停/兩停/三停)
‧賽車的傳感數據和設定參數
‧全場GPS數據
‧車手的反饋或意見
‧車手或主要競爭對手的駕駛違例情況
‧主要競爭對手的無線電(紀錄內容、判斷意圖、破解暗號)
‧出站後的交通情況(包含隊友和主要競爭對手)
‧DRS可以使用或禁止使用的通知
‧超車/防守的難易度
‧比賽控制中心(FIA賽事總監)發佈的消息
‧天氣預報(包含全場降雨、局部降雨、積水或乾燥情形)
‧賽道溫度
‧賽道摩擦力
‧駕駛技術/保胎能力
‧載油量
‧碰撞事故的機率
‧安全車/虛擬安全車/紅旗出現的機率
‧安全車/虛擬安全車/紅旗出現後的措施
‧比賽剩餘圈數
‧比賽期望的名次
‧從現場影片仔細檢查任何賽道上的情況(例如有車子掉落碎片)
‧觀察其他車隊的策略
‧觀察其他車隊的輪胎和圈速變化
‧基於觀測計算得出的理論最佳策略
‧基於軟體建模得出的理論最佳策略
‧這條賽道往年的歷史紀錄和數據

https://i.imgur.com/7DxLo1P.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KFwW5EZ.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這些數學模型考慮了所有因素,並交由電腦運行了數百萬次模擬,得出進站的最佳時機,以及進站總體上能帶來多少好處,戰情室再向首席策略工程師(或賽事策略主管)傳遞這些訊息(基本上是一眨眼之間就傳到比賽現場)。策略工程師會根據這些數據和資訊,加上自己的判斷和直覺反應,找出最合適的窗口來執行取勝策略後,由比賽工程師經由無線電聯絡車手進站。工程師給出的策略不一定都是完美的,有很多灰色區域無法非常準確的建模,所以也常聽取車手的意見,甚至可能會交由車手決定合適的輪胎和窗口。

所謂「窗口」意思就是「出站返回賽道後的前方空間」;而「合適的窗口」意思就是「出站返回賽道後有一段圈速不受阻礙的空間」:假設進一次站需要花費25秒,而你後面最近的那輛賽車離你還有30秒遠,那當你去換胎再回來賽道後,那輛賽車還是在後面5秒,而你的面前便是無人地帶,可以好好用新輪胎發揮車速,這個「30秒」就是一次合適的窗口、乾淨的窗口。我舉這個例子是非常完美的情形,當然啦,不一定非得淨空才行,凡是出站後不會被人擋、距離前面的傢伙還有個好幾秒遠,這樣也是好窗口,都能算是「窗口打開了」。相反,有一輛賽車在你後面24秒,那這個只有「1秒」的空間簡直糟到爆,當你離開維修站後,那輛車就會一屁股擋在你面前,造成時間上的嚴重損失,這樣就是「窗口沒開」。

身為看比賽的觀眾,我們也可以自己算算車手的窗口,這邊先用一張圖教你怎麼算
——

https://i.imgur.com/qrkjZJa.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畫面右下角給了「進站平均耗時」是19秒。我們以領跑的維斯塔潘來當例子,把他身後的車距秒差相加,一直加到超過19秒為止。從阿隆索、奧康、塞恩斯、漢米爾頓一直加到勒克萊爾時是18.177秒,再到加斯利這邊已經是20.18秒。那如果維斯塔潘現在進站換胎(而且維修站團隊沒有出差錯,快速換好),他出來之後便會夾在勒克萊爾與加斯利的中間。這就是他那一圈的窗口,看得出來是很糟糕的窗口吧?耗費19秒出來的話,後車就咬在1秒左右,距離前車更是不到1秒,空間非常狹小。


剛剛算窗口是往後方加總。現在來一張往前方加總的窗口算法 ——

https://i.imgur.com/Wdz5Nu4.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這張圖截取之前,佩雷茲、周冠宇、霍肯伯格(我用三個紅箭頭標出)已經提前進站,將他們的紅胎、黃胎換成白胎,按照規則可以不用再進站,能用這套白胎跑到比賽結束。而這裡是超車極為困難的摩納哥賽道,有十幾輛賽車首尾相接、間距都在1秒左右,他們遇上狹窄賽道的堵車,全都無法提速。然而,進過站的佩雷茲、周冠宇、霍肯伯格都是前方空曠,不但可以舒服的跑最佳圈速,而且照如此情況下去,還能衝進前方一票車手們的進站窗口裡,瞬間斬獲大量的賽道位置。看出來了嗎?從佩雷茲往前方加19秒的話,可以一直加到勒克萊爾之前!從勒克萊爾、加斯利、羅素,一直到斯特羅爾等人的進站窗口裡,已經被三個可以不用進站的人闖進去了。從我用綠線括起來的任一車手中,只要他們進站,便會掉到這三人的身後。此外,由於這三人沒受到阻擋,所以還可以繼續加速、繼續拉近秒差,把前方更多車手裝進這「19秒」,侵蝕掉他們的進站窗口。再利用這條賽道容易防守的特性,死命擋住掉到後面的人,就有機會佔取大便宜。

https://i.imgur.com/m6s3cCD.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紅牛車隊首席策略工程師漢娜·施密茨 (Hannah Schmitz),當今F1闈場裡著名的戰術大
師,被譽為「女諸葛」

接下來,我會介紹幾種常見的進站情況:

「標準進站」:即按照賽前原訂的理想計畫,輪胎耗的差不多,車速開始掉了,也有了合適的進站窗口才換輪胎。這沒什麼特別好解說的。

「緊急進站」:賽車遭遇碰撞事故,有輕微損傷(例如前翼破損等突發情形)或爆胎,不得不進站換前翼或換輪胎。緊急進站完全是計畫之外的、無法掌控的變數。通常被迫緊急進站的賽車都會掉很多名次,損失不小。

「策略性進站」:F1的看點之一!。策略性進站百百種、五花八門,要在不到30秒的時間內做出最佳決定,所以也各有成敗。它是應對場上各種突發變數的戰略,包括雨要下不下的時候選擇先換雨胎、賽道還是濕的時候換速度超快的乾胎上去賭一把、有人撞車時估計會不會出安全車,或者是其他車隊用了某款胎今天突然變快,是否現在就要跟進。策略性進站要在瘋狂的巨大壓力下保持冷靜,有時是權衡後做出的清晰判斷,純粹是智力與腦力的較量;有時是在眾人混亂中臨場應變、在巨大風險中大膽進取、放手一搏,有著扔骰子的刺激感。

「提前進站」(Undercut)兩大「翻牆進站」戰術之一。其實也是「策略性進站」的一種,只是比較特殊,不是每次執行都能成功,需要精密計算。當後車緊緊追趕前車(差距在2到3秒之內),而且確定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超越。隨著雙方輪胎都在磨耗、車速逐漸下降,開始接近換輪胎的窗口,雙方的策略也都差不多。如果後車突然進站,換了一條新輪胎,出站後全力瘋跑,而前車在這個時刻沒有進站,仍然用著舊輪胎跑著不太理想的車速,那麼當前車下一圈跟隨對手的決策,也進站換輪胎,想要繼續保持領先,通常為時已晚。因為那輛瘋跑的後車已經用新輪胎吃掉2到3秒的差距了,有時甚至更多。於是,便在賽道外用了一個策略,間接完成了賽道上的超越,隔著一道防護牆翻掉了對手。此戰術同樣適用於前車防守後車。

「延遲進站」(Overcut)又叫「晚進站」,另一個「翻牆進站」戰術。同樣也是要
精確掌握進站時機,在適當的時候提速,只是跟上面的「提前進站」相反,在對手進站後繼續用舊輪胎行駛,比較有挑戰性,也需要仰賴某種賽道特性,所以較少出現。例如在極低溫(或難升溫)的賽道,前車換了新胎可能需要兩三圈才能達到工作溫度,低於理想圈速;而後車用著正在工作狀態中的高溫舊胎瘋狂壓榨餘量、拼命推進,這不僅能趕上前車、在進出站之後有機會實現超越,更可以在比賽末段擁有輪胎壽命的優勢。又例如在超車極為困難的賽道(如摩納哥站),前車出站後遭遇阻擋,而未進站的後車面前一片開闊,反而圈速能推的更快。一來一往之下,既然是「你慢我快」,後車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執行「延後進站」,實現超越。此戰術同樣適用於前車防守後車。

「免費進站」(Free Pit Stop)免費進站不是在比賽開始前,甚至比賽期間可以預
測到的,它是運氣。當車手進站但不失去場上位置時,就是免費進站。如果車手透過更快的圈速與後車拉出了足夠的差距,通常會在其他賽車發生事故(例如碰撞)進行安全管制時獲得免費進站,特別是安全車出動時,在全場賽車大幅放慢的時候趁機去換個新輪胎!若後車距離夠遠,這個進站便不會掉任何位置,沒有任何損失,節省大量比賽用時!紅旗也可能會發生免費進站(端看車手是否在紅旗頒布之前尚有換胎計畫,倘若還沒換,便是一次免費進站)。在比賽期間獲得免費進站的話,對任何車手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所以安全車一出現就常會有很多車手換胎,因為它提供了大好機會、或是創造時間成本更小的進站時機。最後,如果比賽才剛開始(大家都是新輪胎)或接近結束(並且有可能在安全車帶領下結束比賽),車手可能不會選擇進站。

「雙車進站」(Double Stack Pit Stop)又叫「同圈進站」。隊內兩車一前一後都
進站換胎,一台車換完馬上接另一台。這是車隊硬實力的展現,難度相當高,不但要保證能拿出最佳換胎速度、有充足時間給工作人員準備一口氣換八條輪胎、即將進站的兩輛賽車也正好要有一點距離,以上有個疏漏便會折損時間。通常發生在安全車或突然下雨的情況下,這樣另一輛車就不必再跑一圈,從而損失大量時間和賽道位置。「雙車進站」通常有其必要性才會執行。有時從策略上來說,兩車一起換胎能將性能完好發揮,不用舊輪胎多浪費一圈;也可以兩台車一起進行「翻牆進站」的戰術,給予對手加倍的威脅。在必須完美表現的壓力下,「雙車進站」總是會加劇比賽的緊張氣氛,觀眾都愛看,如果車隊順利成功,往往都會得到很多讚揚。如果失敗的話,不僅耽誤比賽,還可能會引發一場災難,因為第一輛車出了差錯,第二輛車的比賽也毀了,例如2020年薩基爾大獎賽上,賓士給兩台車換錯輪胎的低級失誤,貽笑大方。

「幻影進站」(Phantom Pit Stop)就是A車隊一票人員抱著四條輪胎從車庫跑出來
,假裝自家的賽車要進來換胎了,結果賽車從外面跑過去根本沒進來,然後那一票人又抱著四條輪胎走回車庫,一切動作都是演戲、都是幻影。此舉用意是欺騙對手,讓B車隊害怕被翻牆進站給超越,有可能會緊急把車手叫進來換胎,結果掉入陷阱(因為A車隊的輪胎其實藏著胎肉,還能用高速跑很久,等到比賽末段時,A車隊的輪胎會比B車隊的輪胎更新、更有優勢)。「幻影進站」通常是前三大車隊才在玩的把戲,例如賓士、紅牛和法拉利。我看一次笑一次,當有車隊被騙到時更是好笑。對了,被騙到的那輛車,通常成績都不怎麼好看。

https://i.imgur.com/bpUfHtV.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寫到這,我也只是提到幾種常見的進站情景,賽道上有各種變數和情況,各有臨場應對的進站策略,既複雜又多變,要寫成一本書都行,這裡就盡量減短。當我們在看一場比賽時,可以先把該賽道的磨耗特性、倍耐力是給C幾的輪胎、當天的賽道溫度等東西先記在心裡,然後燈滅起跑後,再把你關注車手的起步輪胎顏色和總圈數套進去,等待比賽的發展。如果你關注的那個車手感覺早進站了,或是圈數還未滿三分之一就進了,那他可能是要跑二停(也就是進兩次站);如果晚進站、圈數快過半了才進,那他高機率要跑一停(只進一次站)。看出這一點後,你再觀察他的競爭對手怎麼做反應,是要用一停打兩停、還是兩停打一停,或者調動隊友突然進站、發起威脅,來一個前後夾攻。這樣子來欣賞比賽的話,即使鏡頭上貌似平淡,你也會清楚知道檯面下的風起雲湧,現在正進行著哪一種較量。

一般情況下,在正賽進行時,如果車手即將進站,他們往往會將車速推向極限、圈速明顯變快(與前方的秒差縮小),因為這套輪胎已經沒有必要保護了,也盡可能彌補進站所要花費的時間,所以看到車手突然猛然推進,往往就代表他要進站了。這是車隊、轉播講評和車迷都會留意的地方。但這也是車隊可以操作詐術的空間,大家都在盯著數據、彼此心知肚明,而車手猛然加速卻沒有要進站,實際上是想欺騙競爭對手;當然也會有相反的情況,沒有大力推進,而是突然進站想翻掉對手!

進站除了是比賽競爭的看點之一,也是很有觀賞性的環節。看著二十個工作人員全都像連體嬰似的,在兩秒鐘左右的時間內就同步換好了四條輪胎,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只有在F1的比賽裡才能看見的奇觀。需要很多人大量的練習和默契才能辦的到,所以進站也是車隊展現實力的主舞台之一。換胎換的越快,感覺這支車隊就很厲害;換胎換的丟三落四、丟人現眼,也會讓車隊淪為眾人笑柄(我不是在說法拉利)。再加上氣動扳手拆裝螺絲的舒爽機械聲,非常吸引人!

https://i.imgur.com/Oj3ovKu.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果比賽時出現特殊情況,所有賽車一窩蜂搶著進站換胎時,常會看到手忙腳亂的眾車隊、爭先恐後的眾車手,賽車在維修區通道上不斷危險的閃避,更是一整排混亂的奇景。

https://i.imgur.com/mYGzAK6.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

── 天氣對F1的影響 ──

雨天的比賽是車迷最愛,因為濕滑的道路縮小了車輛性能極限(引擎馬力、空氣力學、抓地力的綜合實力),會削減各輛賽車的差距,讓所有車手以純粹的駕駛技術搏鬥,也會有許多人輪胎打滑,甚至出現多起碰撞的場面,難以預料最後的比賽結果。我們先談天氣對F1比賽的影響,如果因雨水導致賽道路面太冷,那輪胎就會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進入工作溫度,很難發揮該有的性能。當路面太潮濕時,它會明顯降低F1賽車的抓地力和牽引力,增加失控概率。

https://i.imgur.com/nxiw6VS.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07年歐洲大獎賽,多輛賽車滑出賽道

https://i.imgur.com/uqvRfiv.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2021年濕滑的匈牙利站第一彎,博塔斯煞車鎖死來了驚天一撞,波及好幾台車,猶如打保齡球

雨天時由於會大大增加碰撞風險、彰顯車手們的技術水平、縮短車隊實力差距、可能讓車隊精心策畫的數據模擬圖崩潰,更容易爆冷門,所以雨戰有非常多的變數和意外,相當刺激好看,非常受到車迷們的歡迎。如果遇上忽雨忽晴的天氣、忽乾忽濕、半乾半濕的賽道,這場比賽也會很好看,變化多端的路面將會給所有車隊帶來更大的考驗,重新計算進站換胎的時機與策略。一旦有車隊決策出錯,太早進站、太晚進站,甚至換錯輪胎讓車子嚴重打滑,便會讓賽場上的名次瞬間大洗牌。所以天氣如果來攪局,那比賽肯定會變得不尋常。

https://i.imgur.com/osrNpE1.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現行規則的賽車會激起巨大水霧

但是自從2022年起,FIA大改規則,進入「地面效應」時代之後,F1賽車放棄以大量複雜的翼片和破風板來製造下壓力,改為控制氣流從賽車底部的通道穿過,以文丘里效應(Venturi effect)產生的超強大負壓「吸附」路面,來彌補所需的下壓力。

https://i.imgur.com/sroyBPI.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結果雨天時,路面的積水同時也會伴隨氣流從賽車底部穿過,車子不但瘋狂抽水,而且水量還爆炸多,經由擴散器往高處拋灑、形成誇張的巨大水霧,反而嚴重影響後方車手的視線,甚至到了幾乎看不見前方的情況。FIA唯恐發生致命意外,因此下大雨時格外謹慎,頻出紅旗暫停,不願冒險進行比賽。因此近年來,即使遇上下雨天,車迷有時候也無緣享受雨戰所帶來的刺激感。這要看FIA如何解決視線問題了,他們現在還一直在傷腦筋。


---

── F1的簡要歷史.冠軍紀錄 ──

F1起源於大獎賽賽車(Grand Prix motor racing)。前身為歐洲各地舉辦的各項大獎賽,以及由FIA的前身國際賽車運動總會(AIACR)先後於1920年代組織的世界車廠錦標賽、1930年代的歐洲車手錦標賽。雖然在二戰前,幾個大獎賽組織已經針對「方程式」或一套公定「規範」達成了共識,但由於二戰爆發,戰爭期間比賽暫停。

戰後,新規則於1946年由各大獎賽組織共同商定。在新規下,1946年9月1日在義大利

檔案過大!部分文章無法顯示
道,在第一輛賽車後排好,等待比賽恢復。當賽道上出現嚴重事故、天氣惡劣、賽道狀況
不佳時,現場的賽事幹事判斷危險係數極高,就會出示紅旗。或是場邊的緩衝設備被賽車撞毀,需要不少時間修復,也會出示紅旗。另外一提,按照規則,紅旗之下,所有賽車在維修區等待時都可以自由換胎,這是由於「紅旗 = 賽道路面暫時不安全」,可能會有碎片傷害輪胎。


「綠旗」▉▉▉:代表比賽恢復正常。
https://i.imgur.com/UecZr3Q.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事故排除,黃旗結束、安全車已經離開賽道,或是虛擬安全車結束時,便會出現綠旗。每當比賽遭遇較重大的事故而中斷,出了安全車或紅旗之後,有兩種方式恢復正常比賽 —— 「靜止發車(Standing Start)」和「滾動發車(Rolling Start)」。「靜止
發車」出現在紅旗結束之後,由安全車將所有賽車帶到發車格上,執行燈滅起跑的程序,繼續比賽。而「滾動發車」是安全車返回維修區後,賽會出示綠旗,但所有賽車仍然不可加速、不可超車,必需維持隊形,全權交由領先車手決定何時油門全開,因此叫做「滾動發車」(輪子都在滾動的狀態下起跑)。所有賽車一旦駛過起跑線,便可以自由超車,恢復正常比賽。另外,練習賽、排位賽和正賽開始時,綠旗也會飄揚。


「藍旗」▉▉▉:代表快車接近,盡快避讓。
https://i.imgur.com/OGILUmB.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快車比慢車多跑了一圈,領先整個賽道後,又在賽道上相遇,那輛慢車就會被揮舞藍旗。當一輛慢車被即將套圈的快車逼近時,按照體育規則,慢車車手應盡快離開行車線,讓出空間給快車過去,場邊工作人員也會揮舞藍旗提醒,如果被揮舞三次藍旗的慢車仍不讓路,將會面臨現場賽事幹事的調查與處罰,因為這違反了體育精神。另外,正要駛出維修區的賽車也可能被揮藍旗,這是提醒他賽道上正有快車要經過,匯入時注意安全。


「黑旗」▉▉▉:代表失去比賽資格,盡速返回維修區。
https://i.imgur.com/BArUYdB.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果車手行為不當、危害其他車手、或破壞了比賽的完整性,將被揮舞黑旗,當天的比賽資格已經被賽會正式取消了,不得繼續比賽。這是F1最嚴厲的旗子,但不常出現。


「黑橘旗」:代表該賽車有零件脫落的風險,必須盡速進站檢查。
https://i.imgur.com/mT86Skd.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賽車有零件搖搖欲墬,要掉不掉的,通常會被揮舞這面旗子,要車手趕緊去修車,以免造成他人危險。這面黑旗中央帶有一個橘色圓型,俗稱「蛋黃旗」、「肉丸旗」。一旦車手收到黑橘旗,他們必須遵守規定和賽事幹事的指示,回去維修區給車隊修復。不遵守黑橘旗可能會導致處罰或取消比賽資格。


「黑白旗」▉:代表警告。
https://i.imgur.com/E2oi3Ot.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車手在賽道上違反比賽規則,或是出現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時(例如四輪出白線、不當阻擋他人、抄捷徑、有故意引發碰撞的嫌疑)。為了確保公平競爭並維持安全標準,黑白旗代表了給車手最後的警告,只要再犯一次,幹事們就會直接判罰該車手了。這面旗子以黑色三角形和白色三角形圖案組成,以對角相楔。


「白旗」▉▉▉:代表前方有緩行車輛。
https://i.imgur.com/u03Kjpt.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適用於各種前方有緩慢行駛的車輛,需要特別提醒車手的情況。可能是有賽車要駛出維修區、有賽車正在損失動力,也可能是安全車、醫療車、拖吊車、救護車正在賽道上行駛。通常也用於練習賽最後一圈,車手有機會練習起步。


「紅黃條紋旗」:賽道上有碎片或濕滑液體。
https://i.imgur.com/o3Hk66m.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果路面影響抓地力,有油漬、有積水、有泥沙、有碎石或碎片等等,便會出示這面旗,請車手注意賽道狀況,以免造成危險。


「方格旗」:代表比賽結束。
https://i.imgur.com/lgHXzuP.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這個黑白相間的格子旗只會出現在起點/終點線。當正賽來到最末尾,第一個衝過終點的車手,就會是第一個看到方格旗的人。這是賽車界最著名的旗幟,方格紋也是賽車文化裡的一種勝利象徵。對於車手和觀眾來說,方格旗的出現一直都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它標誌著比賽的結束、勝利者的出爐。除了正賽,當排位賽和練習賽的時間結束時,也會在起點/終點線揮舞方格旗。

https://i.imgur.com/9vIKbND.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除了揮旗子,賽道邊也會搭配許多電子看板,亮出相同顏色的燈號或標語,讓車手不論是夜賽還是天氣不好的情況都能清楚看到。


---

── 安全車 ──
https://i.imgur.com/qMLn1LV.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安全車是一輛特殊改裝的前導車,負責維持賽道的安全管制。每當賽場上發生一定程度的事故,或出現障礙物、散落物、場地溼滑等危及比賽進行的情況時,FIA的賽事總監便會派出安全車,帶領所有F1賽車慢速繞場,大幅減少工作人員排除事故時的風險。不論是「實體安全車(Safety Car)」或「虛擬安全車(Virtual Safety Car)」,正賽圈數都會繼續計算。安全車又分為實體和虛擬兩種 ——

「實體安全車」
https://i.imgur.com/gVlu12S.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安全車出動時,全場黃旗,電子看板會打出「SC」的字樣,所有賽車必須慢速行駛,禁止超車。安全車會尋找領先的那輛賽車,並壓在前方(當然也是禁止超越安全車)。其餘賽車依序排列跟隨,維持一定的短車距,繞場等待事故排除。之後,如有車輛被套圈,安全車會讓這些賽車通過,讓他們跑一圈,回到車陣隊尾,排在自己真正的順位。最後,賽事總監會出示結束預告,安全車駛進維修區,完成它的任務。安全車離開賽道後,進行前面說明過的「滾動發車」。

「虛擬安全車」
https://i.imgur.com/IqpqKmV.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這是傳統安全車措施的替代方案,在一定程度內的事故處理上會更有效率;它能迅速部署、迅速撤出,也能維持任兩車之間的差距,對於比賽的節奏和局勢,能將干擾降到最低。如果事故情況還不需要出動安全車,賽事總監預計可以快速排除,便會指示比賽進入「虛擬安全車」的管制階段。同樣全場黃旗,電子看板會打出「VSC」的字樣。這時沒有真正的安全車前導,而是所有車手們必須維持比正常乾地的單圈速度慢35%的速度行駛,就有如安全車真的存在一樣。有嚴格監控的限速機制,一樣也禁止超車。除非要換胎,否則不得進站。「虛擬安全車」結束之前,賽事總監會出示預告,然後再出示綠旗恢復正常比賽。

安全車是一項必要的管理措施,但它的出現也會給比賽帶來最大的變數,比賽可能會在一瞬間突然逆轉。由於安全車出動時,全場賽車必須慢慢開的原因,相對產生了節省進站時間差的大好機會。如果運氣好、反應快,逮到機會,車手是有可能莫名其妙超掉好幾個對手。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倒楣、失策,結果白白丟掉了勝利。通常這是令所有車隊、車手和車迷最為緊張的突發環節,一旦出現就有變數,只不過「虛擬安全車」帶來的變數較小。這是因為「實體安全車」會壓住車陣,全場速度更慢(可以讓車速減慢達60%),每輛車都首尾相接,完全抹去原先的差距,造成恢復比賽後有名次洗牌的機會。而「虛擬安全車」期間,車手不需要犧牲掉原本領先的差距,只需要將時速壓下35%就行。全場速度不會像安全車出動時那麼慢,也不會壓出一串車陣。

讓我們來設身處地一下,舉些例子讓你更明白安全車是如何影響比賽的 ——

因為安全車而佔了便宜

假設你是一輛追趕的車,一直追不上前方對手。當大家輪胎壽命將至,對手進站換胎,用掉了25秒,他出來之後掉到你後面。而你的輪胎尚能支撐,還未進站(照正常情況,當你進站換胎再出來,依然會在那位對手的身後)。如果此時有人撞牆,安全車出動,而你把握良機進站換胎。由於全場必須慢行,(相比於對手剛才花了25秒去換胎時,你正在全速飛馳),這次進站便節省了大量時間,出站之後,對手還是在你身後。你佔了大便宜,而他吃了一記悶虧。

因為安全車而吃了大虧

假設你一路領先,身後的對手始終無法追進你。然而,比賽結束前幾圈,某一輛賽車突然撞牆,直接停在賽道邊、擋住一半賽道,賽會立即出動安全車。領先的你又剛好錯過了維修區入口,沒能把握最佳機會進站。此時身後的對手果斷進站,換了新軟胎,變數劇增。最後一圈,安全車退場,你和對手展開最終對決,互相貼近,輪對輪搏鬥。但對手藉著新輪胎優勢,輕鬆超過去。而你即使車子更強,卻由於舊輪胎的劣勢,沒有還手之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揚長而去。最終,率先衝線的人不是你,而是他。一座大獎賽冠軍就這麼飛了。

以為吃了大虧卻佔了大便宜

假設事故之後,對手神機妙算認為將會有安全車、或者把握住安全車出動的良機,果斷進站換胎,出來之後,在來不及進站的你身後喜不自勝(因為比賽恢復之後,等你進去換胎就會在他身後了)。結果護牆被撞爛,需要修很久,賽會改祭出紅旗。按照規則,紅旗之下,所有賽車在維修區等待時都可以自由換胎。啊哈.. 你可以爽換了,等一下不用再特別進站了。而剛才自以為聰明搶先進站的對手,就這樣白白掉了位置。


----

── F1圈子裡的術語和俚語 ──

這段會介紹一些F1圈子和賽車界的術語和俚語。也許將來會再新增一些時事笑梗。

「BOX」
https://i.imgur.com/33hOuDP.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看比賽時經常會聽到車隊人員在無線電裡說「BOX」這個詞,這是來自車手專屬的比賽工程師,他會提醒車手要在這一圈駛近維修區入口時進入維修站,為避免聽不清楚或誤會意思,無線電的通話內容會盡可能簡短,而「BOX」就是德文「進站(Boxenstopp)」的前三個字母。


「得來速」
https://i.imgur.com/oBdnRUJ.gif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意即車手被罰「通過維修區」(Drive-through penalty),以限速緩慢直行後再重返賽
道,通常會損失比賽位置。像麥當勞提供的「得來速」服務原文就是(Drive-through)。近年來這個判罰比較少見了。


「髒空氣」(Dirty Air)
https://i.imgur.com/Mi9O8pq.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w6LbaKX.gif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指前車消耗了正常的、「乾淨」的氣流,留下了混亂氣流(Turbulence),導致後車的空力性能降低。前面提到F1賽車設計的空氣動力學效應,因此F1賽車也是一台非常可怕的空氣干擾機,緊跟在後的賽車將會遭遇亂七八糟的氣流,導致車身上的空氣動力學效應被破壞,無法正常生效。當賽車長時間遇上前方對手的髒空氣時,將得不到正常的氣流,損失下壓力,過彎性能減弱;散熱口也接收不到適量的空氣,可能會造成煞車、機件或引擎過熱的麻煩。髒空氣的負面影響也不只這些,還會改變後車轉向時的平衡感。


「尾流」(Slipstreaming)
https://i.imgur.com/uMPcnXR.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上面提到,髒空氣會對賽車造成的不良影響,特別是過彎。但是在直線上,卻能短暫形成有利影響。由於前車頂開了空氣,前車會把氣流往上方抬起、也往左右兩側推開,出現一個低密度的氣囊,甚至是真空區,這同時也將後車原本會迎面撞上的空氣移除了,因此風阻暫時變小,車速也順勢得到提升。所謂的「吸尾流」就是在直線上緊跟著前車屁股,把對方當成「破風手」,利用前車排除阻力,靠得越近,車速提升的越明顯,然後利用彈弓效應(Drafting)伺機超車。


「DRS」(Drag Reduction System)
https://i.imgur.com/njq4XzK.gif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https://i.imgur.com/bm0Hdui.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可變式尾翼系統,又叫超車輔助系統、減阻系統。2011年起新規加入的液壓裝置。當後車逼近前車一秒內,便可以在特定的「DRS路段」(通常是直線路段)打開這個系統,放平部分尾翼的角度,讓更多空氣流通,大幅減少風阻,從而使賽車獲得更快的速度。
FIA引入「DRS」旨在增加超車機率,讓比賽更好看。但也經常出現好幾輛車都首尾相接,彼此都能開DRS,有開跟沒開一樣,陷入誰也超不了誰的窘境,我們也戲稱為「DRS高鐵」。為了安全起見,起跑的第一圈、恢復綠旗的第一圈、路面濕滑的雨天時,都會禁用DRS。


「轉向過度」(Oversteer)
https://i.imgur.com/wkC4TSp.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車子在轉彎時,前輪抓地力較高,而後輪抓地力低下,使車尾按照慣性向外滑動。如果運用的好,能協助車子更快過彎。


「轉向不足」(Understeer)
https://i.imgur.com/IbkJS5b.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車子在轉彎時,後輪抓地力較高,而前輪抓地力低下,使車頭轉向角度比前輪轉向角度小,不易轉進去,但車子的運動會比較穩定。


「起泡」(Blistering)
https://i.imgur.com/STxyjrP.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果輪胎表面與內部溫度不一致,內部比表面更熱,胎面下方就會形成許多不斷增大的氣泡,最終爆裂,飛掉一塊塊胎面,輪胎上會留下一個個坑洞,影響抓地力和壽命。


「顆粒化」(Graining)
https://i.imgur.com/dKyDEZI.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相反的,當輪胎內部較冷時,較熱的表面會不正常溶解,導致不必要的磨損,也會使輪胎表面變形、剝離出許多碎片並黏在輪胎上,影響抓地力和壽命。


「平斑」(Flatspot)
https://i.imgur.com/f2qm8B5.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車手不適當的踩煞車後,造成煞車鎖死(Lock-Up),輪胎在不轉動的狀態下,輪胎著地面的一小塊持續在路面上高速磨擦,磨損出一個平面,即為「平斑」。留下了平斑的輪胎已不平整,影響抓地力和壽命。它還會形成滾雪球效應,使煞車越來越容易鎖死,平斑越磨越多。嚴重的平斑不僅會破壞輪胎、導致車輛抖動,還可能會震壞(震斷)懸掛。

「海豚跳」(Porpoising)
https://i.imgur.com/i9EIjRK.gif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前面有提過現今的F1賽車開始仰賴底板的文丘里通道來產生「地面效應」,將賽車用力「吸附」在地面上。如果賽車本身無法妥善控制懸吊、底板離地高度和氣流之間的作用時,氣流便會無限把賽車吸往地面,直到觸底為止。一旦賽車觸底便會阻斷文丘里通道,吸力瞬間盡失、賽車往上回彈、通道再開,這樣就變成「吸附、斷開、吸附、斷開」的惡性循環,讓賽車劇烈的彈個不停。

「套圈/被套圈」(Lapping/Lapped)
https://i.imgur.com/inLXFm3.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當多跑一圈的快車超越慢車,超車過去的動作便稱為「套圈」,而那輛較慢的車手也會稱為「被套圈」。「套圈」有時是尷尬的場面,例如被宿敵套圈、被同隊隊友套圈,對車手來說實在不太好看。另外,幾年前還有一場除了前三名、全場都被套圈的懸殊比賽。

「車隊指令」(Team Order,TO)
https://i.imgur.com/zHq77OW.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在比賽中,領隊可能會優先考慮其中一位車手,或避免兩位車手在爭鬥過程中撞壞車子,請比賽工程師在車隊無線電(Team Radio,TR)裡向車手發出命令,要求讓車或不准攻防動作。一般來說,車手會服從命令,但也有很多違抗的例子(請參考2013年非常著名的「Multi 21」事件)。車隊指令有時會引起操控名次的爭議,有時也是防止車隊內耗的明智做法,如果同隊隊友不停輪對輪競爭,車隊卻悶不吭聲、不發車隊指令制止的話,也會引起批評。


「計時段」(Sector)
https://i.imgur.com/lVv8rWN.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如上圖的範例,每條F1賽道都會按照總長度平均的分成三段,稱為「計時段」,紀錄車手完成這一段所歷經的秒數。賽道所有路段的周邊都有裝設大量感應裝置,包括紅外線感光裝置及無線感應器。每輛F1賽車內搭載了兩塊發射器(車頭和車尾),用以精確計時每輛賽車的用時,精度達到千分之一秒。每輛賽車採用不同的發射頻率,所以不會混淆。計時段除了可以快速辨別賽道的特定位置,也是評估車手速度變化、「比較兩台車之間誰快誰慢」的完美工具。除了三個計時段,其實還有切分更細的「小計時段」,更加細微的紀錄賽車秒數,只是觀眾不太會接觸到這個數據。

https://i.imgur.com/BFSGhMf.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計時段是每一場排位賽的焦點,可以清楚將眾車手之間在賽道同一路段的秒差精準比對。在資訊卡上,計時段會以顏色來將數據視覺化 ——

「紫色」代表該車手刷出全場最快的成績
「綠色」代表該車手刷新了自己的最佳成績
「黃色」則代表該車手比自己的最佳成績還慢

常聽見所謂的「刷紫」就是從這裡來的。例如上面這張圖,這是某場排位賽第三節最後的戰況,當時勒克萊爾暫居杆位,而阿隆索和羅素則在賽道上飛馳,嘗試挑戰勒克萊爾的成績。阿隆索第一和第二計時段都是全場最快,第三計時段則不是全場最快的,而衝過終點線的最終成績比勒克萊爾快了0.022秒,暫時奪走了杆位位置;跑在後頭的羅素第一計時段有所進步,第二計時段退步了,第三計時段他正在跑,所以沒有顏色。


---

── F1比賽轉播的畫面 ──

看到這邊,相信你已經對F1的世界有了很多認識,接下來是最後的重點,F1比賽轉播的畫面,帶你認識它的環節、圖標和資訊卡。F1轉播畫面的訊息很清楚,也設計的很精美,每年都會做一些優化。先來說明整個畫面上各個位置的資訊卡(為了精簡篇幅,我全部合成一張,實際上轉播時不會一次塞這麼多資訊)。

https://i.imgur.com/9qWFIvk.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畫面最左邊是最重要的賽況訊息,它會即時公布當前圈數、所有車手的場上位置、車輛差距(以秒差計算)、目前裝的輪胎硬度。這個最大張的也會切換其它數據,例如:

‧車手正在進站(或所有車手的進站次數)
‧最快單圈目前在哪個車手身上(以一個紫色碼表圖型標記)
‧所有車手起跑後目前上升或掉落的順位
‧任兩車正在交換位置(超車與被超)
‧所有車手目前的輪胎新舊(用了多少圈)


在範例圖中可以看到,維斯塔潘領跑(裝著紅胎)、佩雷茲落後他38.401秒(裝著白胎)、阿隆索正在出維修區、斯特羅爾持有最快單圈、皮亞斯特里已經退出比賽(字樣變成半透明)。

這張卡的最上端,在特殊情況時有著最重要的功能 —— 顯示賽會的安全管制狀態
—— 黃旗、安全車、虛擬安全車、綠旗和紅旗:
https://i.imgur.com/xXphGc1.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畫面中央最上方,是賽會(賽事總監與三位賽事幹事)發出的訊息,它會公布疑似違規的記錄、調閱影像的調查動作、判罰、處罰項目(從範例圖可以看到奧康被罰了5秒),以及其他關於比賽流程的指示內容。如果有車手奪得領跑位置、刷出單圈最速,同樣也會交替顯示在這個位置。像是這張漢米爾頓刷出了1分16秒003的全場最速:
https://i.imgur.com/ybDkHel.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畫面右側,會顯示由導播挑出的無線電通話內容。偶爾會改為顯示即時的賽道圖。右側下方是進站車手花費的秒數、預估正常進一次站所要花費的平均秒數、預估在安全車狀態下進站所要花費的平均秒數、預估某一款輪胎的進站窗口(例如第16到第22圈應該要進站)。如範例圖中,阿隆索剛才的換胎時間是2.6秒,而他在整條維修區裡則待了24.869秒。

https://i.imgur.com/SUPkK4D.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畫面下方,會顯示特定車手的詳細數據,上面的範例圖是塞恩斯與漢米爾頓的圈速對比(綠色代表較快;黃色代表較慢),可以看到最近這四圈雙方的速度是你來我往,
漢米爾頓在第32圈和第34圈比較快,而塞恩斯在第33圈和第35圈比較快。這裡還會強調車手的其他各種資訊,包含任意兩人之間的即時差距、當前車速、超車預測、目前轉播畫面拍攝的車手資訊等等。

另外,在畫面左側那張最大資訊卡上,如領跑者旁邊的字是「Interval」(中文譯為間隔),則下方所有車手旁的秒數都是前後車距;如領跑者旁邊的字是「Leader」(中文譯為領先),則下方所有車手旁的秒數都是與領跑者的車距。如下面這張,這是同一圈的截圖,左邊那張就可以清楚看到各車之間的距離,右邊那張則可以看到維斯塔潘到底跑了離大家多遠。不過「Leader」這張數據不太常切,通常是算領先車手的窗口時比較實用。畫面上大部份時候還是會切「Interval」的數據,因為大家比較關心車手之間的差距。

https://i.imgur.com/ZhjZuaL.pn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每場比賽進入倒數階段時,畫面右下角會出現「票選今日最佳車手」(Vote Driver of The Day),可以到f1官方網站投票的字卡,並在比賽的最後一圈截止。「最
佳車手」是一項榮譽話題,並不會影響車手的積分或成績。如下圖是阿隆索獲選,得票率是53%。

https://i.imgur.com/qOODCTx.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

── 收看F1轉播 ──

在台灣收看F1比賽轉播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

有線電視轉播

1.緯來體育台
2.緯來精采台
3.愛爾達體育(1台到3台)
4.愛爾達體育MAX(1台到4台)

線上串流服務

1.YouTube TV
2.F1 TV Pro
3.Hami Video 電視館
4.Hami Video 運動館
5.ELTA.TV愛爾達電視超值全餐

運動酒吧
一些運動酒吧或餐廳會播放F1比賽


如果你週日普遍沒空,或不適用以上管道,也可以到bilibili尋找比賽存檔(好幾年以前的賽季也找得到),例如 ——

‧五星體育頻道
‧悲愴先知
‧Max-Verstappen


說到以前的比賽,我就順便找一些有存檔的精采混戰吧,我就不先暴雷了 ——

‧2023年荷蘭站
‧2022年英國站
‧2021年匈牙利站
‧2020年土耳其站
‧2020年義大利站
‧2019年巴西站
‧2019年德國站
‧2019年奧地利站
‧2017年亞塞拜然站
‧2014年匈牙利站
‧2014年巴林站
‧2012年歐洲站
‧2011年加拿大站
‧2007年巴西站
‧2007年歐洲站
‧2005年日本站
‧2000年德國站
‧1998年比利時站
‧1996年摩納哥站


---

── 結語 ──

F1是人類追求巔峰的縮影之一,它著魔似的尋求頂尖性能,為了建立每一毫秒、每一釐米的優勢,它每一個細節都不會放過。從一個小齒輪、一顆螺栓,再到一塊車身蒙皮上的凸點形狀;從一棟量身製作的移動車房、一間漂亮的車庫,再到一片完全符合車隊色調的定製口罩,放眼望去全是最高規格、乾淨整齊。它渴求完美,在所不惜,就算下雨,出發前也要把賽車完全擦亮。所有人都像瘋狂的藝術家,挖空心思、埋頭雕琢,再用精心鑽研的藝術品一決高下;並在這75年風馳電掣的過程中,譜寫了無數淚水與喜悅的史詩故事。在比賽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從一路領跑到剩下3圈的時候撞車、再到年度最後一場比賽的最後一圈才能決出誰是冠軍… 這些都是F1的吸引力、卓越性、不確定性和情
感。

它很瘋狂,完全是走在鋼索上的賣命特技;但它也很明智,輸贏都建立在微妙的腦力激盪;它為我們追逐浪漫的夢想,同時展示了極限的美,所以我們喜歡它、熱愛它。

整篇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對F1有了全盤認識,完全能看懂比賽的內容,和別人討論時也有了充分的談資。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網路上有很多論壇和資源,都可以大大增強你的理解。在台灣車迷聚集的地方,像台灣F1臉書社團,或去搜尋各種LINE群組,隨時都有很多新消息和新話題。

順勢貼幾個中文網路媒體的連結 ——

‧運動視界Sports Vision
‧Motorsport中文網
‧麥力生活
‧F1 - AutoRacing疾速網

YouTube上同樣有好幾個優質頻道 ——

‧E K
‧F117賽車
‧FAYE TV
‧L佬 LLOTALK
‧蝦哥方程式
‧415解說台

我以前也整理一些B站上關於F1的資源,裡面有比賽存檔類的頻道、有中文翻譯的官方影片、有歡樂的笑梗集錦,也有深入的技術分析和賽後盤點。F1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東西(有時候場外比場內還精采),相當有趣!

https://i.imgur.com/UztJZn9.jpg

圖 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文很長圖很多)
猜猜誰是本尊?

---
(由衷感謝車迷Herschel Chen、yi、F1TV、SuperMAX、Ray_16、Jeff Hsieh、Histia對這篇指南提供的寶貴意見!)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245.225 (臺灣)
PTT 網址

DKnex02/24 12:36這一篇文章值32P

ronnie82120202/24 12:40超詳細推推

charlieqwer02/24 12:49用心推,但真的太長啦,應該可以分個幾篇

Qaenamo02/24 12:52用心大推

az938002/24 12:53好文推!

pp09941902/24 12:57這個一定推爆

dannylan0702/24 13:00大推 但給新手看看不完啊 不如讓新手看一些比較重點

dannylan0702/24 13:00的 有興趣再看其他內容

也是想過,但還是決定統整一篇,像我就不喜歡東找西找,這算是很大一包的懶人包吧

Transposon02/24 13:01新手,沒有法賓情節==>支持紅牛

Transposon02/24 13:04新手,有法賓情節==>2026再來

aster523002/24 13:06用心 推

negotiates02/24 13:07

acchiang02/24 13:08

themis120802/24 13:09用心推 但真的好長XD

yitingted02/24 13:10太長了吧xdddd

edward627802/24 13:17推爆

jjjkiodshvoh02/24 13:19哇靠 有夠用心,找時間看完

marklin656102/24 13:20推!

lilinnnnnn02/24 13:22推爆

setashuyo02/24 13:23用心推

IKhenry02/24 13:27推!

st1123502/24 13:27推推

ChaChaPuma02/24 13:37神串流名!!

Hebemp83102/24 13:39推推 超級用心~~~~

manfromuncle02/24 13:39

kakashi7102/24 13:40這篇太用心了 圖文並茂 不推不行啊

jason8612302/24 13:44太猛了!

TheoEpstein02/24 13:44

aron1511602/24 13:45推爆

mathtsai02/24 13:58推用心

ARNOwww02/24 14:24超猛 可以置頂了吧

tsaiopen02/24 14:25推推推 再找時間看XD

jk18902/24 14:26好文推,全部看完需要1小時以上

bachan02/24 14:31推推推

karkkunt02/24 14:32論文推

YHW195602/24 14:34

maylemon02/24 14:35推爆++

xoxoxxoo1402/24 14:36推超用心

GIVEMEMMD02/24 14:40

w842402/24 14:43推…找時間分期付款看完

slrune104902/24 14:43

HanadaIru02/24 14:46

ctttttt02/24 15:03推推好文

LIEN202102/24 15:03推 好用心

jqqstwyx02/24 15:04好猛

Zhenget02/24 15:07用心推!

alex2426chen02/24 15:10F1算賽車界相對難入門的項目

可以說需要先知道很多東西和細節,但是知道了就很容易看,所以才有了這篇

blairchief02/24 15:10先推

UUlina02/24 15:12推 文筆真好

leglerg02/24 15:12推 找時間慢慢看 先看DTS

blairchief02/24 15:15是說F1官方主題曲不是荷蘭國歌嗎:D

哈哈,英國國歌也是響了太多年了

vichcc02/24 15:19推用心

ssc4010902/24 15:25Dope

tyrone092302/24 15:34這個可以拿去出書了

LucaDoncic02/24 15:42推爆 大神

BalaBalaDaBa02/24 15:42先推再看 這字數真的太猛了

Frederic600R02/24 15:45推用心,我把這個月的閱讀量用完了

ken72033102/24 15:46超猛的

friberg02/24 15:46這篇也太猛

woooh02/24 15:48太強了啦!

kingtseng02/24 15:49用心推 真的好長 分幾次才看得完

Ausgleich89302/24 15:53

cyrfighting02/24 15:58推!

hankower02/24 16:00請…請收下我的膝蓋

gogoDarvish02/24 16:02這篇不收藏說不過去吧,是說中間開始還蠻hardcore的X

gogoDarvish02/24 16:02D

Doncic997702/24 16:06論文等級 扯

Woosix02/24 16:06推阿太神了大大根本是在寫論文

s568902/24 16:08推用心指南

swine02/24 16:11請收下我的膝蓋

skywalker21902/24 16:23我看了什麼…已經下跪,神

hoshinoarika02/24 16:25推推!

Vincent802602/24 16:28我已經失去閱讀長文的能力了OAQ

Pointt02/24 16:41太神了 朝聖

感謝以上推推,希望能真正幫到新手就好了

Miyanishi2502/24 16:52推薦這篇文章

Miyanishi2502/24 16:53借轉PTT2個人版,感謝

好的

Nobodyesi02/24 17:00好屌喔 論文級

reallen02/24 17:03

freshbox702/24 17:05很棒欸,我是影集前一年入坑的

we1983002/24 17:14推~

cherrycookie02/24 17:18原PO寫太好,太佩服你了,好謝謝你的這篇文章!!!

milkypine02/24 17:25也太用心了吧,這篇應該進精華

carrieftb02/24 17:26好文!

fg008002/24 17:28詳盡易懂!太厲害了!

kenploin02/24 17:29這篇要收精華了吧

ShaNe199302/24 17:38比起這些專業知識,更應該介紹目前的車手才對,像

ShaNe199302/24 17:39是鋼琴王子樂樂,主業是電競老闆的懶惰之類的XD

shine32102/24 17:50好文推推

celescotte02/24 17:54推推

tQoK02/24 18:10推推推 好用心

Coaksfla02/24 18:14

jsefk081902/24 18:22有心推

v2103861602/24 18:23

knowhile02/24 18:26太神了,頂起來

jerry12481602/24 18:32推推

hsulinchih02/24 18:39太用心了,一定要收藏!

t7231202/24 18:40F1就是要看各種八卦陰謀論跟各種搞

t7231202/24 18:42以前要拿計算機看加多久油可以跑幾圈 現在要看電充滿沒

t7231202/24 18:43等再過兩年規則又大改 你可以再寫一篇

到時候再來修訂新規

t7231202/24 18:43話說不只樂樂有出過專輯 前世界冠軍JV也有出過

j091297018902/24 18:46這篇真是深入淺出又淺入深出,hardcore的部分其實也

j091297018902/24 18:46寫的很簡單了,推一波論文發表XD

寫起確實要很吃新手視角

yanzistart02/24 18:48CS55 也是紅牛體系出身 Max升上去後沒位置

yyyboy02/24 18:49神串留名

bt456702/24 18:57

chinick147802/24 19:061998比利時那才精彩

ten022702/24 19:17

qoo2002s02/24 19:20

galway02/24 19:20好文大推!

yihsien818802/24 19:21好屌超用心

t7231202/24 19:26現在的F1跟2000年以前比起來少了一點野性

t7231202/24 19:27回休息區直接衝人家pit房開幹

Histia02/24 19:29超級用心跟全面的一篇精華文章!原Po大大辛苦了,車手部分

Histia02/24 19:29如果加上常見綽號感覺也能幫助入坑,因為大家討論的時候很

Histia02/24 19:29常講綽號,像是樂樂、龍嫂、懶惰之類的XDD,CP部分超棒,

Histia02/24 19:29期待大大之後再出一篇(?

感謝建議,我來補一些綽號,有遺漏再提醒我添加

kakashi7102/24 19:30我是看 DTS入坑的 然後第一季看到樂樂以後,被騙入紅

kakashi7102/24 19:30

wade86070802/24 19:40先推 希望收精華

lokuyan02/24 19:42

vanessahu02/24 19:51感謝發文!! 請收下我的膝蓋(遞

vanessahu02/24 19:52對於新手來說真的非常有幫助!

感謝反饋!

ziya02/24 19:53下一篇可以來個推坑的電影 個人推決戰終點線跟車神洗拿 剛

ziya02/24 19:53好都是敘述F1史上精彩有名的兩段隊友相爭故事

tingyi121902/24 20:08推用心

sodaer02/24 20:23推!這篇超讚

ziya02/24 20:24出現的車手就是文章裡提到的三冠王跟四冠王勞達 洗拿 教授

Kenneth71602/24 20:30用心的神作

sigma998802/24 20:35

感謝以上推推,謝謝大家喜歡這篇文

Crissangel02/24 20:49請收下我的膝蓋 太棒的一篇文了

kumafez02/24 20:50挖 這篇真的好棒

xollox102602/24 20:50寫的超好!

XROCKER02/24 20:51超詳細,讀好久還讀不完,難以想像你花多久時間寫

草稿大概就花了兩三個月吧

PennyTsai02/24 21:00用心大推!

kingiffe02/24 21:04推推!! 太用心了 感謝您花時間整理這麼完整的資訊

joeblack556602/24 21:06推用心

seric3402/24 21:07超詳細,推爆 我也是因為DTS稍微入坑,但完全無法跟你比

jlincredible02/24 21:08Respect

esrhsasfewgq02/24 21:13推用心

ajfever02/24 21:14哇好強,推

grayair02/24 21:14感謝整理,以前也很常逛你整理的X JAPAN的東西

原來是老朋友了~

DkvupEX02/24 21:16好棒

wade86070802/24 21:30我想問什麼情況下會判罰進pit走一趟 感覺這幾年都

wade86070802/24 21:30沒看到了 最近好像都是+5+10

每場比賽的三人幹事都不同,他們心中那把尺也不完全一樣 2017年亞塞拜然可以回看一下,記得有兩位修車違規被罰得來速,老農撞老漢一下被罰Stop/Go

HockeyOTL02/24 21:31推!

unrealstars02/24 21:32這篇p幣值58萬元

A00610lol02/24 21:42這篇該m文進精華區吧 原po好樣的

A00610lol02/24 21:43拜託版主了 滿滿的乾貨 如果那時候我室友給我看這個應

A00610lol02/24 21:43該能更快入門 哈哈

對亞這就是我的出發點,新手初期的求知慾一次滿足,才會寫這麼長

lobabun02/24 21:45

lobabun02/24 21:46該置底

abc3042502/24 21:46推!

cmelo151502/24 21:48太神辣大佬

klad02/24 21:52推爆!

asiawindlin02/24 21:56強者推推推

kylecheng2502/24 22:10太牛了吧

woodghost02/24 22:24這篇必須收精華 很久沒有看到這麼詳細的介紹了

dbwu02/24 22:33這個應該置底

wendyythuang02/24 22:36

backandforth02/24 22:40

感謝上面推薦

c25197002/24 22:47

teppen102102/24 22:52推 用心好文

lkewsalkiuew02/24 22:53

YoAg02/24 22:56進站的Box是取德文的Boxenstopp的前面三個字母

感謝提點!

kingcatkuo02/24 23:12必須推

kobejan02/24 23:18推推 超級猛

sing452002/24 23:20哇靠有論文啊

jason30902/24 23:33不推不行 F1論文

just81102/24 23:36神文必須推!

momoru02/24 23:47有看有推,感謝分享

j5a6s7o8n02/24 23:55推!

leo22102/24 23:59只能推了 太強了

hachi1002/25 00:14推!

MaizeBlue02/25 00:16這篇必須要推!

hashibiroko02/25 00:25看不完 但認真整理給推

kan31802/25 00:29好文推推

wongjay02/25 00:51推 拜讀了2小時

alexKinG02/25 00:52優文 學到不少東西

kobe99362802/25 01:54推啊 這篇太用心了

tommyting02/25 02:03

kim199802/25 02:39

kintaro121902/25 02:40推推,謝謝分享

Ahssssiang02/25 03:43好詳盡的解說!推推!這篇讓我對專有名詞和規則更有概

Ahssssiang02/25 03:43念了!22年初DTS帶我進入F1的世界,後來愛爾達宣布轉

Ahssssiang02/25 03:44播賽事讓那時的我總是期待週末的速度與激情,透過主播

Ahssssiang02/25 03:44車評鄉民們的陪伴,有幸參與Ham & Max勢均力敵、第四

Ahssssiang02/25 03:44車隊崛起的精彩時期!我該抓緊時間服用DTS S6回顧準備

Ahssssiang02/25 03:44迎接下週賽事了XD

很高興也幫到新車迷,每週的比賽真的很讓人期待又興奮^皿^

leehome1234502/25 04:20大推,文筆很好

knok02/25 06:36推!

Wall6202/25 08:28推用心整理

Wall6202/25 08:28這篇應該置底

crazylin92402/25 08:52大推 用字遣詞 深入淺出 而且資料非常廣 加上圖文並

crazylin92402/25 08:52茂 我已經在開始期待2024賽季了 當然更期待2025XDD

mh63102/25 09:01推 這可以置底精華了吧 根本教科書了

phoebe14702/25 09:01DTS入坑的 優質文推推

sakulalaland02/25 09:07大推!好文章!

deathmax200502/25 09:25大感謝!

AOB12302/25 09:34

jameslee072302/25 10:32用心!

paralien02/25 10:48推 好用心

ckyun2202/25 11:07推詳細

DDIR8902/25 11:13

Qiaodi02/25 12:02這個太用心了~大推

kevin152602/25 12:02優文

as2562219102/25 12:04推推!

fang5415902/25 12:07太精彩了,好詳細

zook41202/25 12:11

Ganesha42902/25 12:13超長認真專業文大推!

vincebaby02/25 12:26用心大推!圖文並茂根本是論文了

frank86032802/25 12:36挖靠 這是我用PTT這麼久以來第一次看到最長的文 推爆

maxsam101202/25 12:52

odeliacher02/25 13:10太用心了!推!

yishin011102/25 13:13推 用心

willy085702/25 14:15先推再說,真的很用心的一篇文章

lucy9902/25 14:16推 神人寫的很清楚 超適合新手入門!!

xm3k082802/25 14:21

jason5322402/25 14:36推!

david9042202/25 14:47用心推!

seerp02/25 15:24你超棒,推推

謝謝各位推這麼大力,這幾個月來的心血值了~

orz16jim02/25 15:43

qpalzokm02/25 16:00推推

dindon02/25 16:30推!

kevin01501502/25 17:04太猛了

e147258402/25 18:46真的是優文必須推

e147258402/25 18:49順帶一提,裡面提到車手一場比賽後,會流失大量體重的

e147258402/25 18:50原因:是因為車手內的座艙溫度高達60度,有的場地跟現

e147258402/25 18:50場狀況甚至可以突破70度。非常非常考驗車手的體力,但

e147258402/25 18:50也不用擔心車手會因為這個燙傷,他們每個都穿著非常高

e147258402/25 18:50科技的防火服。

MetalKiske02/25 21:15感謝 推

jimmy510902/25 21:30實用文不推不行

amseex02/25 22:01超級優文= = 太猛了吧= =

chisrvl02/25 22:21只能推了

overskyend02/25 22:29實用推

cknavel02/25 22:51

kelvinliu02/25 22:55了不起

duchessmoon02/25 23:12超級詳細的介紹 大推!

Morrison081202/25 23:24非常用心 推

Shantwo02/25 23:28不推行嗎

lala8659102/26 00:14優文

jerryandtom02/26 00:41不推不行

saypon02/26 01:15大推!

la9050602/26 01:23推!

berniechen02/26 01:23We are X!

HsuX02/26 01:46寫得超完整又淺顯易懂!讀了一個小時還沒看完還是讓人欲罷

HsuX02/26 01:46不能~太讚了!感謝作者大大!

norya061702/26 02:49推!

cobras63802/26 03:57

vince75541202/26 04:03先推,之後再來慢慢看(感覺這篇可以置頂XD

fallacious02/26 05:55解釋得好清楚,感謝感謝

jingel02/26 08:37推!!

schpeltor02/26 10:21真的是優質文章~~

nchuallen02/26 10:28先推再看

scottYoga02/26 11:28好用心呀!謝謝

lecorner02/26 11:30太神啦!不推不行

apple11012202/26 12:23這精華區的文章!!~~

jungen011602/26 13:30推 用心

yangyang131302/26 13:54這篇太頂

Sarfate02/26 14:27推推 M起來+送入精華區

kaihon02/26 14:41推!!!

littlepoppy02/26 14:44大推,送給剛進坑的朋友看剛剛好

blazers0802/26 14:45大推 這篇可以m了吧

lumartin02/26 15:02大推

harryzx002/26 15:15路過推 鉅細靡遺的解說

jackpun02/26 15:28真的寫得很用心

glenliu02/26 16:01超級好文!讓我更喜歡f1了讚讚

zxcvbnm201002/26 16:13推優質好文

sg198702/26 16:39寫得太好了

goodgoodcow02/26 16:41這篇太扯XDD

showpan198302/26 17:26寫得太棒了! 感謝大大!!

XOsheep02/26 17:40太強了請收下我的膝蓋

sayss02/26 19:01大大好用心 推推

感謝大家的推推

JKjohnwick02/26 19:19朝聖

chenaxia02/26 19:40推~ 也偷推X

kumitang02/26 19:49用心推~

football02/26 21:41

phantasia02/26 21:51太神了~大推! 請收下我的膝蓋~~

father68902/26 21:59

mnb473202/26 22:34推!

A00610lol02/27 00:14版主真的不先m起來嗎

kyometamence02/27 00:16之前沒時間看回來補推 太用心了!

lullabyman02/27 03:49強!補足我欠缺的好多F1知識。感謝樓主花很多時間撰

lullabyman02/27 03:50寫的指南文章,強力推!

reefknot121402/27 07:26用心~大推

scuderia02/27 08:53這篇寫得很棒!大推!

katheri02/27 08:55太強了 推

Breakv02/27 10:43用心 推

austin703702/27 11:34

Kylet02/27 13:57太神了~~ 大推

icemiku02/27 16:16哇賽!這一定要大推,新手入門大禮包!

大禮包XD

shark0602/27 17:31感謝用心!

GohHiong02/27 18:02辛苦了

olivetree01102/27 18:26用心大推!!!

StODf02/27 18:38太屌了

cartoseven02/27 18:52推!

bokituto02/27 19:41先推再看,感謝

bob87050702/27 20:28你是真的好會寫 看了有點感動 謝謝你這麼用心的寫這篇

w042102/27 22:16看完推,感謝說明!很多細節終於可以看懂了XD

謝謝大家踴躍的給我反饋,一串看下來實在挺窩心的,感激感激,希望F1有更多人關注

※ 編輯: cygnusx523 (124.218.245.225 臺灣), 02/27/2024 22:39:59

CrazyShark02/27 22:50太厲害了

stylecoolme02/27 22:55推 太用心了

hui270802/28 00:16大叔洪荒之力推

john060102/28 04:47超級加長夜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