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自殺死亡居12位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逾12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新聞] 自殺死亡居12位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逾12作者
KTR5566
(KTR)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 引述《b10485762000 (台北寂寞部屋)》之銘言:
: 1.媒體來源:聯合報
: 2.記者署名: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沈能元/台北報導
: 3.完整新聞標題:自殺死亡居12位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逾12%
: 4.完整新聞內文:
: 去年自殺死亡人數高居國人第十二位死因,其中十五至廿四歲、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

: 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台灣年輕人自殺死亡率略低於
: 國、加拿大、紐西蘭,但比英國嚴重,可能與網路使用、家庭風險、精神共病有關。
: 去年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達到每十萬人廿八點四人,十五到廿四歲自殺死亡率

: 每十萬人十點七人,分別較前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九、百分之十二點三。陳亮妤表示,全
: 十五至廿四歲自殺率從八年前開始顯著增加,且女性人數多於男性。
: 陳亮妤指出,已知網路使用是增加青少年自殺的風險因子,但哪些網路內容與自殺行為

: 關,有待後續分析。國際研究顯示,父母離異、家庭糾紛等,也會增加青少年自殺風險

「哪些網路內容與自殺行為有關,有待後續分析」

看到這句話我就笑了

網路就是揭露社會階級跟貧富差距的照妖鏡

有的人辛苦一輩子也賺不到其他人一出生就擁有的財富與人脈

網路跟自殺之間的相關問題

近幾年一堆媒體早就統計分析到爛了

結果我們的政府好像活在平行世界一樣

還在那邊分析 是要分析啥?

摘錄隨便找的一篇分析報導如下
https://i.imgur.com/TALrf7G.jpg

圖 自殺死亡居12位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逾12

小咪(化名)的Instagram上是一張張與朋友開心出遊的照片,昨天去哪玩、今天又參加了什麼活動,但掀開袖子,手腕上是一道道自傷痕跡。年輕一代迎合社群軟體形象:光鮮亮麗、笑容燦爛,現實生活中卻費盡力氣,像天鵝滑水。維持完美形象的壓力讓青少年更加痛苦,周圍的人也難察覺異樣,及時伸出援手。

8成7中小學生 有社群帳號

董氏基金會二○一九年「大台北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與憂鬱情緒現況調查」發現,上網時數愈長,青少年愈憂鬱。每日上網時數逾六小時的國高中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比率高達近五成,是每日上網時數不到一小時者的廿四倍。

兒福聯盟二○一九年調查,百分之八十七的國中小學生已經有自己的社群軟體帳號,平均一人有三點八個帳號。兒福聯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指出,「社群軟體現在像孩子的驗收場,現實世界受歡迎不夠,網路世界也要成功,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成功的」。

羨慕別人的好 網路像加壓器

「有時候看著臉書上的朋友們,好像都過得很快樂,會想『為什麼我不行?』」小艾(化名)廿歲時確診焦慮症,之後變成憂鬱症。看FB、IG上,同學A拿到大企業的實習、B到國外交換認識外國朋友,網路對小艾像「加壓器」,「看到別人有什麼、我沒有什麼,會痛苦和羨慕。」

大直高中輔導主任吳姿瑩觀察,很多有自殺意念的學生自我價值低落,「外在很華麗,但內在很脆弱」,不確定自己是否成功,背後原因與少子化下父母期待過高、社會環境都有關,成功定義愈來愈模糊,學生時時刻刻處在比較的焦慮中。網紅文化讓按讚數多寡與成功漸畫上等號,「有人按讚才覺得自己不錯」。

: 再者,憂鬱、焦慮、飲食疾患等因素,也可能提升自殺意念。為降低年輕族群自殺率,
: 健司今年三月與全台廿二縣市開會,建立校園通報到衛生局轉介流程。
: 在高齡自殺防治方面,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表示,去年長者自殺率上

: ,可能原因為疫情期間,受到經濟、局勢動盪等因素影響,或自己飽受憂慮、焦慮所苦
: 以致久病厭世。為預防年長者自殺,張家銘指出,長照體系應提供更好的服務照顧,讓
: 長者可以用得到、用得足。
: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3550/7230863
: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 6.備註:
: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
,?
: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201.157 (臺灣)
PTT 網址

flavorBZ 06/13 12:55過比我好的我都封鎖+詛咒,心情變超好

bloodruru 06/13 12:58還好我在ptt上當酸民很開心 超爽der

w5553819 06/13 12:59政府分析不就是巧立名目多開辦公室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