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中國板友請進,關於高捷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Re: [討論] 中國板友請進,關於高捷作者
kabor
()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綠共滅南部集團就是南部笑話
看在世界人眼裡
綠共可以洗到南部人的腦根本就是那邊的人思考欠缺
所以投綠共的自己都在北漂
當然南部捷運才會如此荒腔走板、不堪入目
尤其綠共只重外表不種內在
多次讓高雄輕軌被小草給弄出軌
堪稱世界級笑柄
※ 引述《TheoEpstein (Red Sox→Cubs→?)》之銘言:
: 剛剛看到中國板友這篇,我覺得他可能誤解了高捷的問題所在。
: ※ 引述《icrose (真誠,人本,良心)》之銘言:
: : 笑破人肚皮,連喝糞水都we don't care的高雄,真是不一樣
: : 車站下午3點半才開冷氣,還是提前一個小時大開恩的結果
: : 笑死咯逼人,這就是最有希望和未來的鬼島六都。哈哈哈哈
: : 同樣是東南亞,你看人家香港新加坡,冷氣凍死人,
: : 不是四小龍之首,不是20年經濟最好
: : 好個鳥XD
: 高捷的很多問題,不是因為「2024的經濟」。
: 簡單的說,是台灣在捷運草創期的一連串失誤與事後的矯枉過正。
: 這件事說來話長,但一定要講的就是「黃大洲的木柵線火燒車」。
: 木柵線在規劃上就很多問題,當時的承包商根本沒做過四節列車的軌道系統,
: 把「兩組兩節車併在一起跑」,就出事了。
: 前面那節加速出站,後面那節判斷還在站內→啟動煞車,火燒車就是這樣來的。
: 而且因為路線關係,要過科技大樓那邊那個超級大彎道,
: 所以木柵線的車廂非常小,方便轉彎,但就不是以運量為優先。
: 而這個一般在台灣人的認知就是「中運量捷運=木柵線=小不拉機的車廂」
: 之後的淡水線,則是高運量系統,車廂又寬又大,舒服多了。
: 在1990年代,給高雄人選,他們會想要災難性的木柵線,還是又寬又大的淡水線?
: 注意:在那個當下,其實只有這兩個例子可以選。
: 結果選了高運量系統,卻沒有那個運量,所以高捷一開始是減半車廂先上路。
: 現在運量慢慢上來,卻說車廂不能掛回去,那樣不如買新車,新聞: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7862323
: 「高捷當初設計興建採高運量6節車廂,但先以3節車廂營運,人潮都擠在月台前段」
: 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
: 月台是以六節車廂去設計的,站體都太大了,結果實際上路只需要一半。
: 車站那麼大,開冷氣既耗能又不環保,就變成現在這樣節能關冷氣了。
: 反而是這幾年的輕軌系統才是適合高雄的。
: 但2024的我們知道高雄適合什麼
: 1996年的台灣沒有人知道。
: PS.
: 另一個被當時印象搞到現在只能後悔的,就是「內湖線」。
: 那個時候的台灣人不知道什麼是「對向轉乘」(同一個月台直接換車),
: 聽到要「轉車」就是天翻地覆,後來淡水線拆成紅綠線時就吵過很長一段時間。
: 更早的「內湖線興建」就多了一個神奇的條件:
: 「要跟木柵線"一車到底"」
: 前面提過了,木柵線的車廂是特別為了科技大樓那個大彎道的,不是一般捷運車廂。
: 結果內湖線因為要跟木柵線一車到底不轉乘,好啦,整個運量都被限制住。
: 跟高雄剛好相反,內湖線變成運量怎樣都不會夠,因為車廂就那麼大,
: 後面只好拼命想辦法加開,縮短班距,盡可能塞人,但還是變成很不舒適。
: 試想,如果內湖線是環狀線或是機場捷運那種車廂,不是很好嗎?
: 但當時誰敢說「木柵線不通內湖線,請在中山國中轉乘」?一定被幹爆啊。
: 軌道建設在台灣就變成一種「試誤」,第一批的木柵線、淡水線,
: 影響到第二批的內湖線、高雄捷運。
: 到現在過了快三十年,才終於有比較好的經驗,知道該怎麼做,上軌道了。

-----
Sent from MeowPtt on my iPhone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70.4 (臺灣)
PTT 網址

tim1112 06/19 16:16北部人也投民進黨

那是北漂完人就會製造北部人困擾

※ 編輯: kabor (101.137.70.4 臺灣), 06/19/2024 16: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