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系統調整DAC篇:Qutest/1541/eXD tube dac

看板Headphone標題[心得] 系統調整DAC篇:Qutest/1541/eXD tube dac作者
borisaladin
(趴趴~)
時間推噓10 推:10 噓:0 →:6

先講一下,以下心得都是以喇叭系統聆聽,但墊材跟前端這些我想應該走向都是可以
一起參考的,所以先發在這邊,反正我兩個版都會看啦XD

「前言」
自己最近大幅更動了三大件中的兩大件
(原因是空間大幅改變從電腦系統 —> 客廳系統)

因此所有的調音周邊又到了整個打掉重練的程度。
在板上也是一直默默潛水了許多,最近在調整時也覺得自己常常能參考板上心得真的是
很幸福,想想自己10年來也慢慢從當年的小燒,漸漸玩成自己當年眼中的中燒了。
好像應該要來把最近玩了許多的東西做個心得整理&經驗分享回饋哈

目前系統為Naim uniti star(串流擴大一體機)—JMR Offrande v2(主喇叭)
之前是從eXD audio tube dac(約10多萬的dac)- audiomat opera- JMR Offrande v2(主喇叭)

其實之前的聲音還挺滿意的,但因為換了聆聽空間到了客廳系統,
用管機接電視對家人就不是那麼方便,
因此還是敗了比較方便跟電視用hdmi Arc的Naim
不求能取代原本的聲音質感,只希望較原本的系統不要有太大降級感&能順順聽,
甚至能互有勝負最好。
鑑於Naim star一體整合的頗為優秀(連app也好用),這個初期目標是有達到的。

但從原本的管機系統換成晶體機就是怎麼樣都少了那一個味,更糟糕的是,
本來手上最貴的電源線水晶ref
在以前的管系統插什麼都很搭,插Naim卻超級不搭!
整個聲音變很尖瘦,聽樂器的下半截都不見了。
直到換上vovox銅線, 聲音就正常很多, 但解析分離度等素質的等級又跟水晶有差...
後來才發現以前的管機系統真的比較好調教,選線的走向只要無腦狂衝解析跟人聲,
樂器的木頭共振跟下盤規模完整形體機器會自己生給你(指audiomat opera而言啦
有的管機很軟不全適用)

現在的系統反而搭配容易過於解析,需要靠周邊去補一些韻味&寬鬆自然感回來
於是這段時間和一起玩音響的好基友們各種器材互換,嘗試了許多大小玩具,
包括cardas電源線網路線、
obit墊材、網路交換器、furutech ncf濾波... 等等。 上禮拜週末大家把玩具湊齊一起有了一場小聚會試聽,
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聽感避免有偏頗,耳朵業障重...XD

總之這篇先分享當天一起試玩的三台dac簡略心得。再次重申,最近試器材更加體會在不同系統搭配上,
平衡度非常重要,調整方向應往中性偏自己喜歡的方向不斷調整平衡回來。
也因此在我這邊試起來沒那麼搭的東西(我家偏自然厚聲系統),可能在其他人系統會有非常搭的情況。

——————————————————————————————
「本篇開始」
因為在我家客廳日後是不可能用usb dac,索性在把舊系統整個拔起來之前
先把dac先玩一輪

就簡單筆電—dac—audiomat opera—JMR歐鳳的配置開始啦
(線材為農夫阿波羅USB線&crystal水晶電源線)
測試歌曲主要以無損/hires檔案或quboz串流

這邊主要測試曲有:

家入レオ- bouquet
https://youtu.be/T8QGzBVkBa0

高橋優- ヤキモチ
https://youtu.be/kKQYM-ZgZrs

藤卷亮太- 茜空
https://youtu.be/Ykf9CBnm-t4

Tsukemen - Kiyari (CD版本,非以下live影片版)
https://youtu.be/JrwihN0cdvU

手嶌葵- テルーの唄(live)(精選輯cd收錄版,非以下影片版)
https://youtu.be/UxWvfS4ynF0

1. Chord Qutest:
一號選手上場,身為聽過Hugo兩三年的老用家,聽到熟悉的聲音回來了!
其實當初也曾經短暫購入&用過Qutest,只是在等待到貨的期間又手滑入手了eXD tube dac...恩...

一開聲,我們都覺得聲音表現以價位來說很不錯、沒有特別缺陷,有著chord家帶刻畫感的走向,是會讓人乍聽之下覺得特別有線條感的聲音、相對大眾討喜的表現方式、
低頻很強。
不過相對個人自己目前的喜好&之後想調整的方向來說,
chord人聲及樂器微偏硬聲,和naim的內建dac有點類似的走向討不太到太多好處。
聲音比較沒有暈染開的感覺,壓縮的比較密實,
在表現一些活生感的時候比較沒那麼靈活(但亮度是足夠的)

在茜空最後有一段像是老錄音的感覺許多bass齊奏的片段(對就是來測試爛錄音的),
本來錄音就頗有凌亂感,Qutest的播放之下,相對其他組dac感覺好像更吵XD,
聲部間的層次也比較混在一起(都很想努力表現自己),沒辦法拉開。
不過他另外兩台dac的價位其實是有等差的,個人認為Qutest在他的價位帶
算是非常優秀的選擇
從其他高階dac換過去其實並不會太巨大降級感的感受,基本分都有。
感覺搭配需要增加power、撼度、線條感、節奏感的系統會是滿適合的。

2. soekris dac1541:
在座有兩個1541的用家,自己本身對它的人聲印象也一直很好,結論R2R真的很適合聽日音

一換上去,我們都覺得比起Qutest在這系統搭配上更平衡耐聽了,
人聲非常的舒服清新(丹麥味)
線條比較清瘦,重量感減少,相對聽起來壓力也輕鬆一些。
家入レオ- bouquet 伴奏樂器恰如其分的清甜,不會搶走主歌手的目光。
藤卷亮太- 茜空 爛錄音之下,也覺得喔喔喔可以入耳耶!
因為比較輕鬆的聽感,會去聽旋律線的進行而非注意齊奏的嘈雜。

小缺點相對另外兩組來說,仔細去比較會發現低頻比較軟一些、
大動態之下稍微也會有聲音融合在一起的感覺,一樣都是特別比較出來的,
單聽其實會覺得滿自然滿足夠了。


3. eXD tube dac:
這台比較冷門,但詳細介紹等以後(打字累了),先描述聽感~
一換上去很明顯背景黑了一大截,拜管機的優勢,音樂有著漂亮的擴散自然感,
有血有肉的聲音帶有權威感。
音場&低頻的弘大感更加明顯,並且會用泛音的波朝人撞過來,
不會有直接被石頭砸過來的生硬感。

手嶌葵的live版,一開聲的現場自然感的酥麻,跟我幾年前去她來台灣演唱會時的氛圍一模一樣,直接讓坐在旁邊的人發出了喔幹的聲音XD
基本上LIVE版本的歌完全是這台機器的主場。

tsukemen的小提琴,有完整木頭香&嘹亮度。鋼琴的下半截浮現。
藤卷亮太- 茜空人聲的沙啞嗓音、喉嚨的口水聲被自然的重播了出來。
帶有厚度的聲音基本上在聆聽上還滿百搭的。
(這就是為何換成naim後有些地方會覺得小小悵然若失感)

總的來說,這台偏厚聲(個人從之前網友文字的描述,
感覺可能跟playback家的走向有點相似,像是曬完陽光後的被子溫暖舒服感),
故“相對”不是線條明顯、速度快的,特別適合聽小品人聲、古典自然樂器等。



以上!其實dac的比較純粹好玩而已,畢竟之後客廳系統都不會用到,
(還在考慮要不要留eXD在未來組建中的電腦桌系統...),
但想想這幾台dac的比較心得也是難有,
所以獨立先打出來一篇,希望我從記憶腦補的貧弱文字能夠大概描述當下的聽感心得哈~很久沒發過心得文了,之後有時間再來分享玩其他配件的感想囉^^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27.22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borisaladin (61.230.27.220 臺灣), 04/15/2021 14:01:32

taipoo04/15 14:00謝謝分享

sa95050204/15 14:16很棒的心得文 謝謝分享

littlebai04/15 14:32推心得分享~

casals04/15 14:54新款 uniti star(或nova , atom )較偏解析明亮。舊款 un

casals04/15 14:54iti 2 ( 或 superuniti , unitiqute ) 韻味 節奏 律動較

casals04/15 14:54好。音樂性 uniti 2 > uniti star

alanswill04/15 17:07

lizzardce04/15 21:21推心得

borisaladin04/16 00:12新版NAIM可能聲音真的比較偏解析...但我就是需要能

borisaladin04/16 00:12串流&HDMI的方便吃機器=3=

thiefspirit04/16 16:30Qutest 可以把電壓從3v改成2v我覺得改變很大 線條感

thiefspirit04/16 16:30和音場形狀都會改變。2v會比較耐聽些

thiefspirit04/16 16:382v聲音會比較輕鬆 音場也會比較開闊

enamelcord04/18 19:19推推!感謝分享www

k564855057704/20 20:44感謝分享,我qutest改2v意外很喜歡XD 3v線條清楚到

k564855057704/20 20:45很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