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帶著孩子去健行-劍潭山

看板Hiking標題[遊記] 帶著孩子去健行-劍潭山作者
toiletmei
(傲笑年)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90769177

.日期:2022年6月11日

.年齡:9歲2個月

  剛下完雨,天氣仍陰,日頭未出,便想上山。

  沒早起,不想遠遊;討厭階梯,想走土路,又怕路滑危險,乾脆找一座郊山爬。

  「劍潭山如何?」我問子台,他5歲的時候就走過了,只是那天沒留下紀錄,所以我也沒多大印象。

  「好矣!」子台爽手的答應的,附加條件是要帶他去吃下午茶,我也爽快的答應了。

--

  劍潭山非常親民,尤其是對於我們這種沒車的人來說,登山口搭捷運就到了,十分方便。

  走出劍潭站,順著大馬路來到劍潭公園。劍潭公園有路可上到劍潭山,不過起登前決定帶子台看幾處可看之處。

  一是公園裡的大型壁畫,為顏水龍(Gân Súi-liông,不是Gân Tsuí-lîng,
1903-1997)於1969年創作的馬賽克磚壁畫《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可能是因為作品裡出現了水牛,還是大家把它和黃土水的《水牛群像》搞混,這件作品常被稱作《水牛圖》。

  此圖所在位置為當時的總統蔣中正上、下班的必經之路,為了美化市容,顏水龍受臺北市府所託,創作了這個作品。

  另一可看之處則是從臺灣神宮(即今日的圓山大飯店)所拆下的一對狛犬,是為「臺灣陸軍高等官」於明治35年(1902年)所奉獻的,算一算已有120年的歷史。

  狛犬(こまいぬ/komainu)是放置於神社、寺廟入口兩側或本殿正面左右的守護動物,外形似獅又似犬,一張口一閉口。

  子台這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一見到張嘴的狛犬,便將手伸入狛犬口中,看裡頭是否有顆石球。沒想到手一伸進去,一隻巴掌大的蜥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了出來,子台嚇到膽也沒了,趕緊躲裡我懷裡大哭。

--

  帶孩子上山,最怕出師不利。

  幸好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對於情緒的管理也愈得心應手。

  沒多久就自己擦乾眼淚,跟著爸媽上山。

  通往劍潭山基石有許多路徑,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方向正確,應該都能抵達。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我還是下載了離線地圖,以免錯過又要繞路。

  剛下完雨,空氣十分清新,走起路來也特別舒暢。不過因為臨近大馬路加上私人設施多,車聲和歌聲仍舊擾人。

  沒多久,便抵達觀景臺。

  陰鬱的天空,將基隆河的河水映成一條灰色的絲帶,位於河岸的大佳河濱公園的後面是松山機場,更遠處,是臺北市最繁華的信義區,101大樓紋風不動的坐鎮,劃破了臺北的天際線。

  「我會記得遮。」子台對我說。上次帶他來的時候,他還不會說母親的母語。

  在子台五歲以前,我們以華語溝通;五歲以後,我漸進式的教他台語。現在,他九歲了,我們之間的對話,幾乎是全台語。

  這幾年,也帶著他走過了臺灣不少古道,參觀了不少古蹟。

  認識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臨現場。

--

  雖然我對劍潭山這種充滿人跡的地方的生態不期不待,但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讓我驚豔的動物。

  眼尖的我看到葉片上停駐著一隻閃光苔蛾的幼蟲,馬上拿起相機大拍特拍。

  子台不像一般的男孩子,不愛昆蟲、不愛恐龍、不愛電動、不愛槍枝、不愛運動。所以對於愛健行、愛昆蟲的媽媽,他總是用一種「真拿妳沒辦法」的眼神看著我。

--

  輕輕鬆鬆摘下劍潭山的山頭,與三角點合影時,記憶力超好的子台發現跟大崙頭山的手牌一個樣,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劍潭山被列入「臺灣小百岳」,這也實在是太輕鬆就入手了!

  摘完山頭,我們沒想要往內湖走去,便找條路下山。

  下山的選擇很多,我打算從銘傳大學旁的山路下切,再去士林站覓食。

  這條步道上有顆刻有「毋忘在莒」的岩壁,因此又被稱作毋忘在莒步道。

  其中一小段路是十分泥濘,但兩旁綠意夾道,蓊鬱青翠,可謂是此步道的精華段。

  一向不愛拍照的我,竟也油生了與子台合影的念頭。

  步道的盡頭是中山北路五段282巷的巷弄,幾戶人家就這樣挨著山勢建造,向後一望,頗有山城之姿。

  九歲的子台,相隔不到一個月便造訪了兩座臺灣小百岳,問他心情如何?

  「無啥物感覺。」他冷冷的回。相對於大人收集山頭的慾望,他並沒有多大興趣。

  不過對於下午茶要吃什麼,他倒是興致勃勃。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39.24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toiletmei (220.129.39.242 臺灣), 04/02/2023 2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