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長崎人文之夏:平和公園.歷史文化博物館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長崎人文之夏:平和公園.歷史文化博物館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2019長崎人文之夏:平和公園(紀念儀式).歷史文化博物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853078

本文原始照片連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ail protected]/albums/72157715141891108


自從2016年第一次去過長崎之後,深深被長崎的都市面貌與多元文化所吸引,因此一直有希望多次來訪的計畫。2019年夏天在工作的空檔我再度來訪,而且是帶者父母前來,另外在2020年2月在疫情擴展之前又再前往一次。

我父母已經在2017年曾去過廣島參觀平和紀念公園與原爆圓頂館,當時我爸就對原子彈爆炸的相關遺跡與介紹很有興趣,這次帶父母去長崎除了參觀另一個原子彈爆炸地點外,也帶他們了解長崎的歷史與文化。這次與前兩次帶父母不同的是,長崎的歷史我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這幾天我完全變成了導遊。

這次帶父母前來長崎的遊程有4天,有些地方是2016年已經去過,但一定要帶父母去的,例如平和公園、稻佐山、哥拉巴園等,有些地方是這次第一次前往的,例如龜山社中紀念館、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興福寺、崇福寺、東山手等等,還加上最近相當熱門的軍艦島,另外還特地去吃之前沒吃過的桌袱料理等,可以說是相當豐富,有些這次依然沒有去過的地方則是在2020年2月時再前往。

本系列遊記除了本篇以外,主要會以這次第一次前往的景點為主,另外本系列開始歷史解說會更多,也藉此對接下來的長崎歷史人文觀光指南鋪路,該系列會重新完整介紹長崎的歷史與其相關景點,也請到2020年的遊記結束後繼續期待該系列的誕生。

平和公園、平和祈念館(原爆紀念儀式)、長崎市歷史民俗資料館

本系列首篇先從平和公園周邊開始,平和公園在2016年已經去過,這次2019年再度前來卻格外有意義,因為去的當天正好是8月9日,也就是原爆74周年,當天除了早上在平和公園有紀念典禮外,當天跟原爆有關的場館不但免費參觀而且開放到晚上。

平和公園位於長崎市區北邊的浦上地區,也就是1945年8月9日長崎被投下原子彈的地點,當年8月6日廣島被投下原子彈後3天,隨即投下第2個原子彈,原本是投下地點為福岡縣的北九州市,但天氣不佳而選擇長崎。長崎之所以成為目標主要是因為它是日本當時的造艦重鎮之一,尤其是三菱造船所所造的「武藏」戰艦最為有名。

當時落下原子彈的平和公園周邊雖然並非市區,但爆炸的威力依然造成24幾萬的
長崎市民約7萬多人死亡,原子彈落下的方圓數公里內都夷為平地,倖存的人也因為隨後幾年因為放射線的影響,陸續出現血癌等疾病。原本拒不投降的日本政府,終於臣服在這原子彈的威力之下,而於8月15日宣布投降。

平和公園在戰前是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原爆時這裡被破壞殆盡,因此在戰後被規畫為公園。每年8月9日在長崎市都會在平和公園的「和平祈念像」前的廣場舉辦紀念儀式,基本上約早上10點開始,並且在11點2分,也就是原子彈爆炸的時間默哀數分鐘。雖然長崎的紀念儀式比廣島規模稍小,但由於平和公園的廣場不大,因此僅有有關人士才能進入儀式會場,其他人只能從旁邊的直播電視觀看。

平和公園旁邊的「爆心地公園」,才是真正的原子彈爆炸核心,這裡的紀念碑就是當年的爆炸地點。當天平和公園在舉辦紀念儀式時,這裡也有不少團體與民眾聚集,不過都是非正式的,可以看到紀念碑旁也像平和公園一樣旁邊掛滿絲帶。從爆心地公園的附近階梯往上便是「長崎原爆資料館」,展示原爆的有關資料與文物,當天因為是紀念日所以免費參觀,這在2016年遊記已經介紹過。另外長崎每年8月9號都會發表「平和宣言」,當天在館內便有看到2019年版本的宣言。

長崎原爆資料館的旁邊是上次前來並未參觀的「追悼平和祈念館」,是2003年剛開館的建築,是免費參觀的。該館是一個水池下的玻璃圓柱為中心的建築,玻璃圓柱裡存放原爆的死者名簿,由於原爆的研究還在進行中,因此被列入死者名簿的人每年依然持續增加,平時該名簿放在館內,並設有大廳供人悼念,不過原爆周年該名簿會被取出作為上述紀念儀式使用。

長崎市歷史民俗資料館在原爆資料館附近的平和會館的地下一樓,也是免費參觀的,裡面主要是展示長崎的歷史與相關文物,靜態的展示居多,我帶父母參觀該館時就順便簡單介紹一下長崎的歷史。

該館分為荷蘭資料展示區、中國資料展示區、近代歷史展示區等。從荷蘭展示區可以看到當時江戶時代荷蘭唯一在日居留地「出島」的模型,出島近年大致上已復原完成,2016年的遊記有介紹(將來2020年的遊記會再一次詳細介紹)。中國展示區則有在長崎華商的相關物品,其中又以「泰益號」的招牌最醒目。泰益號是金門出身的陳世望近代在長崎設立的貿易商,貿易範圍從日本到中國、台灣、朝鮮到俄羅斯等地,近年該家族後代將其商號的文書資料分別贈與給日本與台灣學術單位,是研究金門華商在日本經營商業的重要資料。

近代歷史展示區則展示許多老照片、生活用品等,其中又以電信的展示最重要。長崎於
1871年完成與上海的國際電報線,成為日本國際通信的發源地,該電報線也經由大陸與歐洲連接,代表日本與世界連接的象徵,2年後也就是1873年完成長崎與東京的電報線,並成立電信局負責電信業務,其地址就在今天大浦天主堂步道的最下方,也就是四海樓的對面,該地建有紀念碑。

該館畢竟是免費,因此展示空間不大,展示的物品也稍嫌樸素,不過由於距離平和公園與紀念館相當近,因此看完紀念館後有時間也可到此簡單參觀一下,不過如果對長崎的歷史有興趣的話,下述的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才是不能錯過的。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位於長崎市立山地區的山坡上,距離諏訪神社與長崎公園不遠,是
2005年剛開放不久的歷史博物館。由於該地正好是江戶時代長崎奉行所立山役所的所在地,該地也挖掘出役所的遺跡,因此就把部分建築建成當時立山役所的模樣。

該館設有常設展、企劃展、資料閱覽室等設施,由於展覽室是不能攝影的,所以簡單介紹如下。常設展門票630日圓,展覽從早期戰國時代長崎成為基督教洋人的貿易據點,到江戶時代成為日本唯一的通商港口與海外知識交流的搖籃,到近現代依然扮演人員往來與重要技術傳入的窗口為止。館內動態展示比起上述民俗資料館豐富許多,例如有一個影片室介紹江戶時代的貿易等影片,但由於影片沒有字幕,所以日語聽說能力不強的我也很難翻譯給父母聽。

由於該館位於江戶時代長崎奉行所立山役所的位置上,該館便將以前役所重新復原在館內。長崎在江戶鎖國時代是唯一的對外港口,奉行所便是江戶幕府在長崎的官方機關,主要負責對外的貿易、外交事務與長崎當地的行政管理等,立山役所就是奉行所的兩個辦公室之一。館內復原了與官員交流用的書院、貿易事務用途的對面所、次之間、使者之間等房間,其中還有房間擺滿了當時主要貿易品的模型。

該館附設餐廳「銀嶺」也不要錯過,因為這家其實是1930年創業的老牌西餐廳,後來該館開幕後便在此地重新開業。這家餐廳的招牌菜是牛肉咖哩、漢堡排等西餐,但長崎特有的土耳其飯與ミルクセーキ這冰沙飲料也有提供,如果來館參觀務必到訪,但座位不多,中午時用餐可能需要等待一陣子。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125.218 (臺灣)
PTT 網址

amothia07/18 18:26推 本來今年三月要去。但受到疫情影響。只能看你的網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