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函館追櫻:五稜郭 函館山 土方歲三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函館追櫻:五稜郭 函館山 土方歲三作者
laxic
(啦啦啦)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2

函館追櫻:五稜郭.弁天台場.函館山.新選組土方歲三

造訪日期:2019年4月

因為疫情沒能去日本,就開始整理先前去函館/盛岡/仙台賞櫻+田代島的行程
先破題:在函館撲了個空,櫻花還沒綻放

圖文版
https://laxic.blogspot.com/2022/01/blog-post.html
===================================================================
行前看著櫻花最前線的預報,推敲著可能的日期,決定4月中下旬請個4天假,搭著虎航的早班機來到北海道函館,一路往南追櫻花。這樣的話,就算一開始就撲了個空,總是會在東北某處遇到盛開的花景。

初次踏上北海道,就從日本最早對外通商的函館開始,也是6天賞櫻行程的第一站,降落函館空港前就能看見著名的函館山,讓人迫不及待降落後的行程。

或許機上人數不多的關係,入境通關的速度很快,我們的背包也很快就出現在行李轉盤上。

通常自助旅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機場先把市內移動的票券買好,到了市區車站再兌換事先預訂好了城際移動票券。航廈1樓入境大廳的綜合案內所買好バス・市電共通1日乗車券,今天的移動,就靠這張了。

離巴士發車時間還有一些時間,先把2樓出境大廳的紀念品區逛個一圈,再到3樓的送迎デッキ走走晃晃。

送迎デッキ的露天展望區很開闊,視野僅比一旁機場塔台略低一些。輕津海峽的藍,在跑道旁的樹梢上浮動,遠方隱約可見本州最北端下北半島的大間崎海岬。

函館山下飄著一層薄霧,有點夢幻。機坪上滿是國內線的ANA班機,唯一不同的就是載著我們來的虎航班機,正在忙於整備,等等就要再飛回台灣,這也是目前函館機場唯一的國外航線。

差不多時間,走去航廈門口搭車。機場離市區不遠,但鐵道及路面電車都沒有將路線拉到機場,聯外的大眾交通就靠巴士了。

站牌旁有工作人員指引,像我們這種一副觀光客的呆臉,又揹著大背包,馬上就招手呼喚我門上車。

車窗隔熱紙外的景象,像是上了一層復古濾鏡,添了些LOMO風格。

20分鐘的車程,抵達函館駅。大概是平常日的關係,站前不少巴士進出,倒是沒什麼人潮,有點不太習慣。

大部分巴士的塗裝都蠻樸素的,只有這輛有著NHK吉祥物的巴士,毛茸茸棕色的Domo君(どーもくん),看上去就很討喜。

既然來到函館駅,就順便進去兌換JR Pass。這次利用的是JR東北.南北海道鐵道路周遊券,14天的期間內可任選5天使用,已經足夠涵蓋我們要去的地點,就算其中1天是規劃租車移動,算一算車資,還是划算。

JR旅行中心(Twinkle Plaza)不太繁忙,不巧擠入一團旅遊團,領隊手中拿著一疊護照衝了進來,慢了人家一步,多等了好一會。

雖然已經事先刷卡訂購,現場還要再填一次表單,檢查護照後,才能辦理兌換。

車站西口的門外,烏賊造型的可愛郵筒旁,有一座「舊函館駅所在地」的紀念碑。在現在的車站位置設置一座初代車站紀念碑,有點奇特,其實眼前的函館駅已經是第五代,而初代車站在北邊1.3km左右的位置。

明治中期,臨著日本海且位於道央的小樽,發展突飛猛進,成了北海道海上貿易的集散地,迅速躍昇國際商業都市,開通了一條連結北海道中心的札幌的鐵路,成了北海道第一條且日本第三條的鐵路。

位在道南的函館被一舉超越,迫切需要一條連往小樽的鐵路,屢次在帝國會議中提出,卻因為建設資金太大而停滯不前。終於在曾擔任過北海道廳長官的北垣國道男爵等人的強烈呼籲下,獲得批准。明治29年(1896年),平田文衛成立了函樽鐵道會社,明治33年(1900年)改名為北海道鐵道,明治35年(1902年)初代函館駅開業。

初代函館駅預計建在若松町,因為當地居民以劃設鐵道造成交通不便為由,拒絕土地交涉,因而改建在海岸町。由於車站位置距離青函連絡船的東濱棧橋有段距離,再加上土地取得有所進展,2年後,明治37年(1904年),在若松町開設新的車站,成了第二代函館駅。海岸町的初代函館駅,則改名為龜田駅,龜田則取自函館所在的地理位置,渡島半島上的龜田半島。

龜田駅後來因為大火而停止營業,再加上實在離函館駅太近,最終在明治44年(1911年)廢止。鐵道友之會在昭和37年(1962年)於龜田駅原址設置了紀念碑,上面的「0」象徵函館本線的起點,但是舊車站周遭轉為住宅用地,紀念碑幾番波折後,輾轉來到現在的位置。

車站對面的函館朝市到下午2點才打烊,趕緊來逛逛,買些海味。

駅二市場內買了一包現烤魷魚絲,價格標示1,080円,老闆娘卻只收1,000円的未稅價,大概又是觀光客呆臉及一口破爛日文的關係。

市場中央是元祖いか釣堀,透明略白的烏賊在水槽中衝來衝去,看了一會,決定來體驗釣烏賊。櫃台付費,領了一支釣竿,老闆簡單教學要釣烏賊上半部鰭的部位,不能勾下半部的頭及觸鬚。

心想,烏賊衝來衝去的,要是烏賊衝來咬鉤子,不就直接勾到頭了嗎,哪能控制要勾哪!?而且要是烏賊不理我,都釣不到的話,老闆會不會看不下去直接幫我撈一尾起來?就在東想西想之時,鉤子一入水,馬上就有烏賊自己衝過來,而且是鰭的部位上勾。一拉出水面,烏賊就四處噴水,而且滑不溜丟的,取不下來,直接拎去給老闆處理。

體驗一次就是一尾烏賊,老闆接手後,後台馬上俐落地切成刺身,接著大家一起分著品嚐。先前在福岡沒機會到河太郎享用的料理,今天終於體驗到了。

有了烏賊刺身當作前菜,接下來要來物色正餐了,畢竟不只午餐時段,連早餐都還沒吃就上了飛機。開啟Google Maps搜尋,找到這間招牌海膽丼的字體比店名還大,且評價頗高的村上海膽(うにむらかみ)。

中午的用餐時段僅到下午2點,店員示意還會接待用餐,帶我們入內候位。沒一會就入座,點了碗小份的海膽丼,雖然想點大碗,但荷包不允許。

小碗量很快就完食,迫不及待前往賞五稜郭花第一站,五稜郭。接著搭上函館市電的路面電車,從函館駅前駅搭往五稜郭公園前駅。

來不及搭上藍白塗裝的9600型電車らっくる號,搭上後一輛的710型電車,是昭和35年
(1960年代)出廠的,地板還是木板鋪設,內裝很有上個世紀的風格。

710型電車是目前函館市電的主力車輛之一,也是開放企業申請全車廣告塗裝的車輛。我們搭的718號,塗裝是市中心一間洋菓子店ペイストリースナッフルス(Pastry
Snaffle's)的廣告,橘紅與象牙黃與暗咖啡的色調,更顯復古。

五稜郭公園前駅下車,漫步走向五稜郭,沿途不少雕像作品。這個熊與啄木鳥的作品是「ぢっど手を見る」,穿著吊帶褲的熊,坐在樹根上,專心看著自己的雙口,啄木鳥若無其事地在身後,繼續啄著樹木,這很像音樂盒上會出現的可愛畫面,應該是出自明治著名詩人石川啄木《一握の砂》的短歌「はたらけど はたらけど猶 わが生活 楽にならざり ぢつと手を見る」。

一路看著不同雕像作品,一邊思考作品要傳遞的意義,因為實在不忍抬頭,因為一抬頭就發現,櫻花都還沒綻開,還躲在花苞裡。

經過著名的小丑漢堡,打算回程再來光顧,結果忘了,就連六花亭也忘了,反正也才吃完海膽丼,也不太餓。

已經知道五稜郭的櫻花還沒盛開,既然來了,還是要登塔,至少登高望遠。

雀躍地快步走進五稜郭塔(五稜郭タワー)大廳,剛好沒什麼遊客,買了票就直接搭上電梯。比旅遊團快了一步,不然有得排隊等了。

電梯小姐開始講解五稜郭塔的基本介紹,有聽沒有很懂,只聽懂高度的部分。後來發現,原來五稜郭塔有分新舊兩座,曾短暫並存過。舊塔是在昭和39年(1964年)興建,當時為了紀念五稜郭建成100周年,豎立一座高度60m的四方型展望台。經過41年後,平成18年
(2006年)由新的五角型展望台取代,高度98m,加上避雷針到107m。

電梯上方的燈,乍看之下以為是野柳女王頭,轉個90度,這才領悟是函館的俯瞰圖。解說不知講到何處,燈一暗,綠光標示著五稜郭的位置,然後曝光度不夠,照片就糊掉了。

展望台有2層樓,最先來到上層,電梯門一開,便奔往窗邊,五稜郭櫻花花況開獎。

原先期待滿是紅粉的五芒星,結果是枯枝一片,充滿蕭瑟感。

鏡頭不夠廣,無法一鏡拍下五稜郭,回來接圖,就變形了。

大面積又向外傾斜的落地窗,心裡會有點毛毛的,但很快就會忽略,因為展望真的超棒,360度的遼闊視野,非常值得上來展望台。

五稜郭的來由與美國馬修培里艦隊的黑船來航事件有關,那時候的函館還是以舊名箱館來稱呼。箱館的名稱可以追溯到室町時代的享德3年(1454年),與陸奧國南部氏對立而失利的豪族安東政季,渡過輕津海峽來到蝦夷地的渡島半島,在沿岸設立12座防禦據點,將麾下武將分派為館主,稱為道南十二館,不少和人(本州來的大和民族)移入,因此也稱為和人地。

當時宇須岸的宇須岸館由河野政通擔任館主,位於現在函館市彌生町的元町公園,因為建築為方形,外觀像箱子,後來箱館就成了這裡的地名。

蝦夷人(現今阿伊努人)在長祿元年(1457年)聯合起來向渡島半島的和人地宣戰,一番激戰後,安東氏被殺,十二館的其中10座被一一攻陷,最後由花澤館(現今檜山郡上之國町)館主蠣崎季繁扭轉態勢,鞏固了統治地位。蠣崎氏在蝦夷地的支配權先後受到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的認可,改名為松前,成為大名,分封為松前藩。

黑船事件後,江戶幕府與美國所締結神奈川條約(日美和親條約),開放下田與箱館這兩座港口與美國通商,結束鎖國。隔年,安政3年(1856年)收回松前藩在箱館的領地,改為幕府直轄的天領,再次設立遠國奉行,稱為箱館奉行。
(第一次設立是在享和2年(1802年),幕府面對俄羅斯的南下政策,在宇須岸館設立蝦夷奉行,後來改稱松前奉行。)

箱館奉行原本預計設在相同的位置,但靠近海灣,身後的箱館山又被劃為外國人的活動區域,登上山頂就能將奉行所一覽無遺,於是決定在龜田打造一座龜田役所土壘,也就是現在的五稜郭,並於元治元年(1864年)竣工。另外將弁天岬要塞化,打造弁天台場,以保護箱館港,防範船艦來襲。

在神山町與陣川町的交界邊緣,還有一個四稜郭,是由部分舊江戶幕府及新選組組成的蝦夷共和國所建造,用來抵禦維新政府軍力的堡壘。可惜前往四稜郭的大眾交通不便,公車班次少,站牌也離很遠,就沒有排入行程之中。

至於從箱館改名為函館,則是在明治2年(1869年),贏得戰爭的維新新政府發佈太政官布告,將蝦夷地賦予北海道的名字,北蝦夷地改名為樺太(現為俄羅斯領土)。當時北海道開拓使長官東久世通禧,漢字造詣高深,將箱館改為函館。

展望台東邊的這個角落,放了一幅動畫《薄櫻鬼》的立牌,三位角色是藤堂平助、土方歲三、風間千景(虛構人物)。《薄櫻鬼》是一部非常乙女向的動畫,以幕末時期新選組為背景的改編故事,劇中的武士個個都華麗帥氣,雖然女主角很讓人出戲,還是讓我看的入迷。

一般所認識的新選組,隊員穿著淺藍色羽織,衣袖印有白色山形的圖案,隊旗上有紅底白色的誠字,於幕末時期在京都外圍對付反幕府人士的武裝份子。我最先認識的新選組是在漫畫《城市風雲兒》的天才劍士沖田總司,然後是《神劍闖江湖》中使用牙突的齋藤一,頂多也稍微提到了戊辰戰爭中的鳥羽伏見之戰,壓根與北海道函館沒辦法連結在一起。

一直到看完《薄櫻鬼》,才對新選組的後期所認識,原來函館是新選組殘存勢力的最後根據地。

接下來,就來去會一會領導最後殘存勢力的新選組副長,土方歲三。

江戶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幕府,從慶長8年(1603年)關原之戰後由德川家康開啟,結束於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慶應3年(1867年)的大政奉還,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幕府。隔年,瓦解後的舊幕府勢力與明治新政府爆發名為戊辰戰爭的內戰。站在幕府一方的新選組在鳥羽伏見戰役挫敗後,局長近藤勇被斬首示眾,土方歲三率領殘存的隊員,隨著幕府軍從大阪撤回江戶。

接著,新政府軍東征,幕府方的勝海舟遊說下,江戶無血開城,反抗的幕府勢力往東北轉進,屢敗屢戰,最後來到蝦夷地。舊幕府海軍奉行榎本武揚與土方歲三為首的新選組,成立名為蝦夷共和國的政權,對抗明治政府。箱館,就成了土方歲三與新選組的最後舞台。

話說,背對著落地窗透空的景象,這樣坐不會感到心裡癢癢毛毛的嗎!?

展望台中間說著五稜郭的起始與箱館戰役的經過,每一段故事各有一個小展示框,文字描述外,還有四格漫畫,再搭配一個小模型場景,挺有趣的。

在箱館總攻擊的小模型,這位戴著護額、騎馬衝鋒的男人,應該就是土方歲三。當時的他,不只率領新選組,更是舊幕府軍陸軍奉行並(等同於陸軍副司令),從京都外圍非正規軍的組織,到委以重任,但也彰顯舊幕府的勢力已經日暮途窮了。

通往展望台下層的階梯旁,擺有五稜郭與五稜郭塔的模型。若是用Google Maps打開衛星圖層,還能發現從高空俯視塔頂,也有五角形與五芒星的圖案。

移動到展望台下層,也是大面積的落地窗,中間倒是有了販售餐飲及紀念品的小舖。

琳瑯滿目的五稜郭限定商品之外,土方歲三自有一區商品小物,上面追著Q版土方君的人物,應該就是榎本武揚了。

每座塔不免俗要來個簍空的觀景窗,站在上面,直接俯瞰地面,心裡還是會有一點慌。

回到一樓中庭,一偶擺著雙方陣營的四斤山砲及30磅砲,代表明治新政府軍的薩長先遣隊及舊幕府軍的海軍傳習士官隊。

砲後方是英姿帥氣的土方歲三銅像,一旁是榎本武揚,以及武田斐三郎。

追悼在箱館戰爭中奉獻生命而犧牲的供養塔,就在五稜郭塔北面出口外。

雖然沒有盛開的櫻花,還是要來蓋百名城的戳章,才不枉此行。

用來保護箱館奉行的龜田役所土壘,是由鑽研西洋城郭及軍事機械的武田斐三郎所設計,為了在戰爭中有效展開槍炮攻擊,將城塞設計為星形要塞。

在長野縣佐久市的龍岡城也是設計成星形的城郭,但龍岡城的存在期間很短,元治元年
(1864年)開始築城,慶應2年(1866年)竣工,明治政府上台後,龍岡藩廢藩,明治5年
(1872年)建物拆除。昭和初年由當地居民將其修復,現在成了佐久市立田口小學用地。

掌控道南蝦夷地的松前藩,在戊辰戰爭的東北戰役中,加入挺幕府的奧羽越列藩同盟,但在藩內勤王派的扭轉下,轉為加入明治新政府。在會津戰役失利後,土方歲三在仙台加入榎本武揚的舊幕府海軍,從仙台折濱(現今石卷市折濱)出港,前往蝦夷地,佔領五稜郭、箱館裁判所及松前城,成立反抗政權,蝦夷共和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五稜郭築城100周年紀念的顯彰碑,武田斐三郎的頭已經被摸的發光,不知道是不是建築系的學生來摸的?還是大家想祈願與他一樣聰明?

箱館奉行所位在五稜郭的正中央,蝦夷共和國的箱館政權建立後,隨即舉辦投票,榎本武揚高票出任箱館政權第一任總裁,松平太郎由幕府陸軍奉行並出任副總裁,大鳥圭介出任陸軍奉行,土方歲三出任陸軍奉行並。

明治新政府得知箱館被攻占後,隨之在青森集結兵力,準備隔年融雪之時,討伐頑固的舊幕府軍。明治2年(1869年)3月,新政府軍渡海,登陸乙部,從江差兵分三路攻打二股口、木古內、松前,大勢已去的舊幕府軍退入箱館,死守最後據點。

5月,新政府軍的箱館總攻擊開始,海陸兩方向箱館壓進。舊幕府軍的海上防線被突破,陸上四稜郭、權現台場、桔梗野台場等要塞一一淪陷,只能退回五稜郭內,南面也只剩下千代ヶ岡陣屋及弁天台場。

發動箱館總攻擊的隔日,新政府軍便向蝦夷共和國勸降,榎本武揚斷然拒絕,新政府軍的海軍持續從箱館港對五稜郭進行威嚇砲擊,並擊中奉行所,逃兵接二連三,舊崩潰在即。最終,在弁天台場因彈盡援絕而投降,千代ヶ岡陣屋失守,舊幕府軍開城投降。

立牌上的人像就是榎本武揚,投降之時,他準備切腹自殺,替舊幕府士兵助命嘆願,承擔發動戰爭之罪,想找大塚霍之丞為他介錯,卻被阻止。之後,榎本武揚與大鳥圭介等人移送東京入獄,於明治5年(1872年)特赦出獄,任官職為新政府效力。

奉行所對面的附屬建物是過去用作兵糧庫的土藏與倉庫的板庫,百名城戳章就擺在板庫中,現在裡面擺滿販售的紀念品。蓋完章,順便買支霜淇淋,以表我沒看到櫻花內心的寒冷。

五稜郭在函館空港的起落航線旁,不時有國內線的班機飛過,但手腳動作太慢,相機掏出來後,飛機已飛離五稜郭塔的背景外。

箱館政權落幕,蝦夷共和國亡國,幕末時代徹底終結,由明治政府陸軍省接管五稜郭。當時為了建設北海道,拆了箱館奉行所,將建材運至札幌建造開拓使本廳舍(實際上用於他處)。沒了逢行所的五稜郭,成了陸軍的練兵場,平民百姓不得而入。

除了一位愛知縣的商人,中川嘉兵衛,販售天然冰與西洋糖果。當時的天然冰都是從美國波士頓進口,非常昂貴,他在傳教士的指引下,先後嘗試在國內製作天然冰,但在富士山腳下及北海道北斗市的有川都失敗了,最後相中五稜郭,獲得陸軍省的許可,利用結冰的外堀製作天然冰,並以函館冰的名稱販售,也對當時非常依賴進口的醫療用冰有相當大的幫助。

一直到了大正3年(1914年),五稜郭才作為公園對一般民眾開放。昭和58年(1983年)對奉行館遺構進行調查,平成18年(2006年)進行復元工事,平成22年(2010年)箱館奉行所重建完成,重新開放。

下一個景點前,先在新川町站下車,在到今晚預訂的膠囊旅館寄放行李。搭到的8000型電車是8002べいこく號,函館米穀株式會社的全車廣告塗裝,鮮豔活潑的配色,可惜來不及拍側面,車就跑了。

今晚下塌在カプセルホテル函館 (Capsule Hotel Hakodate),櫃檯大廳的交誼空間相當大,鋪上被毯的暖桌看上去就讓人可以好好放鬆,而且飲料零食都很便宜,晚上再來好好利用。

櫃檯前還有書法體驗,一旁擺有許多字卡,給外國遊客揮毫臨摹用,然後大作就會展示在櫃台後方。突然瞄到牆上有兩岸敏感字眼,隨口問了接待人員,中國遊客看到不會抗議嗎,他則是笑笑回答:不代表本旅店的立場~

接下來,往函館山腳下移動,搭纜車上函館山之前,先來去函館船塢前駅,另一個與新選組有關的地方。

全盛時期的函館市電有12個系統,嚴格來說是5個系統,6之後為臨時及夜間增發的編號。現在5個系通中,只剩下紅色的2系統與藍色的5系統,其中分為本線 / 湯之川線 / 寶來.谷地頭線 / 大森線。

從湯之川駅到十字街駅之間都路線重疊,一個沒注意,搭到往谷地頭的車,在十字街駅換乘。這輛1990年代出廠的3000型電車,3003是專賣羊羹與和菓子的五勝手屋本舗廣告塗裝。

十字街駅的候車棚前方,居然有設置時鐘,真的非常重視時間。

十字街駅前方的分歧路,過去靠人工監控車輛,以手動方式切換交通信號的操車塔,從昭和9年(1934年)便肩負起交通安全的重責大任,至今成了日本最古老的操車塔。

十字街駅的另一頭,有間北海道坂本龍馬紀念館,空地上還有座坂本龍馬的銅像。印象中的影像一直停留在江口洋介所詮釋的版本,沒有印象劇情有提到坂本龍馬來過北海道,就更別說函館了。

對向來了一輛8000型電車,8001電車的廣告塗裝是函館カールレイモン(Carl Raymon),市內一間裝賣香腸火腿的商店。

我們搭著710型電車的720千秋庵總本家號,來到路線端點的函館どつく前駅。最初的站名與附近的自弁天台場有關,取名弁天町停留場,後來以此地的造船廠為名,東北最大的函館どつく株式會社作為站名。

往北邊走一小段路,是與五稜郭同期決定建造的弁天台場。這作要塞也是由武田斐三郎設計,在弁天岬的海面堆造石牆,打造一座不等邊的六角型砲陣地。台場的土石直接取自函館山,重要結構則從大阪運來備前御影石(花崗岩)建造。

弁天台場於文久3年(1863年)竣工,面積約五稜郭的6分之1,六面有11m高的石牆圍繞,上面架滿砲塔,本來是用來防禦箱館港,防範外國船艦來襲,卻是在箱館戰役中登場。戰後同樣由陸軍省管理,最終在明治30年(1897年)因港口整修而拆除,如今只剩一支立柱作為紀念。

箱館總攻擊爆發,舊幕府軍在海上不敵新政府軍,為了封鎖箱館灣海面而緊急拉設的鋼索,也遭到破壞,舊幕府軍在箱館灣海戰中失利,船員們上岸躲入弁天台場,與舊幕府陸軍及新選組會合。

在新政府軍強勢壓境下,防線僅剩五稜郭、千代ヶ岡陣屋、弁天台場。另一方面,新政府軍的陸軍參謀黑田清隆,從箱館山裏側的險峻懸崖發動奇襲,佔領箱館山後,沿山脊對弁天台場的大後方發動攻勢,守備弁天台場的新選組伍長島田魁遭到包圍,對外聯繫遭到切斷,孤立無援。

拒絕新政府軍勸降的榎本武揚決定在五稜鍋內籠城,土方歲三不願附和苟且的籠城戰術,率領不到50人的新選組殘餘隊士,欲前往弁天台場突圍相救,中途遭遇一本木關口的新政府軍,混戰中腹部中彈落馬,享年35歲。

土方歲三戰死後,由相馬主計接手成了新選組最後的隊長與局長,率領弁天台場的新選組向新政府軍投降,新選組也在歷史上畫下句點。活下來的新選組隊士,怕遭到新政府或仇家的報復,大多改名換姓,鮮少提起自己過去的身份。現在函館どつく前駅旁邊的兒童公園,設立一支「新選組最後の地的紀念碑」。

回到十字街駅,離夜幕降下還有一段時間,先來去港邊走走。

在Google Maps上看到一個特別的景點「日本最古のコンクリート電柱」,號稱日本最古老的混凝土電線桿,令人感到相當好奇,也離前去金森紅磚倉庫的路線不遠,決定來去瞧瞧。

電線桿在這棟名為ルネッサンス末広的大樓前,是在大正12年(1923年)所設置,當時的電線桿還是木製的圓柱,由為了與北海道拓殖銀行函館分店的鋼筋混凝土相匹配,於是北海道拓殖銀行函館分店提供資金給函館水電株式會社來特別改造,打造一支稜型的混凝土電線桿,成了日本第一支混凝土電線桿,而且一般混凝土的使用壽命設計為50~60年,這支電線桿則已經服役90多年,頗有意思的。

一路上有許多有趣的建築,和洋合併,各有風騷。

港邊最顯著的建築物,就是「函館西波止場」及「金森紅磚倉庫(金森赤レンガ倉庫)」。箱館港在江戶幕府與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後開港,大分縣出身的渡邊熊四郎從長崎縣來到箱館,不久開了一間金森洋物店,且將洋物店的屋號定為森屋。

適逢共同運輸會社與郵便汽船三菱會社合併,成立日本郵船會社,對於閒置的倉庫及土地需求減少,渡邊熊四郎便向日本郵船會社買下這些現成的倉庫,開始經營倉儲業務。明治23年(1890年),海運業務蓬勃發展,原本需求不振的倉儲轉為興盛,便增設倉庫,並以磚瓦改建。

在渡邊熊四郎的經營下,全盛時期,倉庫多達21間,另外還設立了函館麥酒釀造所及函館啤酒廳。明治40年(1907年),渡邊熊四郎離世,紅磚倉庫一度遭遇祝融又快速重建,但仍不敵大環境的衝擊,在昭和後期運輸型態的改變、漁業規模縮小等等衝擊下,倉庫業不得不逐漸縮小規模。

紅磚倉庫上的標誌是代表曲尺的﹁,以及森字,是金森洋物店開業時的商標。如今,轉型後的倉庫成了遊客相繼走訪的景點之一,喜歡逛街的人,會逛得很開心;不採買的遊客也能一窺函館海運興盛時期的面貌,一睹年代悠久的風華。

再往前走一點是「北海道第一歩の地碑」,以船錨與白棕熊作為代表,象徵開拓北海道的精神。這紀念碑是昭和43年(1968年)為了紀念開道100周年所建,如今又過了50年,真是感嘆歲月如梭。

這裡也是最先作為進出北海道的門戶,連接北海道與本州的青函航線,則是從一旁的「東濱棧橋」登上接駁小船。一等與二等艙的旅客登上小蒸汽船,三等艙的旅客登上駁船,接駁到外海換乘青函連絡船。

幾年之後,上野至青森、青森至弘前的鐵道相繼開通,青函航線的客貨運量急遽增加。北海道鐵道在明治37年(1904年)終於開通往小樽的鐵道,第二代函館駅也在同年開業。需求量大增之下,在函館駅西南邊架起新的棧橋,名為函館棧橋,且將鐵道繼續延伸,設立函館棧橋駅,青函連絡船改停於此,東濱棧橋轉為漁業船隻使用。

我們來此正逢碼頭改良工程,東濱棧橋被暫時拆除,只留下橋下的基樁。棧橋前方,則有一支「函館市道路元標」的石樁。

「函館西波止場」旁的空地上,這座名為「赤い靴」的小女孩雕像,是源自童謠『赤い靴』,而童謠據說取自真實故事。故事中的きみちゃん是未婚母親かよ的私生女,在當時民風保守的社會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母親かよ帶著3歲的きみちゃん加入北海道開拓團,離開自己的故鄉。當時他們從靜岡縣來到北海道,踏上的第一個地點就是函館的東濱棧橋。

母親かよ在函館認識了鈴木志郎,決定一同前去留壽都村的農場開拓定居。由於眼前是未知的險惡環境,於是母親かよ將體弱多病的きみちゃん託付給函館教會的美國傳教士夫婦。

幾年後,傳教士夫婦收到返國的指示,那時的きみちゃん已患了不治之症肺結核,無法跟著在海上長途旅行,所以被迫將她留在東京麻布十番鳥居坂教會的孤兒院。與病魔抗爭3年後,きみちゃん結束短暫9年的生命。

母親かよ到留壽都村2年後,入植移居失敗,與鈴木志郎,還有他們所生的女兒,一起到了札幌,遇到當時在報社工作的野口雨情,也就是創作『赤い靴』詩詞的作詞家。60多年後,母親かよ離世前,留下一句「きみちゃん,ごめんね」,但她始終都不知道きみちゃん早已不在人間。

如今,在橫濱、靜岡市、東京都港區、留壽都、小樽、青森鰺澤町,這些與故事有關的地點,都有「赤い靴」的銅像,有的是母子像,有的是親子三人像。

為了早點上山看夜景,然後下山泡個錢湯,再次路過小丑漢堡而不入。

我們沿著二十間坂走向纜車站,坡道頗陡,有點喘,不時回頭望向市區,就又想爬得更高遠望,就又再向前邁出腳步。

二十間坂有20間長,1間等於1.81公尺,總常約為36.2公尺。此外,早期坡道兩旁有許多建築職人及工匠居住,且綠樹茂盛,也稱為大工町坂及綠坂。由於函館很常發生千餘戶民房燒毀的大火,於是二十間坂與銀座通り指定為甲種火防線,道路寬敞,道路兩側皆整頓為防火建築。

因為道路較其他坡道來的寬廣,明治33年(1900年),俄羅斯趁著中國義和團之亂,藉機出兵占領中國東北全境,日俄戰爭爆發前,函館山要塞所武裝的大砲,都是從二十間坂搬運。

巧遇一隻黑貓,在樹旁跳上跳下,自得其樂。黑貓總是特別難拍,不是對不到焦,就是測光不夠模糊一團。

天色漸暗,華燈初上,二十間坂的下方是開港通り,一路通到函館駅。後方的蝦夷松山、雁皮山、三森山,感覺近在咫尺。

二十間坂上方盡頭,聳立著大正4年(1915年)建立的東本願寺函館別院,是日本最古老的鋼筋混凝土寺院。

除了松前藩之外,另一個對蝦夷地的開發有功且受到德川家康認可的,是陸奧國的盛岡藩,藩主為南部氏一族,也稱為南部藩。寛政11年(1799年),江戶幕府第11代大將軍德川家齊命令盛岡藩藩主,於此設立警備蝦夷地的陣屋。

從盡頭橫切過來與二十間坂平行的坡道,就以陣屋命名為南部坂,盡頭就是函館山纜車(函館山ロープウェイ)的山麓駅,陣屋遺址則作為停車場使用。

至於盛岡藩,參加了奧羽越列藩同盟,成了支持江戶幕府的一方,戰敗投降後,轉封白石城,成為白石藩。

函館山的海拔不高,僅334m,走上去不是不行,就是迫不及待搭纜車上去看夜景。

纜車站外沒什麼人,本以為沒人潮,站內倒是不少人已經在排隊。

櫃台有山頂的即時畫面,上面天還亮著,等我們排到上山,大概天色已暗。

廣播電台「FMいるか」的播放間就在山麓駅1樓,日本第一個社區廣播電台。放送室明淨的玻璃上方,有著鯨魚甩尾的電台Logo,一旁是兩幅今昔對比的函館港景象,黑白的那幅不知是哪個年代,照片中函館駅的周遭都還一片未開發的樣貌。

間隔5分鐘一班纜車,排隊隊伍消化很快,上山的時間更快,3分鐘就抵達山頂駅。

函館山在昭和21年(1946年)才對一般民眾開放,在那之前,函館山是軍事機密要地。要塞建設從明治31年(1898年)開始,假想敵為對岸的俄羅斯,於是將原本海拔348m的山頂,削築成現在的334m,拍照及描繪都被嚴格限制,甚至在地圖上無法找到。

日俄戰爭後,為了強化整個輕津海峽的防禦,更將北面北海道的汐首岬及白神岬,南面青森的大間岬及龍飛岬,連同函館要塞都整編成輕津要塞。二戰期間,美軍77師306旅在昭和20年(1945年)10月登陸函館,控制函館山,將要塞摧毀。現在山頂駅的位置,就是當年第一砲台的所在地。

觀景台某面牆上有面伊能忠敬記念碑,他是日本第一張全國地圖《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的地圖測繪家,在寬政12年(1800年)以箱館山為基點,以徒步行走的方式,白日沿著海岸而行,夜晚進行天文觀測,對蝦夷地進行詳細的測量。
(天色暗了,氣溫低了,手不爭氣震了,相片就模糊了。)

本來想在山頂的餐廳用餐,評估一下時間,有點趕,只能作罷。

天色漸漸轉暗,人群一批批湧入,紛紛來欣賞有著百萬夜景名號的景色。除此之外,函館山的夜景還與神戶摩耶山、長崎稻佐山,並列日本三大夜景,也曾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之後又票選出新三大夜景,長崎稻佐山仍在榜上,札幌藻岩山與北九州皿倉山幾下另外兩名,躍登榜上。)

黃昏時分的景色相當迷人,整個成市渲染著溫暖的顏色,漸漸的,深藍的天幕披上深黑色彩,絢麗光點讓人看得如癡如醉。

最特別的是,函館山是100萬年前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島,在海流沖刷與風雨削切下,泥沙堆積形成沙洲,在5000年前與龜田半島相連,變成一座陸連島。如今這片夾在兩座海灣的沙洲,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帶,閃耀著璀璨光芒。

在這百萬夜景的燈火中,有個「ハート」都市傳說,如果能在夜景中找到「心」,情侶就能幸福。這個心不是愛心的形狀,是片假名ハート,由遠而近排列。研究了好一會,一直找不出ト在哪裡,不過能來到這裡看夜景,就已經覺得很幸福了!

回到山下,又從十字街駅來到函館どつく前駅,再穿過寧靜的住宅區,來到這間大正3年(1914年)開業的大正湯。乍看之下,會以為是有錢人家的住宅,和洋融合的建築既氣派又典雅,外觀紛紅色與白色的搭配,想像不到裡面的錢湯已經100年以上的歷史。

沒預料到,8點趕到大正湯,大門卻上了鎖,看來是提前打烊了,官網與Google Maps明明都寫9點,早知道就去吃小丑漢堡,或是留在函館山上用餐。

天寒,心更寒,暖呼呼的錢湯撲空,這時間點也不知道要吃什麼,乾脆搭著路面電車回到函館駅前駅,到大門橫丁碰碰運氣。

路過站在轉角的「函館の妖精・夏」與「函館の妖精・冬」,頭戴花冠、打著赤腳的小女孩是夏天,圍著圍巾、腳穿雪靴的小男孩是冬天。

毛茸茸的Domo君又出現了,我現在好想像他一樣張著大口,然後一股腦地把食物往嘴裡塞。

不虧是最早對開港的函館,既日本最古老的混凝土電線桿之後,在美鈴商事店門口遇見北海道最早的焙煎機。

美鈴商事後方便是大門橫丁,說是屋台,但與福岡的屋台形式大不同,與其說是路邊攤,更像一間間店面比鄰的小吃街。

裡面規模不大,一下就看完一輪,料理倒是很多樣化,日式、義式、法式皆有,只是店內座位都不多,從外面就能看到還有沒有空位。

大門橫丁內的公共廁所前,有一柱共同水栓,是早期市民取用生活用水之處,水源來自函館山纜車山麓駅旁的元町配水場。那時為了解決水質汙染及霍亂,將北邊赤川的水引至函館山山麓的配水池,再導入山下,提供市民乾淨衛生的飲用水。

函館水道開設晚了橫濱2年,是日本第二個水道系統,不同的是,橫濱水道是由英國人設計監造,函館水道則是第一座由日本人自行設計監造的供水系統。

平時的話,可能會有選擇障礙,但今晚實在太餓了,又想喝熱湯,於是挑了這間黃金塩ラーメン 龍鳳。店外已有幾個人在等待,不過拉麵的翻桌速度很快,很快就坐進溫暖的店內。

店內頂多容納6人,老闆父子兩人在狹小的廚房內忙著,雞油湯頭的鹽味拉麵是店家自豪之作。總覺得來到北海道要品嚐看看味增的風味,再加上一塊讓口感更加濃郁的奶油,不一會,熱騰騰的拉麵就上桌囉。

大門橫丁的入口不時有計程車守著,可惜我們離下塌的膠囊旅館僅有幾百公尺的距離,沒能做到我們的生意。拉麵完食,悠閒地漫步回去。

半途的公園廣場上,有座「月光仮面の像」的雕像。原作者川內康範就是出生於函館,這作品先是動漫畫,又拍成電視劇,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算是日本英雄特效劇的鼻祖了。之後,川內康範出資製作這雕像,回饋給家鄉,銘牌上刻著「憎むな、殺すな、赦しましょう」的崇高正義理念。

回到膠囊旅館,在交誼廳吃吃喝喝,小小抱怨沒有櫻花的五稜郭,也沒有泡到大正湯。更沒有吃到小丑漢堡及六花亭,只好狂吃這裡的零食,話說這罐哈密瓜水果酒真是好喝。

就在準備要收拾打算上樓前,櫃台工作人員默默遞來三張宣紙,上一次寫書法已經是很遙遠的國中,每週上繳的週記都要附上大楷與小楷的毛筆作業,現在連毛筆要怎麼握都忘的一乾二淨。

承蒙工作人員不嫌棄,把我們胡亂揮毫的作品放在櫃台後展示,然後互道晚安,明日還要早起呢。

大概是星期四沒什麼遊客的緣故,幫我安排了一間獨立小房間,方便許多,背包地上一丟,爬上床,馬上倒頭就睡。

清晨5點,離開カプセルホテル函館 (Capsule Hotel Hakodate),函館的行程要結束了,今天要往盛岡與仙台移動,繼續追下一個櫻花景點。
(因為疫情的影響,令和2年(2020年)5月這間膠囊旅館宣布結束營業。很可惜!真的很喜歡它交誼大廳的舒適空間。)

看著濕漉漉的地面,好在夜半下的雨沒有延續到天明,走去函館駅之前,還有個地方要去。路過有二宮金次郎像的新川小學校跡地,以前的校地改建成函館中央郵便局。殘念,時間太早,無法去郵便局收刮明信片。

一路穿過公園廣場、高砂通り、八幡通り,來到落松綠地公園。

落松綠地公園旁有座石碑,上面刻著「土方歳三最期の地」,側旁立了座「一本木關門」,也就是指一本木關口的門。

一本木關口原本是舊幕府軍的屯所,位在箱館市街通往五稜郭或松前街道的分歧點上,箱館總攻擊時,一本木關門被新政府軍奪下,作為進攻五稜郭的前線基地。為了增援被圍困在弁天台場的新選組殘餘隊士,率隊前去的土方歲三,在一本木關口與新政府軍發生激戰,中彈落馬之處,據說就在此地。

類似這樣的紀念碑或衣冠塚,要是比鄰在台灣住宅區之中,早就民怨四起,哀聲載道,要求遷移。但在日本好像比較能共存在一個區域之中,或許是日本人對於亡者世界的信仰不同,也或著是對於這些歷史人物始終抱著堅定不移的信念,而感到認同與敬重。

還不到6點的車站,已經有乘客在大廳等待,不知是不是與我們一樣要渡過輕津海峽。

我們拿著昨天換取的JR Pass,可以選擇JR北海道的函館本線,往北搭到新函館北斗駅,或是選擇道南漁火鐵道(道南いさりび鉄道),往南搭到木古内町駅,然後再換乘北海道新幹線南行。不過JR Pass還派不上用場,一個想看海的念頭跳了出來,改搭道南漁火鐵道,再換搭津輕海峽渡輪。

JR北海道的售票機實在太顯眼了,找了一會,才在票閘口的另一側發現道南漁火鐵道的售票機,第一時間完全沒有注意到,兩者的規模也相差太多了。

通過票閘後就沒有候車室,早知道就在暖活的大廳待久一點。

連結月台的橫向通道上,有一幅名為「きのうの敵は あすの友」的巨幅雕刻,出自於世界著名雕刻家流政之的作品,用一千多片的有田燒陶瓷組成。上面描繪馬修培里、土方歲三、黑田清隆等許多與函館歷史有關的人物。

標題將「昨天對立的敵人是今天的朋友」,改為「明天的朋友」,也寫著箱館解放1868年(應慶4年/明治元年),那一年12月便是箱館戰爭的開始。如今回頭看那些歷史,再看看標題,倒是有些許感慨。

時間差不多了,電車已停靠在月台等候發車,上車後還要忍住睡意,等等到了七重濱駅,還要快馬加鞭的趕去渡輪碼頭呢。

2019.04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246.32 (臺灣)
PTT 網址

miname01/25 04:52https://i.imgur.com/dHkAFqW.jpg 我晚你兩週去五稜郭,櫻

圖 函館追櫻:五稜郭 函館山 土方歲三

miname01/25 04:52花很漂亮喔

laxic01/25 06:17粉紅色的五稜郭耶!真令人羨慕~

Venus11301/25 15:08感謝分享

sai2100sai01/25 16:07好詳細好好看 雖然去幾次了但好想再去北海道阿

pinkidd01/26 06:42謝謝分享。解封後想去函館

petestar01/28 21:40推知識型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