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心得] 餐桌挑選血淚史,順求實木餐桌推薦-上

看板LivingGoods標題Re: [心得] 餐桌挑選血淚史,順求實木餐桌推薦-上作者
Debbying
(Debby )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5

非常感謝熱心的原PO,貢獻了2篇這麼精彩的心得文,真的是嘔心瀝血之作!!!
除了寫文章就要耗費超級多的時間以外,走訪這17間家具店就要花超多時間了!
再繼續看下去都可以出像旅遊書那樣的攻略了 XD

借原PO文章,補充一些內文有提到的問題,給大家參考,先回覆上篇的部分。



: 我問說為什麼有些木材的邊緣顏色不太一樣,店員說那是「樹皮」。
: 在選桌子前我有做了一點功課,據我所知那個是木材的邊材,都是木質部,才不是樹皮(: 有錯的話還請板友指正),我覺得要賣木頭家具,這點Google都查得到的基本知識應該要: 有,不然我要怎麼對品牌產生信任感、跟你買家具......

如果我沒有想錯的話,店員跟你說的那是樹皮,是因為在業內"口語"會講樹皮啦,
但此樹皮跟一般人想的樹皮其實是不太一樣的。

木頭有非常多的專有名詞,但在溝通的時候並不會使用非常正式的名稱,
邊材算是有時候溝通會使用到,但也是最上游的原木商、剖木廠、
木材商或製造商比較會講到的,而木質部不太會有人講,那比較算是學術性的用語。


回歸樹皮,業內在講樹皮(邊),通常是在講一般人想的那個樹皮+(部分的)木質部的部分

為什麼口語會這樣說?
因為邊材的部分其實並不算是很"正規"的木料
(我一時想不太到用哪個形容詞比較好,先暫時這樣說),
最正規嚴謹的狀態,其實一根原木可以被使用的部分很少很少,
心材最中心易裂,邊材最邊緣結構太軟,真正最適合拿來使用的是他們之間的部位,
所以業內會什麼會說那是樹皮(邊),因為有些木質部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不可用的,
越接近"樹皮"的位置,顏色就會越淡,被歸類跟"樹皮"一樣,結構很軟易脫落會被淘汰
但你要講2個名詞很麻煩,久而久之口語方便講,就都講樹皮(邊),常見於老一輩的交談。

好,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會出現樹皮(邊),不是說通常會被淘汰嗎?
這件事情很有趣,因為市場需求!(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喔)
因為消費者喜歡,覺得有漸層好看,然後就開始保留樹皮邊了 XD

大家知道嗎?這個現象其實讓老一輩的業內人士很無法理解,
哈哈哈,只能跟長輩說阿就流行阿沒辦法!


但這邊要補充一下,不是所有的木頭都有心材、邊材等等部位那麼層次分明,
甚至沒有年輪,或是有假年輪,例如貴重木肖楠就是這樣,
所以不同木種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不能把這個概念套到所有的木種上面喔!




: 另外老闆娘也說,如果像他賣原木大板,一般都不會上色漆,所以外面花花綠綠、可以客: 製顏色的木餐桌,基本上都不是原木餐桌。

這不一定啦….都是要看客人的喜好,現在是消費者市場,
就有客人買非洲柚木桌板跟台灣杉桌板請我們上胡桃色,
因為他喜歡這個木種的木紋,但不喜歡他的顏色,
一個家裡是走工業風,一個是走低調奢華風,確實胡桃色比較搭。




: 我也問老闆娘如果買這種原木餐桌有污漬要怎麼處理,他說如果原木桌有吃色問題,要用: 沙拉脫或牙膏+牙刷去清潔。


我不太瞭解這個部分的意思,因為這要看這張原木餐桌表面的塗裝是用什麼方式;
不同的塗裝,你對餐桌的使用習慣就要不同,出問題的時候也是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這邊資訊不足就無法補充了。



: 另外他們家的實木餐桌都有做伸縮縫,然後搭配卡楯接木的工法,防止餐桌裂變,店員也: 建議家裡如果潮濕,平時可以開個除濕機防潮、避免木頭發霉。


這邊我想特別補充一下,台灣的氣候真的就是潮濕潮濕潮濕,一定要開除濕機,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沒這個習慣,但真的要學習養成這個好習慣。
家中若保持通風清爽,對健康也比較好,
不只是家具,包括電器阿、地板、牆面阿,任何東西都不容易壞或者發霉。


常聽到客人問會不會發霉,這種問法我個人一直覺得很奇怪,
聽起來好像是只有木頭會發霉,其他東西都不會,
但是任何東西都會發霉啊!!!!!
磁磚也會發霉,浴室或廚房最常見,塑膠也會發霉,塑膠門或者便宜的塑膠椅
皮件也會發霉,皮包如果放在櫃子裡悶很久沒保存好也會有霉斑,
而金屬對潮濕的反應是生鏽,保持家中清爽不潮溼才是治本的做法,
材質不是重點,因為任何材質在潮濕的環境下都會發霉!




: 店員也說因為印尼青剛木的毛細孔粗大,所以原木板材表面一定要上漆才能使用,不然灰: 塵積累後木頭會黑掉,但因為青剛木做成的家具都會上漆處理,如果放熱鍋在桌上一定要: 墊墊子,不然桌子會白掉,所以他們乾脆直接墊一大塊玻璃在桌面,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然後店員也有讓我用手去摸餐桌的背面,背面的觸感粗粗刺刺的很扎手,店員表示這是因: 為青剛木餐桌的背面都不會上漆,要讓毛細孔保持通暢,這樣子可以緩慢調節水份進出,: 防止桌板因為熱脹冷縮而開裂


光這段,就有好多好多好多的眉角可以講的了,
甚至可以為了這個特別寫一篇文章,因為非常複雜!!!


前面有說過,不同木種有時候會有一些各自特殊的情況,
青剛木這隻木頭我不熟悉,所以下面我講的是針對一般木頭的通常狀況與特性。
有一些我之前寫過的文章也有提到過,會講到一些重複的。


大家大部分看到的家具,都是已經有做表面塗裝了,
這是有原因的,木頭跟人的皮膚一樣有毛細孔,會曬黑,也會有深淺不一的情況,
除了上面說的怕髒東西進入毛細孔弄髒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防止變形!


變形的原因,講太專業分析什麼物理特性之類的大家會聽不懂,
轉化成最簡單的白話文來說,影響木頭變形的因子是水分,
也就是空氣中的濕氣(潮濕),木頭的毛細孔是活的,
他會吸濕(氣),木頭會不斷去跟外界環境做(木頭)內外水分的調節平衡,
變形的發生就是木頭內外失衡的結果。(BTW木頭開裂等的原因也是水分)


有些木種特別容易變形,會讓你想罵髒話的,
可能早上前置作業處理好而已沒有馬上上漆,他下午就變形了,
有些木種則還好,大概可以撐個幾天,總之這也都是要看是什麼木種,差別很大。


那變形該怎麼辦?是可以處理的,只是蠻麻煩的,而且也要看木種,
但那不是這邊的重點我們就不講了。


所以為什麼要做表面塗裝?就是要把毛細孔封起來,
除了防髒防水外,主要是讓木頭比較不會因為受到外界濕氣變化影響而變形。
當然很多人會說如果木料乾燥做的好就不怕,可是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木料乾燥做的好只是降低風險,並不代表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喔!
尤其是當木頭處在溫溼度劇烈變化的環境下,就是提高變形與開裂的風險,
最常見的例如太陽西曬的環境、長期冷氣房內冷氣對著木頭吹等等。


文中還有提到熱鍋放在餐桌上白化的問題,這個跟表面塗裝有關,
並不是木頭本身的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塗裝都會因為熱而產生白化。
如果表面塗裝使用的是成本較低的"軟漆"如拉卡(業內口語),
那你熱鍋放上餐桌就會白化,酒精噴也會白化,還有"表面硬度"也比較差,較容易刮傷,如果是使用成本較高的"硬漆"如優麗旦(業內口語),基本上不會白化,
"表面硬度"比較高,較不容易刮傷,除非這張餐桌已經使用很久了,表面的漆已
經被磨損的差不多保護力降低。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網路上就很多使用酒精白化的災情出現,
所以其實很簡單用酒精就可以測試產品使用的是軟漆還是硬漆了。
就我所知大部分還是用軟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不能放高溫,不能噴酒精等等的提醒
軟漆因為
1.原料便宜 2.程序簡單 3.待乾快省時 4.人工少
同一張餐桌,軟漆只要一天就可以完成,硬漆大概需要2-3天(不同木種會有影響)。



: 後來跟店員聊開,他表示因為木料越來越稀少,目前實木餐桌都是拼接板,所以可以看到: 拼板接縫


除了原木桌板這種一整塊的一枚板被大家拿來當餐桌以外,
大量在生產的實木餐桌不太有人會製造一整塊沒拼接的餐桌面,
這種需求會用訂做的方式實現。
原因嚴格說不是木料稀少,應該說是野生林大顆的樹稀少,所以沒有那麼多大塊的木料,而一般商業材現在基本上都是人造經濟林,所以不是木料稀少的問題,
木料稀少的是非商業材的一些貴重木。


拼接的原因,是因為

1.商業人造林樹木砍伐的年份大概落在20-40年或是再久一點不等(看木種、用途跟政策),這個時間樹木本來就很難說長到多大多粗,自然就不會有一整塊足夠做餐桌大小的木料可以用

2.很多木種本身的樹型就不是可以長到很大根的,尤其是越寒冷的地方樹形就越細,
大家看電影或電視北歐那些下雪的國家,針葉林的樹都是很細長的,而熱帶的樹才
長的比較粗壯,所以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沒有發現歐美材,像北美梣、橡木、松木等,都是拼接多,沒印象有看過整塊木料當餐桌的?
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很大顆的樹


3.市場需求在預算上的考量,就算有那麼大顆的樹可以裁切做成一整塊的餐桌,
成品的價格,市場的接受度會很低

所以是很多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才不會有人這樣做。




: 不過還是照慣例問一下他們家的餐桌要怎麼維護保養,店員表示他們家的餐桌都是上漆,: 並強調木頭一定要上漆,然後上漆的木頭日常使用一定會留痕跡,真的介意的話可以去買: 酒精性色筆補色(?????),平時保養的話不能噴酒精,必須用水+抹布擦拭,或是: 二氧化氯清潔,怕發霉就開除濕機這樣。


這部分,我看不太懂,可能要有上下文對話比較能夠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 要逛的話走線上會比較好。木頭種類的話他們家有柚木、玫瑰木,但店員有主動說明餐桌: 桌板都是合板貼皮,因為這樣做出的桌板重量才夠輕,才能製作延伸餐桌


無法用全實木製作延伸餐桌,我們自己看是因為木頭變形的風險問題比較大。
延伸桌一但木頭變形,可能就無法延伸了,就會很麻煩,
台灣因為過去錯誤的林業政策關係,現在也沒有足夠且品質好的木頭可用,
都是進口材,進口材木頭含水率的平衡問題,又跟台灣潮濕的環境息息相關,
國外氣候都是比較乾燥的,他們用自己國家用自己的木頭,
比較沒有含水率與適應力的問題,在木頭變形問題這塊,機率不像台灣那麼高。


: 店員表示北歐老件餐桌幾乎都是折疊或延伸桌,加上北歐人多半不太喝熱燙湯,所以桌面: 可以放心使用貼皮,只有桌腳才會用實木製作。


這部分倒是真的,很多國家是不習慣吃太熱的食物,也冷湯居多,
確實符合他們的生活使用習慣,但一樣的東西在國外好用,
拿到台灣不見得適合,因為文化與氣候因素。



: 另外就是因為二手老件家具經手過許多主人,上面通常會殘存超多蠟,所以基本上不太需: 要再額外上蠟上油保養,過多的保養成份遇到台灣的潮濕天氣,反而容易成為微生物的生: 長養分。


這邊我一開始有點看不太懂,想了很久發現,
可能是因為前面幾家店跟店員都討論到的部分都是跟表面塗裝有關,
但這裡突然講保養,所以一時沒想清楚有點混淆了。
家具一開始的表面塗裝跟後續的保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情,
保養的方式也會因為一開始表面塗裝的方式不一樣而有差異。


至於二手老件家具是不是需要再上蠟上油保養,
除了要先確認他表面是什麼塗裝方式外,還要看你希望他呈現什麼樣貌,
是要舊舊朦朦的古物感?還是要帶有光澤的復古感?

如果是後者,基本上你還是需要定期保養的。
過多的油或蠟若在上的時候沒處理好確實很可能發霉,
所以保養的程序有沒有做好很重要。




: 這邊的店員真的相對專業,從文昌街逛到這邊完全可以感受到落差,店員還有補充柚木因: 為含油脂豐,所以乾燥速度也較快速這類小知識,滿有趣的,之前都沒想過還有這種差別: 。

這邊我也是想了很久,一開始是想成在講水分乾燥速度比較快,
但沒有聽過柚木因為含油脂豐所以水分乾燥會較快的說法,
後來想了一下因為前面在講保養,所以可能是在講上蠟或上油乾燥速度較快,
可是同樣的也沒聽過柚木因為含油脂豐,所以上油或蠟乾燥速度較快速的說法。


若以科學物理角度去推論,
毛細孔導管越小的話,乾燥速度會越慢,上油或蠟在相同的用量下,
比較硬的木頭密度較大,會乾燥較慢,若又富含油脂,乾燥應該會更慢才對,
而比較軟、結構較鬆散的木頭,密度較小,毛細孔大吸收快,應該是乾燥較快才對。


因為沒聽過店員這個說法,這邊我不是很明白,我會再去請教老師傅。




: 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地方是,店員說如果餐桌變形,可以用熨斗或熱水衛生紙燙木板,讓它: 恢復原狀,我自己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做法。


這邊提一下,如果是軟木頭有凹痕,用熱水衛生紙燙,可以稍微恢復一點,
但如果凹陷很嚴重,想完全恢復也是無法的。

至於變形,路力家他們產品的品質,應該是有可能可以達到用熨斗就能夠處理變形,
但實際操作上,可能消費者自己要處理還是需要先專業諮詢一下,
因為要用到怎樣的程度以及熨下去是不是會按照自己心裡所想的方向復原,
這個不太好說,因為變形問題還牽扯到木種以及纖維走向。



以上簡單補充,因為怕講太詳細反而變得不好閱讀,
所以用很口語的簡單大略的敘述,希望有幫助到大家。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43.89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Debbying (114.26.143.89 臺灣), 05/04/2023 22:33:24

eclau05/04 23:29推專業文

mandy112105/05 02:25哈 看下來的感想是原po只有喜歡才會誇專業

aksk112205/05 08:52推D大專業分享

Korsechi05/05 15:40歐美材要大板非拼接,一般是自行進口原木裁切烘乾

Korsechi05/05 15:40國內比較少見北美原木,多的是推東南亞 非洲跟南美大板

Korsechi05/05 15:40國內用歐美材一般是進口鋸材,標準穩定又好處理

Korsechi05/05 15:41對岸倒是滿滿的北美大板廣告,畢竟跳過歐美鋸材商

Korsechi05/05 15:41自行進口原木做處理,出材率比鋸材高上不少

VOFAN05/05 21:48感謝補充專業知識,學到不少

adolf11105/06 01:13

Kayusumi05/06 11:03路力家的質感真D好

jack1826205/06 22:57原Po家的家具上漆跟做工很不錯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