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高捷路網規劃的困境
高捷規劃的優勢是,
由於高雄整體發展成南北走勢,
通勤路線亦多南北向,
只要靠一條紅線就可以串聯:
臨海工業區、國際機場、各大商圈、火車站、高鐵站、楠梓各園區、岡山路竹各園區
紅線是真的強。
但相反的,
東西向通勤量較少外,
更被分散在本館路、覺民、九如、中正、三多、二聖等東西向道路,
這也是導致橘線運量提升困難的地方,
畢竟要使用到橘線,
非沿線居民還得先往南往北才能轉乘橘線,
等同於繞路才能抵達目的地。
那未來黃線的加入能改善這個問題嗎?
這個問題我覺得東三民地區更加明顯,
東三民地區被黃線、輕軌、台鐵所包圍,
但內部居住人口眾多,
卻始終沒有辦法規劃軌道運輸進入服務。
大家覺得這個問題能怎麼解決呢?
--
覺得高雄可以多一些L形路線,就能某種程度達成這需求
黃線也算L形路線,但可以更多條
問就是廣設輕軌
人少就是靠輕軌,平面輕軌建起來便宜又快。
L型很好 但還有個問題是機場廠西側靠海又有壽山 東南側有
大坪頂 東北澄清湖 變成能延伸出市區找機廠的路線不多
我覺得比較大的問題是,東三民根本就沒有路廊可以走
紅線說是高捷的板南線應該不為過吧
高雄路寬,真的可以多拉輕軌
輕軌目前看起來不就...
人少養不起 人多又不夠用
嫌轉乘麻煩假議題 你的時間還不夠值錢而已
北北基桃 一天花3個小時大有人在
多的是一趟三運具的
公車-捷運(客運)-公車
高雄哪有轉乘可言 沒幾條
高雄市區是狹長形,比較適合ㄈ型或倒ㄈ型路網,一個縱
向搭配兩個橫向,才不會有像紅線過長橘線過短的問題
東三民路幅只能蓋地下,只剩高速公路兩側勉強能蓋高架
黃線加進來高雄捷運網狀路網成行,有相當大幫助
其實藍線可以嘗試用輕軌方案 當然班次要密(5min)
車廂可加到7節等 畢竟藍線全在市區 性質算中短程距離
不然藍線要全地下捷運 那經費不敢想像
當然反面論述就是藍線應該是有中運量的需求
總之 黃線和藍線(有生之年)如果補上 路網就有規模了
黃線以後都改輕軌路幅不夠不徵收直接變輕軌專用道
推廣三大南北幹線 中山博愛 中華 民族
@moonrain 我也覺得藍線可以使用輕軌,使用平面也可以,
但是部分路段需要地下化,比如左營大路、仁武地區,我想
經費較低,且可快速普及路網的方式
目前高雄輕軌比較被人詬病的是營運速度與等待班距,營運
速度看起來在未能調整整體交通號誌的邏輯下,只能從等待
班距下手
@sonyyoooo 我也這樣覺得,黃線的優勢就是讓高雄捷運立
刻成網,但是缺點就是還是比較難解決高雄東西向的通勤方
向
紫線在東西向跟南北向其實都蠻有幫助的吧?
市區不能高架,另外一種解法是市區再蓋成路面輕軌,
郊區變成高架輕軌
@pika2050530 楠梓橋頭地區東西向交通需求不大
至少搭捷運會繞路
班距等買車吧 藍白別在卡了
除了黃線是早晚的問題
藍線真的蓋的成嗎?
藍線前面還有紫線,照目前政局動盪不安的情況,黃線能順
利通車,紫線順利開工就謝天謝地了。
紫線絕對是下條路線,開發條件比藍線好太多了
紫線的開發條件好 但始終不在市區範圍 機能有差 不曉得
能帶動多少 這是比較擔心的 藍線可以成網 但開發比較困
難 不過有心要開發比較容易吸引人
藍線不應該停在中央公園,往南轉一心路變成輻射路網才好
新版藍線真的應該往南讓亞灣路網更完整並走一心瑞
隆橫向串聯紅線輕軌黃線
紫線對高雄的西北邊還是很有幫助的,往東到科技園區
,往南到市區,擴大整個路網也能促進南北高雄縫合
我也覺得紫線很重要 民族高鐵段有河堤社區 文藻 榮總
同時接高鐵左營解決黃線原來往北轉乘問題
更北邊就橫向連接高雄大學高科大橋頭園區義大醫院
也可以在青埔站和紅線形成十基礎的字路網
*基礎十字路網;
路網應分為中長距離連結的幹線 或是讓市區變密的中短程
紫線可以先蓋青埔到左營區域
這邊人目前相對沒那麼多 但也經過不少重要地點
例如高大跟世運
經費有限下 中長程幹線用捷運跑 中短程接駁可考慮輕軌
舊紅橘藍棕:
紫線不太可能先蓋青埔到左營 因為要與黃線共用機廠
藍紫的問題都一樣 市區用輕軌不夠用 捷運又地下太貴
紫線地下應該只有民族高鐵段約7公里距離
不對 舊民族高鐵線應該是6公里左右
塞滿輕軌
紫線可能也會像紅線那樣穿半屏山出來吧 那也是個大工程
紅線跟台鐵重疊一堆
一堆(橋頭到岡山5站)
輕軌真的要增班了 今天從美術館站搭去哈瑪星 要命差點擠
不上去
遇錢不夠 蓋輕軌
認真說 沒必要非捷運不可
直接蓋滿輕軌 然後路幅不夠就是輕軌專用道 讓私載
不好上路就對了
東三民跟中永和一樣 中永和就是大條路做高架做捷運
小條路放生 然後不管怎麼蓋還是一堆人沒辦法涵蓋到
雪梨也有一條窄路填掉蓋輕軌,台灣人的極限大概就是
大順路那樣子
我覺得台中公益路其實也能蓋
台中最有可能蓋輕軌的大概只有市中心一圈的園道吧
我不就說了 路幅不夠就是只給輕軌走做專用道
馬路是國家的 不要就徵收你家做馬路 一定馬上安靜
台灣人太過鄉愿 才導致大眾運輸不好推馬路三寶一堆
狹長形就是學像神戶一樣,幾乎都是東西向鐵道
目前最快的方式就是輕軌列車越多越好
弄成巔峰時期的307也不錯
廣設輕軌尖鋒運量要蠻多車的吧
車子多也好 反正輕軌蓋滿 都用同規格就好 直接國造
五權西路蓋輕軌+1
可惜的是前2條很早就蓋好了 但後續路線的規劃、建設
太慢!
又要想當年要是四線齊發了嗎
43
Re: [新聞] 中捷單月運量破百萬 創新高不能說台中居住密度不如高雄集中,應該說台中居住密度高的地區在舊省轄市的台中市區範圍內,也就是中區、東區、西區、南區、北區,而上述這些地方綠線的服務範圍只有局部,綠線雖然連結了高鐵台中站,全線運量最高的也確實是高鐵台中站,但前往高鐵台中站的交通方式選擇眾多,以上述提到的舊市區為例,要去高鐵站可以選擇從台中車站搭台鐵區間車去高鐵站轉乘,甚至騎車過去也只要20分鐘,而綠線路線經過七期除了新光遠百兩棟百貨公司外,大多是高級住宅區,那邊的大多會選擇開車,台中私家車數量全台最多,而其他區域的也會選擇開車走74快速道路去高 鐵站。 另外綠線連結的兩座台鐵火車站也僅止於通勤等級的台鐵捷運化車站,轉乘的人本來就不多,真正的運量大站是台中火車站,但連結台中車站的藍線還沒蓋好,所以無法反映在捷運運量上。 再加上綠線經過的文心路本來就不是主要的通勤方向路線,台中市區的幾個景點例如:勤美誠品草悟道、一中商圈、逢甲夜市、東海商圈等等的,都不在綠線的服務範圍,綠線能到的只有歌劇院、ikea、文心森林公園、新光跟遠百,利用率確實有限。 綜觀上述原因,中捷綠線運量跟高捷橘線運量差不多,這樣實屬正常,台中缺乏的是跟高捷紅線一樣路線,而那條就是現在台中人殷殷期盼的藍線,從台中幹線公車運量分析的資料中可以看見,藍色台灣大道路線高居全線最高,而這條路廊正是捷運藍線經過的路線,甚至中捷第三條橘線經過的路廊,連結台中清泉崗國際機場中清幹線運量也不低,下面附上臉書粉專台中城小編的資料20
Re: [閒聊] 高雄黃線和輕軌二階算是通勤路廊嗎?橘線本身沒強大的中地機能和TOD (所謂的中地是指能吸引全市的 像鳳山站那種只有在地人會去的 他們也不會搭捷運去) (TOD如草衙道就讓運量常駐前十) 很依賴紅線卻不是唯一入市區的幹道 像新莊入市區還可以走中興橋忠孝橋18
[閒聊] 高雄捷運市區幻想未來路網圖前幾天自己幻想了市區遠期路網,跟大家討論討論,請儘量鞭屍! 紅橘環狀輕軌就不說了,以下依建設優先順序說明。 1) 黃線(最終營運模式) 起自旅運中心,於大港分岔成建工長庚線與民族高鐵線。13
[閒聊] 這路線是高雄捷運市區的最後一塊拼圖嗎?幾天前po了一篇 討論高捷新路線怎麼選的文 反應熱烈 看了各位的回覆 我想到一條路線2
Re: [情報] 高雄捷運黃線綜合規劃報告與廠商說明趁著關於高捷黃線的討論 也跟大家談談對於高雄黃線乃至於高捷整體路線的想法 就如同大家所知道的 黃線是綜合原來棕線、黃線計畫而生 老實說其實也是有限預算下所妥協出的產物 對於路線而言,當然會有被截斷或著無法延續的部分 例如三多路在民權路以東衛武營以西的路段與三多民權以南路段1
Re: [新聞] 高雄輕軌事故頻傳 民眾提案評估改地下化我覺得我們這輩子也不是完全沒機會看到高雄輕軌變成地下中運量 (雖然可能也不是整條都改) 只是關鍵應該不是交通事故的問題 而是哪天輕軌的運量,也許會真的成長到再怎麼增班加掛都載不完 (雖然這一天應該要等蠻久的- 造福116萬人口 高捷黃線土建及軌道工程動土 11:13 2023/12/19中時 楊舒婷 斥資144.37億元的黃線土建及軌道工程19日舉辦動土典禮,未來黃線捷運將成為重要交通網 絡,不只與捷運紅橘線連結,輕軌、台鐵等系統也將與黃線交會,形成格狀路網,預計將造 福116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