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要選5080還是5090?
NV 50系列的晶片我自己覺得沒這麼驚豔
但是創始版的散熱設計我自己覺得算是歷代以來最有創意跟創新的!
Gamers Nexux 有一集就是訪問NVIDIA Thermal Engineer 關於這次的散熱設計
先說我自己覺得猛的地方
5090基本上比4090還熱還耗電,結果創始版的散熱器體積卻是選擇"縮小"
或者應該說挑戰縮小!
我想這次最不一樣的就是三件組裝的PCB,讓散熱片被風扇吹透達到最好的效率!
過去一張顯示卡PCB除了裝核心晶片記憶體,
同時對外螢幕輸出接口,對主機板傳輸端都會是在同一張板子上面
NV這次為了近一步提升散熱器的使用效率,
把核心晶片、對外輸出、對主板PCIE都拆開。
這樣的做法成本肯定超高,除了一片變成三片的成本也多了很多接口零件成本
而且這些接口都是超高速大頻寬需求的零件!
另外縮小的PCB對PCB Layout 以及上面堆料的難度肯定也更高!
他廠基本上沒有人願意花這錢做這樣的設計,個人覺得就是無腦堆料
PCB一張比一張大、散熱器也是比誰更巨、風扇比誰多顆。
上面連結裡面提到一些比較細微的設計
像是第一次均熱板一體整合熱導管的設計,
裡面藉由水氣相變化後要凝結回來怎麼設計...等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 引述《andonie (前進國營 實現人生)》之銘言:
: 我理解你的意思
: 在小型機殼中 無預算上限的想要最高性能
: 有這需求很正常
: ITX配5090
: 功耗設定60%,大約損失10%性能以內
: 估計還是領先5080達40%左右
: 畢竟CU數量就差距非常大
: 這時候 顯卡實際吃電320W
: power不管多大輸出 硬體體積差不多
: 買到1000W沒問題 (這情況其實850W就夠)
: 降低功耗後性能沒什麼差
: 但是對機殼散熱需求度降低非常多
: 風扇降速下來 也安靜很多
: 16PIN燒掉的機率更小
: 當然你要搭配[降壓]效果會更好
: 壓到300W以內沒問題
: 但問題就在於...市面上5090體積都很大
: 只有NV原廠版本有SFF 如果有辦法啟動到
: 自然就沒問題了
: ※ 引述《eric820602 (LilP)》之銘言:
: : 目前是用9800X3D配3080
: : 去年螢幕換成4K之後開始覺得3080不太行
: : 想換5080但看測試好像沒比5070ti強多少
: : 只有16G 4K遊戲應該都會爆vram
: : 5090目前啟動的價格都還可以接受
: : 但上5090就要換到千瓦電供
: : ITX只能用SFX選擇沒有很多
: : 而且600W接頭還是有點擔心
: : 還是乾脆等加大vram的5080S?
--
5090fe散熱基本上壓不太住啊
我自己是覺得到底要多好的散熱才算夠 為了超頻挑戰極限需求當然就不一樣, 但在標準設計的運作頻率下,這樣的溫度能使用多久壽命等 達到標準我覺得就是好的設計。 今天如果FE動不動就熱當、花屏,或是自動降頻,那就是真的壓不住。 如果"讀數"看起來比較高,但實際上是就都跑的好好的,那這樣的散熱根本沒問題。 在上一級的 rtx pro 6000 效能更高也是同樣散熱設計, 使用環境還可能是24小時連續運轉的伺服器,我自己是覺得這散熱規格應該是夠用! 真的擔心的還真的是12v接頭...
這代FE基本是丐中丐,散熱極為差勁
FE用料應該是很扎實,我相信FE的製造用料成本可能比ROG Astral還高
fe不丐,fe用料比帝版還頂,單純是散
熱規模太小
真的一點都不丐,單純兩槽 vs 巨無霸四槽的弱勢,但到底要多涼才叫夠用
那體積散熱很頂了啦..但傻大粗就是簡單粗
暴
5080就很適合 但90以外都偷了..
反正散熱就越大越猛 不需要跟你取巧
微星那幾張就這樣啊 魔龍沒均熱板..但夠
大張表現還是可以
我8年之前也是買1080ti FE當年的卡
皇,全力運算的時候溫度直接飆到85
度,而且渦輪風扇散熱時噪音超大,
變成只有兩種選擇,要就不特別拉風
扇轉數,結果就是很熱但相當安靜,
要不風扇開到8-90%溫度壓在約70度
但很吵,當年FE風道是直出設計直接
排到機殼外,那個吹出來的風我到現
在還記得手貼著風道口超級燙手,根
本放置撐不到5秒,當時也是很後悔
為何要買FE,可是到現在想要換顯卡
了,卻覺得FE的設計及外觀很有收藏
價值,看到實體的人都說設計很超前
,之後退役也是拿下來的展示了,所
以現在在找接近msrp的5090但太難了
~
以前3080FTW換4090TUF就是這樣 體積吊打.
.核心溫度就低
有挑戰是好事 給推 但消費者要結果
現在用5090Trio沒均熱板但體積又更大 散
熱跟4090TUF半斤八兩
評價兩極 設計組裝體積成本都一等一
但散熱不好pcb小東西少被說丐
pcb變小就很鬼了 不然去問系統廠EE
說pcb砍三十趴弄不弄得出來
沒人願意這樣花錢設計 他們拿晶片的成本又
不一樣
我的怎麼都很涼 80度到頂 是有鎖90%
90FE有3D均熱板,80直接砍掉均熱板
不然要等6090,好哦(這代GPU太沒誠意,
欺負Intel與AMD沒能對標5080,5090效能的
顯示卡)
90FE兩槽來看散熱還不錯,80不太行
蛤我覺得是浪費錢耶 pcb改成三片但是用
料普通 最終的結果就還是頻率低又熱
可以說明一下哪邊用料普通嗎?XD 我看起來每個細節用料都超頂~就是體積小 除了華碩, 技嘉、微星 核心供電都是用 MP89816+MP87993 完全比照創始版 華碩看到是MP29816+mp86670 散熱上限當然沒辦法跟無腦堆體積的比
※ 編輯: Outsidein (111.250.107.84 臺灣), 06/20/2025 18:08:11Linus不是靠FE超到前幾名 有很差嗎
越賣越貴結果連散熱也要省 天下苦黃9矣!!
!!
這次90FE散熱真的猛,只是供電接頭…
58
[情報] RTX 4090 Ti 或新 TITAN 可能已經取消一直以來就有傳言稱,RTX 40 系列上將會有新 TITAN 或 RTX 4090 Ti 甚至已經準備了相關的 PCB 設計和散熱解決方案 在幾個月前也有體積巨大的散熱器曝光,需要佔滿四個插槽,擁有900W的散熱能力 另外不同於普通顯卡那樣的垂直堆疊擺放,很有可能將 PCB 做了旋轉90度的處理。 由於涉及體積、重量、發熱量和功耗等多方面因素43
[情報] NVIDIA RTX 3090或3080非公版PCB被曝光最近在 Reddit 上有人發了張即將發布的 Ampere 顯卡 PCB 照片。 PCB 背面 GPU 周圍 有11個記憶體 無意外應該是 GDDR6X,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配置的位置相當緊密 這也透露出 Ampere 高階卡設計緊湊而復雜的原因。 GPU 區域在背面刻意放置了一顆 Intel CPU 來覆蓋該區域33
[情報] 4090 Ti 或 TITAN 散熱器原型被曝光NVIDIA 原本預計可能推出 RTX 4090 Ti 或 TITAN 總之就是 RTX 40 系列中的旗鑑版 不過目前似乎沒有計畫推出這款的顯卡 主要是現階段或近期也沒有對手的關係。 關於這款顯卡的散熱器之前就一直都有被曝光20
Re: [情報] 德國維修員:2080Ti後期容易因過重彎GTX1080Ti 11G的設計記憶體是採用ㄇ型 過去顯卡功耗還沒往上衝時 VRM基本上就是做一排 RTX20系列跟RX6000系列開始18
[開箱]NVIDIA RTX 2070 FE 整理兼開箱今天整理的是 NVIDIA RTX 2070 Founders Edition 雖然說是整理不過卡本身幾乎是新的 完全沒有灰塵或是太多的使用痕跡 算是滿足我的拆解欲望而拆11
[情報] NV計劃在3090導入Traversal Coprocessor根據Coreteks的影片,NVIDIA計劃導入一種革命性的新想法,其中涉及Traversal Coprocessor 和雙面PCB導入到RTX 3090 GPU(及其系列)。這實際上意味著(如果事實確實如此) 意味著即將問世的顯示卡(如RTX 3080和RTX 3090)將擁有雙面PCB 一側為GPU核心,另一側為Traversal Coprocessor。9
[開箱] AORUS 首款白色 PCB Z790 AORUS PRO X期待B系列也導入之好讀版 先前技嘉 AORUS 導入了AW銀白色系散熱裝甲 緊接著終於在新版本的Z790上正式導入了白色PCB 也是AORUS系列主機板第一次加入白色PCB的設計7
[情報] Radeon RX 6000 諜照先上照片 兩個消息來源 ------- XF7
Re: [閒聊] 為什麼沒人設計外置psu?其實如果機殼廠商能針對某張特定型號,比方說公版4090, 開發最大化空間利用率的散熱器, 應該能用7公升或更小體積壓下4090又不致起飛? 比如說7.2公升的DAN A4,正常情況下只能裝魔改版的雙槽鼓風扇4090 但如果針對其顯卡倉量身訂做,應該可以用一塊180*300mm的均熱板覆蓋P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