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大學隨著少子化變的越來越好考是趨勢嗎

看板SENIORHIGH標題Re: [討論] 大學隨著少子化變的越來越好考是趨勢嗎作者
SunSky0126
(昊)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2

其實這對我們而言或許只能用討論的(ーー;)


帳面上最常見的是用「錄取率上升」作為立論基礎,問題是......也從這點開始就有邏輯論證能力的差距。

簡言之,如果要懂基本算數的1+1才算算數界的普通人,那可能絕大多數人在這種論點的區塊都到智障的程度,因為很多人會用類似這張圖的方式去看錄取率。

https://i.imgur.com/NFAJSBK.jpg

圖 大學隨著少子化變的越來越好考是趨勢嗎

可是呢......
學測和個人申請(現申請入學)是在83年實施
指考和考試分發(現分發入學)是在91年開始
繁星推薦變成聯招三大管道更晚,99年

所以這張表在稍微懂制度和有對照新聞的人眼裡著實會變得很莫名其妙,後期分明就是分發入學的錄取率。也時常有人拿缺額說事,卻一副不知道這些缺額實際是「整年度」的招生缺額,不是分發自身造成的。

更妙的是——好像沒有正確版本。要自己做可能只能將普通大學的名額除以普通型高中生人數,不過這雖然基礎但也很粗糙,ㄧ來,考生和普高生數可能會差不少,加上近期有非普高出生的考生明顯加入戰場,二來,科大體系也建立了,那是不是要用普大和科大名額除以普高和技高高中人數?

可是呢......我們總歸還是能推論在大學名額變多和少子化下,錄取率上升。但

也「僅只於此」。


上面那大段提及的充其量真只能算帳面上,還是沒辦法搬上檯面的那種,都還稱不上「理想面」和「實際面」。

隨時代變遷,按照政府公布的統計、計算方式和數據,不只少子化,貧富差距也擴大。以考生面來講,就是每個人獲得的資源變多了。只是我們也沒辦法去評估所謂的「程度」,什麼叫程度?有定義嗎?實中常見的升學率定義比建中高,建中程度變差了?美國男籃在夢一時代去奧運宛如開粉絲見面會,之後卻和全球列強廝殺,難分難解,Kobe還要執行心理戰術,美國男籃絕對變差了?

提到程度是由於對「一個人」而言,錄不錄取是要看「『對手』的『數量』」。
依照錄取的邏輯,「對手」是「在一方式下比你強的人」,數量就是能這樣的人的多寡。問題來了:綜合以上所述,大學競爭面的這個數量幾乎確定是下降的?

「不知道」。

一堆未知和問號最終帶來的就是不知道。


最後從實際面討論一點:「一個人」—所謂的個體—的狀況。

部分人的生活圈或視野比較多元。那到一個程度一定會碰到部分同儕,甚至自己是從來不覺得自己有機會「上台大」(分數、管道等等)。或許會憧憬,可是從日常準備到心理狀況就不覺得會上。

那錄取率提高到什麼程度,他們會覺得有機會上?套用到其他大致等級的校系,要多少?

我有時好討厭沒有結果的議題,不過也算是訓練思考。算了~~~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62.4 (臺灣)
PTT 網址

shawyj10/18 20:57一個有趣的數字, 110年報名學測的人數比80年的聯考還略多

shawyj10/18 21:02都是十二多萬人.

SunSky012610/19 00:07這算聯考的天生門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