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總統:生醫將成台下個兆元產業

看板Stock標題Re: [新聞] 總統:生醫將成台下個兆元產業作者
TreeMan
(好啊...)
時間推噓15 推:15 噓:0 →:27

※ 引述《a810086 (眼睛業障重)》之銘言:
: 問一下,為什麼台灣醫材相關製造商這麼少,或者說沒有很完整的產業鏈?照理來說尖端零部件代工是台灣的長處,台灣的醫療體系又相當完整,人口老齡化世界前三且前三名都是我們隔壁鄰居,應該會有很大市場,可是相關耗材廠還有製造商怎麼這麼少,與其開發新藥,做醫材是不是更適合台灣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要有完整/活躍的產業鏈,就必須要有一級玩家
他們可以開發高價值醫材,有的隨著時間還能開發好幾個不同的產品

高價值醫材 = 解決了重要的臨床問題 + 逐年提升的用量

要擁有這樣的產品,通常要滿足三個條件:題材、關係及合規的工程技術

1. 題材
開發題材其中一個重要來源是醫生的臨床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醫生治療患者時,認為不滿意還可以改進的地方

台灣由於健保的關係,有些高價好用的產品並沒有引進台灣
因此醫生傾向改良本身的手術技術

因此面對同一個不滿意的產品
台灣醫生可能會把手術技術等治療技能點滿
美國醫生則可能找廠商合作,提供臨床觀點,並協助廠商抓到產品改良的方向

台灣廠商如果找台灣醫生合作,有時台灣醫生認為不需要的需求 (緣於其以技術克服)
歐美反而很重視並正在發展中,而歐美是產品收益最好的市場

講到"發展中",代表有些廠商早就知道要開發這些標的
這就是第2點:關係


2. 關係
產品開發價值最高的就是要投入高發展潛力的領域
這些領域其實就是醫生長期的臨床研究成果,可能牽涉世界多個醫學中心
終於確認了改善病患治療的重要方向

而最早掌握這些方向就是相關科別的權威醫師
他們已經知道哪些問題極具價值 只是還需要時間收案等等才會公開發表
針對這些問題開發產品 (解決方案) 等同保證了廠商的終端銷售
而開發過程中的專利自然就擁有了影響力

因此與這些權威醫師建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時,越早開始越有利
除了專利外,產品是否能用也需要醫生在各開發階段進行測試
累積醫生的使用反饋可以累積開發優勢
資源會走向最有贏面的玩家

但要獲得他們的垂青也不容易 需要有相當的資歷保證
台灣玩家很多時候能做的是當第二、三線的廠商
第一線玩家會自行開發最高收入/核心的產品

不管第幾線,獲得有價值的題目後
一定要能把他做出來,而且還要能符合規範
這就是最後一點:合規的工程技術


3. 合規的工程技術
好不容易把問題變成解決方案後,需要把他變成實體 才有辦法進行各種實驗/測試
變成實體就牽涉多種工程技術:材料、機械、化工...
如果是SaMD (軟體即醫材),演算法/數據/機器學習,就變成了主角

除了要達到規格所需的技術,還要能符合法規/各種標準
例如材料的bioburden量、雷射切割後的顆粒/毛邊程度等等
由於醫療用通常還要潔淨與無菌
為了達到這兩個條件又可能對生產元件造成影響
例如用gamma ray滅菌,可能會造成材料降解/交聯/老化

好不容易又解決了這些問題
還會需要嚴謹的文件管制,這是政府審核的一個關鍵
他們要確保這些用在人體的產品,是有被嚴格控管風險的
所以製造商可能要有GMP/ISO 13485/CE/電器安規...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問題
因為整個產品開發不可能全部自己做
例如你不會自己蓋個伽馬照射廠 你會找CBC

工程技術也是 例如雷射切割可能是產品製程所需的一項工藝
你可能就會找配合的廠商

然而在產品還沒完成 或是獲得上市許可前
你沒有量 同時還有開發失敗的風險
但所需工程技術可能還超過廠商既有水準 需要廠商配合發展
此外還要能符合多種規範 (文件 & 管制)
所以要找到可以配合的廠商很難

有時會付費委託開發,但這就要依靠廠商自己判斷相關風險
整體評估其實很不容易,而且我們沒有無限的資源可以試

符合這些條件的廠商很多在國外
因為他們有醫材大廠及一級開發玩家在支撐營運
所以成就了高度的工藝技術 同時還能符合多項規範

能找搭配的工程技術供應商,並獲得支持,是最後的關鍵


總結
一級玩家的出現 才會有感的帶動供應鏈與創造生態系

但他們開發的產品有時也會耗費的7、8年 甚至更長
做完後真的上市 也許還會遇到嚴重問題 或是產品表現不符預期
專利訴訟也是另一個實質的威脅

這些會影響廠商投入意願 也會影響人才培育
沒有人才就更難完成前面所需要的條件


如果有廠商在前面三個面向掌握得很好
就很值得投資
但不在巷子內 很難了解

題材和關係有機會透過財報/新聞評估
因為這是廠商的價值之一,可以透過讓投資人了解來募資

合規的工程技術就很難確認
有太多細節不會被外界知道 但這些細節可能都跟產品成功有關
而且每種產品的關鍵點又很少共通 因為醫材非常多樣化




太多感觸 好像寫太多了@@
還是看些本斥但大的東西比較好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77.80 (臺灣)
PTT 網址

StuLeo 02/22 23:25讚ㄝ

heavenbeyond02/22 23:25我承認,很不習慣看這麼多正文。

heavenbeyond02/22 23:25本赤但大+1!

ZMittermeyer02/22 23:35其實我覺得台灣不太適合創新老實說

ZMittermeyer02/22 23:35在真正開放社會主義的思想前都不可能真的集體大突破

kyova 02/22 23:47認真的好文~ 只不過如果能推薦一些個股就更好XD

windfolg 02/22 23:47

kyova 02/22 23:47美股、陸股也可

kyova 02/22 23:49其實就是市場太小,就算打國際賽,人家幹嘛一定要用

kyova 02/22 23:49你??人家國內也有其他廠商阿... 有個大廠來帶動還是

kyova 02/22 23:49不錯的。就像GG那樣,或車廠帶動整個供應鏈

kyova 02/22 23:50行銷端真的很難克服,別國的醫療體系不好打入

ZMittermeyer02/23 00:05台灣一直是個工業國家沒有Marketing的能力

ZMittermeyer02/23 00:06連GG都是美國人開的公司才搞成世界百大

kyova 02/23 00:17市場這麼小的國家...要Marketing?

kyova 02/23 00:18樓上要不要說說看哪些國家不靠吃老本,可以吃下全球

kyova 02/23 00:18市場的...該不會又是瑞士、荷蘭、北歐啥的...

kyova 02/23 00:19市場小,本來就只能利基型或依附大國阿...

kyova 02/23 00:20像瑞士這種近幾年難道有在其他產業有啥新的斬獲嗎..

kyova 02/23 00:20講的好像市場端很容易一樣...

a810086 02/23 00:46好文推,順便回樓上,新加坡

u770114 02/23 01:02新加坡本身就有建設基礎 又因為台灣旁邊有個中國

u770114 02/23 01:03推著外資去新加坡發展 台灣同期還在基礎建設

u770114 02/23 01:03根被各種恐嚇 @@

kyova 02/23 01:09新加坡...難道不是吃貿易航運、金融嗎...

u770114 02/23 01:10現在都沒啥人提為什麼新加坡跟台灣做得事情差不多

kyova 02/23 01:10沒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和腹地,請問新加坡能發展到支撐

u770114 02/23 01:10怎麼他們超日趕美的 @@歷史寫出來啊 看你會不會火大

kyova 02/23 01:10其他產業嗎...之前能吸引石化大廠。或發展半導體,

kyova 02/23 01:11但不吃原本的老本實際上也不行。它實際上也相當程度

kyova 02/23 01:11要依附中國。

u770114 02/23 01:11提出來就是提醒各位 國民黨當年做了甚麼

u770114 02/23 01:12然後中國從以前到現在國際態度都一樣

alex1888 02/23 01:12專業好文推

kyova 02/23 01:12擺脫淡馬錫集團,我不覺得新加坡有特別吃到全球市場

kyova 02/23 01:13或能不依賴大國的公司啊...

armysong 02/23 03:30專業好文

tio2catalyst02/23 06:04專業好文推

sydbeson 02/23 11:18

popmentos 02/23 12:46這樣看來台灣要發展生技,要先開放醫療特區,可以

popmentos 02/23 12:46外國人且免用健保。

Petrovsky 02/24 00:43推認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