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鐵甲艦誕生[下]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鐵甲艦誕生[下]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10 推:10 噓:0 →:3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html

--

鐵甲艦誕生[下]


1856年3月,俄羅斯認栽,克里米亞戰爭結束;但老想打破現狀的法蘭西雄心勃勃,已準備好下一場同不列顛的較量。雖然有後世的種種質疑,但對自詡為砲術專家的拿破崙三世而言,錫諾普的海戰、塞凡堡的艦砲對岸砲都說明了木質船殼的不牢靠,而金伯恩則提供了另一次海軍建設趕超英國的契機──在1850年代初螺旋槳推進器的安裝大賽中,法
國已經確定失敗了;雖然1850年代中葉雙方的蒸氣螺槳艦數量恰恰相等,都是27艘(都是新造6艘、改造21艘),但英國建造中的(8艘)、改造中的(8艘)蒸氣螺槳艦還足足有16艘,法國卻只剩3艘在建、4艘改造,更別提英國人造的戰列艦比起法國都是既大且貴。不過現在這些都不要緊了,由於金伯恩的教訓,拿破崙三世確信,未來將是鐵甲艦(ironclad)的天下。1857年11月,過去為法國設計第一艘全新螺旋槳戰列艦──拿破崙號(Napoléon)
的設計師德洛梅(dupuy de lôme)寶刀未老,十年後又親手操刀鐵甲艦光榮號(Gloire)的設計。排水量5,630噸的光榮號木質船殼,外裝4.5英寸(11.4公分)厚的鍛鐵裝甲,配備了36門彈重68磅的前膛線膛砲,如以往的風帆艦一般羅列左右。雖然吃水不少,滿載後光榮號的砲門距離海面僅有6英尺(1.8公尺),但照往常的慣例,這等尺寸與艦載砲數量只夠一層砲甲板的,只能算是巡防艦(frigate)。話雖如此,法國人並不真拿他當巡防艦看待;砲門離水面近意謂著適航性差,而光榮號的燃煤搭載量僅有700噸,可沒辦法滿足巡防艦巡迴海外的任務需求。光榮號實際上就是設計來艦隊決戰。1859年11月,光榮號下水,次年8月完成艤裝。而在光榮號完成之前,拿破崙三世迫不及待,又下了另外5艘同級艦的訂單;這些船到1862年才服役,但下一批10艘船的訂單1860年拿破崙三世又已經發出去了,儘管第二批鐵甲艦服役要等到1865年以後。


然而相對於法國人的大膽精進,英國人的態度卻是很保守的;畢竟不列顛海軍早已世界第一,現狀是應該保持而不是打破。替英國一手打造蒸氣艦隊的海軍總監(surveyor
of the navy)沃克(Baldwin Walker)對鐵甲艦半信半疑,小規模試造之外還伴隨大量拿火砲試鐵甲的試驗;他一直認為鍛鐵裝甲板擋不住最新式的線膛砲。但法國人激進改革的步伐之快嚇著了英國人,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壓力下,首相在議會為此事專設委員會質詢沃克;而沃克儘管是既不相信裝甲的好處、也還想不明白安上裝甲的戰艦到底該扮演甚麼角色(直到最新式的阿姆斯壯砲穿甲實驗失敗後他才擁抱鐵甲艦),卻也認為法國有甚麼英國就有甚麼,準沒錯,而且刻不容緩,而且要比法國人的高大上。1859年5月,在光榮號開工後14個月,英國版本的鐵甲艦戰士(Warrior)號也放下了龍骨開始建造。


戰士號確實展現了英國人天下第一的底氣──安上裝甲後他的排水量達到了9,140噸
,比光榮號整整多出60%;個子大不妨礙速度快,戰士號裝設了當時最好的輪機,航速達到14.3.節,比光榮號還快1節,即便放到20年後這速度也首屈一指。假如風帆、輪機並用,他甚至可以跑上17節。不過這也反映了沃克設計的保守──儘管尺寸比假想敵撐出一大
圈,沃克卻指望這艘巡防艦能盡巡防艦的本份,給他裝設的風帆面積是光榮號的三倍,搭載的燃煤比光榮號還多200噸,真心想讓他遨遊四海,雖然實際上戰士號幾乎沒離開過英倫海峽。他的火砲配置則受累於初期阿姆斯壯砲欠佳的安全性而多所改動,最後他搭載了26門68磅砲、10門110磅砲、4門40磅砲。由於法國的鍛鐵技術欠
佳,法國人的鍛鐵裝甲即便是厚達6英寸,也擋不住英國68磅砲的射擊;更糟的是法國人還沒有比同時期英式68磅砲更好的火砲來反擊。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機動性、更多的燃料酬載、更好的火砲與裝甲(4.5英寸厚)、更耐久的船材──戰士號是全鐵殼船外裝鐵甲─
─使得法國人的野心相形見絀。


不僅僅是單艦對比起來傲人,挟著強大工業產能作後盾的不列顛海軍造起後續艦隻也更加奢侈。由於鐵產量不足,能供應法國海軍建造的鐵殼船每年就一艘,因此絕大部分法蘭西產鐵甲艦都是木殼鐵甲。相較之下,英國新造了清一色的鐵殼鐵甲艦。法蘭西的鐵甲艦幾乎全以光榮號為模範(只有2艘例外),後續艦沒太大更動,後造的15艘船艦排水量全介於6,000-7,000噸之間。相對地,對鐵甲艦抱持懷疑的英國人就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構型逐步改良,好比說增加裝甲的覆蓋區域、加裝撞角。所謂的阿奇里斯(Achilles)級艦共建造5艘,因為撞角的關係又被稱為「蒸氣撞角艦」(steam ram);為了發揮巡防艦的功能,風帆面積也不能少,阿奇里斯級艦插上了四支桅杆,擁有史無前例不列顛海軍當中最大的風帆面積。而阿奇里斯級艦之後的牛頭人級(Miotaur)甚至用上五支桅杆。這些後續艦的噸位從最小的6,070噸到最大的10,780噸都有,反正最小不會比法國人小,只會更大。所以說雖然英國的後續艦也新造了9艘、改造了6艘木殼戰列艦,貫徹了法國有多少英國就有多少的原則,總噸位卻大得多。


這也就是說,新一輪的軍備競賽結果揭曉,法國又輸了。1861年以後整整四年法國不再建造新艦,而下一批法國鐵甲艦下水已經是1870年代的事。但欺負其他國家還是綽有餘裕;第二次義大利統一戰爭期間(1859)法國還沒有一艘鐵甲艦服役,但駛往亞得里亞海的法軍艦隊帶去的3艘浮動砲台,已足夠嚇阻奧地利海軍,並且引起義大利──此時還是薩
丁尼亞──與奧地利之間在亞德利亞海的小規模鐵甲艦競賽。義大利幾乎是與法國同步關
注鐵甲艦,在光榮號尚未完成的1860年就搶先向法國船廠下單,造艦兩艘(鐵殼),1861年又向美國船廠下單兩艘(木殼);而奧地利海軍只靠自己位於的里亞斯德的造船廠,1860年先建造了2艘、1861年又鋪下了3艘木殼鐵甲艦的龍骨以資抗衡。同樣是在1861年,西班牙、俄羅斯也開始建造自己的鐵甲艦,分別成為第五、第六個鐵甲艦俱樂部成員。於是,截至1862年,歐洲列強已建成、未建成的鐵甲艦總數來到了46艘(見下頁表),鐵甲艦的時代來臨了 :


國家 英國 法國 義大利 奧地利 西班牙 俄羅斯
已建成 2 4 1
建造中 14 12 4 5 2 3
總計 16 16 5 5 2 3


不過,鐵甲艦時代的開端是一段長時間的渾沌期;船艦的角色定位不明確,風帆戰艦時代的遺產──舷側砲位與撐掛帆布的桅杆──如何與威力更強的火砲、馬力更強的蒸氣
機匹配並存,還要困擾設計者許多歲月;而大約同時期發生的美國內戰、第三次義大利統一戰爭中的海戰,與其說是指明了戰場上的實際需要,不如說是令鐵甲艦的發展前景更加晦暗不明。一直要到1870年代中期,以砲塔為主、完全拋棄風帆、純粹依賴蒸氣機的現代戰艦,才真正具備了雛形;而在此之前,是一段五花八門爭奇鬥豔,各種奇葩設計橫空出世百景紛陳的歡樂年代。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katana8902/09 12:07推 是大家都在繳學費摸索的年代

fetoyeh02/09 12:27看各種兵器的過渡期其實別有一番趣味

discoveryray02/09 13:15

rommel102/09 14:21讓人想到清朝的定遠.鎮遠...

wl0066977302/09 14:46最愛義大利

wittmann421302/09 15:06推,樓主的文章都很有趣,看武器過渡期摸索的過程也

wittmann421302/09 15:06很有趣

chuckni02/09 19:46一戰好像也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武器誕生,而且還有個現成的

chuckni02/09 19:46實驗場

mikamikan02/10 06:51

detonator02/10 16:25推推

iamoldtwo02/10 21:50南北戰爭

articlebear02/11 20:38推 好精采的文 寫得淺顯易懂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