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先秦的強弩[下]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
先秦的強弩[下]
以上所言,都是從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其衍生字與後來的用例來推敲弩的使用。然而在文獻當中,由於弩字遲至《墨子》才開始在傳世文獻中現身,在此之前多稱為弋(甲骨文中也多有隿字,以弋射鳥之意),而弩的初字字形為何晦澀不明,在文字記錄當中要找尋弩的用例便相當困難。關於商代的弩,假如王進鋒的推論無誤,那麼商末小臣墻刻辭上的甲骨文中確實有一次俘獲「弩百八十三」 的記載。
除此之外,在《墨子》之前還有沒有弋射之外的例子呢?《左傳》當中有兩處記載,寫的或許也是用弩的戰例。第一個是魯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楚莊王平定若敖氏之亂的記錄:
「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于臯滸。伯棼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汏輈,以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關於這段記載,一般通說都解作伯棼神力,所以第一箭越過車輈(「汏輈」。「輈」即藉馬以拉車的車衡)、擦過戰鼓的鼓架之後插在鉦(「丁寧」)上,第二箭又越過車輈,射穿了「笠、轂」。由於「笠」、「轂」一般認為是指傘蓋、輪軸,以往注釋家要不解釋為這一箭力大,所以能穿傘後又穿軸;或者認為「笠轂」是車軸上的部件,是射穿了輪軸;又或者認為「笠轂」是傘蓋上的部件,是射穿了傘蓋 。要是把「射」只當作尋常弓箭來猜想,那傳文確實費解。關鍵在於「汏輈」的「汏」字,杜預注寫得非常簡略,不是解作「過也」就是解作「矢激」,令人不得要領。其實汏的意思,張揖《廣雅》卷三中的說法很有啟發性:
「澇、汏、氵簡、浙、滌、潒、溞、澡、沐、浴、湔、濯、沬,洒也。」
也就是說,「汏」與「潒(古蕩字)」、「澡」、「沐」、「濯」等字的意思接近,總歸一個「洒」的意思;「汏輈」恐怕不是一箭過去,而是複數的箭隻朝車轅洗將去。這樣解法也能很好解決傳文中的其他問題,好比說何以前後射兩箭卻有四處(第一發射中鼓跗、丁寧等發號施令的金鼓,第二發則射中笠、轂)中箭的矛盾,何以說楚軍見狀竟然戰意全失害怕後退,何以楚莊王鼓舞士氣時說的是這種箭只有三發,打完兩發只剩一發,難以為繼。如果伯棼射的是尋常的箭,恐怕不足以在視覺效果上震撼楚軍;假如伯棼射的是尋常的箭,那楚王鼓舞士氣的話根本就不通,單兵使用的箭怎麼可能僅只三發,射完以後還無以為繼呢?伯棼所射,恐怕是類似「大黃參連弩」之類的強弩,才有如許效果,貫穿輪軸才有說服力,威力大所以數量也不多。這也是弋射的用意所在──箭很珍貴,尤其當時
所用的是青銅箭,所以箭上繫繩好將其回收(用以張弩的絞盤正好將繩絞回)。能夠射出複數箭隻的箭大概是以繩索纏裹,射出後隨著纏繩次第解開而使附屬的箭散發出去。這樣的箭需要纏裹精良才有效果,尺寸足以擊穿車軸、直插在鉦上的箭短時間也不容易造出,故而楚王說對方最多也就三發了。
而《左傳》中提及「汏輈」的記載尚不止於此。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三月,齊、魯為了爭奪成邑而交戰,傳文寫道:
「(魯)師及齊師戰于炊鼻。齊子淵捷(子淵氏,名捷,字子車)從洩聲子,射之,中楯、瓦,繇(由)朐(即軥,軛的一部分)汏輈,匕入者三寸。聲子射其馬,斬鞅,殪。改駕。(魯)人以為鬷戾(魯國人名)也,而助之。子車曰『齊人也』,(魯人)將擊子車,子車射之殪。其御曰『又之(再射)』,子車曰:『眾可懼也,而不可怒也』。」
過往的解釋一般將「楯瓦」連讀,說瓦指的是盾脊,子淵捷的箭是射進盾上起脊處三寸,還是拘泥於把射當作尋常弓矢。其實這裡的瓦可能是凡字的誤寫,凡即軓,指的是車輿前方的擋板,箭矢從軛、軥汏輈而入,波及於楯、軓之間。「匕入者三寸」,一般將匕釋為箭頭如匕首,深入三寸;其實如果傳文只想表達如此尋常的箭頭,大可不寫匕,深入即可。匕字的原意實為「湯匙」,「匕」即「匙」的原字,整句應解讀為車輈被箭削過處,有如被湯匙深挖了三寸一般,可見其破壞力。後面魯國的洩聲子反擊,射死了子淵捷的馬;換了馬車的子淵捷一時之間陷入魯國人的包圍,本來一開始沒被認出來,魯人甚至想幫他助戰,子淵捷卻很老實地說自己乃「齊人也」,射死對方卻不願照御者所說繼續射。這個細節突顯了兩點:第一,大概與楚莊王的前例一樣,這種箭矢的數量不多,不得不省點用。第二,子淵捷不繼續射擊的理由是「眾可懼也,而不可怒也」,他把手上的兵器作為一種嚇阻而不輕意使用,意在拒止而非只求殺傷,射出去引起眾怒,反而失去嚇阻的作用;這意味著該兵器一方面有大量殺傷的能力可以懼眾,二方面卻有難以為繼的缺點。凡此種種明示暗示若合符節,他所用的兵器應該是能夠同時擊發數箭的強弩。
圖:簡牘中的瓦字(下排)與凡字(上排),字形相近容易訛誤。
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char?fontcode=71.ED8C
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char?fontcode=71.ECFE
以上羅列了文字與文獻當中可佐證強弩存在的論據。不過自王國維提出二重證據法以來,先秦史的研究就不能脫離考古證據的發現而單談文獻。戰國以後開始使用青銅弩機,在當時不但使得弩最容易損壞的部件更加可靠、容易替換,也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軍中用弩的證據;戰國江陵楚墓中甚至出土了每發雙箭、連射十發的連弩(下圖為復元圖 )。但在青銅弩機發明之前,弩的主要部件不是容易腐朽,就是支離破碎難以辨別其原有功能,目前沒有直接的考古證支持春秋以前有強弩的論點。不過,晚商以來考古發掘中非常常見的弓形器,倒是可以提供一些線索。
弓形器的名頭是因為其器形有類於弓而來,然而自發掘出土
以降,其功能、作用究竟為何,聚訟紛紜莫衷一是,至少有「旂鈴」說、「弓弣」說、「弓柲」說、「掛繮鉤」說、「車軛」說、「輓具」說、「拌扣」說等等,諸說紛陳。與本文較相關的是林沄首倡、孫機繼而開展發揮的「掛繮鉤」說;所謂「掛繮鉤」,其具體用法是繫在戰車御者的腰間,若御者一時需騰出雙手操作武器,便可將繮繩暫時掛在腰間鉤上 。此說後來又經過幾番完善,滕銘予認為掛繮鉤不一定只繫在腰間,也有裝在車輿上的類型;而王鵬則指出不僅只有御者才有掛繮鉤,車上的其他成員也都配有掛繮鉤,其真正作用應該是用來繫掛保護乘員乘車安全的安全繩,或者說最初的安全帶 。
王鵬的意見其實可以進一步發揮;不僅止御者有時必須騰出雙手,就是車上其他成員,也儘有雙手操持武器、得暫時繫上安全繩的場合。殷商時期戰爭中戰車使用的規模並不大,基本可以認定少有車與車之間車戰的發生;殷代戰車成員所使用的戈,桿長不過
80-100公分之間,顯然周代那樣戰車錯轂、兩車車右揮出長戈交擊的場景是不可能發生的 ,「掛繮鉤」也不會是為了操作長兵器而設置。那麼說來這種安全繩只能是用來保障使用弓弩時的安全了,尤其是需要雙手張弩、費力費時的強弩。「掛繮鉤」的考古實物發掘主要在晚商,西周成王以後則幾乎消失 ,但據孫機的說法,《左傳》、《詩經》等文獻中尚有掛繮鉤存在的蛛絲馬跡 ,則此種搭配「弓形器」來操作強弩的情形大約整個殷周時期都存在著。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弓形器用途的推論猜測還滿有趣的,林沄先生的推論好像總能
讓大家驚豔,不簡單
楚墓雙發連弩的原物,看起來只是防身武器的水準,不到強弩
的那種程度
防身用的弩讓我想到皮克特人那種(底部還有類似劍柄的東
西好方便握)大抵也是為了打獵或伏擊,防身用
43
Re: [閒聊] 弓比弩更有破壞了?這問題沒有答案 要看材料學的先進程度才能解答 古代戰爭弓箭手普遍都是用100-200磅的弓在進行射擊 如果那個時代只能做出100-200磅的弓 那這個理論就是正確的37
[AOE2] 衣索比亞人跟中國人搭配如何?衣索比亞人其中文明優勢是弓箭手射速增加 而大家最愛中國連弩手也就是諸葛弩一次可以射超多支箭 如果這兩個文明聯手的話,諸葛弩可以射的多又射得快,這樣遠攻能力484超 Op的啊? --24
[戰場] 鉤牙之恥如題 先報人權我9000分 鉤牙出了之後到現在總共選過四次 我是鉤牙之恥 兩次前四兩次後四22
[閒聊] 看劇時微妙的出坑與入坑契機很好奇大家都是因為什麼決定去看一部劇,又是因為什麼對一部劇突然無感? ----- 最近跟朋友聊到奇怪的入坑點, 作為Marvel/Harry Potter/日漫等的讀者, 又愛看How ___ should have ended之類的吐槽。17
[問題] 巫師3 的十字弩要怎麼選用第一次玩巫師3 沒玩過其他平台的版本 目前卡在戰掠品旁水鬼 手殘閃不掉 每次都被捉下水10
[閒聊] FF7 巴雷特早先的武器其實是弩而非機關槍【FFVIIオリジナル版小ネタ】9
Re: [問題] 弓箭與火槍因為火槍最先淘汰的武器並不是弓 而是弩 歐洲中世紀後期的弩已經相當先進 為了追求能量累積最大化 不再以木材和動物膠做弓身 而是直接用鋼鐵 故很少單純以手上弦 往往得搭配齒輪和拉桿才拉得開7
Re: [閒聊] 弓比弩更有破壞了?半對半錯 弩可以累續能量後發射,同等級技術和條件下,弩的初速、傷害力會大於弓 ----------------------------------------------------------------- 假設情境,遠方100公尺發現一個野豬/半獸人/魔物...,而對方沒有發現你 弩只要打中就可以確實把對方打殘、打死3
[心得]《鉤引行銷》:心得筆記圖文心得: 現在要抓住眼球可說前所未有地困難。在FB,每分鐘有30萬則動態發表;在IG,每天有 9500萬張照片發布;在Youtube,每分鐘有超過500小時影音上傳。你是否也苦於精心製作 的內容無法被人看見呢?或許今天談的這本《鉤引行銷》可以給你一些想法3
Re: [閒聊] 萬年月經帖-為何火槍取代弓、弩43~ 好弓手需要長時間養成,這先天條件是影響弓在戰場運用的大問題 雖然 ACG 的弓手通常是看敏捷 但現實中弓手能拉動多少張力的弓是看其手指、手臂、背肌等上半身的肌肉強度 而弩可以靠鎖定機制,利用整個身體或機械輔助來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