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6]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6]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4

弗瑞斯特的另起爐灶

薛曼在手握西部戰場所有聯邦戰力之後,並沒有立刻出兵喬治亞,而是決定優先鞏固自己的後防,對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馬地區的邦聯勢力進行打擊。南軍飄忽不定,難以捕捉,所以薛曼的規劃是沿途破壞建設、掠奪糧食和摧毀物資,其思維已經類似往後的向大海進軍。

本次作戰的初步目標是密西西比州的默爾迪恩,這座城鎮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有軍事基地與戰俘營等建設,薛曼若能迅速攻至,當可重創邦聯。若攻勢順利,薛曼還考慮繼續攻入阿拉巴馬,乃至於南下莫比爾灣。

薛曼的主力帶上了兩個軍部、六個步兵師與少量支援騎兵,自維克斯堡出發;另外還有兩路偏師,一支是約七千人的馬隊,從曼菲斯啟程,沿著莫比爾灣──俄亥俄鐵路掃蕩交通
線,南下和主力會合,另一支則是從維克斯堡配合艦隊走水路挺進亞祖城,牽制南軍在河濱地帶的部隊。

儘管邦聯調集兵馬馳援,薛曼的主力畢竟太強,駐守默爾迪恩的南軍將領波克將軍在北軍挺進至主陣線後決定撤守,暫時轉進到阿拉巴馬伺機反擊。薛曼進駐默爾迪恩之後卻數日間始終不見騎兵偏師前來會合,在憂慮後路安危下無法久留,但仍在撤退前大掠城鎮周邊的物資,諸多建築則付之一炬。


奧科洛納騎兵戰

威廉史密斯將軍率領的馬隊始終沒有抵達默爾迪恩,他失職而拖延了啟程日期達十日之多,行軍又顯拖沓,導致薛曼開始撤退時他仍在半途上,並於聽聞消息後也開始折返,在退兵的途中遭到弗瑞斯特的攻擊。

弗瑞斯特在前一年秋季的奇卡莫加戰役後與南軍田納西兵團司令布拉格將軍發生爭執,後者希望整合馬隊,而命令弗瑞斯特把多數官兵轉移到惠勒的騎兵軍,此舉導致弗瑞斯特宣稱再收到命令就要殺害對方。邦聯中央因此將弗瑞斯特調回密西西比地區,避免衝突進一步提高至不可挽回。

經過招兵買馬和整合軍區部隊,弗瑞斯特再次將所轄兵力擴充為兩個騎兵師的一個軍,並在得知史密斯正在撤退後就緊追而上。

北軍馬隊遭到追擊後且戰且退,弗瑞斯特則發動連綿攻勢,正面攻擊的同時試圖兩翼包抄,持續尋找弱點滲透,北軍的殿後部隊難以堅守而捨棄了數門火炮而走,但接連在重整後憑恃地形再次抵抗,更曾回頭反擊,造成南軍也承受相當傷亡。交戰至傍晚,北軍一度全力逆襲,但被南軍的猛烈槍擊所逐退,士氣受創而進一步敗走,不過弗瑞斯特也基於彈藥不足而停止追殺,這場戰鬥告一段落。

奧科洛納戰役中北軍的損失不多,僅三百餘人傷亡,南軍也沒討到太多便宜。但是這一戰顯示出弗瑞斯特對密西西比、阿拉巴馬、路易西安納和田納西西部軍區的騎兵重建有成,揭開了弗瑞斯特生涯最大勝利的序幕。

另一方面,史密斯在返回之後被以違反命令延遲出發,撤職查辦。


馬鞍巫師的法力:布萊斯路口會戰

弗瑞斯特的生涯有兩場發生在路口的戰役,一場是1862年年底的帕克路口之戰,當時他率領騎兵攻打北軍的一處基地,但是尚未攻克便遭敵方增援夾擊,激戰後僥倖脫逃;第二場則是1864年夏季的布萊斯路口之戰,此役證明他的戰術能力之高,絕非浪得虛名。

經過奧科洛納戰役的小勝,弗瑞斯特在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馬征戰數個月,也對田納西州西部的交通線造成威脅。他除了破壞鐵軌與橋樑之外,不同於其他南軍騎兵將領在奔襲時的輕裝快馬,習慣攜帶重裝備,較不怕打硬仗,因此曾數次強攻北軍的小型據點,勝負參半。他在這段期間實施了人生的最大道德汙點:據傳在攻破枕頭堡之後屠殺有色人種單位的戰俘,遭到聯邦政府的譴責。

時至夏季,薛曼在猛攻喬治亞的同時,顧慮到橫亙西部戰場的交通線之脆弱,因此責令部分將領率軍挺進掃蕩,阻止弗瑞斯特躍向田納西。主持作戰的是斯特吉斯准將,他指揮著一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其中騎兵師師長是前一年曾於維克斯堡戰役相當活躍的格里爾森准將。斯特吉斯准將率領的總兵力約八千人。

弗瑞斯特在接到上級軍區長官史特芬李將軍的通報後,返回應對北軍的攻勢,由於倉促出戰只帶了不到四千騎,和格里爾森的騎兵師三千餘人兵力差距不大,若斯特吉斯投入步兵和火炮則更顯懸殊,看似無甚勝算。然而斯特吉斯的進軍已然深入南方,外加欠缺縝密的行軍規劃,一舉一動都被居民彙報給弗瑞斯特,南軍因此有情報上的壓倒性優勢。

1863年六月十日上午,北軍騎兵前鋒涉過蒂肖明戈溪之後不久,遭到弗瑞斯特麾下部隊的截擊,雙方分別投入增援的騎兵部隊,不過南軍搶佔有利地形,在激戰後將北軍馬隊擊退,致使格里爾森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請求步兵支援。

斯特吉斯下令麾下的步兵急行軍趕上,並一度支援騎兵發動逆襲,但是弗瑞斯特在北軍完成部署之前就迅速自兩翼包抄急攻,牽制北軍的部署,在此同時又讓炮兵冒險推進上最前線,沒有卸下馬車就在近距離發射霰彈,重挫北軍的銳氣。斯特吉斯在戰況不利的情況下被迫收縮陣線,形成背水的半圓形防線。

雙方接戰至下午,弗瑞斯特自右翼派遣一個騎兵團包抄威脅蒂肖明戈溪上的橋樑,雖然沒有得手,仍令北軍士氣動搖。北軍步兵此前已經配給糧食減半數日,當天強行軍後投入作戰,筋疲力竭之下更是體力難以為繼。斯特吉斯判斷身陷險地,下令全軍開始撤退,然而北軍的退路只有狹窄的橋樑,更在撤退過程中遭到南軍騎兵的猛攻,結果恐慌之下大潰,多數火炮與輜重都被奪取。

布萊斯路口戰役的結果是北軍傷亡與被俘共計一千六百三十二人,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敗;南軍則傷亡四百九十二人,雖然人數較少,對人力不足的邦聯仍是難以補充的損失。斯特吉斯在慘敗下自請撤職,再也沒指揮作戰。

這場戰役無疑證實了弗瑞斯特的戰術才華,但他面對的是欠缺充足歷練或天賦的二流北軍將領,斯特吉斯在戰爭前期只當到步兵師長,表現並不出色,這次作戰更被認為決策有明顯缺失。除此之外,弗瑞斯特此役決定前往應對斯特吉斯,戰役本身的發生就可視為北軍的戰略勝利,畢竟弗瑞斯特因此至少有大半個月不能再對薛曼的關鍵交通線形成威脅。


馬鞍巫師的極限

斯特吉斯被撤職後,聯邦陸軍換上的是安德魯史密斯將軍,他曾指揮北軍密西西比軍區騎兵、維克斯堡戰役期間擔任軍長,是長期活躍於西部戰場的指揮官。北軍這一次派出的兵力是第十六軍右翼的兩個步兵師,再加上格里爾森的騎兵師,合計高達一萬三千人,作戰概要仍與前次相仿,要掃蕩密西西比州的北部,伺機南下進剿。

補充一下,聯邦第十六軍在內戰中後期很少以軍級規模行動,反而被切割為左右兩翼、各兩個步兵師,充當次要戰場的救火隊。第十六軍右翼在1864年秋季將被調往密蘇里州,協防前面介紹過的普萊斯最後奔襲。

弗瑞斯特的騎兵軍此時共計有大約六千人,他的上級軍區長官史特芬李將軍要求他避免全面接戰,等待增援。弗瑞斯特雖然未有貿然猛攻,但仍企圖對北軍的動向進行遲滯與牽制,不斷進行騷擾,七月十二日更一度有少量南軍騎兵攻進北軍的輜重隊伍,造成少量牲畜與車輛的損失。

史特芬李帶著約兩千步兵抵達後,雖然南軍的指揮階層頗多雜音,軍區長官史特芬李與騎兵軍長弗瑞斯特兩人仍決議出戰。北軍此次卻沒有像上次一樣走入伏擊位置,而是優先佔據了有利地形靜待南軍來襲。

南軍在七月十四日發動了圖珀洛戰役,然而攻勢相當零碎,欠缺有效的協同而完全無法威脅北軍,在猛烈的火力下損失慘重,一整天的輪番衝擊都被輕易擊退。北軍隔天下午基於補給不足而開始向北轉進,弗瑞斯特因而開始追擊,但是北軍很快就重整陣線再次擊退南軍,連弗瑞斯特本人都受了傷。此後幾天內南軍仍試圖騷擾撤退中的北軍,但已經無力造成有效威脅。

圖珀洛戰役重創了弗瑞斯特的麾下戰力與名望,事實證明馬鞍巫師雖然會耍戲法,畢竟不能創造出奇蹟。薛曼批評史密斯將軍此役沒有更積極進攻,然而南軍此役傷亡高達一千兩百四十九人,已然被重創,難以再對北軍主要據點形成威脅。

弗瑞斯特在1864年秋季一度以炮火截斷密西西比河的北軍船運,而後奉命東進馳援田納西,結果北軍的格里爾森趁機猛攻,殲滅弗瑞斯特麾下留守駐地的不少老弱殘兵,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南軍再也無力反撲。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4.212.230.218 (美國)
PTT 網址

o0760803/12 07:11南軍的騎兵到底是軍隊還是有牌軍閥啊._.

chewie03/12 08:42

liuyushyr03/12 11:13南軍騎兵的士兵要自備後勤彈藥馬匹,所以出征很重視劫

liuyushyr03/12 11:13掠。北軍由國家統一補給,這問題就比較小

o0760803/13 10:14我的疑問是在於對於上級命令的服從程度

o0760803/13 10:15劫掠倒是還好,不然薛曼自己就是南北戰爭最大的強盜頭子XD

sbdr03/13 11:42薛曼不是騎兵愛好者 但美軍二戰的騎兵坦克以他命名 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