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塔里班的軍事組織演變 2001-18 [5]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塔里班的軍事組織演變 2001-18 [5]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柏夏瓦議會的籌建

柏夏瓦議會和哈卡尼派的米蘭沙議會一樣,是塔里班勢力中以強化組織結構為方針的陣營,不同的特點是相較於米蘭沙議會以哈卡尼家族成員為核心,柏夏瓦議會則是揉雜不同派別而成、以更近似於寡頭官僚制度的組織風格進行領導。

柏夏瓦議會的濫觴是阿富汗東部的塔里班地方派系,當時奎達議會在東部還不是很活躍,對其略感不滿的巴基斯坦因此資助當地的新興塔里班派系伊拉雅議會,該議會由原酋長國政府的中下層級官員建立,最早為簡單的人際網路。

伊拉雅議會不久後便與另一個地方派系宣夏土議會結盟、整併,成為爾後的柏夏瓦議會的起點。必須說明的是,宣夏土議會是聖戰士派系「伊斯蘭黨」的主力,而不是純正的塔里班系統,這也導致出身該系統的人員直到數年後仍被許多塔里班幹部懷疑並非忠貞的塔里班信徒,可能仍在接受伊斯蘭黨領袖希克馬蒂亞爾的指示,後者游移在反抗聯軍與放棄武力路線之間。

宣夏土議會系統可用人力眾多,達一萬七千人─儘管缺乏資金與軍火─且慣於中央集權化
的組織風格,很快就造成新興的柏夏瓦議會也傾向於中央主導的架構。雙方的整合是受到阿拉伯諸國和巴基斯坦的斡旋和贊助。

柏夏瓦議會成立不久,隨即又收編了原本隸屬於米蘭沙議會的一個分支黑巾黨,該派系有八千人的動員潛力,領導者也有海外募款的人脈,最早是2004年的塔里班側翼組織,後來成為塔里班的極端保守派。隨著其勢力穩固,柏夏瓦議會陸續又收編了阿富汗東部的許多地方派系,包含部分原本傾向於奎達議會的集團,並獲取了更多的潛在人力資源──強力
派閥之一的薩非議會在2006年正式加入時有四千三百人,儘管多數都是掛名而尚未動員。

柏夏瓦議會擁有巴基斯坦方面的強力支持,成為其崛起的重要基礎,阿富汗東部的地方派系多陸續被迫歸順,甚至有反對者在巴基斯坦活動時被捕。巴基斯坦的態度,也將嚴重影響奎達議會的發展。


柏夏瓦議會的組織特色

相較於老人把持的奎達議會,以及核心要員維繫於哈卡尼家族血緣的米蘭沙議會,柏夏瓦議會則是由諸多年輕世代且來自不同地方派系的幹部所主導,並且非常強調中央領導權威,不許地方自行其是──雖然裙帶與派閥問題仍相當嚴重,卻是著重競逐於組織內的權威
職位,而不是奎達議會般的分封領主可以聚眾割據。

相較於政治高層與軍力脫鉤的奎達議會,或是核心是血統至上哈卡尼家族的米蘭沙議會,柏夏瓦議會既然是各派系的結合,就能觀察到各派消長──作為老本家的伊拉雅議會最早
是三成以上人員比例的最大派,到了2015年已經淪為不足一成的小派閥;非塔里班系統起源的溫和派宣夏土議會,則逐漸茁壯為勉強可過半的最大派閥;極端保守派黑巾黨人,成長至三成左右的第二大派閥。柏夏瓦議會底下各大派閥掌握的人力比例,反映在高層人員的席次上,伊拉雅議會到後來就只剩下單單一個最高層級議會席次。

不同派系也在不同的專項較為強勢:伊拉雅議會是財務與人事,宣夏土議會長期主導軍事和教育,黑巾黨握有醫療和社會組織的部門。


財源滾滾旺旺來,多元民族一起來

柏夏瓦議會的起點並不如奎達議會或米蘭沙議會那樣有根基穩固的法統,而是雜牌勢力的聯邦,其最大的優勢除了組織架構穩健和領導層具年輕活力,更在於霸道的資源充裕而足以維繫擴張動能。

雖然巴基斯坦最大的塔里班代理人是奎達議會,巴國當局卻也持續資助其他派別,這就包含了柏夏瓦議會,並且資助金額隨著巴國對奎達議會愈顯不耐而提高。柏夏瓦議會的財力,以及組織完備有充分支持與晉升機會,使得他們在阿富汗東部與奎達議會競爭地方控制力具有優勢。

儘管奎達議會曾拒絕柏夏瓦議會的劃區分治提議,仍試圖任命東部各地的影子行政首長並派人前往發展地方組織,一度於2008年達到高峰,但是經過數年的爭奪,隨著奎達議會在2010年前後陷入嚴重的危機,柏夏瓦議會開始在阿富汗東部的塔里班權威爭奪中佔優勢,並逐漸向阿富汗北部與東南方擴張勢力範圍,能夠以重金換取地方派系作為傭兵接受指揮,柏夏瓦議會掌握通往烏茲別克的軍火補給線也是重要因素。

柏夏瓦議會較奎達議會更為多元包容,招攬不同族裔的人員而能在普什圖人不占優勢的區域迅速擴充勢力──比如說烏茲別克人與塔吉克人,儘管這也造成部分普什圖人派系對此
有所疑慮與抗拒,後者有些因而長期抗拒柏夏瓦議會的招降,直到奎達議會的衰弱造成他們不可避免的陸續被逼投降或轉進。

由於多元族裔的旗幟有重大利益,柏夏瓦議會甚至特例准許建立一支具較大獨立性的地方兵團,所謂「上帝之軍」,專門用於編入阿富汗北部與東北部的非普什圖人族裔,該兵團受到伊朗的大力資助,以至於2015年切斷與陷入衰敗的巴基斯坦情報局的合作,成為伊朗的主力代理人。上帝之軍在2012年年底號稱兩千七百人,隔年宣稱增至六千人、另有一千人在巴基斯坦受訓,數字準確性不論,其擴充確實頗快。

時至2015年前後,柏夏瓦議會已經在阿富汗北部和東部掌握絕大多數地區的塔里班權威,並且向南強勢擴展;他們和奎達議會頻繁發生衝突,但是憑藉逐漸顯著的財力與組織架構優勢,得以步步進逼。


同盟與收購的企圖

前面提過米蘭沙議會曾派兵遠赴中亞與中東,柏夏瓦議會也同樣與許多聖戰組織關係緊密,擁有大量巴基斯坦、中亞、車臣、中東等族裔的戰士。

由於雙方有部分高層交好,柏夏瓦議會甚至曾向米蘭沙議會提出整併的提案,但是雙方幾度談判最後還是破局,哈卡尼家族不願放棄大本營大帕克蒂亞地區的壟斷是主因。儘管雙方大體而言友好,但也仍在勢力區犬牙交錯的地方有所衝突與爭奪。


軍事代表系統:塔里班版本的政委

柏夏瓦議會的高層是多個委員會,分別管理外交、財政、訓練、軍事、醫療、司法、後勤、教育、人事、與社會組織。其中的軍事委員會在2007年提出了「軍事代表」的設置,雖然作為保守派的黑巾黨人一開始反對,但是分配到位子後就同意了。

所謂的軍事代表,亦即由高層派遣的特遣人員,配屬至省、縣兩級,負責蒐集情資並協調大規模作戰。軍事代表必須是受過教育且背景純正的年輕幹部,大多曾於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學校進修,除了基礎軍訓外還有基本的電腦、管理與英文能力。換言之,軍事代表是直轄於中央的菁英,這使得他們形同派駐各地的軍官與政治委員──除了小規模行動外,他
們是前線的最高指揮官,也是發薪給部隊的主官。

透過軍事代表系統,柏夏瓦議會從魅力型領袖與裙帶關係的傳統塔里班組織,躍升為職業化與官僚性質的專業體制。至2010年,柏夏瓦議會已經成功派任大量軍事代表到各地,使此一制度開始常規化,更開始以重金收買奎達議會的地方兵團接受軍事代表進駐督導指揮,乃至於直接收編改隸──這是利誘,威逼方面則是試圖禁止仍隸屬於奎達議會的兵團在
阿富汗東北部徵兵補充人力,否則就予以攻擊繳械。

奎達議會在2012至14年的低潮期,甚至曾核准阿富汗南部的兵團北上接受柏夏瓦議會的雇傭與補給,緩解奎達議會資金不足的窘境。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93.54.28 (美國)
PTT 網址

c2274887208/30 11:46反列寧意識形態但是這代表不就是政委嗎www

是啊,所以奎達議會一直很難推展這種中央集權制度

※ 編輯: jimmy5680 (76.93.54.28 美國), 08/30/2021 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