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茅元儀的奇思妙想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茅元儀的奇思妙想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3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11/blog-post.html

--

茅元儀的奇思妙想



茅元儀在《武備志》卷八十五〈弩〉寫道:

「弩之法,久不傳矣。戚少保(戚繼光)言耕戈,耕戈者,僅可以守。劉司馬(劉天和)言神臂,神臂之古法,亦不盡傳。往余在長安,得古之銅弩機,異而藏之;海陽程宗猷先得我同然,而配其制,又以己意為新式,而曲盡其說。復以機之大者,迎古之所謂腰開弩,而其力實可至三十六鈞。三十六鈞者,今之一千八十斤(約648公斤)也,自馬隆以後不復傳矣。今其法,使力能舉三百準即可勝之,存其槩于器械,詳其用法于此而并詳其制焉。錄其原文,志不忘也。」


茅元儀這段話簡單交代了晚明復原神臂弩的嘗試。不過茅氏所言得自長安的神臂弩機,年代可能沒那麼久。在茅元儀之前,嘉靖朝的劉天和其實就已經嘗試做過復原。劉天和寫道:

「宋始有神臂弓之制,其實弩爾。臣亦未敢遽造也。近於陜西省城,見有城樓舊貯神臂弓數百張,相傳百餘年矣。乃知 先朝亦嘗製此。雖皆損壞,而制度猶存,但箭則無矣。臣謹從宜遵倣造成。其制用闊厚堅勁大弓,其力一百五十斤上下、及九十斤上下,為三等,慮人力有強弱也。」(《皇明經世文編》卷一百五十七《劉莊襄公奏疏》〈條陳戰守便益以圖禦虜實効疏〉)


從劉天和「相傳百餘年」的敘述來看,他在長安發現的神臂弓大概是元末明初的遺物,未必就是宋代的實物,儘管其型制可能一脈相承。實際上,《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二〈軍器〉當中記載道「弘治十三年(1500年),令兵仗局造神臂弩五千張并箭」,或許神臂弩到了16世紀也還沒有失傳。劉天和的時代還有數百張遺物可以觀摩,但到了天啟朝,似乎茅元儀、程宗猷所遇到的都是弩機之外再沒有剩甚麼,那就只好盡量發揮創意填補空白了。劉天和復原的神臂弩,弩擔承重在150至90斤(90-54公斤)之間,其實比宋代的神臂弩承重(174-106公斤)要少得多;但程宗猷自製的腰開弩承重上達648公斤,假如可信,不但比宋代的強弩高得多(三石五斗或四石五斗,即266、342公斤),也比中世紀歐洲的鋼弩
(1,200磅,即544公斤)還強 。


劉天和上呈「様弩二張」供嘉靖帝考核的時間點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而據《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二〈軍器〉的記載,嘉靖二十七年曾「題造硬弩二,一并發二矢,一并發三矢,比神臂為遠,定名克敵弩。令寶源局造送各邊應用,每邊一千張」,然則神臂弩的改良版也曾經造了相當數量(每邊鎮發送一千張,九邊意味著造了九千張)。


程宗猷的仿古蹶張弩被茅元儀借鑒以後,可能也有相當數量投入實戰。茅元儀最風光的時刻便是在天啟末年隨著孫承宗督師山海關,參與復遼大計,出謀劃策;孫承宗所訓練的車營、騎營當中,便有茅元儀建策的痕跡。在車營編制中,每輛車步兵25人,其中「弓箭手」有2人,但弓箭手用的其實是弩。究竟是用得什麼弩呢?茅元儀在《石民四十集》規劃車營的草案中數次提及神臂弩,比如說卷五十三〈遼東車營應備議〉裡寫道戰車應有256輛、輜車200輛,輜車每輛4人,其中車兵2人、護兵2人,「護兵二人各挟神臂弩一具,弩箭百枝,半兼長刀,半兼長斧」。而在卷五十五〈次議四方四隅車及輜重車子營〉裡則提到,每輛西洋銃或大將軍銃車都有六輛副車,搭載彈藥糧草;稍小的子母神飛砲車,每輛也搭配二輛副車。「副車以二人主推、二人各挟一神臂弩,弩百矢,四人者弩皆習,而推亦疊為之。弩可以透棉甲,可以濟火藥之不及」。換言之,一副車編制四人,共推一車、共用二弩。


上述建議是否只停留在紙面上呢?至少,由茅元儀主持編組訓練的水營可以確定幾乎是完全照搬他的規劃。孫承宗《車營叩答合編》卷一〈車營水師營合制〉裡記載的龍武五營,每營沙船百隻、營兵約1,500餘,各船編制為:

「船不水戰,故只用十五人為撐駕,而兵皆驍健,登岸頓可為陸兵。令每船領輕車一輛,其捕、耆、舵、繚留看本船,其水手,十一人之中,立定車正一名,狼機手六名,鳥鎗手二名,三眼手二名;本車狼機四架,子母炮二十位,鳥鎗二桿,三眼鎗二桿,子母炮每眼各備火藥鉛子,俱全三十出。目兵十五名,各給腰刀一口。車正兼大弩一張,箭三十支。火兵兼火箭三十支。狼機手兼大斧六把。鳥鎗手兼高麗牌四扇。每車仍載大炮一位,虎尾炮二位,緩急別用;每船備虎尾炮二位,三眼鎗四門。以上等器,隨船酌付。其兵在水為船兵,在陸為車兵;其官在船管水兵,在陸管車兵。其操演在海岸上下,其軍火器舟車兼用。」


以上文字與茅元儀《石民四十集》卷四十七〈兼車營制說〉的記載如出一轍,幾乎沒有更動。而在茅元儀的《督師紀略》(卷九)當中,則寫道:

「…茅元儀所募舟師亦至,以所齎六萬金□,所造約可當關門十八萬有奇,南樞核其
數聞。葢艟艨火器之外,復以羨自為輕偏廂一千輛,輜車副之;神飛砲車百二十餘,高麗牌萬,竹將軍、竹鳥鎗,竹三眼銃各萬,神臂弓、神臂弩各千。輕偏廂者,式如偏廂,而廣止丈餘,輕堅,遇險易渡。神飛砲者,以木為砲,鐵為裏,用子砲五,可裝藥二斤、發四里許;即以車運之,為車營隅正之骨。高麗牌者,獨為盾,合則為城,可以自立不仆,而因以發銃。竹火器皆以竹為之,而麻繩□□以為纏,可四五發,而所費甚省,人可多攜
而□裝藥之煩;其將軍所發可二里,裝藥亦十兩餘。皆以合水軍,使登陸即成一軍。…」


可見除了《車營叩答合編》中明文記載的龍武五營水軍編制之外,茅元儀確實利用剩餘資源另外打造了包括神臂弓弩在內的兵器與戰具,與其在《石民四十集》卷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建議成造的「輜車」、「副車」、「神飛砲車」等記載相合,可與水軍搭配出擊,只是有器無人。除了供車兵使用,茅元儀也考量過馬上用弩的可能性,可見於其著述的《三戍叢譚》卷六:

  「余嘗得其式,亦稱神臂弓,然以膠竹為之,但施柄耳,利於馬上用,非如神臂弩,必藉蹶張,非步不可。往嘗以節省銀為遼東製神臂弓弩各千張,將士皆喜。」


晚明兵家對於正常編制外的兵器(無論新舊)向來不缺關愛的眼神,茅元儀也不例外,神臂弩、竹火器等等兵器的應用足以說明。不過也不是所有新發明都得到了實際裝備的機會。舉例來說,《武備志》卷一百二十五所記載的「五雷神機」、「三捷神機」等多管銃,據《石民四十集》卷八十七〈報歐陽嶰谷南垣書一壬戌〉可知,天啟二年(壬戌年,
1622)茅元儀在規劃水陸兩用、以舟載車的舟師時,就已經考慮過:

  「火器多方要之,適用不過佛狼機、百子銃、五雷神機、快鎗、噴筒、火箭而已;計每船之用,佛狼機四、百子銃十二、五雷三十、快鎗二十,益之火箭噴筒,其費不過五十金,共為萬五千金可備。苟得舊者,煨試可用,則又可稍損。但五雷神機最便于虜,官府未嘗有耳。」


  但除此之外未見有裝備的紀錄,可見情形不允許時新兵器不易編入現役;茅元儀已經說過有舊火器可用就應當節省,水軍編完後的餘錢才拿來造其他兵器。實際上,連舟師所用船隻也是撿了便宜東拼西湊成軍。茅元儀在《三戍叢譚》卷一裡寫道:

  「余時銜命渡海搗剿,渡葢州套海淺,必得平底淺船方可渡甲士;卽以二百金造一舟,四十舟亦非八千金不可。見海岸廢舟數十百艘破敝變價,問其沽,舟不過一二金,多者三四金,無人承買,尚在待價。余乃擇一心計之弁,許其優擢,使於中擇板可用者,適足四十舟之用;其餘不堪者悉舉焚之,得舊鐵釘無限,令營卒善鍛者為釘,搜營中尚有舊貯油蔴,出以為[舟念]。廢舟之錨為營將所匿,搜之,足用買布為帆。咄嗟為辦,費共不及二百金,而四十舟具矣。」


  後面又提及在山海關儲備軍需,遭到管庫道員刁難不給發器械,推託說空地上露天擺放的銅銃為無用;茅元儀一口氣請來其中六百門一一試放,「以法煨之,令二弁少置藥為試,及不可益乃止,刻識於上;試完,止炸十三砲耳,餘俱成利器矣」。庫貯舊砲雖沒法確定裝藥量,一一去試也能試出,便可軍前運用。由此可見茅元儀不是被奇技淫巧蠱惑的空想家,更多時候考量的是如何減省費用、動手動腦活用現有棄置的「廢物」、資源回收。


  若非有存於紙面上的發想,樸素的實踐結果頗難看出規劃者曾經有過的腦洞。茅元儀設計的水軍其實是藉由舟師海上繞行的車營,前已述及;在《三戍叢譚》卷二當中,茅元儀曾興致勃勃的提到宋代的輪舟,「踏水行如飛,不知所自」,說《楊么事蹟》這本書好,記載「此事特詳,不可不知也」。若僅憑此處記述,或許茅元儀想的只是將水師用的沙船換作輪船,而明代在浙江、廣東也確實有使用過車輪舟 。不過,茅元儀考慮的也可能是另一種「輪舟」;他在《暇老齋雜記》卷三十一中寫道:

  「北宋時即傳契丹造舟安輪,遇陸可載,遇川可濟,究竟至今五六百年,未見有此制也。近日亦有言之,終不能為。即舟之有輪,亦以激水行舟耳,非能陸行也。」


  也就是說,他更關心的是據說宋代曾經出現過的水陸兩用「輪舟」。聯繫到茅元儀編練水軍,實為車營之用,那麼顯然這種「兩棲登陸艇」才是茅元儀心儀的理想載具。可惜雖有這種發想,終究做不出來。

  陸行與航行之外,茅元儀也關注到了飛行。在他的《野航史話》卷二裡,寫下了北朝時「元世哲弟黃頭,與諸囚自金鳳臺各乘紙鴟以飛,黃頭獨至紫陌乃墜。此法今不傳矣
」幾句話,頗為遺憾。而在。《野航史話》卷一裡,茅又寫道:


「古人之技,其粗者亦非今人可及也。王莽募其技術,或言能飛一日千里者,可窺匈奴;莽輒試,能飛者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着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墮。今有此乎?余嘗見一人以大鳥翮飛,然無環紐,止可踰垣耳。余猶以有可用,若得數百步,固軍中一奇也。安可得哉。」


可見茅元儀甚至考慮過了飛行器用於軍中的可能性,只是現實當中他能找到的「飛行家」最多能翻牆,飛也飛不遠,無裨實用;否則《武備志》內容不僅只於今日所見。在《督師紀略》卷三當中有提到當時為了網羅人才,「公(孫承宗)乃立六館以招天下豪傑。一占天館,凡通仰觀風角三式者。一察地館,凡通夷虜部落道里,山川阨塞、安營立寨,及屯田水利者。一譯審館,凡識寫夷字、通說夷語及情事者。一偵諜館,凡精敏便利,能入虜穴、諳虜來往者。一異材劍,凡俠骨殊材,能使外域及有劍術如荊聶之流者。一大力館,凡力能挽繩、攜重至千觔或六七百觔,及能飛簷走壁、日行數百里者」。茅元儀或許是在大力館面試時,恰好有人應聘「飛簷走壁」,碰上了那位能飛過牆頭的「飛行員」。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Nomic (150.116.197.79 臺灣), 11/27/2022 17:34:51

TETUO11/27 18:18推!實作家真的很難得

F04E11/28 15:38弩我只服玻璃渣

Hartmann11/29 00:34

helldog11/29 07:14但車輪舟在海上的效果不好呀,如同早期蒸氣船那樣明輪的

helldog11/29 07:14推動方式在海上還不如風帆,後來才改成螺旋槳。

Euglena11/29 08:08最後一段,孫承宗建立的六館後來有發揮作用嗎?

AaronWang11/29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