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歐美外國人為什麼能有真正自信?
先說,我認同妳大部分的觀點。
台灣社會對多元聲音的確包容程度不如許多‘’西方‘’國家,像本人是雙重國籍,也待過
美國(但沒有很久),可以理解這觀點。不過,妳說台灣包容程度不如“其他國家”就不正確。韓國、日本等國對多元聲音、對個人意見包容程度明顯低於台灣。簡單來說,多數人類其實是集體主義的,西方社會是一個例外。
我另外一個想法是,妳把台灣社會幾乎整個都貼上“必須講established truth”,"只能有一種聲音‘’的標籤,但我保證,台灣名校個人主義程度與多元包容程度是不輸一般歐洲的學校的。還有,妳用“台灣這樣感覺就是很沒品跟respect”,妳完全忽略台灣有自己的social norms, 不宜用同一把尺看全世界的文化。
另外,我實在是遇過太多entitled 的美國人了。 有人還因為我年紀太小,不願意聽我的意見(諷刺的事,台灣這種儒家社會,我都沒遇過這種狀況);也有人把我提出的想法打槍,說我只是想要他人注意。我有時看到某些美國人自以為事的對話也會cringe(中文真的找不到這詞哈哈)。 另外,美國有些人各方面非常容易被offended,講話需要比對台灣人講話更小心翼翼。
※ 引述《CoNsTaR ((const *))》之銘言
: ※ 引述《JQK2 (ACE)》之銘言:
: : 看西方洋人接受採訪時都能侃侃而談
: : 那種自信跟亞洲人自卑轉自大不一樣
: : 自在愛自己保持自我又不會有距離感
: : 因成長環境、父母教育和社會氛圍?
: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 opinion,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 opinion
: 表達自己的 opinion 是在 contribute 自己的視角給大家
: 在表達自己的 opinion 的時候會有一種貢獻自己想法的感覺,預期的是被對方以你的 wo: rds 重新想一次,理解和感受你的視角
: 在臺灣任何發言都必須是 established truth 或必須符合所有社會期待和輿論
: 否則就會被放大檢視、被社會用野蠻人的 attitude 以各種沒下限的方式攻擊批評和嘲笑: 、被別人貼標籤、被用 biased 的思考方式錯誤解讀推導拒絕理解
: 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完全沒受過教育+完全沒有家教+超級沒有禮貌和同理心的人才會做的: 事,但看起來事實就是這樣
: 在臺灣只要以批評的語氣說話就會自動被接受,不論對錯
: 但在其他國家,以批評的語氣說話代表的只是你的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和你的 ba: d manners
: 除非那本來就是一個 critical thinking 的場合
--
cringe 中文比較像是「尷尬羞恥、
感到難為情、難堪」吧
還是沒有完全解釋到....找不到對應
的
你們英文好好喔
英國人勒?是不是都很機八
類似日本的京都
不同語言本來就有很多詞無法完全精
準翻譯出絕對相對應的意思,用晶晶
體寫文章,對不懂該英文詞的人而言
根本毫無幫助,翻譯本身就是找出最
符合語意的詞,這已經是最接近的翻
譯了
推
台灣很有趣 你說要歸類在集體主義
但比起日本 甚至韓國 我們看起來又
不及,你要說我們精神上 推崇自主
尊重其他人不同意見,又不像歐美那
樣,思辯不及他們
不要一直晶晶體 除非是專有名詞
美國人愛槓的一樣一堆也要槓到贏
另外 你的括號根本錯的
台灣人更愛用年紀壓晚輩 不想聽
你講的應該正確 我看過台灣人用年
紀壓晚輩過,但沒有遇到直接不聽的
。
在美國是24歲的壓18歲的拒絕聽他們
任何話,不像台灣50歲壓20歲
台灣也越來越西化了。但不得不說西
方禮節沒有比東方少
台灣還是傳統儒家集體主義社會,但
比日韓好很多,所以不能說‘其他國
家’都很包容
主要是要在這方面提供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還是所在環境 大學時候還是遇
到這些不尊重人的現象 一直往上爬讀
博後工作後遇到人比較有教養 你會得
到尊重 但是建立在足夠優秀上面 那
些懶散搞不清楚狀況不懂的社交禮儀
的已經被刷掉了
不論大學還是博班都非常注重領袖力
團體合作能力 這類課也很多 培養你
社交能力 表達能力 因為你進入職場
很大機率要領導團隊 本身自信也是這
樣通過一次一次 成功培養出來的
11
首Po看西方洋人接受採訪時都能侃侃而談 那種自信跟亞洲人自卑轉自大不一樣 自在愛自己保持自我又不會有距離感 因成長環境、父母教育和社會氛圍? --13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 opinion,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 opinion 表達自己的 opinion 是在 contribute 自己的視角給大家 在表達自己的 opinion 的時候會有一種貢獻自己想法的感覺,預期的是被對方以你的 wo rds 重新想一次,理解和感受你的視角 在臺灣任何發言都必須是 established truth 或必須符合所有社會期待和輿論2
20-30年前 記者台灣訪問民眾 大部分都是害羞不擅表達+沒自信 現在台灣人已經好很多了 畢竟我們是從苦慢慢到生活富足3
主要是台灣的比較文化跟酸民文化很嚴重 你如果沒有做到最好 就等著被攻擊 你的英文口音只要不純正 就會被酸 你長得不夠完美 就會被酸1
這跟時間的累積真的有關係啊,過去兩百年裡,我們有一百年都還在「皇上吉祥」, 結果西方不知道已經發展到哪裡去了。 就算到了現代,人家的文化運動都快結束了, 我們才剛開始追上(像是思想、女權、多元化什麼的)。 甚至商品才剛推出,人家都已經換下一波潮流了(比如商業、時尚之類的)。3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西方:他只是在表達自己的 opinion 臺灣閩南社會: 哩蝦郎哈?公蝦餃!?聽哩雷棒x (ps.講不符合對方期待的話,得不到心理認同就會崩潰)21
其實就是歐美很多人的教養方式跟台灣人天差地遠 在台灣打罵恐嚇體罰小孩是常態 但某些歐美人士是真的從小就是愛的教育 從來不打罵小孩 所以很多人都有滿滿的自信 因為沒有被壓抑過 我以前聽到也覺得 幹怎麼可能有人不罵小孩9
老外這種教育容易出天才 但也有可能失控 亞洲的教育就很像一個管理嚴格的班導 大家規規矩矩的 不要出什麼亂就好 但一些天才可能就會被埋沒 老外就屬於班導不怎麼管 讓學生自由發揮
爆
Re: [求助] 覺得很受傷被男友放大缺點我覺得妳這篇避重就輕很嚴重 可能有人能包容慣性遲到的伴侶 但很明顯就不是妳男友 朋友愛遲到,畢竟也不是天天相處,偶爾約一次還可以包容 或頂多當下念幾句、對方誠心道歉,就沒事了 伴侶愛遲到,那真的很崩潰的吧?28
Re: [討論] 生育率到底跟薪水有什麼鳥關係?每次看到這種文章都覺得很可悲 首先低生育率你會沒有勞動力,你的資產會逐漸沒有價值,但同時會出現惡性通膨 而且引進外來人口從來不是為了多元,而是要有低端人口補充低階勞動力,歐美作法就是白人做高階工作,拿取超額利潤,快速累積資本與掌握社會生產要素,而低端移民就乖乖做個20年才讓你有資本買房。 本質是經濟與金融層面的考量,國內低階勞動力沒有缺真的沒人會引進外勞 「就是現在吵很兇的印度人與東南亞人的根本邏輯,不就是飯店等基層服務也缺人」5
[討論] 賴清德:大家不要去聽543賴清德前幾天在台南造勢 跟台下的台南人說 大家不要去聽543, 相信民主,反對專制, 意思說台南鄉親只要相信賴清德說的,不要去聽543如疑美論之類6
Re: [問卦] 同志遊行教會我們什麼?《認真文》 昨天的遊行 除了同性戀之外 還有很多認同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人參加 很多爸媽帶小孩 或是全家去散步的4
Re: [問卦] 信仰程度與智商呈現負相關嗎?注意這篇文章超級長,可直接左轉。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最近,一個有趣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信仰程度與智商是否呈現負相關。 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觀點。 讓我們先解釋一下「負相關」的意思。在統計學中,當兩個變數呈現負相關時5
Re: [問卦] 大家主觀覺得韓國到底比台灣好還是差?有人說 台灣沒有文化 沒有傳統 可杯 可是沒有文化2
Re: [心情] 交往七年我也失戀了, : 才會讓自己這麼不快樂 : 剛交往時我也愛生悶氣 : 是他教會我想要什麼直接說 生氣也直接說的 : 我以為他的心情也會直接說1
Re: [黑特] 候的民調為何暴跌 因為根本沒人知道政見侯的五大政見: 1. 認真做事認真打拼 (勤奮的社會) 2. 尊重他人多元觀點 (包容的社會) 3.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角色(分工的社會) 4. 不分彼此一起努力 (多元的社會)1
Re: [問卦] 台灣女生是全世界最不要求男人穿著的嗎日本就是一個比較極端的集體主義社會 跟歐美的個人主義社會剛好相反 所以日本人壓力很大,因為集體主義就是要求個人不能有私人的主張,而是要服從集體的規則 台灣的文化在亞洲算是比較傾向歐美的個人主義 所以台灣人比較做自己、對別人也比較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