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閒聊] 憂鬱症真的會遺傳嗎?

看板WomenTalk標題Re: [閒聊] 憂鬱症真的會遺傳嗎?作者
enjoyfafa
(enjoyfafa)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6

※ 引述《marsonele (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之銘言:
: 不知道有沒有類似實驗
: 父母患有憂鬱症 小孩從小就被帶離原生家庭
: 長期監控兩邊的心理健康狀況
: 如果沒分開 生病的人和沒生病的人生活在一起
: 連實驗都不用做就知道憂鬱的情緒一定會傳染

先回這段,我直接跟你說這研究基本上做不了,
光IRB/REC那關就過不了了,理由很簡單,不符合研究倫理。
在這年頭,只要跟人有關的研究,審的標準都不鬆。
光我當年做個OC的研究,光因為使用的刺激是情緒性刺激就被要求要詳述如果
有受試者感到不適,要如何令受試者回到平靜的狀態。

要把人帶離原生家庭、還做實驗,這研究一定直接被打槍。
最好的狀況下,是可能透過與社福單位合作,去追蹤已經被安置的孩童成長狀況,
但問題來了,Ex post factor design(中文看google說是事後回溯研究法)無法控
制混淆變項(confounding),因此不可能是實驗。

: 又或者 客觀環境狀況造成憂鬱 所以只要處在那個條件下(例如貧窮)
: 憂鬱就會無止盡地傳遞 互相影響
: 看了不少新聞和文章 都沒有明確寫出是否分開追蹤
: 好希望未來有類似的研究 或是發展出基因檢測
: 能夠確保我們能生出健康的寶寶

然後,我覺得你這裡講的健康,我不理解是甚麼意思。
因為你是寫寶寶,所以我猜是指基因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是這樣,那很明顯就是個迷思,
基因型(genotype)有問題或有遺傳上的易脆性(diathesis)、
跟會有表型(pheotype)或有實際的行為、情緒、生活或功能問題是兩件事。

易脆性會增加疾病出現的可能是沒錯,但二者並不相等,
從歷來的研究來看,重鬱症(MDD)遺傳率大概在0.5~0.7之間,
但遺傳率並非指MDD有50%~70%間是由遺傳而來或決定的,
我不太肯定我有沒有理解錯,但遺傳率在我看來比較像是變異解釋量的概念。
比較詳細的解說請見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7%E4%BC%A0%E5%BA%A6)

而且話又說回來,誰能判斷什麼叫做健康的基因?或不健康的基因?
而且假設我們找到一堆所謂健康或不健康的基因好了,接下來要?
很多疾病病都有遺傳基礎在,或高或低。
舉我比較熟的例子來說,阿茲海默氏症(AD)。
AD中常被討論到ApoE E4這個基因,研究上也發現帶有E4的人較帶E2跟E3的人更
可能罹患AD。
所以一個嬰兒檢測到有1個E4或2個E4,然後?
流掉嗎?但就算帶2個E4,我印象中未來罹患AD機率也沒有到50%那麼誇張的程度
(忘記多少了,但應該連20%都沒有才對)。
而且話又說回來,也不是一定要帶E4才會罹患AD,這些說到底是危險因子而已。

現代對於(心理)疾病的觀點,很多都可以用壓力-易脆性(diathesis-stress)模式
理解(中文跟英文順序相反的原因是因為大學老師這樣講,念久也就習慣了orz)。

也就是說當有某些遺傳基因可能讓某人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增高,但到實際罹患
該疾病,往往都還有環境壓力的存在。
撇除發展性疾病(如MR、ADHD、ASD等),至少多數的心理疾病都可以這樣理解。

姑且不管是不是有高焦慮特質(trait anxiety)這個特性,焦慮因應的策略跟長期
焦慮影響的關係還是挺密切的。
同理,憂鬱也是類似的狀況。生活環境、情緒調節策略、憂鬱情緒下的生活策略等
都與憂鬱情緒會逐漸消退還是逐漸成長有關。

而塑造良好環境、進行有效的情緒調節及保持有效的生活策略等其實是現代社會比
較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且也比較不用擔心被惡用。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61.26 (臺灣)
PTT 網址

guessclaire08/19 14:59感覺很專業 先推好了

Hey208/19 15:11講看不懂484會被嗆 還好我高中科展就寫過這個了

ludioxs08/19 15:12個人覺得憂鬱重鬱應該是大腦的問題 如果能基因能影響大腦

ludioxs08/19 15:12生成的方式 那天才的孩子怎樣都是天才 笨蛋還都會是笨蛋

ludioxs08/19 15:12無法翻轉 如果無法影響 那就是環境影響大腦生成憂鬱不是

ludioxs08/19 15:12

這個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不過理論部分我就不詳述了,只簡單說個結論。 我們先把多元智力觀點放一邊,因為這個會讓問題變太複雜。只講傳統觀 點下的智力(也就是跟學業成就有高相關的那個智力)。 印象中智力受遺傳影響滿重的,遺傳率應該是超過0.5(但有沒有到0.7或 更高就不太肯定,要去查資料才知道), 假設某小孩雙親智力都不低於130,如果小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很貧乏、缺乏 刺激或發展機會時,語文智力或某些指數分數上是可以只有100或更低的, 當然在這種狀況下,他的作業智力(Performance IQ)未必不好就是, (所以在實務上遇到這種狀況通常不會只拿智力(Full Scale IQ)當代表。) 但你光有好的PIQ、但VIQ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練習或刺激貧乏,沒辦法發展 好的話,那在教育體系中就不容易有好的表現,進而讓他們不容易達到天才 的程度。 相反的,我也有看過PIQ普普、但VIQ超高(130或更高)的人;但我們大概不會 看到一般人有其中一個IQ很低(85或以下)、然後另一個很高(115或以上)的, 因此,心理學原則上會認為,遺傳可以決定人智力的上下限,但實際智力表現 則是要看後天環境、刺激、訓練等因素而決定。 同理,心理學是個很喜歡跟人說人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的學科,因為我們透 過多年研究證據的累積,其實一直反覆發現人類很多的狀況(如智力或心理疾 病),其實都不是單一因素決定,而是很多因素(先天+後天)共同影響的結果。 至於MDD能不能單純說就是腦的問題,我只能說這問題就更麻煩了。 但只要真的深入過神經心理學、且對於影像研究本身無法判別因果或方向性 問題有所了解,那大概只會說MDD患者中可以發現某些腦部位體積及功能異常 、但這並不代表是腦的問題造成MDD的。

flower4208/19 15:18

inter466608/19 15:21

inter466608/19 15:22比起把遺傳列入憂鬱症考量 環境因素的考量更為重要

我覺得在學理上,我們無法說哪一個比較重要,因為都有其用處(尤其是預防 政策的設計上)。 但如果放到比較臨床實務的層面上來看,因為我是心理師,所以有我的預設觀 點(當然這跟我的所學及工作內容有關)。 而這個觀點告訴我,環境及個人因素才是我們能幫到個案的,因此當然就比較 側重這點。 然而,其他專業可能就有不同的看法了。

chunpei08/19 15:23心理師嗎 這麼專業

※ 編輯: enjoyfafa (140.112.61.26 臺灣), 08/19/2020 16:52:48

darkseer08/19 19:37

inter466608/20 02:28喜歡你的說法~希望你可以幫助更多個案:)